長在農村的野生植物,如今大面積種植,加工後價格翻倍

過去的農村,經濟發展滯後,物質相對匱乏,醫療和生活條件特比較落後,村民生病之後都是找當地的赤腳醫生救治,或者按照老一輩人傳承下來的一方土方法去治療,治病的藥材也是就地取材。在農村的野外,生長著各種各樣的野花野草,有的常被農民用來治病,還有的野草是餐桌上的美食,每年的春季,都會有村民進山採挖野草,除了野花野草之外,山裡的樹木也是農民煮飯時常燒的木材。今天筆者就為大家科普一種芸香科植物,這種植物在過去無人問津,現在被大規模種植,曬乾後收購價才五元,但加工提煉之後,價格卻翻了十幾倍。具體是啥,咱們接著往下看。

長在農村的野生植物,如今大面積種植,加工後價格翻倍

首先咱們先來了解這種植物

筆者為大家科普的這種植物叫“三叉苦”,北方的朋友聽到這種植物可能會比較陌生,因為它只生長在南方部分省份,在廣東地區,“三叉苦”又叫“雞骨樹”,而福建,當地的村民叫它“三叉虎”,而“三叉苦”主要分佈於五個省份,最常見的是在海南、雲南兩省,在兩廣和福建地區也有分佈。

“三叉苦”是一種芸香科植物,主要生長於溪邊和丘陵等地方,在灌木叢中也能見到它的身影,“三叉苦”的生長速度緩慢,喜歡在溼潤的土地生長,適應能力也比較強,在有利的自然條件下,“三叉苦”最高能長到八米多,甚至更高。

長在農村的野生植物,如今大面積種植,加工後價格翻倍

除了這些特點之外,“三叉苦”的枝葉和樹皮還有一種清香味,筆者上次在村裡看到這種植物就聞了一下,葉子的氣味和柑橘葉相似,聞起來比較清爽。記得以前,村裡的人都不喜歡這種植物,就算見到它也會直接砍掉,“三叉苦”這種植物的樹皮非常堅韌,樹幹也比較堅硬,用斧頭要砍好久才能砍斷,村民們都覺得麻煩,所以,大家在找柴火的時候,都會選擇其它的植物。而那個時候,村裡發展滯後,交通不便,信息也比較閉塞,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價值,也沒有人專門到村裡來收購藥材,但在前兩年,村裡來了一位收藥材的商販,有幾個村民和商販交流之後,才知道這種常見的植物有很高的藥用經濟價值,而這種過去無人問津的植物,如今也被這幾個村民們大規模種植。

長在農村的野生植物,如今大面積種植,加工後價格翻倍

村民種植這種植物是因為“三叉苦”全年可以採摘,主要是以“三叉苦”的根和葉賣錢,村民採挖根部後,會直接洗乾淨,然後進行暴曬蒸乾,曬乾後的根部收購價是五元一斤,最高能賣到八元一斤,除了賣乾貨之後,也有人收購新鮮的活品加工,但價格普遍很低,一般收購價在一元到三元之間,而這些藥販子收回去之後,主要是為了提取葉子和根部的化學本分,然後提煉出一種棕色粉末,加工提煉後的“三叉苦”價格也翻了十幾倍,一斤粉末能賣到八九十元,甚至更高。

圖文采編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