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赫章縣發現貴州首個超大型鉛鋅礦

10月29日,記者隨貴州省地礦局來到赫章縣豬拱塘鉛鋅礦區。不久前,這裡備案探明鉛鋅礦資源量275.82萬噸,成為貴州發現的首個超大型鉛鋅礦床。該礦床資源富集,鉛鋅品位達11%,是工業品位的10至25倍;礦體厚度是工業可採厚度的10倍,相當於5個大型鉛鋅礦。經濟價值達700億元,是貴州省有史以來鉛鋅礦找礦最重大的突破。


重大突破!赫章縣發現貴州首個超大型鉛鋅礦


據介紹,鉛鋅礦是我國重要的戰略性礦產資源,在有色金屬工業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可廣泛應用於國民經濟建設、國防、高新科技等領域。

據史料記載,貴州早在明清時期,赫章、威寧、水城等地已有鉛鋅礦的開採歷史。但由於區域地質構造複雜,礦難度大、探明儲量少,雖與雲南會澤千萬噸級鉛鋅礦僅一江之隔,貴州幾十年來卻從未發現大型鉛鋅礦。

隨著一代代貴州地質工作者的艱辛探索和經驗累積,一度被認為是“只見星星,不見月亮”的貴州鉛鋅礦產,終於迎來重大突破。



此次發現豬拱塘超大型鉛鋅礦的貴州地礦局113地質大隊,多年圍繞黔西北鉛鋅礦集區,進行鉛鋅找礦攻關。從2003年,獲得鉛鋅礦勘礦權;2006年至2014年對我省礦區進行普查;2015年初,發現礦區進入詳查階段;2018年5月,正式進行勘探。

“由於礦體位置深、分佈十分有限,利用轉孔機進行勘探,僅安裝一臺設備就需要花費2個月時間,費用在200萬元以上,勘探需要極大的人力物力才能實現。”大隊副總工程呂紹玉介紹,地勘工程高昂的花費,對找礦的精準度具有極高要求。


重大突破!赫章縣發現貴州首個超大型鉛鋅礦


轉孔機高達十幾米,通過一根根3米長、114毫米口徑的轉杆進行對接,將深達地底數百米的巖芯樣品取出,進行地礦檢測研究。從2013年至今,113隊已勘探這樣的轉孔174個,巖芯長度超過15萬米。

“作為一名地礦人,有機緣能夠發現這樣的大礦,我感到非常的高興和光榮!”作為此次勘探項目的負責人,大隊副總工程師何良倫說,正是在前人積累大量經驗和資料的基礎上,通過突破傳統找礦認識——以“構造控礦”為理論指導,建立新的預測地質模型,團隊才能精準探明赫章豬拱塘超大型鉛鋅礦區。


重大突破!赫章縣發現貴州首個超大型鉛鋅礦


“目前探明的主要礦區,長約1900米、寬約500米,深度在680至880米,礦體最大厚度達65米。這裡礦富、集中、好開採,經濟價值大。”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坤光介紹。

他是何良倫的研究生導師,2010年來到貴州,通過進行產學研合作,對高級工程師和骨幹進行培訓,近10年時間幫助解決貴州找礦的構造變形問題。找礦成果的突破,源自長期以來對地礦人才的培養。

“貴州省能夠開採的鉛鋅礦只有200萬噸左右,在2018年處於全國11位。探明豬拱塘超大型鉛鋅礦資源量後,可開採儲量翻了近1.6倍,儲量進入全國前8名的行列。”楊坤光說。


重大突破!赫章縣發現貴州首個超大型鉛鋅礦


貴州省赫章縣豬拱塘實現鉛鋅礦找礦重大突破,獲得中國地質學會2018年度十大找礦成果,項目研究團隊獲得貴州省“工人先鋒號”稱號。這一成果將為區域內鉛鋅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和勘查找礦,提供理論指導。

113大隊將在理論研究基礎上,做進一步的創新和總結,通過借鑑豬拱塘鉛鋅礦找礦的成功模式,應用至黔西北等找鉛鋅礦有利的區域,力爭取得更大突破。

今年10月,豬拱塘鉛鋅礦在礦區詳查基礎上預測新增一個大型鉛鋅礦床儲量,資源量有望突破330萬噸,礦區深部尚具有較大找礦空間。

“勘探工作預計在12月底結束,之後將進行勘探評審備案、推進採礦權的辦理、設計開採和綠色礦山方案……”大隊黨委負責人鄧家學介紹,礦區將配套選廠建設,成立勘、採、選一體的大型礦石加工企業,每天將達到5000噸以上礦石加工規模,服務年限近20年。

赫章縣作為我省深度貧困縣,找礦的重大突破,將通過鉛鋅礦相關產業,為當地經濟發展帶來深遠影響。同時,超大型鉛鋅礦的發現,將為建立黔西北鉛鋅礦資源基地、貴州有色金屬產業發展,提供資源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