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中國工廠”和通用福特們的“美國工廠”

10月24日,對馬斯克來說,一定是非常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特斯拉公佈了第三季度財報,用馬斯克的話來說,這是“a great quarter”。

馬斯克的“中國工廠”和通用福特們的“美國工廠”

財報顯示,特斯拉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為63.03億美元,同比下滑了7.6%;淨利潤1.43美元,同比下跌54%;調整後每股收益1.86美元,高於此前華爾街分析師預測的虧損42美分。

其中,汽車業務收入同比下降了12%至53.53億美元,汽車業務利潤同比下跌22%至12.22億美元,單車利潤達到22.8%。運營成本同比下降16%至9.3億美元,是Model3投產以來的最低水平。

對於業績好轉,馬斯克將原因歸結為三點:

一是產能加速帶來的體量提升;

二是自動駕駛功能選配帶來的額外收入;

三是運營效率提升導致成本的降低。

在這其中,位於上海的“中國工廠”功勞最大,在財報中,特斯拉用幾乎過半的篇幅來宣揚這座工廠的雄偉。這座僅用十個月就從一片農田中“拔地而起”的超級工廠,在馬斯克看來簡直就是個奇蹟,他曾用“中國速度”來表達自己對此的驚訝。

馬斯克的“中國工廠”和通用福特們的“美國工廠”

而在這座超級工廠正式竣工,試投產之後,馬斯克的驚喜又多了一重。

特斯拉的中國工廠

馬斯克在財報會議中表示,上海工廠的生產系統搭建成本相較美國工廠降低了65%,(按單位產能的資本支出計算),這也意味著,上海工廠投產的首款車型Model 3的利潤將大幅提升。

毫不誇張的說,上海超級工廠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著這家來自美國的高端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商。那麼這座工廠又是如何以令人驚歎的“中國速度”拔地而起的呢?

馬斯克的“中國工廠”和通用福特們的“美國工廠”

一方面是政策的支持。2018年4月10日,國家發改委正式公佈: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車外資股比限制。由此,特斯拉有了隻身闖中華的條件。而僅在2個月之後,特斯拉要在中國獨立建廠的消息不脛而走。

然後是政府的支持。去年6月22日,特斯拉與上海政府簽署建廠協議,特斯拉要在上海臨港建廠的消息落下實錘。即使如此,由於自身“負債累累”,特斯拉建廠的消息一度被媒體集體唱衰。

馬斯克的“中國工廠”和通用福特們的“美國工廠”

但中國各界企業像特斯拉拋出的橄欖枝是豐厚的。臨港開發區批給特斯拉的土地的成交價格是1100元/平米,而銀行批給特斯拉的貸款也一定是低息的(具體多低恐怕除了銀行只有特斯拉自己知道)。

說了這麼多,其中核心只有一點,特斯拉中國工廠落成的背後是政府、銀行、供應商以及眾多奮戰在一線工人的支持。而與此時特斯拉工廠的繁榮景象和其股價的不斷攀升,也正與大洋彼岸處在冷戰階段的美國工廠形成了鮮明對比。

通用福特們的美國工廠

距離通用美國工廠宣佈罷工整整45天后,大洋彼岸終於傳來了談判和解的消息。10月25日,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和通用的新合同正式審批通過,通用長達40天的罷工終於結束。這場罷工導致通用損失近20億美元,工人們工資損失達10億美元。

但是UAW的戰火併沒有熄滅,它的下一個目標是福特。

根據新的合同,通用汽車承諾向美國工廠直接投資77億美元,以創造或保留約9000個工作崗位。到2023年,總投資可能達到90億美元。該協議還要求關閉UAW和通用汽車聯合經營的一個培訓中心。UAW在通用和FCA的培訓中心一直處於正在進行的聯邦腐敗調查的中心。

馬斯克的“中國工廠”和通用福特們的“美國工廠”

對於工人們來說,這場革命算是成功了,成功可以從幾方面來看。

其一,是工資漲了。合同約定,第二年和第四年工資漲幅為3%,第一年和第三年會為符合條件的製造工人提供4%的獎金增幅,一次性付清。

其二,是工作崗位增多了。底特律-哈姆特拉克組裝廠從四家關閉工廠中得以保留下來,通用將為其投資30億美元,在這座工廠製造電動卡車和貨車,預計能帶來2225個就業崗位。

其三,是臨時工和過渡期員工福利變多了 。新合同約定,從2021年開始,臨時工工作兩年之後就可以轉正。新員工只需四年就能拿到最高的薪資水平。

其四,是醫療保險成本不變。通用汽車同意將員工自掏腰包的醫療費用維持在3%不變,此前該公司最初提議將這一比例提高到15%。美國工人平均為個人保險支付18%,為家庭保險支付29%。通用工人在醫療保險中承擔的成本仍然是全國工人的最低水平。

另外,正式員工將獲得1.1萬美元的簽約獎金,臨時工將獲得4500美元。

馬斯克的“中國工廠”和通用福特們的“美國工廠”

UAW表示,他們下一步將集中精力與福特達成協議,然後目標將再轉向FCA。

互斥與互補

有人說,特斯拉的“中國速度”在貿易戰的背景下,讓美國甚至世界看到了中國模式的優勢。

也有人說,通用和美國工廠的“罷工”證明美國工會,甚至是美國工業的失敗。

不可否認,本土汽車市場飽和已經讓美國業汽車業巨頭不復當年勇。而將目標轉向海外之後,全球汽車品牌的競爭、新能源的改革浪潮,都不斷鞭笞著通用們,在此時遭受UAW內創無疑是雪上加霜。

或是UAW的處事方法過於簡單粗暴,但對於日以繼夜的中國工人來說,至少還是有一些可取之處,最為直觀的是薪資和福利待遇的變化。

馬斯克的“中國工廠”和通用福特們的“美國工廠”

中國汽車工廠工人的現狀,在【澎湃新聞】今年7月對特斯拉工廠招聘的報道就有顯示。報道採訪了一位來自上汽通用上海工廠的整車質檢員小莫,他表示,自己在上汽通用的工資是每月4000元。

馬斯克的“中國工廠”和通用福特們的“美國工廠”

社會主義發展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全民共同富裕。目前看來,特斯拉“中國模式”的成功只在於特斯拉本身,亦或是正式投產成功後,上海政府每年22.3億元的稅收。但是對於那些奮鬥在一線的工人來說,有何意義?

鄧小平也曾說過,“讓小部分人先富起來,在帶動大部分,最後達到共同富裕”。如今中國工業正在崛起,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紮根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呢? 我們可以質疑美國工會的“慾求不滿”,但卻不能無視他們對自身權利的捍衛,這也正是中國工人們應該具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