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機遇 共謀發展 英創會助力威海走向世界

這是一次直面熱點,凝聚共識的坦誠交流;這是一次面向未來,謀劃發展的務實盛會。

10月31日,2019中國威海·國際英才創新創業大會拉開序幕,輪番登場的論壇將威海再次推到了世界舞臺的“聚光燈”下:來自各領域數十名專家共聚一堂,聚焦城市建設、海洋產業、新材料等領域,總結經驗、分析問題、探尋對策;智慧城市、海洋強市、產業園區等高頻熱詞相繼迸發,新理念融合碰撞,凝聚起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為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爭當全省走在前列排頭兵作出更大貢獻。

談優勢:生態底色夯實綠色發展根基

“我和我的父母都和中國有緣。”作為中德生態示範城首批入駐項目,大數據人工智能項目負責人拉斐爾·克羅默,在威海中德科創論壇上,表達了他對項目建設的激情。

共享机遇 共谋发展 英创会助力威海走向世界

“成立一個公司或者加入一個產業最主要的動力就是想解決一些問題,我們的產品主要藉助於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來對抗癌症,我們非常願意在威海啟動這個項目,中國有句話叫‘用行動來代替語言’,所以讓我們一起努力。”

同拉斐爾·克羅默一樣,住建部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學術交流部所長潘琳也對威海打造中德生態示範城擁有別樣的歡喜。

“從生態城市建設角度看,環境優美、氣候宜人的羊亭鎮具有發展中德生態示範城的先天優勢。同青島中德生態城具有很多相同之處。”潘琳說,青島中德生態城的建設為團隊積攢了很多經驗,從前期的建設引領,到後期的具體落實,還組建起一套非常成熟完善的一個管理運營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很多經驗可以直接嫁接到威海。

正因有了經驗可借鑑,對於建設世界頂級生態城市,潘琳對威海充滿信心。

無獨有偶,“環境優美”“生態宜居”成為丹尼爾 ·史蒂芬“中意”中德生態示範城發展的關鍵詞。丹尼爾 ·史蒂芬是德國一所學校的校長。雖說身處教育領域,但藉助智慧城市,將教育融入智慧,打造發展的區塊鏈是他此行的目的。

共享机遇 共谋发展 英创会助力威海走向世界

“目前,已有了初步規劃,希望從職業教育、學術研究等方面開展合作,對於威海未來的城市面貌我非常期待。”丹尼爾 ·史蒂芬說。

話機遇:攜手挺進“深藍”

海洋跨越無人協同作業系統、深海探測技術裝備發展思考、海洋探測網絡技術……10月31日上午9時,2019中國威海·國際英才創新創業大會暨太空與海洋裝備協同創新專題研討會上,來自國內航天科技、海洋科學和海洋工程領域等人才,帶來9場別開生面的主旨報告,為威海打造創新型國際海洋強市貢獻力量。

共享机遇 共谋发展 英创会助力威海走向世界

“威海自然風光優美,清晨在海邊慢跑,都是一種享受。”哈工大(威海)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周志權對腳下這片土地有著說不完的情愫。

哈工大(威海)30多年辦學特色立足海洋,對於發展經略海洋,周志權一直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作為海洋城市,威海一直有著獨一無二的水深條件,我認為可以利用好這方面的自然資源,發展海洋裝備高端測試產業。”談起威海經略海洋發展方向,周志權表示,可以依託高校資源,聚集國內高水平科研院所,為威海海洋高端裝備產業發展貢獻力量。

會議期間,專家們“接力式”主旨交流字字珠璣,擲地有聲,贏得了與會人員的肯定和讚揚,現場掌聲不絕於耳,氣氛熱烈。

“我們主要研究無人船領域,這次報告會里有很多涉及水生通訊在海洋中的船隻特性相關課題,帶來了很多水下通訊方面的啟發。”哈工大(威海)教工羅清華說。

專家交流期間,坐在會場首排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秘書長王曉軍神情專注,聽得格外認真。“威海要把海洋科技作為發展方向,可以在高端裝備方面著重發力,從而帶動產業和地方經濟的發展。”談及此次論壇感受,王曉軍放下手頭的材料,打開了話匣子。

“眾所周知,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都離不開人才,誰聚攏了人才,誰就聚焦了智慧,此次研討會就是恰逢其時,將人才強強聯合,將對威海的海洋強市發展起到關鍵性作用。”王曉軍說道。

謀對策:集聚新材料助力轉型升級

“‘稀土’可以應用於哪些領域?”……10月31日下午,國際新材料產業高端對話會剛一開始,作為首位演講嘉賓,中國工程院院士黃小衛沒有采用“開門見山”式的開場,反倒是賣起了關子,瞬間吸引了與會人員的關注。

“吃、住、行、醫等領域,都可見到稀土材料的身影。”黃小衛說,例如醫學臨床使用的心臟支架,汽車生產所使用的配件,都可採用稀土材料,性能更高、質量更有、穩定性更強。

隨著講解的深入,與會人員對於“稀土”的認識越發清晰,對威海國際新材料產業園建設也更加關注。“如果能將稀土這一新型材料引入園區,將進一步壯大新材料的應用領域,吸引人才不斷集聚,為打造新材料產業聚集區打下堅實基礎。”羊亭鎮副鎮長王凱民表示,羊亭鎮將藉此活動,紮實推進威海國際新材料產業園建設,挖掘領軍企業,完善新材料產業鏈條,把產業鏈拉長、增厚,壯大新材料產業集群。同時牢牢抓住人才這一關鍵要素,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全面匯聚羊亭鎮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稀土新材料給園區和部分企業帶來了發展新思路。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帶來的玄武岩纖維則為企業轉型升級堅定了步伐。

“圍繞劉院士剛講的這幾點,大家要儘快研究、落實,爭取早日研發出新型纖維建材。”當日下午4時許,對接會已結束近半小時,威海齊德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研發部主任劉順凱與同事們仍不肯離開,就地開啟了簡短的“小會”,對剛學到的“新知識”進行重溫。

作為一家從事多年建材生產的企業,齊德新型建材一直在“奔跑”,從最初的傳統生產到裝配式建築,創新轉型的腳步一刻也不曾停歇。前不久,為進一步拓寬市場,研發更高質量的建材,齊德建材又瞄準纖維材料領域。但對於企業而言,纖維材料是一個全新領域,想要跨進這道“門”,首要的是尋找一個“中意”的纖維。

“劉院士的這份對照表來的恰當適宜。”劉順凱笑著說。

此前,為選取適宜的纖維材料,公司曾對碳纖維、玻璃纖維等纖維材料進行實驗對照,但測試結果無法作為評判標準“篩”出最優選項。如今,藉助對照表,既捕捉到玄武岩這種新型的纖維材料,還能夠藉助數據對纖維製品的建材質量、穩定性進行權威的評判。

“此次大會讓我們找到了發展方向與發力點,也同劉院士牽上了線。”劉順凱說,接下來,將邀請劉嘉麒院士前往公司實地考察,共同探尋玄武岩纖維在新型建材中的運用。(Hi威海客戶端記者 李文思 高昕 實習記者 王奧然/文 劉志鵬/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