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進博會,滬上銀行“火力全開”

進博會進入倒計時!

11月5日至10日,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將在中國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行。來自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家企業簽約參展,50萬專業採購商和觀眾註冊報名。為更好服務本屆進博會參展商和採購商,更好地促進交易,滬上各銀行機構“火力全開”:推出進博會專屬金融服務方案、優化跨境金融產品體系、提升網點專項服務能力等,欲提供最給力的金融支持。

中資行

“量身定製”專屬方案服務進博會

進博會開幕在即,在上海銀保監局的指導下,在滬中資銀行近期紛紛提升服務能級,展現服務特長,從完善金融服務方案、優化跨境金融產品體系、提升網點專項服務能力等方面綜合發力,在進博會期間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和保障工作,全力打造金融服務的“上海品牌”,認真做好跨境金融服務這篇文章,為進博會金融服務體系的順利運作保駕護航。

完善金融服務方案

據上海銀保監局介紹,進博會召開前期,已推動在滬銀行業保險業優化完善金融服務進博會框架方案,在服務首屆進博會的經驗基礎上,總結梳理參展商、採購商進出口貿易主要環節的金融服務需求,並從產品設計、客戶對接、網點服務、安全保障、媒體宣傳等方面細化工作預案。

首先,推出綜合性的金融服務方案。作為總部位於上海的金融機構,浦發銀行推出數字跨境支付結算服務“浦發跨境通”,並根據進博會參展交易主體的需求,升級發佈“進博會綜合金融服務方案2.0”,囊括開戶諮詢、匯兌結算、貿易融資、跨境投資、財資管理、避險保值、撮合對接、現鈔兌換等金融服務。

同時,發佈細分業務領域的解決方案。農業銀行上海市分行、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匯豐中國上海分行共同發佈《上海市銀行業第二屆進口博覽會自由貿易賬戶離岸轉手買賣金融服務方案》,鼓勵商業銀行對接國際標準,通過豐富展業工具來提升客戶和風險識別的能力,倡議銀行同業從開戶、結算、融資、交易、網上銀行等5個方面為進博會項下離岸轉手買賣業務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和便捷的線上線下服務渠道。

關於離岸轉手買賣業務模式的優勢,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國際業務部副總經理連蔚文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首先有利於擴大進口商進博會期間的採購需求,豐富貨物跨境貿易方式,進而強化上海國際貿易中心的功能定位。其次,有利於拓寬資金結算主體交互路徑,增加跨境資金流量,促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再次,有利於強化匯率避險需求管理,發展外匯交易市場,豐富衍生品類型。此外,助推跨境人民幣業務向前邁步,有利於在上海形成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最後,有利於與上海國際經濟中心和科創中心之間的互相聯動及逐步推進。

另外,做好前期對接工作。上海銀行攜手戰略合作伙伴西班牙桑坦德銀行共同邀請來華參展的出口企業與境內進口企業舉辦專場對接交流及營銷活動,以全面增進雙方客戶交流、發揮戰略合作優勢、打通金融聯接渠道。

優化跨境金融產品體系

第二屆進博會召開前期,上海銀保監局指導在滬銀行業保險業金融機構建立綠色通道,開發專用專屬產品,匹配貿易流程各環節,滿足不同客戶多樣化的需求,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

同時,為廣大參展商、採購商提供跨境業務諮詢、交易撮合、自貿金融服務、資金財富管理、專屬金融顧問等全流程、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進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務的便利性、適用性。

例如,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加強創新研發、提升產品服務能級,打造了涵蓋基礎產品、特色產品、專屬產品三大類的“金字塔”產品服務體系,為進口博覽會量身打造“合聚全球,匯融四海”全方位綜合金融服務方案,並在政策宣講、精準對接、協同營銷等方面為企業提供全面配套服務。

據連蔚文透露,針對第二屆進博會,在召開前夕,交通銀行專門打造“交銀跨境e金融”一站式線上綜合服務平臺,整合交通銀行所有的線上跨境金融產品,包括最近推出的線上貿易融資,並編寫2019年版跨境金融產品手冊。

“線上產品前兩年已有,但相較而言,今年數量會有所增加,同時去年還沒有上線的產品今年也會充實進去。”連蔚文告訴記者,現在產品線上化是一種趨勢,除非是監管要求一定要到櫃檯來辦理的,否則銀行會逐漸把原來線下操作的產品挪步線上。這樣處理的好處在於,能夠提高業務處理效率,提升金融服務便利化程度,減少企業腳底成本,優化營商環境。跨境金融業務線上化,包括跨境匯款、結售匯、信用證、貿易融資等。

此外,民生銀行上海分行整合線上線下服務渠道,通過“單一窗口”平臺,優化單據審核流程,為參展進出口企業提供集諮詢、融資、支付、避險、增值於一體的一站式、無紙化綜合金融服務。

全力做好服務保障

進博會的召開是檢驗銀行網點服務能力的重要時刻。針對進博會的高標準要求,多家中資銀行以優化金融窗口服務質量為抓手,力爭滿足中外參展商、採購商等多客群金融服務需求。

首先,提升專業服務意識,增設進博會專項特色服務類別。

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將國家會展中心周邊和主要商圈的50家網點升級為“進博服務核心網點”,並在全球招募400名外語志願者,打造進博專屬服務櫃檯和服務窗口,以外匯業務、外語服務為特色,同時充分發揮網點以及酒店代兌點優勢,提供小幣種兌換等便利,做好與會人員服務引導工作。

萬通中心支行是離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最近的工商銀行網點。工商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稱,作為服務進博的核心網點,網點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增配咖啡機、毛巾機及各類飲品,為進博會期間的到店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此外,網點每天派出工作人員在通往國家會展中心的必經之路上,為往來旅客乘客提供包括交通指引、住宿諮詢、醫療服務、手機充電、金融業務諮詢等服務。

寧波銀行上海分行各營業網點青年員工組成進博會志願服務小分隊,網點內特設進博會服務專員,提供展會信息、金融政策、產品諮詢等特色服務。

同時,簡化金融辦理業務流程,提升業務便利化程度。

恆豐銀行上海分行在特定時間窗口內開展離岸轉手買賣業務簡化流程,從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授信額度核定、審批綠色通道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

華夏銀行上海分行在進博會舉辦期間,向展會場館內的境外個人參展客商開設小額外幣兌換人民幣的綠色通道。

此外,藉助最新科技成果,助力進博會網點金融服務體驗升級。

建設銀行虹橋會展支行位於展會現場核心區域,是首屆進口博覽會期間最具人氣的銀行網點。本次支行進行全面升級改造,融合5G、人工智能、遠程交互、生物識別等技術,具有“聯接無感、服務無界、協作無間、安防無憂”等特點,可提供多項快捷金融服務,意在帶來更智能、更快捷的服務體驗。

服務進博會,滬上銀行“火力全開”

外資行

進博會“老客人”有新技術

即將到來的進博會又怎能少了外資行的身影。

近日,《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瞭解到,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大華銀行等“老客人們”為此次進博會卯足了勁,也在提升金融服務上花了不少心思。

“老客人”

此次參展的外資行大部分都已經是進博會的“老客人”。

在談及參與首屆進博會的體會和收穫時,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兼行政總裁廖宜建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匯豐積極參加了首屆進博會,通過參展近距離地感受到了全球企業對於中國市場的濃厚興趣,同時也進一步感受到中國市場所蘊含的巨大消費潛力。

“過去一年以來,我們從客戶的業務動態中觀察到,儘管目前全球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但海外企業來中國投資和開展貿易的熱情依然不減,中國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蓬勃發展的科技行業以及日益興起的新型零售業態等,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海外企業的眼光。”廖宜建談到。

而這也給了外資銀行們更多施展拳腳的機會。渣打銀行是最早承諾參與第一屆進博會的企業之一,渣打銀行方面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首屆進博會給他們帶來了“滿滿收穫”。據介紹,去年進博會期間,渣打銀行累計簽約17億美元。

渣打銀行相關人士舉例稱,從事休閒食品進口和分銷的昌曉食品通過參加第一屆進博會,成功拿下泰國“老闆仔”海苔的中國代理權,也在渣打展臺瞭解到了其推出的“進口貿易伙伴計劃”。因為和“老闆仔”的合作以泰銖結算,交易額小且頻率高,昌曉食品面臨小幣種購匯難、匯率波動大、交易手續費高等一系列難題。後來,昌曉食品通過渣打銀行,有效降低了其進口過程中的購匯成本和外匯風險。

去年進博會甫一結束,就已有不少展商預定了第二屆進博會展位,而渣打銀行就是其中之一。

“支持跨境貿易是渣打的DNA,本屆進博會,我們將利用金融科技,推出‘跨境貿易全方位加速器’。我們將在現場展現金融創新如何賦能未來商業發展模式,還設置了多媒體互動區和利物浦足球隊互動區。”渣打銀行方面表示。

廖宜建則對記者透露稱,今年,匯豐將以“聯接貿易新未來”為主題,在服務貿易展區內設立展臺,佔地超過100平方米。

服貿展區展出的不是具體的展品,而是“看不見的服務”。廖宜建介紹到,這些“看不見的服務”包括我們將聯手數家擁有領先跨境貿易業務的客戶,展示匯豐如何運用最前沿的金融科技支持中國日益增長的跨境經貿活動。同時,我們將邀請農村創業企業的客戶代表來現場分享,讓海內外企業更多地瞭解中國農村商業生態和市場潛力,提高中國農業與海外資源鏈接的可能性。此外,我們還將在進博會上首發匯豐商貿領航報告,呈現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將海外出口商與中國消費者聯接起來。

同樣地,去年參加了第一屆進博會的大華銀行今年還將繼續入駐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SBF)的聯合展區。

大華銀行方面對《國際金融報》記者介紹,本次展會期間,大華銀行團隊將展示其為中外企業,中小及初創企業和金融機構,以及個人金融消費者所提供的以跨境為特色的金融解決方案。同時,除積極參與SBF所組織的商務交流活動外,該行也將組織一些有特色的商業和文化交流,促進多元的跨境交流。

新技術

“去年舉辦的首屆進博會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國通過向世界進一步開放市場踐行了其共謀發展、共享成果的理念。首屆進博會舉辦一年以來,其示範效應以及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舉措,正在不斷推動中國進一步融入全球市場,也帶動了更多的全球企業共享中國發展機遇。”廖宜建在回憶去年進博會的情景時談到。

那麼,第二屆進博會的到來,對中國乃至全球貿易和經濟發展具有哪些重要意義?

對此,渣打銀行方面坦言,在全球貿易形式嚴峻的當下,第二屆進博會的召開意義尤其重大。首先,有助於加強世界各國經貿交流合作,促進全球貿易和經濟增長。第二,有助於擴大高品質消費品和服務的進口,滿足國內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第三,進一步對外開放市場,有助於促使中國企業進一步提升服務和產品水平,更好地躋身於行業的國際領先地位。

事實上,進博會的角色並不僅僅侷限於展會本身,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國跨境貿易和人民幣國際化的舞臺。

廖宜建表示,在匯豐看來,貿易的未來一定是數字化和無紙化,而金融科技在推動貿易變革方面正在發揮越來越顯著的作用。

據瞭解,今年4月,匯豐協助一家南京的貿易企業完成了中國內地首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跨境信用證交易。這也意味著中國在推動貿易數字化的進程中再次邁出了重要一步;此後,匯豐又於今年9月協助一家深圳電子製造企業完成了全球首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跨境人民幣信用證交易,這是匯豐以金融科技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最新突破。

“除了區塊鏈技術以外,匯豐還積極運用其它智能金融服務推動貿易和支付方式的革新,包括移動貿易交易追蹤器、全渠道移動支付收款解決方案等。未來我們會繼續投入資源,通過新技術的運用不斷提升貿易效率和客戶體驗,使得貿易變得更為高效、安全和便捷。”廖宜建說。

溝通和開放的橋樑是一條雙行道,你來我往,井然有序。

在大華銀行方面看來,“走進來”不僅僅包括客戶的“走進來”,也包括他們自身作為一家外資企業對於中國的投入。

“這就體現在我們不斷加大在中國的網絡佈局。”大華銀行方面表示,今年7月,大華銀行與申能集團擬定合資成立“申能消費金融有限公司”。9月,大華銀行(中國)中山分行正式開業。年底,大華銀行北京金融街支行也預期開業,這將是我們在中國的第十八家分支機構。

在首屆進博會上提出的“中國推動更高水平開放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腳步不會停滯!”的時代強音引發了全球參會者強烈共鳴。

今年以來,金融領域接連出臺有力的開放舉措,更是彰顯了中國積極開放發展、擁抱世界舞臺的博大胸懷。而這些進博會的“老客人們”也正在為鑄就中國金融開放之路添磚加瓦。

(國際金融報記者 王媛媛 黃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