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少年的你》到網紅天天:校園暴力是孩子心中一道難以逾越的坎

最近大家討論最多的影片就是《少年的你》,這是一部以校園暴力為題材的影片,很多人說看過以後內心很壓抑,但影片表現出來的校園暴力卻是真實存在的。

從《少年的你》到網紅天天:校園暴力是孩子心中一道難以逾越的坎

高三複讀生胡小蝶,因不堪校園暴力的壓迫,在離高考還有四十天的時候,跳樓自殺了。

作為胡小蝶生前最後接觸過的一個人——陳念,自然而然就成了另外一個校園暴力的對象。

她受到所有同學孤立,被同學故意推下樓梯、被撕扯衣服、被拳打腳踢、被用球砸、被圍攻拍照,更因為母親的原因被所有同學嘲諷。

正是這些校園暴力,讓這個曾經的優等生變成了一個惶惶不可終日的人。

正如影片中陳念說:你們所有人,都是兇手。

這讓人不得不反思,校園暴力到底是什麼?

1 什麼是校園暴力

最近,網紅天天同學又發聲了,這次他給CCTV的《今日說法》專門錄了一個關於校園暴力的視頻。

從《少年的你》到網紅天天:校園暴力是孩子心中一道難以逾越的坎

視頻中,天天詳細地說了校園暴力都有哪些方面。

父母理解中的校園暴力就是打人和搶東西,可實際上哪裡只有這些?

還有很多方面,比如:同學間的惡作劇、不尊重同學隨便亂起難聽的外號、被同學惡意孤立,這些精神方面的暴力才是最可怕的。

校園欺凌,英文是School bullying,指在校園內外學生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

往往這些精神方面的暴力才會是壓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這些會讓孩子處於孤立無援的地步。

就像影片中的陳念,她經歷了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暴力後,變得敏感、膽怯。

即使她後來勇敢的揭發了施暴者的行為,也沒人認為她勇敢,反而她被孤立的更厲害了。

這種孤立的痛苦甚至讓陳念萬念俱灰,所以最後才會不小心失手殺人。

叔本華曾說:人們給同類施加痛苦並無其他原因,僅僅是處於惡意。在所有動物中,唯有人這麼做。

當同學間的惡意突破玩笑的界限之後,就會給被施暴者帶來無盡的傷害。身體上的傷痛會很快癒合,可心理上的創傷則是一輩子都無法釋懷和磨滅的。

2 那些遭受了校園暴力的孩子最後都怎樣了

還記得那個因為 “300萬的杯子”引發的校園暴力事件嗎?

從《少年的你》到網紅天天:校園暴力是孩子心中一道難以逾越的坎

正值高中的王晶晶,一次課間同學的打鬧,無意打破了她的一個杯子,她同桌開玩笑說:“王晶晶這個杯子要三百萬,這下你慘了!賠死你。”

後來打破杯子的同學專門給她賠錢,王晶晶拒絕了,因為杯子不值幾個錢。

結果卻被其他同學故意捏造,上傳網絡貼吧,導致很多同學圍觀,稱她是“神女”(神經病女孩)。

“三百萬”茶杯事件,徹底改變了王晶晶的人生。

同學們把她的情況翻了個底朝天,在網上嘲笑她家境貧困,衣著寒酸,使用諾基亞老人機。

很快這種線上暴力就轉移到線下了,變成了暴力毆打。

甚至有男生為了騙取她的私照,謊稱喜歡她,在她對男孩完全信任後,就發了一張私密照片給他,結果卻被男孩曝光在學校論壇上。

於是她又添了“蕩婦、性工作者”的名號。

長期的校園暴力,讓王晶晶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幾次自殺,幸好都被搶救回來。

她的自殺,施暴者在網上這樣說:

呵呵神女崩潰,從我認識她開始不知道她崩潰幾次了自殺幾次了,這招實在是太太太老套了。

從《少年的你》到網紅天天:校園暴力是孩子心中一道難以逾越的坎

後來王晶晶這樣說:“如今,我很少感到快樂,因為再快樂也不會像初中那樣無憂無慮。我很少感到悲傷,再悲傷的事也比不過記憶中的悲傷。”

延續數十年的校園暴力,讓王晶晶的身體和心理遭受了雙重傷痛,尤其給心理造成難以癒合的創傷。

《奇葩說》金牌辯手黃執中曾經在一期節目中,說過這麼一個觀點:“如果你一朝被蛇咬,十年小心蛇,這個是正常的,如果一朝被蛇咬,你看到草繩都會恐懼,那是不正常的。”

校園暴力會把一個人毀的徹徹底底,會讓他們的學習、生活就此改變軌跡,最後會改變他們的命運。

3 面對校園暴力,父母該怎樣做?

不管你承認不承認,現實就是現實,校園暴力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所以,只要家中有學生,父母就要時刻警醒:

首先,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很多時候孩子在遭受暴力後,會選擇最信任的父母來傾訴,希望可以得到父母的撫慰和理解。

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裡,思琪也曾試探地跟媽媽說學校裡有老師和同學發生性侵這種事,想以此辨認“李國華”跟自己的關係。

沒想到媽媽說了一句:“哪個女生這麼小就這麼騷?”

媽媽的話徹底讓思琪喪失了繼續求助的勇氣,最後導致她精神失常。

孩子在父母面前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有它的含義,父母一定要認真傾聽,因為你的傾聽可能會改變一個孩子的命運。

其次,要教會孩子有自我保護意識。

當孩子真正面對校園暴力的時候,父母應該教會孩子有自我保護意識。

在《開講啦》,有一位家長問李玫瑾教授:如果您的孩子遇到校園暴力,您支持打回去嗎?

李玫瑾馬上回答:“會呀,我會讓他打回去。”

從《少年的你》到網紅天天:校園暴力是孩子心中一道難以逾越的坎

然後告訴大家她的孫女剛去幼兒園一個月,就被一個喜歡她的男孩子抱起來扔下去,磕的腦門都腫了。

李玫瑾就告訴孫女,下次如果他還抱你,你就揪住他的兩個耳朵,他耳朵一疼就會鬆手了。

並告訴在場的所有家長,一定要讓孩子鍛鍊起來,因為一個體格上佔優勢的人多半是不會被選擇為被施暴對象。

李玫瑾同時也說:“一個好的父母,不僅要告訴孩子被欺負時要懂得反擊,同時,也要告訴孩子在反擊時不能傷到對方什麼地方。”

父母在引導孩子自我保護意識的同時,一定要告訴孩子反擊時不可傷到對方什麼地方。

最後,要教導孩子不要隨意欺負別人。

教導孩子不要隨意欺負別人,說到底這也是一個家教問題。

朋友說他小時候,有一次故意欺負了同學,把人家頭磕破了。

結果同學父母找到家裡,他本以為整天和他說笑的父母會替他擋回去,沒想到父母在弄清事實後,反倒把他狠狠揍了一頓。

告訴他,今後不許隨便欺負別人,這是家規。

正是這次讓他心有餘悸的經歷,讓他在整個青春期都可以與同學和善為伍。

他說幸好父母為他制定了這條家規,不然真不知道他會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來。

從《少年的你》到網紅天天:校園暴力是孩子心中一道難以逾越的坎

其實,校園暴力一直都存在,父母在教會孩子不被施暴的同時,也要教會孩子不要去做一個施暴者。

因為每一個孩子都值得我們善良以待,每一個孩子都是人間那顆璀璨的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