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國自貿協議接近尾聲,印度存有哪些變數?

順通財稅段賢明


媒體11月1日最新報道,對於11月2日至3日即將在泰國曼谷舉行的RCEP會議,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為首的10個東盟國家都對《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取得突破性進展持樂觀態度。截至目前,RCEP自貿協定各方就協定達成一致的文本進度條已達80.4%,其餘16%“接近完成”,僅剩下3.6%的內容處於懸而未決的狀態。

資料顯示,這項由東盟十國於2012年發起的RCEP自貿協定,目前除了東盟各成員外,還邀請了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6國共同參加。不過,對於參與RCEP協定的國家來說,這一貿易協定最大的變數依然在印度身上。此前,印度已經答應做出讓步,且宣佈對中國80%商品實行逐步免收費用。

據媒體報道,在初步同意了這個世界最大的地區貿易協議條款後,10月30日當天,印度不斷在最後一刻提出新的額外要求。據悉,印度對於達成協議後大量海外商品的湧入感到不安。同時,印度在做出這一意外舉動後,卻又害怕各國不等自己表態就將自己排除在外。事實上,印度不安的原因很簡單,11月1日的數據顯示,印度10月份製造業活動疲弱形勢進一步加劇,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0.6,勉強處於榮枯線上方。

據瞭解,印度在8、9月份連續推出了4輪經濟自救的措施,累計降息幅度達110個基點,效果卻可以說是十分微弱。到了10月份,印度製造業繼續疲弱,銷售增長還放緩至兩年來的最低水平。IHS Markit的首席經濟學家波利安娜·德利馬錶示,預計印度未來的經濟增速依舊疲軟。

印度經濟學家巴塔拉吉指出,印度出口佔GDP的比重已經下降至44%,成為印度經濟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這種情況下,若想要讓降息發揮效果,拉動海內外的投資也許是目前印度經濟重振的必由之路。不難看出,對於印度來說,想要吸引海外各國的投資,或許加緊擁抱16國自貿協定是最好的選擇。印度又為何要如此猶豫呢?


小韓說股


印度對於達成協議後大量海外商品的湧入感到不安。同時,印度在做出這一意外舉動後,卻又害怕各國不等自己表態就將自己排除在外。事實上,印度不安的原因很簡單,11月1日的數據顯示,印度10月份製造業活動疲弱形勢進一步加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