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深處的“小香港”

安康紫陽

巴山深處的“小香港”

山城紫陽,地以道名,

人傑地靈,物阜民殷,

北依秦嶺,南託巴山,

東接荊襄,西通隴蜀。

巴山深處的“小香港”

這個長在山腰上的小縣城,

好似一眼就能望到盡頭,

這裡景秀山水,

一道道、一幅幅、一處處,

便把這個城市打扮的如處子般靜美,

如此的迷麗,讓人沉醉其中,流連忘返~

巴山深處的“小香港”

紫陽縣,位於陝西省南部,漢江上游,大巴山北麓,西面與四川省萬源市毗鄰,東南方向與重慶市城口縣接壤。

它是陝西最特別的小縣城,低調千年,被譽為巴山深處小香港,風景堪稱袖珍版重慶,卻還說著(近似)四川的方言!

山城紫陽,以道為名

巴山深處的“小香港”

紫陽曆史悠久,新石器、商周、兩漢都在這裡留下了很多遺址;同時,這裡是世界著名的志留系弓筆石古生物化石裸露地帶。

巴山深處的“小香港”

紫陽是全國唯一用道教名號命名的縣份,因道教南派創始人張伯端(號紫陽真人)在這裡修行而得名。

巴山深處的“小香港”

這裡也是中國共產黨早期活動地之一,紅四方面軍曾在這裡播下革命火種。

生態紫陽

巴山深處的“小香港”

“自昔關南春獨早,清明已煮紫陽茶”!這是清嘉慶年間興安知州葉世倬的詩句,為紫陽茶作了最早的廣告。

巴山深處的“小香港”

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著豐富的生物資源,紫陽富硒茶遠播海內外,桐油木耳生漆茶,漢唐時期就已經傳四方。

巴山深處的“小香港”

說到紫陽茶香馥郁,其實這裡還是有名的橘鄉,這種金錢橘香氣濃郁、瓤嫩肉滿。明、清時就有“一船桔子下安康,兩船糧食回紫陽”的說法。

移民紫陽,文化交融

巴山深處的“小香港”

歷史上紫陽還是著名的移民地,千百年來以湖廣移民為主的居民,在此生息繁衍,碰撞花火!

這裡川腔秦韻交融,茶文化、道教文化、民歌文化、漢水文化融匯,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紫陽民歌曲調優美,傳唱千年,小調似江南的婉轉細膩,號子則有北方的雄渾高亢,是聞名的“民歌之鄉”。

文筆山

巴山深處的“小香港”

文筆山國家AAA級景區位於紫陽縣城漢江南岸,景區分為文筆山休閒公園、真人誠信文化園、道教養生谷、濱江商業步行街四個功能區,融道教文化為一體,形成獨具特色的道教文化主題旅遊景區。

巴山深處的“小香港”

文筆山因山勢 “形似筆架”、“文筆參天”而得名。景區內植被豐富,空氣清新,景色怡人。

巴山深處的“小香港”

道教南派創始人張伯端,號“紫陽真人”曾在此修行悟道,著述立說,留下《悟真篇》、《金丹四百字》等著述,成為道教南派重要的著作,為紫陽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

擂鼓臺

巴山深處的“小香港”

擂鼓臺位於鳳凰山中段的紫陽縣漢王鎮,相傳三國蜀漢名將張飛曾在此擂鼓退敵,故名擂鼓臺。

巴山深處的“小香港”

山頂有真武上殿,山腰為下殿,中有“關南第一峰”題額,每逢雨後初晴,峰頂蔥鬱彼白雲環繞,仙氣逼人!

巴山深處的“小香港”

冬天的時候,漫天的雪花覆蓋在層山之中,景色美不勝收。

巴山深處的“小香港”

北五省會館

巴山深處的“小香港”

明清時期,紫陽縣瓦房店以其獨有的地理和交通優勢,成為整個陝南重要的貨物集散地之一,有西北“小漢口”之譽。

巴山深處的“小香港”

1952年,北五省會館被改造為瓦房店鄉政府糧庫,為了防止糧食受潮,糧庫在正殿、過殿牆壁上加裝了夾層。

巴山深處的“小香港”

55年後的一場大雨,縣文物管理人員在查看災情時,意外發現了壁畫的痕跡,封匿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清代壁畫方才重現於世。

紫陽夜景

巴山深處的“小香港”

細品紫陽縣城的夜景,看著起伏的地勢和依山而上鱗次櫛比的樓房,萬家燈火高低輝映,如漫天星漢,極為瑰麗。

巴山深處的“小香港”

紫陽美食

說到紫陽肯定離不開它的美食,接下來讓我們就領略一下紫陽的美食盛宴。

受特殊的地理環境以及明、清移民影響,這裡的飲食習慣集南北風味,又有其特色。以酸辣味為主,主食以米飯居多。

巴山深處的“小香港”

盆盆魚

巴山深處的“小香港”

紫陽蒸盆子

巴山深處的“小香港”

紫陽蒸盆子

巴山深處的“小香港”

紫陽油餈兒

巴山深處的“小香港”

椒鹽餅子

紫陽的美食可以說既有南方的味道,又有北方的特色,這麼多的美食,相信一定能滿足愛品嚐美食的你。

這麼一個一衣帶水、層巒重疊之地,

其中的美景,又怎能一言道盡?

這座美麗的縣城

隱藏了太多美麗的風景

悠久的歷史

還有這麼多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有機會大家一定要去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