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發展好,與北三縣有什麼關係?

文|葉書利

近期通州加入搶人搶產業的行列,相應地,北京已決心將通州打造成為下一個產業高地。

在此背景下,坊間出現了一種奇怪的聲音,這些人認為,通州加產業與北三縣樓市沒有什麼關係,並因為通州加產業而對唱空京津冀一體化和北三縣。

在壹書生看來,這種聲音多少讓人意外。

為了更好地理解通州加產業與北三縣樓市之間的關係,壹書生建議注意下述幾點:

A,包括北三縣在內的環京的價值源泉是“京”,“京”更好了,與此相鄰的環京的區域價值也必然水漲船高。

具體來說,通州變得更高大上了,甚至發展成為與北京主中心比肩的副中心城市之時,北三縣的通二環與通三環的區域價值就真正地落地了。

中關村發展起來了,中關村邊上的西三環、回龍觀等區域價值也上升了。同樣地,伴隨通州的加產業,通州的價值高地價值越來越明顯,相應地,北三縣不也是沾光了嗎?

舉點實際例子吧。通州有更多的公司了,更多的北三縣人就可以到更近的通州就業了,不需要跑到更遠的國貿或其他地方了;通州有了更多更好的醫院,就醫的北三縣人就可以就近到通州去看病了,不需要跑到北京東西城等地去擠人堆了。

一句話,只有通州發展起來了,北三縣通二環或通三環的區域價值才能從概念變成現實。

B,通州發展起來了,北三縣樓市就會有更多的剛需者,相應地,房價上漲的壓力會更大。

環京樓市的接盤者主要是北京上班族,這是中短期內仍然無法改變的事實。

具體到北三縣,目前北三縣樓市的主要剛需者是北京東二環以東,尤其是國貿一帶的北京東部上班者。

未來伴隨通州成為北京的下一個產業高地,屆時北三縣樓市的剛需者將增加通州上班族一群,從而擴大了北三縣剛需族人群,夯實北三縣房價的支撐人群。這豈不是對北三縣樓市的實際利好?

舉例說,2021年環球影城開園後,將陸續直接或間接帶動近10萬人就業。這些就業人群中,絕大部分是中低收入人群的服務人員,這些人中的多數可能不一定能夠承受得住通州的房價和房租,因此屆時肯定存在不少人會把居住地放在北三縣,從而加大北三縣的買房和租房人群。

C,羅馬城不是一天可以建成的,凡事得一步步地來。

很多吐槽通州加產業的人,本質的潛臺詞是為什麼不是疏解到北三縣。

在壹書生看來,這本身是個偽命題。

首先,在東部的副中心圈層,通州是主中心,北三縣是服務地。因此大力發展通州無可厚非。恰恰相反,正如上述所言,這也會間接地利好北三縣,同時也是北三縣通二環或通三環區域價值的支撐點。如果通州不發展,哪來的通二環或通三環概念?

其次,通州的加產業的同時,北三縣事實上也在加產業。在產業佈局中,通州與北三縣這兩者之間並不一定是非你就我的競爭關係,更多的是一種產業鏈的協同關係。

更直白一點,在行政辦公、文化旅遊、科技創新和商務服務等四塊產業中,通州佈局更高端,北三縣則圍繞通州的四大產業版塊而佈局更服務性、更配套性的相關產業。

不管你承認與否,在副中心圈層,通州是主,北三縣是輻。通州是爺,北三縣是妃。所以北三縣作為一個衛星城,其核心邏輯便是服務於“主”的通州,在產業佈局上也是如此,這並不是什麼不好的事情,只是角色分工確實不一樣。

切記,在副中心圈層,未來通州的產業不一定需要輻射北三縣,只需要帶動,就已經非常成功了。

所以以通州的加產業而吃醋,而吐槽京津冀一體化和唱空北三縣,這完全是顛倒概念、是非不分了,從而滄為為了吐槽而吐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