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是成都最為突出的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更準確地說是成都的文化品牌與歷史聖地。杜甫草堂,要是從經歷的年月來說,早就不可能存在了。"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告訴了我們,當時的現狀,等他走後,那茅屋還有可能存在嗎?

成都杜甫草堂

這就是文化的力量,這就是詩人的力量,這就是傳承的力量,這就是歷史,這就是幾千年的文明史。這裡只是杜甫草堂的舊址,早在中唐後,原宅就已不復存在了。五代時前蜀宰相、詩人韋莊崇拜杜甫,曾尋找舊址,並重建草堂作為住所。到了北宋元豐年,才立祠宇以示紀念。經過元明清歷代修葺,特別是明弘治、清嘉慶年間,兩次大的修建,才奠定了杜甫草堂的規模與佈局。

成都杜甫草堂

當然,解放後更是不斷地修葺擴建,才有了現如今宏大秀美、詩情畫意、今非昔比、名人薈萃、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結合的杜甫草堂。真乃詩的氛圍、情的濃意、家的院落、史的傳承,反樸歸真,流連忘返。要不然,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遊覽草堂曾說過:"杜甫草堂是個好地方,到成都不到杜甫草堂,等於沒來成都"。可想而知,草堂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與分量。

成都杜甫草堂

毛主席在成都開會期間,也曾來過杜甫草堂,稱杜甫的詩是"政治詩",還借閱了杜甫草堂各種版本的"杜詩"12部,108本,並挑選出唐宋人寫的有關四川的一些詩,以及有關四川的歷史資料、文學作品,印發給大家,其中杜甫的詩最多,25首。毛主席對杜甫的詩也是非常喜愛,圈閱了許多,背誦了許多,一次乘火車經岳陽,便索筆手書了杜甫的《登岳陽樓》,至今墨寶懸掛在岳陽樓三樓上。

成都杜甫草堂

還有英國前首相卡梅倫也曾到杜甫草堂參觀過,這一切一切說明,杜甫草堂已成為文化的品位,歷史的象徵,不時吸引著人們前來參觀。

成都杜甫草堂

我也來過兩次,第一次是8月,驕陽似火,漫步草堂,雖說古木參天,修竹翠綠,小橋流水,花徑通幽,但也口乾舌燥,汗流浹背,忽然竹林裡飄出一個斗大的"茶"字,像是《水滸傳》中的酒幌子,不知誰喊了一句"這兒有賣茶的",大家蜂擁而至,佔領了茶館。老闆娘很有經營之道,"一碗茶,一元錢",看似挨宰,其實不然,"水乾自有壺來續",各個牛飲,喝了個肚圓。我不由打趣填詞:"草堂飲茶消暑,詩到唇邊止步。浣花溪畔少陵旁,豈敢班門弄斧------"最後只落個,"漫步草堂難賦詩,並非思盡語無詞。班門豈敢狂出口,萬事恭謙要自知"。

成都杜甫草堂

有了第一次墊底,第二次再來,遊得就更詳細了。杜甫避"安史戰亂",攜家流寓成都,已是窮困潦倒,先是借住浣花溪畔的古寺,後來在友人的幫助下,才在浣花溪畔建起了這座草堂,高興的杜甫寫下了《堂成》詩:"背郭堂成蔭白茅,緣江路熟俯青郊------"後來,又在《狂夫》中言道:"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溪水及滄浪------"杜甫在這裡生活了4年之久,寫下了240多首詩,約佔他全部詩篇的六分之一。

成都杜甫草堂

進入草堂正門,跨過石橋,就到了草堂大廨,長聯是:"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蟠虎臥幾詩客;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系清代顧復初撰書。毛主席那年看過後自言自語地說"是集杜句","好聯"。因杜甫《詠古懷跡五首》詩中有"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的詩句。

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現存1400多首詩,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前後20多年的社會全貌,生動地記載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經歷,把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完美地結合起來,代表了唐代詩歌的最高成就。

成都杜甫草堂

自古以來,人們就尊稱杜甫為詩聖,稱其詩為詩史,又素有"以詩證史,以詩補史"之說,後人建起了"詩史堂",以示敬仰。堂中安放著一尊杜甫塑像,兩側對聯:"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系朱德委員長參觀杜甫草堂時撰寫。郭沫若也書寫一聯:"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既融入杜甫詩句"乾坤含瘡痍,憂患何時畢",又歌頌杜甫不忘百姓疾苦,寫出鴻篇鉅製波瀾壯闊。葉劍英元帥也撰一聯:"杜陵落筆傷豺虎,愛國孤驚薄鬥牛",讚美杜甫。

成都杜甫草堂

過了柴門,就到了工部祠。杜甫曾作過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稱"杜工部"。外面楹聯:"錦水春風公佔卻,草堂人日我歸來", 此聯,系清代何紹基接任四川學政,回到成都拜謁杜甫草堂時,依據杜甫與高適兩詩人酬唱故事寫成,並將自己隱約參與進去,"公"指的是杜甫,"我"指的是自己,既緬懷了前賢,又標榜了自己。

成都杜甫草堂

裡面楹聯:"荒江結屋公千古,異代草堂宋兩賢",宋代詩人書法家黃庭堅以及陸游都非常崇拜杜甫,又都流寓蜀地,故後人便把黃庭堅與陸游的塑像配祀杜甫兩側,又稱"三賢堂"。

成都杜甫草堂

工部祠東側,有一座以茅草作頂的碑亭,內立一石碑,上面鐫刻著"少陵草堂"四個大字,系清代果親王允禮所題。果親王允禮是康熙的第十七子、雍正的弟弟,不僅風流倜儻,還才華橫溢,熟讀詩文,擅長書法,其書遒勁有力,瀟灑飄逸,頗有唐的法度,又有宋的意境,堪稱書法高手,《甄嬛傳》電視連續劇多有描述,就連門口"草堂"二字,也是截取他的手書。因杜甫詩中常自稱杜陵布衣、少陵野老,後人亦稱杜少陵,杜甫草堂亦為少陵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

花徑是杜甫當年茅屋前的一條小徑,杜甫詩中曾寫到:"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故取名為花徑。

成都杜甫草堂

現在的花徑,是杜甫草堂與原草堂寺的一條紅牆夾道小徑,匾額"花徑"系沈尹默所書,兩邊嵌字聯,系郭沫若撰書:"花學紅綢舞,徑開錦裡春",盡頭是草堂影壁。毛主席來杜甫草堂時,曾在這裡留下影像,人們多在此攝影留念。

成都杜甫草堂

大雅堂,是杜甫草堂新建的景點,原是草堂寺大雄寶殿。"大雅堂"三個字,系顏真卿集字匾。裡面陳列一面巨型磨漆壁畫和12尊古代詩人塑像。壁畫以連環組合方式展示了杜甫當年的生活創作經歷,以及中國古典詩歌的發展。12尊古代詩人是:屈原、陶淵明、陳子昂、李白、王維、白居易、李商隱、蘇東坡、黃庭堅、李清照、辛棄疾、陸游。一人一詩(詞)一表情,一人一詩(詞)一形象,一人一詩(詞)一造型,很有氣派,動人心魄。

成都杜甫草堂

中國的詩詞就是這樣,有力量,有精神,有氣魄,有影響,早已超出了文藝的範圍。杜甫草堂更是成為精神的食糧,藝術的傑作。這次還是寫了詩:"轉眼十年又一春,草堂依舊滿遊人。縱觀歷史千層浪,最是詩文動魄心。"

九口2019-10-3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