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 OS 的到來,能為我們改變什麼?

在今年 HDC 2019 上,極具技術性的「鴻蒙 OS」

驚豔了全場。



鴻蒙 OS 的到來,能為我們改變什麼?



而從技術架構來看,鴻蒙 OS 具備四大特性:


1、分佈式架構:實現跨終端無縫協同體驗

鴻蒙 OS 的“分佈式 OS 架構”和“分佈式軟總線技術”通過公共通信平臺,分佈式數據管理,分佈式能力調度和虛擬外設四大能力。

將相應分佈式應用的底層技術實現難度對應用開發者屏蔽,使開發者能夠聚焦自身業務邏輯,像開發同一終端一樣開發跨終端分佈式應用,也使最終消費者享受到強大的跨終端業務協同能力為各使用場景帶來的無縫體驗。


鴻蒙 OS 的到來,能為我們改變什麼?



2、實現系統天生流暢:確定時延引擎和高性能 IPC 兩大技術

為了滿足萬物互聯的全場景智慧時代對 OS 提出的新要求,鴻蒙 OS 將硬件能力與終端解耦,通過分佈式軟總線連接不同終端,讓應用輕鬆調用其他終端的硬件外設能力,為消費者帶來跨終端無縫協同體驗。
鴻蒙 OS 的到來,能為我們改變什麼?


3、內核安全:基於微內核架構重塑終端設備可信安全

鴻蒙 OS 採用全新的微內核設計,擁有更強的安全特性和低時延等特點。

微內核設計的基本思想是簡化內核功能,在內核之外的用戶態儘可能多地實現系統服務,同時加入相互之間的安全保護。

微內核只提供最基礎的服務,比如多進程調度和多進程通信等。同時,它還將微內核技術應用於可信執行環境(TEE),首次通過形式化方法,重塑可信安全。

形式化方法是利用數學方法,從源頭驗證系統正確,無漏洞的有效手段。



鴻蒙 OS 的到來,能為我們改變什麼?


4、統一 IDE 支撐一次開發,多端部署,實現跨終端生態共享

鴻蒙 OS 配備面向多終端開發的統一 IDE(集成開發工具),可以幫助開發者實現真正的一次開發,多端部署,在跨設備之間實現共享生態。

整體而言,鴻蒙是全球第一個微內核、面向 AI 全場景的分佈式 OS。


而未來鴻蒙 OS 會如何?


目前,隨著搭載鴻蒙 OS 的榮耀智慧屏的發佈,我們也親眼見證了基於該操作系統的智慧屏電視已與手機實現全方位互聯,且帶來了更加高效的交互。

而未來也正如華為官方所述,鴻蒙 OS 會逐步應用於可穿戴、車機、音箱等更多的智能設備中。


鴻蒙 OS 的到來,能為我們改變什麼?



其實,最初業界對於鴻蒙 OS 的期待是希望它能成為 Android 的替代者,而並非是面向全場景的 IoT 操作系統。

如今在現實面前,要問用戶是否會有失落之感?

其實是有的,不過對此,諸多華為發言人也不斷地表示,如果將來美國允許使用 Android,華為將仍然使用 Android 系統和生態;如果美國不允許華為使用 Android 系統,華為也能夠拿出自己的產品,鴻蒙系統不是談判策略。

鴻蒙 OS 的到來,能為我們改變什麼?


從一定程度上來看,這無疑是當前最好的方案。

為何這麼說,其實反思華為之所以提前讓鴻蒙 OS 面世,一方面或因為美國封令的壓力,另一方面,這也是華為想讓鴻蒙 OS 開始學走路的標誌。


事實上,和 Android 龐大且成熟的生態系統相比,鴻蒙 OS 仍舊是一個步履蹣跚的學童,其想要實現加速跑步還需要足夠的時間去開源吸引更多的用戶與廠商參與、構建一套完善的應用層生態、適配更多的終端等等。

因此,當下想讓鴻蒙 OS 短時間之內將 Android 取而代之,顯然不切實際,不過,鴻蒙 OS 如今動起來終究是一件好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