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標企業想要預防“假招標”騙局,應當如何做?

用戶3708573184


觀點:投標企業預防不了“假招標”騙局,但可以提前識別並遠離“假招標”騙局,或者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

“假招標”在一定時期、一定範圍內將長期存在,這是市場利益驅使。在招投標市場規則、誠信體系建設未完善,監督處罰執行不到位時,“假招標”現象會更突出。

1.“假招標”騙局三種情形

“假招標”的操作主體一般是採購人、採購代理機構及投標人,主要有三種情形:

一種情形是採購人出於所謂“公心”或“私利”,提前暗定中標人,招標走形式;

第二種情形是採購代理機構暗箱操作,收取投標人好處費,操作招標結果;

第三情形是投標人圍標、串標。

2.識別的方法

面對上述三種主要“假招標”情形,投標企業不可能完全事前察覺,特別是第二、三種情形只能在參與過程中才能發現。如何早發現,可以關注以下幾點:

一是招標文件是否有明顯傾向性、排他性。

採購人實施的“假招標”多數可以從招標文件中發現問題。例如:對報名參加投標企業的資格要求明顯過高,限制投標人數量;評分條款中對一些技術指標限定較明確,指向的產品明顯;評審專家主觀評分內容比重大;具體採購需求內容表述不清等。

投標人由於對市場非常瞭解、對競爭對手情況也是瞭如指掌,有經驗的投標人只要看看招標文件,就知道招標文件是否“量身定做”。

如果你對這個項目有興趣,就可以提出質疑,要求採購人修訂招標文件,不過後期中標後能否順利實施就很難說了。

二是關注地方及採購代理機構的管理水平與業績。

“假招標”也是挑地方、挑代理,對於監管松的地方,規模不大管理鬆散的招標代理機構,往往“假招標”的現象比較突出,招標走形式的多。

因此,瞭解當地招標代理機構情況,觀察代理機構的操作流程,掌握財政處罰信息等方面很重要。

採購代理機構容易出問題的地方主要是報名信息的洩露、評審專家的串通。相對來說,政府集中採購機構的“假招標”要少於社會代理採購機構,電子化報名、抽籤、評標的代理機構要好於傳統代理機構。

三是關注開評標現場情況。

開標現場,投標人要時刻關注參加投標企業情況,報價是否有規律,投標企業有否協商,是否與評審專家有接觸行為。有的採購代理機構提供評標現場的視頻直播,投標人可以關注採購人代表、評審專家有否接聽電話、發表傾向性意見等違規行為。

3.如何應對

如果在開評標前發現“假招標”騙局,建議投標人主動放棄,否則會費時費力不討好,除非你很想打入這個市場,項目較值得爭取,你可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

如果進入到開評標環節,一旦發現“假招標”騙局並取得有力證據,你應該毫不猶豫提出質疑與投訴。

為構建良好的營商環境,現在政府採購領域監督執行力度已明顯加大,掌握有力證據,是維護你合法權益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