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優化彰顯國家治理現代化成就

國際社會再次對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前景投出了信任票。近期,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與世界銀行《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的相繼發佈,以奇妙的巧合相互印證,樹立了我國營商環境制度建設的里程碑,也彰顯了營商環境優化的中國方案和成就。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創新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主要源於市場主體的活力和社會的創造力。作為市場主體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所涉及的體制機制性因素和條件,營商環境直接影響市場主體的興衰、生產要素的聚散、發展動力的強弱,因而成為當代國際競爭的重要維度和關鍵變量。世界銀行發佈的一項報告表明,良好的營商環境會使投資率增長0.3%,GDP增長率增加0.36%。

營商環境是一個綜合、複雜和有機的體系。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政府及其規制手段和策略,尤其是國家的營商法治化水平,也是市場經濟重要的塑造力量。正如現代市場並不是天然形成的“完全市場”,政府作為預防市場失靈的“有形之手”,也同樣可能對市場造成不當干預,阻礙創業和創新。因此,不僅自然資源稟賦、基礎設施條件、市場經濟觀念和契約精神會影響營商環境,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政務服務效率和透明度,以及一套以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等為基本導向的市場經濟法律制度也同樣重要。從這個意義上說,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標誌。

由於歷史發展階段、市場發達程度以及法治政府建設情況的不同,發達經濟體是營商環境方面的先行者,在保護產權、履行契約、統一市場以及維護公平競爭和建設透明、廉潔的法治政府等方面經驗更加豐富。這一方面有利於它們的創新發展,另一方面也形成了相對於新興經濟體的強大競爭優勢。百舸爭流,不進則退。營商環境因此成為第三世界國家在現代化競爭中佔得先機、不被淘汰的重要選項,成為新興經濟體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答題和硬任務。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加強制度建設、完善治理規則和加強經濟治理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更加充分認識到經濟治理體系對於國家治理的重要性。2017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六次會議上強調,要改善投資和市場環境,加快對外開放步伐,降低市場運行成本,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2018年,國務院成立了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並下設了優化營商環境專題組。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讓各類市場主體更加活躍。前不久出臺的《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更是從制度層面提供了具體的保障和支撐。

實踐證明,這些積極舉措卓有成效。2019年上半年,中國平均每天新設企業1.94萬戶;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783.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2%;吸收外資結構持續優化,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44.3%,佔比達28.8%。減稅降負實實在在,預計全年規模將超1萬億元。國外在華知識產權申請穩增。正如今年的世行報告所顯示,中國在截至今年5月1日的12個月裡實施了創紀錄的8項營商環境改革,營商環境全球排名躍居第31位,中國司法制度與工作機制更是獲得高度認可,“司法程序質量”指數得分最高,成為全球最佳實踐者。

在國際經濟日益複雜的形勢下,世界銀行不僅以鮮活的數字為中國開放和經濟發展作注,更充分印證了中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巨大成就。“積土成山,積水成淵。”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了新的重要部署,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通過更高質量的法治,更加完善的制度,充分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新偉力,中國還將取得營商環境優化更加重大的成就,繼續創造世所罕見的發展奇蹟,並形成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治理體系,為全球經濟治理貢獻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作者:支振鋒,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