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旅遊—蒲城龍首壩風景區

渭南旅遊—蒲城龍首壩風景區

龍首壩位於渭北旱塬的澄城縣交道鎮狀頭村,橫斷洛河,氣勢雄偉。始建於1935年,由中國近代水利大師李儀祉設計,原陝西省政府主席楊虎城將軍主政修建。壩體石料一律為青石塊條,灌漿勾縫全都是美國進口白水泥。遠觀烏澤發亮,近看黑白分明,因材料精細、結構科學而遠近聞名。多少年來,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水利學校師生前來考察學習,同時也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前來觀光。對於龍首壩名字的由來,大家各執己見,眾說紛紜。

說法一。據《史記·河渠書第七》和唐《通典》記載,漢武帝時代,臨晉(今大荔縣)民願穿洛以溉重泉(今蒲城縣東南45公里處)以東萬餘故鹵地。誠得水,可令畝十石。於是命令一萬多名兵卒開挖引水渠,從現在的龍首壩處開始挖渠,當挖到鐵鐮山時,遇到土質疏鬆,工程無法進展,有水利專家提出自山上往下打井,最深的40餘丈,上下同時挖隧道,緊密配合,使隧道得以貫通,井渠之生自此始。新疆地區的“坎兒井”引水工程便由此而來。當時開挖鐵鐮山隧道時,因發現了恐龍的化石,渠道因此叫龍首渠。

龍首渠當時共開挖了10餘年,渠道開通後,並沒有達到古代水利專家預想的效果。

現在的龍首壩,因建壩地址離漢代的龍首渠很近,故名龍首壩。

說法二。龍首壩風景區主要自然景觀有龍首渠、龍首壩、龍潭、龍眼、龍首亭、九龍溝、伏龍寺、龍窩……這麼多的“龍”景,說明此處必與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凡來龍首壩的人大都先上龍首亭,此亭建在關中八惠之一的洛惠渠首,亭內有石碑,高近4米,原民國主席林森1935年手題“龍首壩”三個蒼勁大字雕刻其上,碑體為一整塊巨石,連同刻字,渾然一體。

站在亭邊往下看,古老河床那千年怪石,經萬年流水的沖蝕,形狀恰如一巨大的龍頭,那高高翹起的龍鼻,那兩潭碧圓潭水天然形成的龍眼,栩栩如生。

龍首壩的“龍眼”尤其充滿了神秘色彩。1993年冬,有客車不幸從懸崖上掉進龍潭,打撈遺體遺物時,特請市水利系統的捕撈人員測量龍眼的深度。據當時在場的群眾回憶,測量探頭慢慢放進龍眼,地面屏幕上的景象不停變換,最令人驚奇的是看到不少巨鱉暢遊其中。探頭已經放盡,還沒探到底,後據地質專家考證,此龍眼為火山噴發後的通道,壩附近現常年就有29℃的溫泉出水口。聽當地人講,大壩所建位置恰好在龍首之上,故名“龍首壩”。

說法三。在洛河流域,有關王莽趕劉秀的傳說故事流傳甚廣,且版本各異,歷代不衰。

傳說王莽篡漢後,想剪滅以劉秀為首的反莽復漢勢力,以除心患。當年王莽追劉秀至龍首壩處,那時沒有這個壩,眼前是水流湍急的洛河,而劉秀已到河東岸邊,後邊是王莽的追兵。面對急流怎樣渡河?劉秀幾近絕望,不由仰天長嘆:“誰能助我也!”這時奇蹟出現了,只見一巨大龍頭從河底冒出,形成一“龍首橋”,巨龍示意劉秀上“橋”,於是劉秀平安渡河,再回頭看時,那巨龍已潛入河底。從此龍首壩一帶就有了龍首、龍眼、龍潭這些美麗的景點和神奇的傳說。

現在的龍首壩正建在這條巨龍之首,使得巨龍正好暴露在絡繹不絕的遊客面前,這更增添了傳說的美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