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漫步|全球客廳:11月上半月各地活動推薦

城市漫步|全球客廳:11月上半月各地活動推薦

如何將數字化時代廣闊無垠的虛擬生存空間,放置進有經緯限制的實體空間,甚至融入進在地社區的日常生活?北上廣深渝等多地的獨立藝術空間在這個11月分別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特別推薦///

城市漫步|全球客厅:11月上半月各地活动推荐

楊浦七夢·對談|地方戲在上海:蘇北的淮劇,浙東的越劇

“消遣”小組本次“楊浦七夢”項目中,關注處於弱勢地位的淮劇,走訪記錄了上海僅有的兩家民間淮劇團的生存現狀。三位不同背景的嘉賓將分別來聊曾在楊浦盛行的淮劇和越劇,以及地方戲與上海民間社會的關係。

嘉賓:

楊子,上海藝術研究所副研究員,著有《表演上海:劇場空間與城市想象》

張經緯,上海博物館館員,人類學者

陳贇,華東師範大學人類學系教師

主持:

梁捷,上海財經大學教師

地點:楊樹浦路1500號綠之丘(原菸草倉庫)“楊浦七夢”展場

免費參加,無需預約

城市漫步|全球客厅:11月上半月各地活动推荐

楊浦七夢·活動|茶話會:走近“楊浦工人”

邀請您走近楊浦工人的生活,注視、傾聽、交流,一起尋找時間的寶藏。希望通過氛圍輕鬆的茶話會,搭建一個小小的溝通場域,希望大家帶著好奇與真誠的心前來。

活動流程:

1、曾經的“楊浦工人”分享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經歷。

2、經過與主持人提前溝通的對談者,從不同視角向分享者提問,展開對談。

3、自由提問和交流。

主持人:朱夢夏

希望每個參與者都可以有自己的收穫。

地點:楊樹浦路1500號原菸草倉庫綠之丘 “楊浦七夢”展場茶話區

無需報名,歡迎空降

城市漫步|全球客厅:11月上半月各地活动推荐

攝影展徵集|2019 SUSAS,用新舊影像與楊浦濱江對話

上個世紀50年代,楊浦濱江迅速成為上海工人最密集的地方之一,萬人大廠不在少數。楊浦區內,工人新村陸續修建,工人的生活圍繞著工廠和宿舍區展開。

如今,在這裡奉獻了青春的工人,已是爺爺奶奶輩。在他們的回憶裡,生產是勞累的,也是滿懷熱血的;生活是集體化的,也是暗含個性色彩的。

以2019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主展場所在的濱江南段5.5公里為基地,我們希望徵集更多富於個人記憶的老照片,也同時舉行本次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的攝影比賽。希望通過個人敘事,探索新舊對話的可能。

徵集以下兩類老照片

工廠記憶:關於楊浦工廠區的老照片,反映車間生產、工人娛樂、組織活動、工人新村生活等。

成長記憶:關於工人子弟的童年照片,比如家庭相冊、自己的幼兒園、在楊浦公園與大象滑梯的合影等。

楊浦新生攝影比賽

拍攝內容為楊浦濱江南段的老工業區更新、工業遺址、老建築、附近居民生活等,特色人物故事也可參與其中。

獎項設置

由評委共同評選出10張優秀作品。一等獎1張,獎金8000元;二等獎3張,獎金各3000元;三等獎6張,獎金各1000元。入圍獎60人,可獲得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衍生品套裝。所有照片提供者均可獲得此次圖片展的紀念明信片。

投稿及諮詢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海·招募///

城市考古城市行走

主題:十里土場

關鍵字:史上最古老的公共廁所 / 步行街上有座廟 / 老閘捕房 / 新光大戲院 / 中國大戲院 / 顧家弄 / 龍泉園 / 香粉弄 / 盆湯弄 / 紙片樓 / 金業公所 / 錢業公會

地點:人民廣場地鐵站19號口

主題:江灣鎮 — 江南小鎮的城市化湮滅

關鍵字:淞滬鐵路與江灣車站遺蹟 / 追尋水鄉小鎮的肌理 / 消失的河道與古橋 / 三官堂、保寧寺、奎星閣、韶嘉橋、萬安旅社 / 江灣源?

地點:地鐵3號線大柏樹站1號口

主題:四川北路—“老三”的墜落

關鍵字:四川路橋、郵政總局、新亞飯店 / 「七百」與「四院」、中行虹支、穎川寄廬、Japantown、川北「舞」鬥、「標語弄堂」 / 浸會堂、富吉堂、鴻德堂、永樂坊、餘慶坊、阿瑞裡、柳林裡 / 侵華日軍:憲兵司令部與海軍特別陸戰隊司令部

地點:四川路橋上

///上海·展·映·節///

城市漫步|全球客厅:11月上半月各地活动推荐

2019章堰豐收-未來鄉村生活節

“生活節”將籌劃邀請國內外的可持續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的創新踐行者、專家學者、社會組織,以展覽、論壇、工作坊、市集和音樂會等多種形式,探討在環境、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情境下,未來鄉村衣、食、住、行等新生活內容創造,以及鄉村產業的技術、模式、業態創新。展覽作品涉及綠色建築、環保材料、生態修復、非遺活化、舊物利用、文化復興、社區營造、藝術介入和創新創業等多個主題。

活動時間

開幕論壇:2019年11月3日-11月4日

地點:章堰科技農業園(位於上海市青浦區章堰村)

詳情請關注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微信公眾號

城市漫步|全球客厅:11月上半月各地活动推荐

夜聽蟲吟

展覽團隊在全國收集了20幾種小蟲叫聲,通過40只音箱讓城市夜晚的鳴蟲世界重現在3D沉浸式聲音劇場中。此外,還能看到十種上海地區常見鳴蟲的“證件照”,還能觀察它們被放大100倍之後的樣子。

地點:上海自然博物館B1臨展廳(北京西路510號)

城市漫步|全球客厅:11月上半月各地活动推荐

GLOCAL LIVING ROOM 全球客廳

寄存處落腳的上海烏魯木齊中路這一小片街區,拎著小菜推門而入看展,是寄存處的常規看展姿勢。你很難分辨,它是一個藝術展覽,還是一個生活場域。展覽現場將邀請觀眾體驗客體在被賦予想象的空間,及自我表達和交流的權力時,主體意識的迴歸。我們的生存空間到底由什麼決定,是展覽交由觀眾一起參與共同思考的。數字化的進程必然推進著GLOCAL(GLOBAL&LOCAL)的發展,客廳將成為數字化生活中一處流動的風景。

地點:寄存處(徐彙區烏魯木齊中路270弄1號)

詳情請關注寄存處dePot微信公眾號

上藝聯“建國70”11月放映

城市漫步|全球客厅:11月上半月各地活动推荐

特別推薦《雅馬哈魚檔》和《上海啊上海》。《雅馬哈魚檔》為八十年代廣州留下了獨一無二的城市影像記憶。《上海啊上海》是一部關於上海的紀錄片,最初在1975年拍攝完成,以《上海今昔》之名上映,到了1980年,修改瞭解說詞並重新剪輯,以《上海啊上海》之名上映。影片的影像素材十分珍貴,上海七十年代的城市風光盡收其中,加上旁白是上海電影譯製片廠的金嗓子畢克,堪稱是寫給上海的情書。

地點:天山電影院(天山路888號)

詳情請關注電影山海經微信公眾號及淘票票排片

城市漫步|全球客厅:11月上半月各地活动推荐

“樂水”——長寧區蘇州河實踐案例展

展覽不僅展出設計師、建築師、藝術家為蘇州河畔濱水空間度身設計的藝術作品,還將圍繞展覽場地討論伴隨蘇州河而生長的城市記憶、生活方式和各種體驗。期間將組織包括蘇州河慢行、公共論壇等活動,進一步豐富關於濱水生活的討論與暢想。

地點:上海市長寧區長寧路天原河濱花園(長寧路芙蓉江路至天中路)

詳情請關注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微信公眾號

“尋找祖國三千里——失落的臺灣醫界良心(1895—1950)”史料圖文展

通過大量照片和圖文檔案,集中反映了近代以來臺灣醫學界先進知識分子英勇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為追求民族獨立、祖國統一和社會進步奮鬥犧牲的光輝事蹟,眾多史料為首次公開。

地點:上海圖書館 第一展廳(淮海中路1555號)

城市漫步|全球客厅:11月上半月各地活动推荐

末路斜陽:一場為“聲名狼藉者”的辯護

聲名狼藉者,他們是主流價值的缺口,是盤踞於遮蔽處的異端,是承納倫理的容器所溢出的泡沫,是留下糟糕記憶的整體印象。展覽無意於羅列這類群體的多樣性和各式不可思議之不幸,亦無意於在一種病理學框架下做出某種藝術化的跨界與處理。與其說本次展覽關注聲名狼藉者,倒不如說我們更在意的是:他們,是如何成為聲名狼藉者的?這樣的聲名狼藉又是否在絕對意義上名副其實?以及藝術家們是如何為那些名不副實的聲名狼藉者“辯護”的?

策展人:沈宸、王歡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1樓1號展廳(花園港路200號)

城市漫步|全球客厅:11月上半月各地活动推荐

風姿花傳:須田一政攝影展

須田一政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旅行中拍攝完成的,拍攝的大多是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常態”,被捕捉的影像中,可以感受到屬於其獨特的氣氛。1976年,他憑藉攝影集《風姿花傳》獲得日本攝影協會新人獎。

地點:有練Studio(徐彙區餘慶路5號2樓)

詳情請關注有練Studio微信公眾號

城市漫步|全球客厅:11月上半月各地活动推荐

城市蛻變:濱水空間、景觀與社區的更新——SUSAS虹口區案例展

《城市蛻變:上海濱水空間、景觀與社區的更新》展覽將梳理香港大學上海學習中心多年來對北外灘及其他虹口區的研究與教學成果,從城市形態、歷史、文化比較、資本業態、居民個體內心與意識、社會問題等多個主題, 以建築學的獨特視角為觀者打開進入歷史、文化、藝術和當下現實空間語境的渠道。

展覽將作為蘇州河畔的公共藝術項目介入一江一河沿線的城市發展之中,在呈現城市、社區、景觀三個層級的研究和項目的同時,邀請公眾共同探討亞洲濱水城市發展的可能性。

地點:香港大學上海學習中心(上海市虹口區北蘇州路298號)

城市漫步|全球客厅:11月上半月各地活动推荐

不朽的林泉

在《不朽的林泉》系列中,周仰的創作以大畫幅相機取小景。一叢花草,一段枝幹,一尊山石,一方倒映陰鬱天色的平靜水面,黑白灰細膩的影階變化表現了景物的層層細節,在尋常草木中看到園子的另一番洞天。同時她還常用虛實對比強烈的淺景深方法,甚至多重曝光的影像疊放,這讓畫面元素間產生奇怪的關係,給人以意外和錯覺,拍出了一幕幕夢中的奇遇。——策展人施瀚濤

地點:睿品畫廊(上海市莫干山路50號4號樓4C107)

分享會:2019年11月3日18:30-20:00

分享嘉賓:丁楓 博士(阮儀三城市遺產保護基金會秘書長)

城市漫步|全球客厅:11月上半月各地活动推荐

THE SHANGHAIREN 滬誌:表白上海——插畫師的集結

《The Shanghairen》插畫項目是由百位中外插畫藝術家執鮮明筆觸,以他們獨特的創意插畫描繪上海的方方面面。本次展覽是該項目的第一次線下展覽。11月4日6位插畫師還將舉行講座及圖錄籤售。

地點:衡山·和集(衡山路880號Dr.White 2樓)

詳情請關注衡山和集TheMixPlace微信公眾號

城市漫步|全球客厅:11月上半月各地活动推荐

螢與日——陳傳興攝影展個人精神史第二部

首度呈現由藝術家細心珍藏了四十年、親手放曬的136件珍貴銀鹽原作照片,透過藝術家的視角,引領觀者凝視、感受被稱為“諸神的黃昏”的七十年代末(1976年-1980年)法國、英國、愛爾蘭等歐洲國家及美國城市空氣與社會氛圍,鏡頭下凝結的情感與思想的衝撞,彷彿全帶有生機,重現眼前。同時,長達三年時間沉澱的暗房工作過程也被巧妙地呈現在此次展覽中,成為另一個極具特殊性的看點。

策展人 :顧錚

地點: 龍美術館(西岸館)第三展廳(上海市徐彙區龍騰大道3398號)

城市漫步|全球客厅:11月上半月各地活动推荐

穿越建築:戈登·馬塔-克拉克的十年

戈登·馬塔-克拉克(1943-1978)是20世紀藝術史中的獨特個案,他以建築物為創作媒介,並因其“切割”實踐和對“安那其建築”的思辨而為世人所熟知。本次展覽將以400餘件繪畫、攝影、影像及文獻資料,追溯這位跨學科藝術家在1968至1978年間的獨到思考與前衛創作。

策展人:馬克·維格利

展陳顧問:李虎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3樓(花園港路200號)

城市漫步|全球客厅:11月上半月各地活动推荐

讓·努維爾:在我腦中,在我眼中……歸屬……

本次展覽並非一次常規的建築展示,努維爾將把展廳轉變為一間飽含光影力量的劇場。這個劇場將首度公開一部由努維爾擔任監製的長達三個半小時的電影,同時展出6件以建築為原型的藝術作品,讓觀者沉浸式體驗這位建築師設計實踐背後的所見與所想,從而進入其思緒和情感的歸屬之地。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7樓(花園港路200號)

城市漫步|全球客厅:11月上半月各地活动推荐

Cyprien Gaillard:海灣到海灣(Ocean II Ocean)

展現了藝術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就紛繁的政治和社會問題作出的獨特思考。而呈現出交織著歷史與變革的景觀,在記錄與反思社會發展的同時,也為觀眾啟迪了重新觀察世界的全新可能。

地點:上海油罐藝術中心 3號罐(龍騰大道2380號)

詳情請關注上海油罐藝術中心微信公眾號

張永和/非常建築建築模型展

中國首個建築模型博物館,館內收藏眾多著名建築師手工模型,搭配上數字化的科技展示手法展現,打造未來城市的概念。

地點:上海市靜安區江場三路191號9F

黃山2019上海個人藝術攝影展:海 · 納百川

這次展出的45幅攝影作品,有人文肖像和日常靜物兩個主題。“承載海洋”攝影系列,聚焦於在美國的埃塞俄比亞的移民群體。在過去的三年間,黃山造訪了30多家在亞特蘭大當地埃塞俄比亞的家庭,拍攝了他們的肖像和日常使用的傳統物品。

地點:徐匯藝術館(淮海中路1413號)

///上海·講·談·會·坊///

城市漫步|全球客厅:11月上半月各地活动推荐

JIC講堂·社會變革 | 從城市群到都市圈:如何建設未來城市

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陸銘教授將在經濟發展大格局下探討都市圈、城市群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地點: 建投書局·上海浦江店 傳記圖書館(虹口區公平路18號8號樓嘉昱大廈一層)

第十六屆中國城市規劃學科發展論壇

城市漫步|全球客厅:11月上半月各地活动推荐

地點:同濟大學(四平路1239號)

城市漫步|全球客厅:11月上半月各地活动推荐

相//遇貴州路:戲劇工作坊

在 相//遇貴州路展期內,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的紅櫻劇社,將會帶來2次肢體體驗工作坊和6次戲劇表演,包括肢體劇《異空間身體實驗》、改編戲劇《你好,打劫》和原創劇《老宅》。本次活動為肢體體驗工作坊,如果你也想認識劇團的演員同學,如果你也希望用身體去丈量空間,那麼請來參加首次體驗課吧~

地點:零距離家園共享空間(貴州路109號)

詳情請關注UrbanNetworkOffice微信公眾號

城市漫步|全球客厅:11月上半月各地活动推荐

《上海·1949》、《1949·影像上海》新書交流會

《上海·1949》收錄幾十位親歷者回憶70年前那場鉅變,包括一部分日記。尤為難得的是收錄了親歷政權交接的趙祖康(舊上海最後一任市長,解放後任工務局長)的日記,詳細記載了49年翻天覆地的變化。畫冊《1949·影像上海》彙集大量第一手歷史影像,重回七十年前鉅變的現場。

嘉賓:張健(黃浦區方誌辦)、陳立群(本書責編)

地點:上海圖書館西門三樓音樂欣賞室

城市漫步|全球客厅:11月上半月各地活动推荐

毒舌青年書店營業指南——《書店日記》上海·分享會

英國超人氣二手書店毒舌店主的吐槽日記。不含雞湯,不承諾療愈,關於書店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

嘉賓:

魯毅,作家、梅菲斯特書店老闆

黃聖,詩人、開閉開詩歌書店老闆

地點:上海·半層書店(虹口區哈爾濱路129號)

2019年秋季同濟大學 “城市與社會”系列學術活動

本次學術活動將主要聚焦“城市更新與社會治理”議題,舉辦一場國際學術會議、一場國內學術會議、四場工作坊。 其中國際學術會議中國內外專家學者將就公共空間與社區建設、城市空間研究、文化與空間、空間養老與健康、空間與人口等主題展開深入交流與討論。國內學術會議主要關注我國的城市更新與社會治理狀況,討論主題包括社區微更新、舊城改造、歷史街區保護、人口遷移等。 此外,我們還將邀請國外專家進入中國田野,開展四場相關主題的工作坊,以期讓研究迴歸社會,在觀點的碰撞中探索未來城市發展之路。

地點:中國上海·同濟大學、上海·南昌路

上歷博城市文化講壇

主題一:不夜城的守護神

主講人:張月明上海消防協會副會長、華東政法大學兼職教授

主題二:從江南的上海到上海的江南

主講人:周武(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全國各地///

城市漫步|全球客厅:11月上半月各地活动推荐

北京·招募|童步盲行

你是否嘗試過,閉上眼睛漫步在熟悉的街道?難度是不是瞬間升級!

這是一段難度升級的步行體驗,一個將客觀問題與主觀情緒數據化的街道調研,一堂邊走邊講的專業課,一場街道共創的workshop大討論

同行者:李迪華(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生態建設專業委員會委員),張希煜(北京社區研究中心秘書長)、曹晟康(盲人旅行家)

地點:北京市亮馬橋地鐵站旁佳億廣場

城市漫步|全球客厅:11月上半月各地活动推荐

北京·展覽|瓦爾特•博薩德與羅伯特•卡帕在中國

當我們試圖用影像還原中國20世紀30年代的悲痛歷史時,總會引用羅伯特•卡帕的攝影作品,但這些作品的歷史背景卻很少被人關注。它們應該被置於國際新聞和攝影報道興起的大環境下進行解讀,而這一點在瓦爾特•博薩德的報道中尤為明顯。博薩德對中國文化有著深入的瞭解,在中國擁有廣泛的人脈,其中不乏當時最有影響力的一群人。他多次親身遠行考察瞭解中國,曾長期居住在北京,浸染在中國的日常生活之中。

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二層展廳(清華大學校內,主樓東側)

詳情請關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城市漫步|全球客厅:11月上半月各地活动推荐

北京·展覽|共同空間——後非遺時代的大運河敘事

在此次展覽中,藝術家們並非以命題作文的形式描繪大運河,相反,他們試圖發掘運河文化的底蘊與象徵,通過人類與水與生俱來的關聯,以自由的想象力與多元的藝術語言進行創作。

地點:北京時代美術館1-4號廳(海淀區復興路69號華熙LIVE東北角)

北京·講座|遷離即進步?——關於北京綠化帶的討論

隨著北京在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背景下不斷擴張,城市綠化帶建設也面臨更大的壓力。雖然北京的新規劃看上去十分完美,但這一“進步”將對北京人、尤其是住在城市邊緣的人群產生深遠的影響:他們被迫離開家園,卻可能永遠無法從環保政策中受益。設置綠化帶的初衷,是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本次季會將深入探討這場大規模變革對居民生活的意義。

嘉賓:宋軼(策展人,藝術家,影像作者),趙益民(中國人民大學城市規劃與管理系助理教授)

主持:薩繆爾· 凱

日期:2019年11月2日,13:30 - 15:30

地點: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2號數碼大廈B座17層)

詳情請關注iprojectspace微信公眾號

北京·觀摩|獻給地球的一首詩,人類文明影像《變形》

影片重點展現人類在面對地球遭遇破壞之後如何發揮能動性,拯救我們的地球。

地點:UCCA報告廳(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

詳情請關注UCCA官網

城市漫步|全球客厅:11月上半月各地活动推荐

重慶·展覽|自傳或1989年之後的虛構

展覽將用十件作品來回顧蒲英瑋在重慶所進行的十日駐留,同時也回應了藝術家最初來到重慶學習與成長(2009)這迄今為止的十年曆程。對於藝術家來說,重慶首先不是具體的重慶,而是關於一個啟蒙與轉變的故事;關於其第一次走出家鄉、接受藝術的思想與教育、愛情與友誼;抑或是紅歌與打黑、城市的變遷與社交軟件的興起……

本展覽是“Organhaus年輕藝術家計劃”之一,10位來自不同城市的青年藝術家加入到這項工作中,在結合藝術家自己的階段性工作思考的前提下,充分考慮在地語境和藝術實踐的結合,並以此嘗試呈現“藝術-社會”實踐的多元面相。

展期:2019年10月26日-11月2日(13:30-17:30)

地址:器•Haus空間( 九龍坡區 黃桷坪126號501基地1樓 )

詳情請關注Organhaus微信公眾號

城市漫步|全球客厅:11月上半月各地活动推荐

成都·展覽|她說

此次展覽《她說》展出了七位在不同城市生活的藝術家的作品,她們用影像藝術語言多愁善感的講述了各自的生命狀態。

策展人:王慶松

藝術家:蔡錦 / 陳秋林 / 廖雯 / 劉茜懿 /馬秋莎 / 錢儒雅 / 邢丹文

地點:成都當代影像館C展廳(中環路金府路段府河攝影公園東側)

城市漫步|全球客厅:11月上半月各地活动推荐

廣州·展覽|造園·遺墟

周巍的藝術項目是一個團隊協作的動態過程,它試圖在美術館中搭建一個空間裝置來模擬城市的建造和更新。“造園 - 遺墟”是辯證的,建造伴隨著對於過去的遺墟化,而遺墟則為建造提供了新的可能和未來。這一悖反既是衝突,同時也互相編織和融合,形成統一。——策展人姜俊

地點:廣東美術館(越秀區二沙島煙雨路38號)

城市漫步|全球客厅:11月上半月各地活动推荐

長沙·展覽|人民世紀——朱憲民攝影展

展覽從 “人”的日常角度來看歷史與時代的嬗變。梳理朱憲民紀實攝影史,回顧世紀之交中國“人”的變遷史,重返半個世紀中國 “人”的生活史,呈現一部中國“人民世紀”形象與精神的雙重心靈史。策展主題試圖回顧,並梳理構建朱憲民紀實攝影史的價值三部曲:人-社會-時代。

地點:謝子龍影像藝術館(長沙市嶽麓區洋湖街道瀟湘南路387號)

詳情請關注謝子龍影像藝術館微信公眾號

城市漫步|全球客厅:11月上半月各地活动推荐

杭州·放映座談|家園計劃x中國美院:不可見革命INVISIBLE REVOLUTION

“家園AnotherLand”是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反省,是對如何延續人類文明的探討。家園計劃攜手中國美術學院IWV項目,將在杭州用放映、暢飲聚會、感官封閉實驗等方式呈現有關去中心化社會工作可能性的現場探索。

地點: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負一層(杭州市上城區南山路218號)

城市漫步|全球客厅:11月上半月各地活动推荐

大連·放映座談|關於實驗型社區&重新思考我們今天的生活方式

將放映《烏有鄉》、《無陵之山》、《移動的營地》、《共識之路》、《亞高山地》等影片,在兩天放映結束後,影片創作者馮可慧、唐冠華、張大衛將會通過微信語音或視頻向現場觀眾分享他們的工作和所思。

地點:原回聲放映廳(高新園區高能街26號—一拍即合影視公司)、主動工作室(中山區清爽街2號—404室)

大連·行走|文化研學:小時候的大連在嶺前

嶺前有四大名樓:婉容曾在這裡住了8天, 朱可夫元帥曾在這裡下榻, 傅立魚在這裡寫過詩,胡適在這裡眺望老虎灘。民主街、文化街、秀月街,這是小時候的大連。

城市漫步|全球客厅:11月上半月各地活动推荐

廣州·討論|睇望城市:社區營造、藝術賦能和城中村

長期探索公共藝術的可能性的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師何志森、在廣州、佛山等地對社區營造有著豐富實踐和思考的社區規劃師黃潤琳、對社區營造同樣有著豐富實踐和研究的廣東工業大學環境設計系教師芮光曄將就社區營造、藝術營造、城中村文化、微改造等話題進行分享和討論

地點:廣州1200bookshop(北京路店),廣州越秀區北京路168號粵海仰忠匯五樓

城市漫步|全球客厅:11月上半月各地活动推荐

深圳·展覽|叩響——深圳城市歷史影像展

透過紀錄深圳宏觀及微觀的影像,捕捉城市地理空間的變化及人文景觀的變遷,側重運用影像文獻的方式,叩響城市化的發展歷程,進而反思人們生活在其中的城市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等問題。

地點:“坪”水相逢城市書房(坪山美術館老館,深圳市坪山區中心公園內)

城市漫步|全球客厅:11月上半月各地活动推荐

深圳·沙龍| “走馬燈”邀請:上埗童年記憶

獨立策展人馮宇將會跟大家聊一聊他在上埗的童年記憶。1979年深圳的建設,上埗實現了水、電、城市燃氣等方面的“七通一平”,醫院、學校、劇院、公園等配套設施也陸續在工業區附近建設起來,上埗工業區作為“城市”形態之一,逐漸取代了“老”上埗的鄉村風貌。1985年,上埗工業區的管理權被移交至深圳電子集團(後來的賽格集團),包括華強電子工業公司在內的工廠,逐漸被統一至賽格集團的管理中,為開發信息和人工智能技術創造了更多樣化的製造生態。在這裡逐漸培育出了現在的世界“硬件硅谷”華強北。

地址:深圳市福田區下沙八坊92棟804房

詳情及報名請關注握手302微信公眾號

(如果你也想推薦自己所在城市的漫步、講座、展覽或活動主辦方,歡迎致郵[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