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智庫丨“獵巫行動”:特朗普麻煩纏身,但諒無大礙


東方智庫丨“獵巫行動”:特朗普麻煩纏身,但諒無大礙

東方智庫原創稿件受法律保護,轉載請聯繫電話即微信號19916759390。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東方網立場。


作為新聞,美國眾議院在華盛頓時間10月31日上午投票通過對特朗普的彈劾調查程序的決議案,在美國早已家喻戶曉,在世界各地也已傳得沸沸揚揚,但作為熱門話題,特朗普遭國會眾院鐵板釘釘的彈劾調查一事將繼續升溫。

目前,美國國內和國際上對前景的各種分析預測都有。從輿情看,主要聚焦於三大方面。

東方智庫丨“獵巫行動”:特朗普麻煩纏身,但諒無大礙

圖片說明:美國總統特朗普(來源:新華網)

其一,眾議院將如何推進彈劾調查程序?

由民主黨人控制的美國國會對特朗普總統的所謂“通烏門”彈劾調查,始於9月24日,領頭人是美國政壇的“三把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佩洛西對特朗普既有“公恨”也有“私仇”。

“公恨”。作為美國政壇的元老和建制派頭面人物的佩洛西,對毫無從政經歷的商人總統特朗普入主白宮以來“我行我素、為所欲為、否定一切、標新立異”的做法早已十分討厭。佩洛西認為特朗普顛覆了美國傳統政治、理念和價值觀,破壞了美國的政治規矩,損害了美國的國際信譽,傷害了美國盟友,削弱了美國的國際影響力和全球領導地位,屬於“德不配位”。

“私仇”。佩洛西認為特朗普長期以來沒有把眾議院特別是作為眾議院議長的她放在眼裡,不僅對她“毫無尊重”,而且時常與她當面幹仗、互懟。從美國政府“停擺”、美墨邊境修牆,到美國從阿富汗、敘利亞撤軍等等,

特朗普在一系列美國內政外交問題上都無視佩洛西的立場、態度,甚至佩洛西想出國訪問也被攔下,佩洛西怎能不怒火中燒。

東方智庫丨“獵巫行動”:特朗普麻煩纏身,但諒無大礙

圖片說明: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 (來源:新華網)

民主黨人早就對特朗普嚴重不滿,多次提出要對其發起彈劾調查,甚至公開誓言要將特朗普趕下臺,但據報道,佩洛西“從大局出發”,一直沒有鬆口。實際上,很可能是這位政壇老手認為時機還不成熟。但這一次,佩洛西不僅同意了,而且衝鋒在前,對特朗普發起了彈劾進攻。

眾議院的炮火很猛,節奏也很快,雖彈劾調查工作遇到很多阻力,但一直在步步深入。特朗普及其共和黨支持者當然不會讓佩洛西執掌的眾議院特別是其掌控的眾院情報委員會的調查為所欲為,他們發起了堅決反擊和強烈抵制,指責佩洛西發起的彈劾調查“不透明、不公平”,未獲得眾議院正式授權,是出於邪心對總統的“獵巫行動”(Witch Hunt)。

為了名正言順並進一步加大力度,眾議院在10月31日就正式啟動對特朗普的彈劾調查程序進行了投票。投票結果幾乎完全依照黨派劃線,沒有共和黨眾議員對決議案投贊成票,民主黨眾議員中有兩人投了反對票。最終,美國國會眾議院以232票贊成、196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一項針對總統特朗普的彈劾調查程序的決議案。這是眾議院首次就這一彈劾調查舉行正式投票。

此次投票對佩洛西和眾院民主黨人而言,實為一舉兩得,既反擊了特朗普和共和黨人的指責,獲得了眾議院的法定授權,又藉機打擊了特朗普的氣勢和情緒,吸引了美國和國際社會的眼球,並試圖證明他們是在捍衛美國的“民主價值觀”。

佩洛西在投票表決前稱,“這一切都關係到我們的民主......這是令人難過的一天。沒有人來到國會是為了彈劾總統”。話說得很漂亮,但佩洛西究竟為了什麼,美國人心知肚明。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依據美國憲法,眾議院彈劾總統的程序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啟動調查程序,接著是成立司法委員會進行專門調查,然後由眾議院對是否決定彈劾進行全院表決。現在第一步已經走完,緊接著是成立眾議院司法委員並進行全面、深入、具體的調查,估計佩洛西會趁熱打鐵,抓緊推進。

東方智庫丨“獵巫行動”:特朗普麻煩纏身,但諒無大礙

司法委員會的權力很大,在舉行聽證調查時,涉及誰就可調查誰,調查誰誰就得到場接受質詢。但事情沒有這麼簡單,不僅是因為特朗普總統非常強勢,時常不按規矩和套路出牌,還因為憲法也規定了美國總統和政府在接受調查中的諸多特權。特別是“通烏門”事件涉及的不是總統個人事務,而是美國的外交機密,國會司法委員會要對有關人員尤其是對有關政府文件、外交活動、通話聯絡等進行刨根究底、翻箱倒櫃的調查,在實際上有許多行不通。只有在司法委員會全部、順利結束調查後,才能走第三步程序。

東方智庫丨“獵巫行動”:特朗普麻煩纏身,但諒無大礙

視頻截圖:共和黨議員反對民主黨的彈劾調查(來源:央視網)

其二,彈劾調查將會如何發酵?

對特朗普總統發起彈劾調查,在美國政壇早已不是新鮮事,實際上從特朗普2017年1月入主白宮以來,反對特朗普的勢力就一直在尋找理由,窺探時機,暗暗行動。上次圍繞“通俄門”的彈劾調查,持續了很久,但最後未能找到過硬的把柄,也只能不了了之。

但此次“通烏門”調查與上次的“通俄門”調查,雖然事情的性質相同,但案情並不一樣,簡單說,這次眾議院的民主黨人,自認為已經抓住了特朗普的不少有根有據的把柄。

“通烏門”調查涉及的關鍵證人,主要是美國總統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國務卿蓬佩奧,特朗普私人律師朱利安尼,美國負責俄羅斯、烏克蘭和歐亞地區事務的國防部副助理部長庫珀,國家安全委員會烏克蘭事務高級專家溫德曼,美國駐歐盟大使桑德蘭,特朗普對俄政策顧問莫里森,以及美國駐烏克蘭臨時代辦泰勒等人。當然還有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等烏方人員。

儘管目前上述人員大多以各種理由和藉口拒絕配合調查,但作為“通烏門”事件重要證人的泰勒,10月30日在眾議院進行了長達10個小時的作證。泰勒在作證前一天稱,他已經打算告知負責彈劾調查的眾議院委員會,“特朗普要求澤連斯基對其政治對手展開調查是不合適的”。據報道,泰勒是個原則性很強的人,其10小時的作證內容很多,現在已經被佩洛西等人所掌握。

面對彈劾風波,美國政界、商界、社會、民眾特別是美國輿論,目前已處於明顯的分裂狀態。要說很多人對此不關心,並非事實;要說很多人蠻在意,也是誇大其事。

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在於兩點:一是很多美國人認為,眾院的彈劾調查雖不無理由,但從根本上來說不過是兩黨之爭、府院之爭,或者長期以來這場博弈較量的延續、深化、激化;二是從9月24日佩洛西正式宣佈發起對特朗普的彈劾行動以來,美國一系列的民意測驗表明,反對特朗普的更加討厭特朗普,喜歡特朗普的更加力挺特朗普,但總人數就這麼多,

支持和反對特朗普的民意率沒有戲劇性變化,甚至特朗普的支持率在局部地區、某些時候還有上升。

美國的媒體更是如此,支持特朗普的媒體在想方設法為特朗普開脫,並猛烈抨擊國會民主黨人和佩洛西,認為所謂的彈劾調查是對總統的誣陷和迫害,而反對特朗普的媒體則沒完沒了,甚至每天從早到晚在發佈對特朗普不利的各種報道、分析、評論和預測。在這種情勢下,讓外界的人很難判斷美國人究竟是喜歡特朗普還是討厭特朗普,特朗普是真有事還是真沒事。

東方智庫丨“獵巫行動”:特朗普麻煩纏身,但諒無大礙

視頻截圖:美國共和黨議員闖入眾議院彈劾特朗普的聽證會(來源:央視網)

但也要注意到,社情民意畢竟屬於外圍,眾議院的調查才是核心和關鍵。有分析說,如果眾議院在調查中真挖出了更多對特朗普不利的真憑實據,輿情的變化也是難以預料的。一些輿情分析說,美國政界和媒體的從眾傳統和情緒從來都不缺乏,一旦事情鬧大,確定有違美國憲法和法律,也許公開站出來為特朗普說話的人就少了,尤其是政界人士,搞不好會引火燒身。

其三,是彈劾調查結果會對特朗普產生什麼影響?

可以預料,特朗普對於國會民主黨人的彈劾調查,將會更加猛烈地反擊,一方面繼續堅決撇清自己,同時繼續強烈呼籲共和黨人團結一致對付民主黨,鞏固政權,奪取明年大選的勝利。此外,特朗普還將繼續告誡國民看清前途和自身利益。特朗普已經反覆警告說,如果有人把他彈劾掉,美國股市將崩盤,美國經濟將遭殃,美國民眾將受苦難,美國貿易將更加萎縮,美國科技將失去國際競爭力。這些警告,目前看還是起不小作用的。

此次彈劾調查會對特朗普產生什麼影響?目前來說是未知之數,因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調查結果。但調查結果也不是最終決定因素,因為“通烏門”事件的爭論核心,是特朗普究竟有沒有以美國停止軍援和不給澤連斯基訪美到白宮做客的高規格待遇,來要挾澤連斯基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及其兒子進行不正當調查。說到底,這只是涉及到美國國內的政治,或者說主要與2020年的總統競選有關,而不涉及洩露美國機密情報等叛國罪行。因此,對此事的嚴重性、危害性的認定,主要取決於認定者的立場觀點和態度。

東方智庫丨“獵巫行動”:特朗普麻煩纏身,但諒無大礙

其實,按照特朗普一貫的行事風格和政治手腕,美國人現在就能基本判斷“通烏門”事件究竟是怎麼回事,特朗普有沒有那樣做。但此案的關鍵證人都是特朗普的“自己人”,他們都已經表態了,不是稱特朗普根本就沒有那麼說,就是稱他們對當時的通話聯絡情況全忘了。這種情形下,眾議院還到哪裡去找到關鍵證人和證據?

再說,美國國會是參眾兩院組成,即便民主黨人證據在握,但最終決定是否將特朗普總統彈劾下臺的決定權,掌握在由共和黨人佔多數的參議院,除非共和黨中有人反水,否則決沒有可能出現這樣的結果。況且,美國曆史上有過對總統彈劾調查的做法,但並無真正將在任總統彈劾下臺的先例。

但也要看到,此次的彈劾調查,對特朗普而言麻煩還是不小的,這也是特朗普最近一個時期來特別惱火的原因。至少,在眾議院沒有明確時間限制的彈劾調查期間,特朗普及其同僚將被折騰一番,讓特朗普無法集中精力處事國事。另外,在風波延續期間,特朗普的對外活動、決策和形象,也會多多少少受到影響,這也是他所不願看到的。(本文作者為東南大學“東大智庫”研究員)




本文中除標明來源的圖片,其餘均來自網絡公開渠道,不能識別其來源,如有版權爭議,請聯繫公號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