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日本的“控制”究竟達到了什麼程度?

唐明皇遊月宮


美國對日本的控制是相當大的,他們戰後對日本扶持的投入非常多,已經將日本作為自身的“亞洲橋頭堡”來建設了。而且說句不客氣的話,當年佔領軍的“太上皇”麥克阿瑟將軍,之前曾經是菲律賓殖民地的掌控者,他完全是把日本當殖民地來搗鼓的。

最著名的“控制”是“戰後和平憲法”以及《日美安保條約》,日本的憲法其實是麥克阿瑟通過參謀部搞出來的東西,被今天的日本政客噴為“用一星期編造的玩意兒,塗改了2千年歷史的國家”。 站在日本人的角度,它確實是一部遏制、限制日本人的憲法,這部憲法剝奪了日本人“發動戰爭”和“建立軍事力量”的法理。

不過,說歸說,做歸做,日本憲法其實早就是個千瘡百孔的篩子,不僅日本人想將其攻破,美國人為了“行事方便”,將日本培養成自己好用的走狗,也不斷在日本憲法上打孔,給日本軍國主義提供釋放自己的機會,只不過這一切都在美國人掌控中罷了。或者說,美國人自認為一切盡在掌握。

至於《日美安保條約》,這部1951年簽訂的軍事同盟條約,直接讓美國由“日本的佔領者”化為“日本的保護者”,而且美國人獲得了在日本無限制建設軍事基地、將日本軍事力量捆綁在美軍身上的條約權力。許多日本右翼也一直將其視為不平等條約,但也不得不承認,正是因為《日美安保條約》,日本才擁有了一個大靠山,從而享受了半個世紀的和平紅利。

沒有《條約》,日本起碼在經濟上會打一個折扣,但有了《條約》,日本等於成為了美國的附屬國,自衛隊也成了美國不要錢的私軍,這與當年的帝國主義殖民地沒有什麼區別,只是面子上不至於那麼慘淡罷了。

也正因為如此,日本的政府被人戲稱為“高度自治的美國海外領”,他們小事可以自己做主,涉及國際戰略和美國利益的大事,則需要以美國馬首是瞻,從來沒有哪屆日本政府敢於從核心上表達對美國的不滿,在站隊問題上,日本政府歷來比英國速度都快。像“薩德”問題,韓國人還能抗議和儘量不配合,日本則從來不提這種事兒,最多反對V-22“魚鷹”從城市上空直飛。

經濟上也是如此,多年前的《廣場協定》歷歷在目,日本人被迫成為美國的最大債權國,以自身經濟崩潰和泡沫化為代價,挽救了糜爛的美國經濟。事後美國人將之視為經濟上的一場勝仗,拍著屁股笑日本人傻錢多,彷彿“失去的十年”完全是日本人自己的腦殘。

日本想反對?做夢呢,一方面他們與美國早已是牽連甚多,脫身已經不可能了,另一方面,美國也死死的將日本攥在手心,生怕這個“新殖民地”哪天飛了。日本能給美國帶來多大的利益,美國人就會捏的多緊,由不得日本人做主。《廣場協定》如果換個面,估計美國人早發動戰爭了。

在駐軍方面,美國對日本的防範極強,偌大的沖繩縣純粹就是美國的堡壘,沖繩島駐紮了大量美國軍隊,經營得鐵桶一般,專門用來鎮守日本本土。全縣有142萬居民,而美國則駐紮了19000人的海軍陸戰隊和6000人的其它部隊,佔駐日美軍戰力的75%,海陸空基地一應俱全,即便日本本土發生異動,沖繩島也絕對掌握在美軍手中。

就是這麼無奈,沖繩島的美軍數量處在完全的鎮壓強度上,就算日本哪天真的造反,美軍也可以確保在最短的時間內完全控制全島。

更過分的是日本的軍備,日本在維持現代化的同時,需要大量的為自己的“國防技術”買單,通常這個賣家就是美國。日本軍備技術表面上看著發達,實際大量關鍵位置都填充著美國人的專利和產品。長此以往,日本人即便在局部掌握了尖端科技,也無法從整體上逃出美國技術的範疇,倒像是為對方拼命搞技術更新一樣。

海上自衛隊的軍艦就是個例子,幾乎每一代主力戰艦都以美軍艦隻為藍本設計,關鍵部位大量使用美國設備,任何的升級換代只能維持略高於美軍的技術水準,隨即成為美軍自身升級換代的養分。有意思的是,海上自衛隊的艦隻完全被美軍所控制,他們的作戰指令會同步顯示在美軍的顯示屏上,比日本首相知道的速度還快。

而且按照美軍的故意設置,海上自衛隊長期缺乏對艦攻擊能力,反艦導彈等方面漏洞極大,幾乎無法面對面打一場正兒八經的現代海戰。而防空、反潛方面,日本海自卻被打造成了一直世界頂級的隊伍。它們被美國當做“浮動的CPU”和技術平臺,通過數據鏈接口接受美軍統屬,像個僕從輔兵一樣給美軍艦隊打下手。

這幾年的F35購買更好笑,日本以極為昂貴的代價買來了“不能發射也不能放炮的”F35,美國先是聲稱通過升級固件可以解決問題,隨後乾脆不再吭聲。日本花費幾億美元買了幾架啥事兒也不能幹的垃圾,然而連首相在內也只能給美國人陪著笑臉。日本的整個F35引進計劃,與印度人買航母也有一拼了,消耗了無數血汗錢,其實也只能買個心安。

諸如這類的事情很多,軍購實際是美國控制日本的一種方法,既把日本拉入到自己的體系中無法脫身,也斷絕摧毀了日本自我單幹的能力,那些強迫性的消費還嚴重消耗了日本的經費,形成了經濟方向的消耗,不斷減少對美國的潛在威脅。

某些人經常將“日本遲早有反噬美國的一天”掛在嘴上,然而從日本的角度來看,他們具備這種可能性嗎?美國的衰落有日本買單,美國的駐軍也由日本買單,甚至海灣戰爭日本人也買了單,美國人哪天扛不住了,絕對會從日本身上吸血,或者收緊鏈條。而日本呢?除非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革,他們承受的起嗎?

總的來說,日本其實就是美國的“新殖民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無一不被美國所影響並掌控。更可怕的是日本人還無法趕走美國,因為彼此早已形成深度的鏈接,所以哪怕駐日美軍不斷的搞出強姦、殺人、盜竊、槍擊、販毒、交通事故、毆打警察等事故,日本政府也只能選擇將一切嚥下去,然後充當民眾與美軍之間的緩衝橋。


王司徒軍武百科


美國對日本的控制,就像古代宗主國對藩屬國的控制一樣,甚至還更厲害一點。

舉幾個例子。

①:膽敢忤逆美國,幹出有損美國利益事情的日本政客,通常都沒有好下場。

上世紀七十年代,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在位期間和中國建交,和蘇聯關係正常化,為了對應石油危機,頻頻和阿拉伯國家往來,得罪了以色列損害了美國石油商的利益。於是他就被趕下了臺,罪名是貪汙受賄。

本世紀內,凡是親華的日本領導人,如福田康夫、鳩山由紀夫、野田佳彥和第一次擔任首相的安倍晉三。在位子上也都呆不長。



騎牆派專家安倍晉三第一次當首相時,對社會現實認識不夠深刻,頻頻親中,結果就被人搞下了臺。不過他反應夠快,後來開始反華,現在三連樁首相寶座,穩如老狗。

安倍下臺後,小澤一郎作為民主黨黨首,最有機會在當年的選舉中勝出當首相。當時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想和小澤見面,小澤故意不見。因為小澤很討厭美國。美國方面知道小澤不好控制,就以小澤曾經拿過當地建築公司的錢為藉口,告他貪汙受賄,逼小澤辭去民主黨黨首職位,扶持鳩山由紀夫上臺。

不過鳩山上臺後,對美國也不客氣,他在位九個月,一共就幹了兩件事。其一是取消了事務次官會議,消除官僚對日本政治的影響力;其二是廢除《年度改革建議書》,明確對美國說不,讓美國對他大為不滿。於是美國便以鳩山偷稅漏稅為藉口,也把他搞下了臺。

PS:《年度改革建議書》是1993年,宮澤喜一首相和克林頓總統會談時候決定的。原本的意思是美日兩國互相對對方國提出改革建議。但後來就變味了,變成了美國單方面對日本的改革指令書,日本沒有拒絕美國意見的權力。

鳩山辭職之後,首相是菅直人,後來由於福島核洩漏,菅直人被迫辭職。

菅直人之後是野田佳彥。野田在位期間,力促中日韓自貿區,然後大家都懂得,釣魚島事件莫名其妙就突然爆發了,中日韓三國小圈子立馬告吹。事件一個月後,力促自貿區的日本金融大臣松下忠洋在家自殺。野田佳彥也被迫下臺。



②:美國在日本政府中安插秘密特務機關。

在二戰後的日本政府中,有一個部門是原本沒有,是美軍佔領日本後,硬塞給日本政府的。這個部門叫“東京地檢特搜部”。

這個部門原本叫“隱匿退藏搜查部”,起初的職責是搜查日軍秘密隱藏的軍用物資,防備日軍暗中東山再起。為了隱人耳目,美軍沒有找美國人,而是特意在日本挑選極度崇拜美國,願意效忠於美軍的日本人,接受美國特務訓練。

美軍還政於日本後,這個部門繼續存在,改名為“東京地檢特搜部”,仍受美國控制,不過工作職責略有變化,除了針對軍國主義分子外,還開始針對對日本政界高官進行經濟方面的搜查。

從名義上說,這個特搜部門的職責合理、合法,畢竟是對付貪汙。但是,由於是受美國操控,所以這個部門經常會玩“雙標”。

比如當年田中角榮被爆出貪汙,這個部門就揪著田中不放,但給田中角榮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充當中間人兒玉譽士夫,這個部門卻不聞不問。(田中角榮受賄5億,玉譽士夫受賄25億)

還比如鳩山由紀夫。鳩山的母親給了他六億日元(鳩山家族很有錢),“特搜部”說這筆錢沒有納稅,瘋狂往鳩山身上潑髒水,導致鳩山下臺。然而很可笑的是,2016年安倍晉三爆出“森友學園”醜聞,利益輸送的人證、物證都都被媒體曝光,這個號稱貪腐剋星的特搜部門卻完全當做沒看見。



這麼大的反差,要說背後有沒有美國爸爸的授意,誰信?

不客氣的說,這個部門就是借查貪腐,搜查貪汙之名,調查日本高官是否有對美國有不可告人的私心。用咱們古代的同類型單位來說,這個就是現代版的錦衣衛、粘杆處。


③:通過表面平等的不平等法律確定事實上的不平等關係。

上世紀六十年代,日本政府通過《日美地位協定》,確保了駐日美軍的特權,並使美軍基地的使用權進一步固定化、明確化。比如說,駐日美軍在執行公務期間發生事件或者事故,美方享有優先判罰權,日本的公檢法機關不得過問。並且解釋權也在美方,它說自己的士兵是在執行公務,那就是在執行公務。日本人也沒有質疑的權力。(通過協定的日本首相是著名日奸岸信介,協定通過後他就辭職了)


舉個例子說。前些年美軍的一個文職人員在沖繩美軍基地門口撞死了一個日本女孩。這起事件的判罰結果,僅僅只是撞死人的那個美軍文職人員以被判罰“五年內不準開車”。



事後很多衝繩人在沖繩地檢署和美軍基地門口嚴正抗議,要求美軍將兇手交給日本本地法院審理,並按日本的法律判決。但是最終也是不了了之。沒有政客出來說話,也沒有日本高層敢對此事表明自己的態度。

事情的結果,讓日本人都傻眼了。當年殖民主義時期的“領事裁判權”,在二十一世紀的日本居然還存在。

並且還由於這項協定,日本東京的領空權也不在日本手上。

東京上空有一塊區域叫“橫田空域”,這塊空域一直被美國控制。別說日本的航空自衛隊了,就連日本的航空公司要想抵達東京,也必須要繞過這個空域才行。

一個國家首都的領空權不在自己手上,這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現在的日本,說的好聽了,是個有點自主權的半主權國家。說的難聽點,還不如當年的清政府和民國政府。起碼在晚清、民國那會兒,洋人在中國駐軍,還得自己掏軍費。而現在的日本,又沒請美國來駐軍,卻還要自己出錢養美軍。而且軍事上還要求必須與美國保持一致。

日本這樣的國家說白了,仍然是個戰敗國身份。只是大家都不提,淡化了。


Mer86


日本的憲法是美國人麥克阿瑟批准的。日本只能有自衛隊,不能有軍隊,自衛隊不是軍隊不能參加軍運會。日本的軍隊是美軍,美軍基地遍佈日本,由日本供養。控制了軍隊就隨時可以控制一切。安倍晉三一直推動日本成為正常國家,得到了日本人民的支持。日本對中國友好主要是為了擺脫美國的控制,成為正常國家。


原大無畏牛刀


個人看頭條理解,美國對日本控制現在只不過是入骨四分,近期日本對中國態度的稍稍改變(內心還是黑暗的),以及準備修改自衛隊的本質,安培政府也認識到中國的崛起,對美國造成的壓力,以及特朗普的就任一系列無腦的操作,正是日本的機會,小日本這個軍國主義怎麼會放棄這個機會。

美國侮辱日本女性也是日本政府自己買單,日本國民早就怨聲載道了。日本不想成為韓國一樣(軍隊管轄全權交給美國)有一天成為韓國,畢竟日本屈服於美國,也是二戰戰敗,以及軍事,政治,經濟,上的一個扶持,近些年日本一直在擴展自己的影響力,在奧巴馬時期都是暗在的發展,特朗普時期,就已經知道日本有了準航母。

所以狗是改不了吃屎的,不管日本政治怎麼傾向中國和俄羅斯,完全是狼子野心,就是想借此快速拜託美國,早點實現政治,軍事,經濟上的獨立,安培現在所想的也不過就是恢復日本在二戰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地位,它畢竟想進入五常,但是總地來講它完全擺脫美國要走很長的一段路。

以上只不過是一個大學生粗略的個人見解定有不足之處。


蘇秦perfect


說到美國對日本的控制,那還真的不小,我們就先從所謂的條約上來看一看。二戰以後,東西方的冷戰激化,美國在日本建立了“資本主義據點”。1951年簽署了《美日安保條約》,其中規定日本獨立以後,美軍可以駐留的事項。根據《美日安保條約》第三條,為了確定在日本美軍的條件,1952年美日之間簽訂了《美日行政協定》。但是,首版的《美日安保條約》有些問題,招致了日本岸信介內閣總理的不滿,在他的努力下,於1960年簽訂了《新美日安全保障條約》。根據《新美日安全保障條約》,日本與美國之間,簽訂了《美日地位協定》。而一切的來源,也就是這個《地位協定》!

我們經常討論日本憲法9條裡面的“交戰權”,實際上日本沒有所謂的“交戰權”自由。我說的這個自由,是指的日本主動選擇和被動選擇兩種。主動指的就是,日本不能夠主動宣戰;但是反過來,如果美國與哪個國家宣戰,那麼日本也就必須要配合其出擊準備,世界上不能對美國出擊說NO的國家,也只有韓國和日本了!日美的關係,就是這麼的“不對等”。

法律控制

那麼為何會有這種不對等的事情呢?其根本的來源就是《美日地位協定》!我再舉一個例子,在日本國內的所有外國人,如果犯事,那麼必須遵從日本的法令。其實這也是一個國際慣例而已,在不同國家,遵守不同國家的法令是理所當然,這叫做“屬地主義”,是國際關係的基本原理。但是,這個事情也有例外,例外之一就是“外交豁免權”,而其二就是所謂的《地位協定》。美國大兵,在沖繩基地犯了不少事情,結果呢?大多也都是不了了之而已,就是飛機掉下來砸到房子,也只能有日本政府買單而已。

軍事的控制

前文我也舉了很多關於美日協定的不平等內容,接下來我再講一講其他方面的。地位協定的第12條3項,規定了美軍的經濟特權,美軍在日本採購的物品,都是免稅的,包括常規物品、通行、燃油以及電力等。常常被提到的,還有美軍軍費負擔的問題。上圖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日本負擔了美軍駐日本軍隊軍費的75%,而韓國只是40%,德國30%而已。日本的比例,實屬不平常。

上圖是日本防衛省,2018年採購和簽訂合同的金額,防衛省採購的能是什麼呢?說白了,就是包含武器在內的所有日本軍事用品。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日本從美國政府處的採購在4000億日元,而這個金額,幾乎佔據了日本採購總金額的半壁江山。其餘日本是從三菱、川崎等公司採購。如果我們看日本從美國那邊採購哪些東西的話,其實更有玩味的空間,這裡我也不再詳述了。各位有興趣可以去看看日本購買日本的戰鬥機。

高新技術方面的控制

關於這個方面,我以一個例子來說明吧,那就是宇宙開發方面。宇宙開發包括運載火箭、人工衛星等多個方面。我們都知道,日本造車很厲害,由於其基幹產業十分突出,完整的生態鏈,讓日本厚積薄發,打的美國車廠節節敗退。原則上來說,有如此強大製造能力的日本,在火箭以及人工衛星上的開發能力應該不弱,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現在日本在人工衛星方面的零部件,大多還是依靠國外進口,特別是在推進系統以及能動部品領域,幾乎80%都是海外進口。為何會造成這樣的局面?那是因為美國限制過日本在航空航天領域的發展。當時日本戰敗以後,美國軍隊在各地駐留,當時是禁止日本研究航空航天領域,佔領後的第七年,日本各個公司終於全部解體,由這些公司退休的員工,全部轉到了汽車以及鐵道領域,這也是日本汽車和鐵道能夠實現快速發展的原因之一。

1957年,美軍解禁了日本航空航天設備的開發,但是日本的技術已經落後。當時即將迎來大型飛機、超音速飛機的新時代,而日本在失去原來的技術的基礎上,重新發展。但是最終能夠走下來的也只有幾家大公司而已,比如三菱、富士以及川崎。這也就是日本航空航天領域一直落後於歐美的原因,已經晚了一代技術,怎麼能夠追趕?

結束語

現在美國對於日本的限制,其實已經不再那麼嚴格了,只是一些涉及到核心的地方,還是有控制的。一個國家最核心的,莫過於主權問題了,但是在美國面前,似乎日本與韓國,沒有這兩個字一樣。

部分文章介紹:

《守護東京的“地下神殿”:宛如科幻片》

《 日本“90後”精英:階級已固定,只是你們看不見》

《一場颱風,讓日本人的歧視社會“原形畢露》


日本二三事


我在日本呆過一段時間,感覺日本對美國是:尊敬又害怕,還有臥薪嚐膽試圖超越復仇心。但日本絕對是一個尊重強者的民族,也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對手,素質高,重視教育,做事認真,注重細節,具有很強的團隊精神,講合作,講信用,把質量視作生命。我們應該認認真真學習,研究日本。美國對日本的控制、改造是,讓日本成為他們的利益攸關者,為美國的國家利益服務。用發展全局的眼光改造日本。


鐵血丹心走天下


美國對日本的控制可以說是可有可無,就像大人說教小孩一樣,小孩聽沒聽說教則完全取決於小孩的心情。大人有大人的事情,小人有小人的事情,大人沒有24小時監控小孩在幹什麼;大人有老去的一天,小孩有長大的時候,這麼多年過去了,小孩已經長大了,而小孩眼中的大人也不過是義父或乾爹之類的大人大,而且這個大人是個差點把小孩整死了的大人,所以這麼些年小孩都在揹著大人臥薪嚐膽終將一日報不死之恨。這些年,大人也察覺小孩在磨刀霍霍那你就磨刀霍霍吧!也好等你長大了就幫我收拾下你的那個鄰居就是我的那個不怎麼好的朋友吧!大人就是這麼想的。至於小孩怎地想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這就是今天美國控制日本的程度。


手機用戶54770607088


其實美國對日本的威脅遠遠大於中國,美軍把大部分部隊都安放在日本,把很多戰略武器都安放在日本,使日本成為亞洲各國的軍事防禦目標,日本政府也願意充當其炮灰,所以美國對日本的制裁不會太絕對,只是涉及皮毛而已,畢竟對美國政府來說日本還是美軍制衡亞洲的工具。


陳文秀律師


美國對日本的控制目前應該在60%左右,隨著日本養精蓄銳不斷的強大,美國的控制力也會逐漸變弱,畢竟這個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民族,隱忍是他們的根基,只要自認為羽翼豐滿,一定會走出自己的路,擺服被美束縛的疆繩,但是依舊會同美國合作稱霸世界共同呼應著,所以美日未來都是世界的麻煩,順者倡,逆者恐就矛盾不斷麻煩不斷,美日高科技的合作終歸要興風作浪的。


用戶靜靜的河


一個國家的憲法決定了這個國家的屬性,像美國政客經常在民眾面前大談“獨立宣言”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文稿。而受限於日本二戰戰敗國的身份,戰後美國也為日本製定了一份《美日安保條約》來牢牢掌控日本戰後的所有發展,可以說從二戰後美軍開始駐軍日本後,對於日本從軍事、政治、經濟三大立國之本上是全方位控制的,所以說白了日本的發展其實一直被美國牢牢掌控,而日本對於美國來說,也是要什麼給什麼,也可以說是現代文明版本的“殖民文化”。

現在從駐日美軍基地的數量來看,現階段駐日美軍基地數量就達到了88個之多,要知道整個日本國土面積不過37.8萬平方公里,也就和我國雲南一個省的面積差不多,而駐日美軍基地就有這麼多,就連日本首都東京都有兩個美軍軍事基地;其次日本也是美國第七艦隊的駐地母港,等於是日本境內就常年駐紮著一支美國航母艦隊,而且在橫田還是駐日美軍第五航空隊的司令部駐地,沖繩島基地則是美國在本土之外唯一一支快速反應部隊的美國第三海軍陸戰隊的遠征軍司令部。

由於美日安保條約的存在,日本每年不光要免費為駐日美軍提供一切的駐軍費用,而且每年還得額外給美國一大筆“安保費”。而這些費用的支出全部由駐日美軍司令部和日本政府商談。而且基本每一屆日本總統的最終選擇都要通過美國的認可,可以說日本總統的發展方向基本都要比繼而美國在亞洲的所有戰略發展相吻合。

日本自從二戰結束之後就一直被美國所控制,同時被美國控制的還有德國和意大利,三個國家都面臨同樣的境遇,因為他們都是二戰戰敗國,需要美國的監視以免重新挑起戰爭。

安倍晉三在訪問美國期間,特朗普在白宮舉行歡迎儀式,但是安倍卻被特朗普擠下紅毯,僅僅一隻腳站在紅毯上,安倍想要往中心挪挪,但是卻被特朗普制止了。日本一直被美國所控制。美國對日本的控制可以說是深不見底,兩個字概括:無奈!日本想擺脫美國控制應該是沒有可能的,與其說日本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倒不如說是日本被美國控制得最嚴的傀儡。

日本經濟也一直是被美國“整垮”的。日元升值以後,國內外投資者紛紛拋售美國、買進日元,使得日元升值步伐遲遲停不下來。日本的出口工業都意料之中地遭到了衝擊,經濟增長受到抑制。這個結果當然是美國帶來的。沒有美國打壓,日本和德國經濟旺盛到什麼時候不好說,最起碼不會那麼快陷入停頓。

從未來的形勢來看:只要美國依然還是世界霸主,日本就會把自己打扮成一條聽話的寵物犬。可如果美國失去了世界霸主的地位,日本就會迅速脫離美國的控制,甚至可能成為一個重新武裝自己的軍國主義國家。

日本憲法9條裡面的“交戰權”,實際上日本沒有所謂的“交戰權”自由。這個所謂的這個自由,是指的日本主動選擇和被動選擇兩種。主動指的就是,日本不能夠主動宣戰;但是反過來,如果美國與哪個國家宣戰,那麼日本也就必須要配合其出擊準備,世界上不能對美國出擊說NO的國家,也只有韓國和日本了!日美的關係,就是這麼不對等。那麼為何會有這種不對等的事情呢?其根本的來源就是《美日地位協定》。在日本國內的所有外國人,如果犯事,那麼必須遵從日本的法令。其實這也是一個國際慣例而已,在不同國家,遵守不同國家的法令是理所當然,這叫做“屬地主義”,是國際關係的基本原理。但是,這個事情也有例外,例外之一就是“外交豁免權”,而其二就是所謂的《地位協定》。美國大兵,在沖繩基地犯了不少事情,結果呢?大多也都是不了了之而已,就是飛機掉下來砸到房子,也只能有日本政府買單。

宇宙開發包括運載火箭、人工衛星等多個方面。日本造車很厲害,由於其基幹產業十分突出,完整的生態鏈,讓日本厚積薄發,打的美國車廠節節敗退。原則上來說,有如此強大製造能力的日本,在火箭以及人工衛星上的開發能力應該不弱,但是事實並非如此。現在日本在人工衛星方面的零部件,大多還是依靠國外進口,特別是在推進系統以及能動部品領域,幾乎80%都是海外進口。為何會造成這樣的局面?那是因為美國限制過日本在航空航天領域的發展。當時日本戰敗以後,美國軍隊在各地駐留,當時是禁止日本研究航空航天領域,佔領後的第七年,日本各個公司終於全部解體,由這些公司退休的員工,全部轉到了汽車以及鐵道領域,這也是日本汽車和鐵道能夠實現快速發展的原因之一。。

一個國家最核心的,莫過於主權問題了,但是在美國面前,似乎日本與韓國,就像沒有這兩個字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