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時刻,他們永遠衝鋒在前——聚焦2019年“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稱號獲得者

急難險重的危機面前,他們永遠衝鋒在前,為大家撐起一把把安全之傘。

在安全有序的生活中,我們看不到他們的身影,然而在煤礦井下、危化品企業、森林火場、災區救援現場……他們在各自行業中默默付出、堅定前行,以極端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甘於犧牲奉獻的職業精神、勇於擔當作為的職業素養、善於開拓創新的進取態度踐行初心和使命,成為“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

查處安全隱患

極端認真負責

面對煤礦安全隱患,有人勸他不要過於較真,有的礦方百般阻撓,這是山東煤監局魯東分局副處級監察專員張在貴在工作中必須直面的壓力之一。

從事煤礦安全監察工作19年來,張在貴兢兢業業、認真負責,下井近3000次,井下行程約8萬里,查處隱患1萬多條。由於工作辛苦,又經常下井監察,張在貴患有嚴重的眼疾,面對調動到“二線”的工作安排,他最終選擇了繼續堅守。

“我只是儘量做到克己、擔當、為民。”在談到自己的工作職責時,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安全生產執法監察處幹部張之崟平靜地說。

從事危險化學品監管工作以來,張之崟跑遍了上海市所有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經手辦理了50餘起行政處罰案件。他不僅深入安全生產執法一線,還編寫出《上海市企業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實施指南》《上海市安全生產監督檢查事項分類表》等一系列可複製、可推廣的實操手冊。

“敬業奉獻,動真碰硬,是她一貫的工作作風。”北京市應急管理局正處級監察專員魏麗萍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高要求和全身心投入,深深感染了身邊的同事。

2004年,魏麗萍從北京市安監局法規處調到監管一處,分管非煤礦山。她堅持每週花3天時間跑礦山,把北京市400多家礦山基本上跑了個遍。在她的不懈堅持下,北京市的礦山數量在4年間減少了315家,2572個廢棄礦硐被一一封堵,礦山安全生產水平有了質的飛躍。

面對生死考驗

甘於犧牲奉獻

善打硬仗、不畏艱險,江蘇省消防救援總隊南京支隊方家營中隊中隊長助理丁良浩用實際行動履行著一名消防員的職責使命。

每一次任務都是一次生與死的洗禮、血與火的考驗。在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中,丁良浩和戰友們多次冒著二次坍塌的危險進入廢墟洞口,為被困人員打開生命通道,營救出39名群眾、疏散600餘人。在2016年靖江德橋倉儲爆炸火災中,丁良浩和3名突擊隊員兩次深入火海,冒著被流淌火包圍的危險,在齊腰深的沸水和泡沫液下關閉燃料洩漏閥門。今年3月21日,響水天嘉宜公司發生爆炸,在濃煙烈焰升騰、化學廢液橫流的險境中,丁良浩帶領攻堅班組深入滅火救援一線,成功搜救出多名遇險群眾。

丁良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了甘於犧牲奉獻的英雄故事,生動詮釋了“消防衛士為人民”的錚錚誓言。

“我想如果能用我的生命換來更多廢墟下受困百姓的生還,我們會義無反顧!”對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培訓部副主任王念法而言,為了應急救援事業,他甘於犧牲奉獻。

入隊18年來,王念法一直奮戰在重特大地震或其他自然災害應急救援第一線,四川汶川、青海玉樹、甘肅舟曲以及阿爾及利亞、伊朗巴姆、印尼班達亞齊、巴基斯坦、海地等10多次國內外地震救援都有王念法戰鬥的身影。

在災情最嚴重、處境最危險、情況最複雜、救援最困難的第一線,王念法用無畏的救援精神和過硬的救援技術拯救了廢墟下的一條條生命,向黨和災區人民交出了一份份合格的答卷。

牢記職責使命

勇於擔當作為

“作為一名消防員,我們的使命就是為群眾謀平安,為人民幸福揮灑熱血,為國家富強保駕護航。”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天安門支隊故宮特勤中隊政治指導員蔡瑞說。

進入故宮特勤中隊以來,蔡瑞和中隊指戰員始終勇於擔當、牢記使命,先後完成APEC會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黨的十九大以及每年全國兩會等近千場次重大消防安保執勤任務。

“特種救援大隊要成為四川森林消防總隊的‘拳頭’,消防員就必須成為過硬的‘指頭’。”這是四川省森林消防總隊特種救援大隊三中隊代理排長侯正超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為有效應對綜合救援新要求,侯正超反覆學習新的訓練大綱,認真鑽研山嶽搜救、地震救援、快艇駕駛等新知識,多次在總隊各類集訓中擔任示範教員。

對侯正超而言,在應急救援工作中從來沒有畏懼和退縮,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敢於叫響“看我的”“跟我來”。隊伍轉制以來,他先後執行滅火作戰任務13起,其中跨區增援滅火任務6起,參加都江堰、青城山靠前駐防,參與宜賓長寧“6·17”抗震救災,成為四川地區森林防火滅火和應急救援任務中的“排頭兵”。

179張榮譽獎狀、74冊獎章證書、66張鮮紅錦旗、92個金燦獎盃,在上海市消防救援總隊黃浦區支隊車站中隊隊史館中,陳列的每個榮耀的軍功章背後,都訴說著一段段英勇的戰鬥故事。

研發救援技術

善於開拓創新

“救援不能是盲目的,不能只憑一腔熱情。這是一項集專業性、業務性、技術性、實戰性於一體的系統工程,需要科學決策、科學施救。”應急管理部礦山救援中心總工程師肖文儒說。

1983年,21歲的肖文儒走出校門,來到山西大同礦務局救護大隊任技術員。在救護大隊那些年,他不斷探索實踐救援新技術,嘗試“用技術防範風險”,帶領工程技術人員先後完成了礦用石膏、救護通信設備、計算機在礦山救護中的應用,正壓氧氣呼吸器的實驗、推廣、應用等,確立了“技術服務救援、技術指導救援、技術先行”的原則。

秉承科學決策、科學施救的理念,從事應急救援工作35年,肖文儒參與700多起事故救援,救出被困人員1000餘人。

多年來,肖文儒先後發表應急救援方面學術論文30多篇,推廣應用多項科研成果,他主持研發的“井下滅火工藝”獲中國青年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9年4月18日,臺灣花蓮縣海域發生6.7級地震,福建省地震局地震預警系統發出地震預警信息,第一時間通過多種途徑把地震預警時間、預測地震烈度等信息傳播到千家萬戶,實現民眾有序撤離,地震預警以及防災減災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實現地震預警、準確發佈烈度速報信息。

自2007年開展地震預警相關工作以來,福建省地震局地震預警工作團隊成功研製了地震預警、自動速報、烈度速報、信息發佈四項技術系統,並在實驗室搭建了模擬在線運行環境的測試平臺,完成了福建地震預警安卓手機App核心功能的研發。在團隊的不懈努力下,福建省推出緊急地震信息發佈平臺,頒佈實施我國第一部地震預警單行法《福建省地震預警管理辦法》及地方標準《地震預警信息發佈》,地震預警體系得到不斷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