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科技強大,為何沒有造出核武器?德國的錯誤政策是關鍵

二戰前的德國,是世界物理學的聖地,可以說在戰前是世界科技之林的前列。戰爭中的德國,也擁有大量的先進武器。然而,德國卻沒有開發出自己的原子彈,對於原子能研究,也幾乎為零。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為什麼他沒有意識到核武器的威力,也沒有去開發呢?

一、對猶太科學家的厭惡

希特勒這個人,對於猶太人的厭惡大大的影響了他,他對物理學沒什麼認識,也不沾邊。但是他對物理學,這項猶太人所建立的學科,異常厭惡。

在一戰前後,德國的柏林就是世界物理學研究的聖地,當時物理學科學家和學生都紛紛湧進柏林的各個研究所,尤其是威廉大帝研究所。畢竟這裡是“德國的牛津”,誰要是想在核物理學領域有點建樹,那他最好到這裡來。

二戰德國科技強大,為何沒有造出核武器?德國的錯誤政策是關鍵

當時的德國,擁有多家研究所,誕生了許多對核物理學家。當時就連愛因斯坦,普朗克這樣的科學巨匠都是在德國進行研究的。然而這一切,在希特勒上臺後,全都變了。

因為希特勒,對於這門猶太人所建立的學科,異常厭惡。在當時,物理學領域的獎項,幾乎都是猶太科學家獲得的,即便這個科學家是德國國籍,但希特勒仍舊厭惡他們,並且對此不屑一顧。

而希特勒對猶太人的策略,也引發了巨大的問題。納粹德國在希特勒的領導下,對猶太人進行了大規模的迫害和屠殺。從1933年1月到1938年11月9日,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政策是限制並逐步剝奪猶太人的人身權利。

猶太人雜在就業、生活和從事商業活動方面都受到了限制,成為了“二等公民”。1935年9月15日的紐倫堡會議後,猶太人被剝奪了一切的法律保障和公民權利,遭到大規模驅逐離境。

二戰德國科技強大,為何沒有造出核武器?德國的錯誤政策是關鍵

這一階段過去後,納粹德國政府對猶太人的迫害轉為使用暴力和武力。在1938年11月9日晚間,有約1574間猶太教堂(大約是全德國所有的猶太教堂)、超過7000間猶太商店、29間百貨公司等遭到縱火或損毀。超過3萬名猶太男性遭到逮捕並被關入集中營,主要是在達豪、布痕瓦爾德和薩克森豪森。

二戰德國科技強大,為何沒有造出核武器?德國的錯誤政策是關鍵

在這個過程中,相當數量的猶太人獲悉了納粹德國的計劃,所以開始有計劃的逃離。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就是在這個階段逃離的,其他如利奧·西拉德、愛德華·泰勒、尤金·維格納等科學家,因為都是猶太人,所以被迫逃離歐洲,轉而逃向了美國。這些人的離開,造成了德國在核物理學的衰退。也就是說,希特勒從這場原子能研究的初期,就已經落在了下風。

二、德國開發核武器的可能性

但是儘管失去了這些科學巨匠,但是這不代表,希特勒想要製造核武器,就製造不出來了。畢竟德國還擁有大批的科學家,可供進行核武器研究。而且德國的科學家,並不比這些走掉的人差多少,甚至於在某些地方十分超前。

1934年4月,德國就有科學家向德國最高統帥部進言,要求儘快發展核武器,這個建議引起了德國軍政當局的高度重視。

因為當時的德國正在整軍備戰,在當時德國軍方眼中,戰爭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誰獲得了更具威力的武器,誰就可以獲得戰爭的主動權。

對此德國最高統帥部對此展現出了較為濃厚的興趣,並予以肯定和關注。

二戰德國科技強大,為何沒有造出核武器?德國的錯誤政策是關鍵

但是好景不長,因為德國自身的經濟問題,和重整軍備的優先順序問題,德國最高統帥部最終還是對這個項目失去了興趣。因為相比與當時正在開發的武器,如坦克,飛機,戰艦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核武器更像是一個美好的畫餅。

畢竟從沒有人將這些投入過戰爭,而且要對其進行大規模研究,實在是過於浪費的一件事。因此核武器的研究工作,也就被擱置了下來。

直到1938年底,也就是歐戰爆發前的一年,德國物理學界終於取得了一些突破。奧托·哈恩和弗立茨·施特拉斯曼發現鈾元素在裂變時,會產生較為巨大的能量。

這就引起了德國當局的巨大興趣,畢竟這就意味著核武器有投入使用的可能。而且幾乎同一時間,法國和美國的物理學家也發現了鈾原子在一定條件下產生衰變的話,會出現有趣的鏈式反應,進而爆發出驚人的破壞力。

二戰德國科技強大,為何沒有造出核武器?德國的錯誤政策是關鍵

這一下德國當局徹底來了興趣,並在柏林組建了由維爾納·海森貝格和奧托·哈恩為首的核研究機構,也就是後來的鈾協會,這就標誌著德國將原子能研究,列入了自己的軍備開發計劃裡。而且在1940年,德國先後攻佔了挪威和比利時。

這就意味著歐洲唯一能生產原子能研究所必須的重水,這一緊俏物資的維蒙克水電站,以及比利時礦業聯盟公司庫存的1200噸精選鈾礦石落入了德軍之手。這代表德國在理論上,具備製造核武器的能力。

三、破碎的核武夢

然而與如此優越條件不符合的是,德國原子能計劃一波三折。最初的問題就在於,德國高層對於核武器的認識不足。這個項目開始於1939年,僅於核裂變被發現後的幾個月,但又很快中止。因為德國籌備入侵波蘭,很多科學家被編入德國國防軍。

但是,由於德國軍隊中管理上的調整,這個項目又在入侵波蘭的同一天重新啟動。

但很明顯,這個項目也被拖慢了。

二戰德國科技強大,為何沒有造出核武器?德國的錯誤政策是關鍵

而且在納粹執政期間,反猶狂潮亦同時席捲並重創德國學術界,大量猶太裔物理學家、工程師和科學家,在1933年納粹掌權時就聞風逃亡海外或是被驅除處境。其中最著名也最諷刺的例子,是最後促成美國曼哈頓計劃的愛因斯坦等人。

就算沒有被驅逐出境的也被很快地趕出了德國的研究機構。

而且大學的政治化加上德國軍隊的兵源需求,所以儘管很多科學家和技術人員或是年輕學子擁有有用的科學技能,但最終還是被強徵入伍。可以預見的是,納粹的做法,幾乎消滅了一整代的年輕德國科研人員。

更為致命的是,核武器研究十分拖沓且不明確。整個研究項目項目最終發展為三個部分:核反應堆、鈾和重水生產,以及鈾同位素分離。

而且經過德國最高統帥部在“縝密”的評估後,德國最高統帥部得出的結論是:核裂變對結束戰爭並沒有太大的貢獻。這個結論是怎麼的出來的不得而知,但很明顯是坑了德國。

二戰德國科技強大,為何沒有造出核武器?德國的錯誤政策是關鍵

此後德國專注於製造反應堆,試圖應用於核潛艇上。但是希特勒給的資金,僅有一百萬馬克,相當於七十五萬美金,而對於火箭研發,則投入了五億馬克。而美國曼哈頓計劃則是二十億美金,光是比錢都比不了。這樣的話,就不能指望希特勒能得到什麼核武器了。

尤其是,英國為了破壞德國的核武計劃,針對挪威的重水工廠進行了破壞。1943年英國SOE派遣突擊隊執行“岡塞賽德行動”,目的是破壞重水生產設施。

計劃執行的十分成功,重水工廠遭到了致命的破壞。德國不得不考慮將剩餘重水運回德國,但運輸重水的輪船也被挪威抵抗組織和英國突擊隊炸燬。這就導致了德國的核計劃再一次被拖延,而戰爭已經對德國十分不利了。

二戰德國科技強大,為何沒有造出核武器?德國的錯誤政策是關鍵

時間到了1945年3月,希特勒卻把一切都壓到了核武器計劃上。他瘋狂的對將軍們表示,他那令人畏懼的秘密武器已經要完成了。他懇求他的將軍們,儘可能的阻擋蘇軍,每多一天都是好的,因為這將給他完成武器以時間。然而直到他自殺,都沒有看到他期待的核武器。

結語

事實上,從希特勒執政,實施他的恐怖統治,並將這種統治影響國內科研時,德國就已經完蛋了。他們註定了,永遠不可能完成他們的核計劃。希特勒到死都沒有看到他的核武器,反倒是他的盟國日本,最後吃了兩顆美國製造的原子彈。而納粹德國的核武夢,也僅僅只能停留在夢的階段了。

參考文獻:《二戰秘聞》《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