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45年,也暢銷了45年,第八代高爾夫來了,換裝了電子擋把

雖然汽車市場中的產品多如牛毛,但是能被稱之為經典的產品卻少之又少,就像曾經給人留下過深刻印象的眾泰SR9,儘管給人留下"保時泰"這一戲稱,可是如今不還是如方仲永之流一般,泯然眾人矣。真正能被稱為"經典"的車型,一定是歷經歲月洗禮而留陳、縱千百年而流傳的產物,大眾朗逸雖然銷量夠高、知名度夠出色,但是歷史卻不夠悠久,底蘊不夠深厚,所以朗逸只能算是半隻腳踏入了經典的大門,唯有像大眾高爾夫這種,才能被稱之為經典。

誕生45年,也暢銷了45年,第八代高爾夫來了,換裝了電子擋把

第一代高爾夫,也就是MK Ⅰ,是在1974年誕生的,由喬治羅亞大師親自設計,它的延伸車型Citi Golf甚至直到2009年才停產,而高爾夫誕生後的45年裡,這款車一直在全球範圍內暢銷,累計銷量超過3500萬。

截止至今年9月份,高爾夫一共進行過6次換代,目前在國內銷售的現款高爾夫就是第七代,在今年9月,這款售價12萬起步、24萬頂配的緊湊級兩廂車取得近萬臺的月銷量成績,要知道中級車銷量之王:雅閣,頂配也才25萬多,高爾夫把售價拉高到雅閣頂配的層次,還能賣得動,是因為自己的產品力過硬,以及本身無價的情懷。

誕生45年,也暢銷了45年,第八代高爾夫來了,換裝了電子擋把

不過第七代高爾夫在2012年就已經面世,如今7年過去了,這款車型已經走到自己的產品末期,要知道第六代高爾夫升級到第七代只間隔4年,第七代高爾夫的週期可以說是很長的一代了。第八代高爾夫的到來我們完全可以用姍姍來遲來形容,它在今年10月才在大眾"狼堡"亮相。

第八代高爾夫整體尺寸,相較第七代沒有太大變化,第八代車型的三圍是4284/1789/1456mm,軸距為2636mm;第七代車型的三圍是4259/1799/1452mm,軸距為2637mm,主要的改變集中在車長與車寬上,這是為了塑造第八代車型更修長和諧的車身姿態。

誕生45年,也暢銷了45年,第八代高爾夫來了,換裝了電子擋把

外觀上,如果不是熟悉高爾夫的人,很難發現第八代車型與第七代的差別,引擎蓋的位置仍然沒有複雜的線條,只在兩側有簡單的弧線,將動感潛藏在細節裡,上格柵更加精緻了,要知道第七代高爾夫的格柵就十分有質感,發展到第八代車型時,設計師把銀色飾條上移,使得格柵區域更加緊湊的同時,也讓飾條與兩側大燈內的LED燈帶形成了連貫感,這條燈帶的下方還有一條如J字的燈帶,靠近內側的位置擁有很明顯的轉折角,給人以一種犀利感,這將成為第八代車型的標誌。此外,副格柵的中網與外側裝飾,會根據車型的不同而有所差異,R-Line版和GTE版一個比一個運動。

誕生45年,也暢銷了45年,第八代高爾夫來了,換裝了電子擋把

側面仍然可以看出第七代高爾夫的影子,畢竟這是一款發展了45年的車型,很多細節都已經在推敲之中達到了極致,第八代車型將腰線的位置近一步上移,並且改為貫穿處理,帶有一定的上揚角度,使得整個車頂與腰線的間距更窄,視覺上更低趴,不過較寬的C柱仍然保留了下來,這是高爾夫每一代車型的傳承。

誕生45年,也暢銷了45年,第八代高爾夫來了,換裝了電子擋把

車尾的辨識度更高了,在VW車標之下,多出了GOLF的字樣,高爾夫也變成了"帶字母的大眾",尾翼的下側增加了黑色的三角狀擾流板,0.275的風阻係數就是因此而來,尾燈變得更扁平了,最外側的紅色燈帶很明顯,內部則有燻黑元素,質感有明顯的提升。

誕生45年,也暢銷了45年,第八代高爾夫來了,換裝了電子擋把

誕生45年,也暢銷了45年,第八代高爾夫來了,換裝了電子擋把

內飾方面,我們熟知的大眾內飾已經成為了過去式,隨ID.3的面世,大眾似乎也做出了改變,第八代高爾夫就率先換裝這套智能化座艙,液晶儀表盤和中控屏幕呈V字造型連接,駕駛者可以更加直觀的從中控屏上獲取信息,也能有效避免反光,空調出風口使用了全貫穿的處理,最中間的位置有一條銀色擋板,調節風向的撥片也在這裡。自動擋車型換裝了全新的電子檔把,不是旋鈕也非按鍵,而是有些類似於撥片的造型,非常精緻。

誕生45年,也暢銷了45年,第八代高爾夫來了,換裝了電子擋把

至於動力,第八代高爾夫目前僅有1.0T L3和1.5T L4兩款發動機,分別具有高低功率不同版本,其中1.5T最大可以帶來150馬力,當然後期還會增加高功率的2.0T發動機、以及GTE插電混動系統,其中GTE車型可以實現60km的純電續航,可掛綠牌。

綜合來看,第八代高爾夫改動不是特別大,但是對於大眾車迷們而言,絕對算得上"改頭換面",無論是外觀與內飾的微調,還是GTE插混車型的面世,都讓第八代高爾夫變得與眾不同,可以預見,更加科技的高爾夫上市後就會成為爆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