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名人錄,您知道幾位?

劉志丹 (1903~1936)

延安市名人錄,您知道幾位?

  劉志丹(1903~1936)名景桂,字子丹〔後改名志丹),今志丹縣金鼎鄉蘆子溝村人。祖父劉士傑系清同治年間(1862~1874)拔貢。父親劉培基,清末秀才,曾作金佛坪民團團總張傑儒副官,金湯小學教員,後擔任陝甘寧邊區政府第二屆參議會議員、常駐議員。

   梁犢(?~349年),十六國時期後趙戍卒起義首領。定陽(今陝西宜川縣)人。

   楊偕(980~1048年),字次公,北宋坊州(治所在今陝西黃陵西南故邑)中部縣(即今黃陵縣)人。唐左僕射楊於陵六世孫。父楊守慶曾仕南漢,後北歸宋任坊州司馬,因家於中部縣。楊偕少年從种放學於終南山,宋太宗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年)成進士,初為坊州軍事。

劉琦

  劉琦 字廷珍,號北郭,舊縣鎮上桐堤村人。舉正德十年(1515)進士,觀戶部政,授行人司行人。嘉靖四年(1525)擢兵科給事中。時值世宗皇帝新政,劉琦上陳嚴肅朝政,抑制豪強,撫卹人民,發展生產等6條奏疏,被欣然採納。嘗被差派發放冬衣布花。

劉景巖

  劉景巖(生卒年不詳),延州(今陝西延安市)人。其家境富裕,曾遊歷四方,結識英雄豪傑。早年為高萬金部曲,後升為丹州(今陝西宜川縣)刺史。

李和 (?~582)

   李和(?~582年),本名慶和。北周將領。宇文泰曾賜他姓宇文氏,取名“意”。隋朝建立後恢復原名。他祖籍隴西狄道,後遷居朔方(魏、周時朔方郡在今陝西子長縣附近)。他的家庭幾代是當地豪強,其父李僧養曾任夏州(故治在今陝西靖邊縣境)酋長。北魏末年,賀拔嶽鎮守關中。

 劉光世(1089年—1142年),字平叔,南宋高宗時抗金將領,為“南宋中興四將”之一。保安軍(今陝西延安志丹縣)人。徽宗時奉命鎮壓河南叛軍張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馬步軍副總管。靖康初率部戍邊,敗夏兵於杏子堡。金兵大舉南侵,與韓世忠等共守江南,屢立戰功。

  高允權(?~953年),延州(今陝西延安市)人。祖父高懷遷,在後梁和後唐時任延州節度使。高允權雖出身將門,但不會武藝,早年為義州(今宜川縣)主簿,後任膚施縣(今延安市)縣令。革職後回延州家中。

楊仲武

  楊仲武(生卒年不詳),字德威。金朝將領,保安(故治在今陝西志丹縣)人。父楊遇,曾任北宋宥州(故治在今陝西靖邊縣東)團練使。仲武在北宋末年投效於延綏經略使王庶部下,充先鋒。

曹力如 (1902~1949)

  曹力如,名崇本,字力如,1902年11月28日出生在陝西省保安縣(今志丹縣)吊坪村一個農民家庭。父親曹儒賢,曾率農民-官府羊損稅被關押。曹力如9歲時在金丁山和旦八入私塾讀書,11歲失學,在家放了五年羊,16歲到永寧山縣立高中讀書。

  高迎祥(?~1636年),又名知嶽,明末農民起義軍首領。延安府安塞縣(故治在今陝西安塞縣南)人。

胡明

  胡明中國大陸男演員,歌手。 出生於陝西省延安市,畢業於陝西省藝術學校話劇班。1993年參演央視六集電視連續劇《西行漫記》開始演藝生涯。1996年參演電影《冼星海》榮獲珠影“小百花”最佳男配角獎。2008年參演馮小剛戰爭大戲《集結號》飾演司號員-小樑子。

  張鬱(1468—1521) 字從周,號柏坡,柏坡村人(柏坡村1961年劃歸黃龍縣三岔鄉)。善寫作,14歲補為廩生。但累舉不第,援例為國子生。張鬱平日交往的多是有名望的人,每次聚會必談理論文。他以廣博的學識受到人們的器重。弘治十七年(1504)被授予南城兵馬副指揮使。

  謝子長(1897~1935)名德元,字子長,號浩如,化名秋陽,今子長縣李家岔鄉棗樹坪人,為陝甘、陝北兩塊革命根據地和中國工農紅軍26、27軍創始人之一。早年在西安陝西省立一中、陝北聯合縣立榆林中學讀書。民國11年(1922)秋,入太原學兵團學習軍事。

龐迪

  龐迪(生卒不詳),字仲田。金朝大臣,延安(今陝西延安市)人。少時喜讀兵書,勤習騎射。成年應募從軍,隸涇原路第三副將。作戰英勇,以功授保義郎。一次,他率百餘騎行於山谷,偶遇夏軍數千。他獨自躍馬衝擊敵軍,雖負傷仍力戰。敵退去,他以功擢為正將,權發遣涇原路兵馬都監。

 賀晉年(1910.10~2003.05),男,陝西省安定(今子長)縣賀家灣人,陝北紅軍創建人之一,原軍委裝甲兵副司令員(正大軍區職待遇)。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