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寶寶的,寶寶到底誰帶?

李姐說生活


家有小孩,到底誰來帶呢?

當前,大多數工薪階層平時上班工作忙,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就幫忙小兩口搭把手,無論是從精力上和時間上,都為小兩口節省了不少。

但是由於兩代人在思想觀念、教育方法和生活習慣上都有差異,時間久了,難免產生矛盾。老人帶娃有哪些利弊?如何解決兩代人帶孩子的矛盾?下面,從爸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希望能有所幫助,供參考:

1. 利:長輩帶孩子的優勢

為啥許多家庭都會由父母(長輩)帶娃?歡樂爸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經濟方面的考慮

讓媽媽辭職在家專職帶娃嗎?爸爸們頓感壓力山大。孩子成長過程中不斷增加的開銷,對大部分家庭來說,僅靠一個人的收入是承擔不了的。

請月嫂帶娃?或者請保姆帶娃?一般來說,多數家庭是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請個月嫂或者育嬰師帶娃,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尤其是上了幼兒園之後,再花一筆請保姆的錢,對於工薪家庭來說,感覺沒有必要。

於是,雙方的父母,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就會主動來幫忙帶一下孩子,省下了保姆工資,有時連生活費都幫忙倒貼了。

(2)安全方面的考慮

畢竟血濃於水。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總比交給外人要放心。

網絡和電視上,經常曝光保姆被視頻監控發現虐待孩子、喂孩子安眠藥,甚至拐賣孩子,故意縱火的新聞屢見不鮮,儘管是極少數,但是誰能保證自己家就會遭遇那個“萬分之一”。

還是把孩子交給親人比交給外人放心。就算是打了、罵了,親人也會比外人有分寸。這也是把孩子交給長輩帶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3)老人時間充裕,也有帶娃的意願

到了爺爺奶奶輩,基本上已經過上了退休生活。時間上比較充裕,客觀上有帶娃精力和時間。

在主觀上,老一輩大多還是比較傳統的,希望年老之後,能兒孫繞膝,其樂融融,再說帶娃也可以打發一下退休時光,許多老人也樂得帶娃。

(4)長輩心細,帶孩子有耐心。

老人經歷的事多,有些奶奶、外婆更是帶完大寶、帶二寶,帶孩子、餵奶、換尿布溼、判斷頭疼腦熱什麼的經驗豐富。

另一方面,老人們一般比較心細,對孩子的照顧無微不至,同時又有耐心。

2. 弊:長輩帶孩子的弊端

(1)老舊經驗不科學

老一輩帶孩子,很多時候是按照老經驗和老思想來帶孩子,許多育兒的理念與現代科學格格不入,有時傳統習慣和科學護理截然相反。

比如遇到幼兒常見的感冒發熱,孩子燒到了38度5以上或者39度以上,喊冷,奶奶、外婆們就給孩子裹得嚴嚴實實象粽子一樣。

還對爸爸媽媽要給孩子減衣物、掀開被子、溫水擦洗等應對降溫措施不理解。

(2)過度溺愛和驕縱孩子

所謂“隔代親”。老人帶娃的行為讓爸爸、媽媽看不慣的,就是對孩子有時會毫無原則、毫無底線地溺愛。

比如吃飯,當孩子不自己吃飯的時候,就追著餵飯;喂不下去的時候,就由著孩子去吃零食。

在逛商場或者超市的時候,孩子要什麼就買什麼,家裡的零食、玩具、繪本成堆,老人們還是把退休金省下來,一味地滿足孩子的要求。

(3)教育方式方法不當

所謂“路徑依賴”,老人們經常會把當年教育他們自己子女的方式方法,移植到教育孫輩身上。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教育理念也在不斷進步和升級,但是老一輩的觀念可能跟不上時代的變化,比如誇獎式教育、鼓勵式教育方式,老人不以為然;放手讓孩子去拆解玩具、塗鴉繪畫,老人們會認為是搞破壞,這樣就容易扼殺孩子的創造力。

3. 育兒矛盾產生的根源是什麼?

一是新舊矛盾交織複雜。婆媳之間、甚至母女之間,總會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產生一些不滿和積怨,總會有一些防備心理。

在帶娃的事情上,一旦意見不統一,或者哪句話就得不合適,就會新帳帶起舊帳,翻起陳年舊事,不免會多心而產生矛盾。

二是生活習慣不同。由於家庭背景不一樣、成長環境不一樣、經濟條件不一樣,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和價值理念都不一樣。為了照顧寶寶,突然在生活在一個屋簷下,難免有不適應的地方,可能會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而鬧得不可開交

三是新舊育兒理念發生碰撞。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教育方法,老年人有老年人的方法。年輕一代接觸面廣、信息獲得渠道多,講究科學教育。老年人因為已經將至少一個孩子養大成人,在養孩子方面自然比新手爸媽要有底氣。

新舊兩種育兒理念方法的碰撞,自然會對對方的做法相互看不習慣,矛盾自然產生。

歸根結底,這些家庭矛盾的產生根源,都是因為家庭成員感覺自己沒有得到尊重而產生的。老人覺得自己的付出,不僅沒有得到回報和感恩,反而讓人厭煩而憤懣。年輕人覺得老人方法老舊,思想頑固,自己科學的方法得不到尊重。

4.化解育兒矛盾,爸爸的角色很重要,四招當好“雙面膠”。

首先,爸爸當好帶娃第一責任人。

在教養孩子方面,爸爸要始終牢記自己是第一責任人,父母起到主要作用,老人只是輔助性的作用。不能把孩子託付給老人之後,就不管不問了,下班後依然手機不離手,人在心不在,只有爸爸高質量的陪伴,才能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也能減輕老人們的負擔。

其次,爸爸當好調停人。

一旦因孩子的教育問題此發矛盾,爸爸第一時間當好調停人。同時要把養娃的責任分工進行明確,比如,老人只管“生活”,做飯買菜,接送看護等;爸爸媽媽負責“教育”,如教英語、普通話讀繪本、生活習慣養成等。只有把責任明確了,兩代之間的矛盾和衝突自然會少很多。

爸爸要做好“受氣筒”。

當然,當分工沒那麼明確的時候,爸爸就要扮演好“受氣筒”的角色,把過錯往自己身上攬。讓奶奶消消氣,讓媳婦消消氣。扮演好“救火隊員”和“滅火隊員“的角色。

想想老人為孩子的付出那麼多,想想節省了那麼多,還是情感付出那麼多;再想想媳婦十月懷胎受的苦,這個委屈和“受氣筒”當得值。

爸爸要做好“打氣筒”。

把孩子培養好,這是一家人共同的願望和目標。有這個共同的基礎,沒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和矛盾。作為爸爸,要帶頭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表達充分的尊重,表達感謝和感恩。多鼓勵、多寬容,多打氣。

所謂養不教,父之過。化解兩代人育兒的家庭矛盾,爸爸是關鍵。

供參考。





歡樂爸育兒


我覺得自己的寶寶還是自己帶。不過前提是你得有時間,不被生活所壓榨的情況下。如果你急需解決經濟壓力,帶孩子你就會帶情緒,也帶不好。如果沒有這方面困擾,我建議自己帶。我們作為父母,可以看到寶寶的點滴成長,如果孩子有啥問題我們可以及時糾正,不要讓我們以後的人生留下遺憾。如果寶寶小的時候我們不參與他的成長,大了以後我們憑什麼對他們指指點點。


瘦瘦寶寶愛胖媽媽


主要自己帶,老人輔助帶。主要是現在的80後太特麼苦逼了,工作生活亞歷山大,不過也算是甜蜜的負擔吧。我家大寶主要自己帶,我上班他奶奶帶,全職沒那條件,話說抱著你就養不起你,放下你又捨不得你,不能兩全其美那就擇中吧,不是全職抱,也不是留守兒童,克服困難,辦法總是有的。


麒麟百科


我家寶寶六歲,幼兒園大班,老公不在家,星期天才回來,我自己要上班,一天八個小時,孩子也是自己接送,我有空還能去做志願者,參加義務活動,還經常要去上夜校,想知道我是怎麼一個人撐下來的嗎!!!


昨日星辰昨夜風xx


看情況咯工作的話肯定就是給老人帶,情況允許的話還是自己帶的比較好,畢竟老人年紀大帶小孩子好辛苦的,還有一些育兒觀念不一樣的,最好還是自己帶比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