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試即將舉行,考試後衡中老師讓學生都這樣做,有奇效

期中考試即將舉行,考試後衡中老師讓學生都這樣做,有奇效

在期中考試之後,有這樣一件比考試還要重要的“小事”,快來看看衡中老師們都是怎樣要求學生的吧!

正確對待成績,進行橫向對比

考前的學習狀態,考前的努力程度,自己的學習方法,考前的準備情況以及自己的應試策略與技巧等等各方面進行與別人對比反思,只有這樣才能找到自己主觀上或是客觀上的差距因素,然後再看別人的學習是如何進行的,對照自己制定好自己下一步的複習重點與方法。

一定要及時總結,不要等到時間長了再總結,那時已經找不到總結的感覺和靈感了。

進行縱向對比,自我評價

縱向比較就是根據本次考試試題的難易程度以及自己所得的成績與上幾次的成績進行比較。看一看有沒有進步,進步了多少?特別是看一看自己的這個成績在全班或是全年級的名次在什麼位置上?這樣就有了一個相對位置了。是進步了?還是下降了?

最好把自己的每一次考試成級名次做成一個曲線圖,這樣就會一目瞭然,對自己的成績分析這是一個很奏效的方法。然後再找單科試卷上的問題,相對其他同學是進步了還是下降了,都要有一個正確的評價。

反思一下你在考試之前,用在這一學科上的時間與取得的成績是否成正比,還是用了很多的時間而沒有取得成績,這要看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否合理,學習效率怎麼樣?是不是出工不出力,追求了形式而沒有講求實效等等。

反思考試心態和答題策略

對於答題策略與技巧,個人各異,最關鍵的是要有自己的考試習慣和答題風格,對於自己的考試策略,要從本科考試的時間安排,具體到第一卷與第二卷的時間分配,每一道答題的答題時間劃分,都要有一個合理的計劃與劃分。

根據試題的難易程度或是熟悉程度來確定試題的答題順序,總的一個原則是先易後難,先熟悉後陌生。做每一道試題的原則就是要按程序去做題,規範答卷,七分審題,三分書寫;審題要慢,書寫要快,計算要準,表達要快;把每一道試題都要精細化地對待,按程序去解決問題,不留下遺憾,把低級失誤降低到最低點。

查找知識盲區和低級失誤

通過考試,就能夠很好地查找出自己的知識盲區,把自己根本不知道的知識點列為下一步自己的複習重點和歸納總結之處,對於這樣的點要加強補償和總結,最好是在自己的筆記本上進行總結,拿出解這類試題的規律來,以備下次再遇到而心裡不慌,這就是所謂的查漏補缺,歸納總結。

低級失誤是每一個學習的人都可能存在的弱點,但它又是可以通過細心來減少的。基於這一點,就要認真仔細的審好每一道題,按程序做好每一道題,等做完試題後,要回過頭來審視一下答卷,看看有沒有很低級的錯誤。要不然,待到發下試卷後,就會後悔莫及。

建立成績報告表

成績分析報告表的目的就是把這次考試的得與失進行全面的總結,並找出最適合於自己的克服這些問題的措施與辦法,以備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時刻提醒、慢慢克服。

更重要的是在下一次的考試之前要再一次溫習這次的考試總結與暴露的問題,一邊有針對性的在考試之前得到有效遏制,起到考前總結,考後補充的作用,只有這樣在一次次的考試中不斷的總結,不斷地提高,逐步完善,最終取得理想的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