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艾陵之戰後,處心積慮的越王勾踐終究是滅吳了

吳王夫差打敗了越國以後,看到越王勾踐一直對他十分恭順,絲毫看不出有什麼企圖反抗的跡象,以為不會再有後顧之憂了,於是便把他的矛頭指向中原,準備同齊、晉、楚幾個大夫差進兵中原的主要目標是齊國。為了掃清攻打齊國的國爭奪霸權。公元前487年起,夫差從軍事、外交兩方面雙管齊下,對與齊國為鄰的魯國施加壓力,要挾它共同進攻齊國。公元前486年,吳國徵發大批勞役開鑿了一條運河,把長江和淮河溝通起來,以便利軍事運輸。公元前484年,夫差又傾全國之兵大舉進攻齊國。

經過艾陵之戰後,處心積慮的越王勾踐終究是滅吳了

吳王夫差劇照

勾踐為了進一步麻痺夫差,特地趕來朝見,請求派兵助戰,並且還表示他自己願意隨軍出征,為吳國效勞。夫差和吳國的大臣們見勾踐如此忠誠,心裡都很高興。只有伍子胥懷著深憂,不以攻齊為然。他向夫差進諫說:“齊國對於我們不過是皮膚上的小瘡,即使我們戰勝了齊國,也如同得到一塊不能耕種的石田一樣,毫無用處。只有越國才是我們的心腹之患。勾踐表面上雖然裝得很忠誠的樣子,其實他的用心很深。大王如果對他失去警惕,不加提防,是非常危險的。”

經過艾陵之戰後,處心積慮的越王勾踐終究是滅吳了

勾踐劇照

可是這時伍子胥已經完全失去了夫差的信任,他的意見已經不能發生作用了,何況進攻齊國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夫差的這一軍事冒險已經不是任何力量所能阻止的了。夫差率領的大軍在艾陵(今山東泰安東南)同齊國軍隊展開了大戰,齊軍大敗。夫差打敗了齊國,凱旋迴國以後,更加驕傲了,對伍子胥也更加厭惡了。伯又乘機進行挑撥,說伍子胥心懷怨恨,並且向夫差告發伍子胥在出使齊國的時候,曾經把他的兒子託付給齊國的大臣鮑牧,這是一種勾結敵國的行為。夫差大怒,立刻派人送了一把寶劍給伍子胥,叫他自殺。

經過艾陵之戰後,處心積慮的越王勾踐終究是滅吳了

伍子胥劇照

吳國人民對伍子胥之死都感到痛心,後來就在江邊的山上蓋了一座廟來紀念他,這座山就叫作胥山。伍子胥之死,表明了吳國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已經發展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同時也標誌著越王勾踐利用和加深吳國內部矛盾的策略取得了重大的勝利。艾陵之戰是吳國軍事威力發展的頂峰,同時也是吳國盛極而衰的起點。他自從打敗齊國之後,益發驕傲起來,自以為天下霸主,非他莫屬。艾陵之戰後的第三年,即公元前482年,他率領精兵前往黃池(在今河南封丘西南)大會各國諸侯,決心同晉國爭奪霸權。

經過艾陵之戰後,處心積慮的越王勾踐終究是滅吳了

伍子胥劇照

越王勾踐同他的大臣們周密地分析了當時的敵我形勢,認為擊敗吳國、擺脫越國的奴役地位的機會已經到來,就親自率領大軍從水陸兩路向吳國進攻。這時,吳國的精銳軍隊都被夫差帶到黃池去了,國內只有太子友率領著少數老弱殘兵留守後方。結果,吳國守軍被越國軍隊打得大敗,太子友作了俘虜。越國軍隊乘勝攻進了姑蘇城,燒掉了姑蘇臺。吳國派人趕到黃池,向夫差報信。夫差接到報告,恐怕走漏消息,被與會的各國諸侯聽到,使他在盟會上陷於不利的地位,就把七個報信的人都殺死了。

經過艾陵之戰後,處心積慮的越王勾踐終究是滅吳了

勾踐劇照

他強作鎮靜,在會上訂立了盟約之後,便立即率領軍隊回國。夫差回到國內,看到軍心已經渙散,沒有把握擊退越國軍隊,只好派人向越王勾踐求和。勾踐估計自己的兵力還不足以征服吳國,也就答應夫差的求和,凱旋而歸。過了四年,公元前478年,勾踐又出兵進攻吳國,夫差在笠澤(今江蘇松江)迎戰,兩國軍隊隔水擺下陣勢。勾踐乘著黑夜,先派出兩支軍隊在左右兩路擂鼓吶喊,實行佯攻,誘使吳軍分兵防守,隨後親率三軍渡江直搗吳國的中軍大營。

經過艾陵之戰後,處心積慮的越王勾踐終究是滅吳了

夫差劇照

吳國軍隊措手不及,亂成一團,被打得大敗,損失慘重。經過這兩次戰爭的失敗,吳國軍隊的實力大大削弱,已經一蹶不振。公元前473年,勾踐又率領大軍以雷霆萬鈞之勢攻進了吳國,最後把夫差圍困在姑蘇山上。夫差派人向勾踐求和,被勾踐拒絕,只是准許把他安置在一個海島上居住。夫差說:“我已經老了,不能再忍受這樣的擺佈了!”說完,就抽出佩劍自殺了。越王勾踐滅掉吳國以後,就北進中原,大會各國諸侯于徐州(今山東滕縣),做了霸主,越國成為春秋時代末期的一個強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