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公里法則”證明,這個區域的火爆,有道理

不論是選區域還是買房子,無非是選擇與自己需求匹配的區域和氣質相投的房子。

如果將瀋陽分割為三種氣質,第一種是老城氣質,街巷之間滿是人情味、鄰里情,下樓就是菜市場、學校,生活氣息濃厚但居住幸福感不高,多為10年以上的老房子,難免跟不上時代;第二種是渾南區氣質,滿滿的現代都市感,高樓大廈林立,政務經濟辦公發達,但是生活氣息有待豐滿;第三種是沈北新區氣質,綠化植被、道路景觀層面甚至不輸渾南區,生活氣息同樣與老城區不相上下,加上大品牌房企紛紛入駐,使得沈北新區成為瀋陽城市界面中最特別的存在。

【一】沈北新區買房,我看行!

有人說沈北新區是剛需的聚集地,這點沒什麼需要否認的,但是“剛需”並不是一個貶義詞,更多則是代表區域房價友好,適合落腳。

沈北新區經過十三年的發展,儘管有一些波折,但相較於瀋陽周邊眾多“畫餅新區”,沈北新區相當靠譜。

蒲河風光景觀帶、七星海世界、方特歡樂世界、沈北吾悅廣場、萬達廣場等商業相繼規劃建設;瀋陽師範大學、航空航天大學、遼寧大學等教育資源更是獨霸一方;已經開通的地鐵2號線北延長線,在建新北站,屬於沈北新區的時代即將來臨;蒲河、七星湖緩緩流經,各具特色的路網命名,使得整個區域人文氣息更勝一籌。

即便沈北有如此多利好,沈北新區樓市已經一片火熱,但仍然有人抱有懷疑甚至否定的態度,他們堅定的認為“沈北不宜居”。

其實,判斷一個區域宜居與否,有一個關鍵指標“三公里法則”。

“3公里法則”:除了工作以外,你日常生活當中80%以上的活動範圍集中在以你家為圓心周邊3公里的範圍之內。

3公里之內是否有公園、商超、菜市場、學校將決定生活最直接的“幸福感”,而如果以上兼備之外,工作也在3公里範圍內,生活幸福感自然更上一級。

【二】沈北新區“3公里法則”

我們以地鐵2號線瀋陽師範大學站作為圓心,周邊3公里的範圍內幾乎可以涵蓋生活的全部。

對於大人而言:工作機會、地鐵、公交、高鐵站、商業綜合體、大學城等均有,房子未來可租可售;

對於孩子而言:Gabbitas國際幼兒園,清華萬博實驗小學,朝陽一小,瀋陽七中沈北分校,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均有,生活環境甚至不輸老城區;

對於老人而言:菜市場、華強商業廣場、吾悅廣場等大型商超、盛京醫院沈北分院、廣場舞場地應有盡有。

“3公里法則”證明,這個區域的火爆,有道理


暫且不論房子本身的質量,就按周邊配套來說,在沈北新區置業也是一個“皆好”的選擇。

特別是在如今房子迴歸居住屬性的當下,如果房子買到之後自己都不願意去住,那是否值得入手就要思量再三了,縱使房子有萬千的“金融屬性”,但是失去“居住屬性”的房子再也無法撬起金融的槓桿。

【三】這個新興的片區,正複製和逆襲

日漸成熟的老城區,時常是萬家燈火的場景,而整個區域的土地供應自然也走入收尾階段。

而沈北新區,有大量的土地儲備,可供開發和使用,屬於沈北新區重點發展的時代已經來臨。

目前,沈北新區引進企業近千家,華為、恆大、紅星、萬達均集中在沈北新區投資。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才能夠看得更遠,沈北新區有這個資本和底蘊積累。其次是超前的規劃設計。

對於普通人而言,擁有產業鏈上游的高端就業機會,同時這些就業機會在家門口,一定是幸福感爆棚的一件事。

人口的導入,將是區域快速成熟並熱鬧起來的不二法門,具體可以參考新市府,而學歷、認知水平、三觀趨同的人口素質,將使得整個區域的生活更加融洽。

【四】靠譜的事,還是需要“大品牌”來做

沈北新區,如今呈現一片火爆的景象,離不開一批大品牌開發商的加盟與助推,遙想2016年的沈北新區還是偏遠、荒涼的代名詞,如今,隨著中海、融創、首開等大批品牌開發商的入駐,一座座舒適人居拔地而起,生態建設,日新月異。隨著中海望京府、首開如院等高品質新項目的入市,未來必將沈北再推上一個新的高度,沈北人居改善時代已然來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