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李河君身家的縮水,漢能集團也陷入了困境

在之前,胡潤研究所公佈了最新一期的全球富豪排行榜。在排行榜中,我們可以看到,阿里的馬雲以2600萬元蟬聯了中國的首富,緊隨其後的是騰訊的馬化騰和恆大地產的許家印。

通過這三個人,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共同點,那就是3人的身價都是股票所支撐起來的,並不是真金白銀。因此,一旦股市發生動盪,他們的身價就會嚴重的縮水,而這也是所有富商無法逃避的“坎”。

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不管是熱點還是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都非常的快。因此,對於上市公司而言,壓力是非常大的。

隨著李河君身家的縮水,漢能集團也陷入了困境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人,他曾經只用了兩年的時間就超越了許家印和馬雲,然後在2015年坐上了中國首富的寶座。不過,由於股票的蒸發,他的身家在1年裡縮水了1300多億。他,就是漢能集團的總裁李河君。

不知道是不是成功的過於簡單了,所以在富有了之後便得意忘形,不再居安思危!

據最新的消息,如今的漢能掌門人李河君的身價已經大幅的縮水,公司的股價也已經大幅的下滑。其實,早在2016年的時候,就已經有人指出了李河君的身價已經縮水了1300多億。只是當時李河君的漢能集團過於強盛,以至於人們並沒有相信。

據專業的人士分析,李河君之所以落得如今的境地,主要是因為他的佈局方式太激進了,過於盲目,一點都沒有考慮到企業自身的狀況。最終,由於漢能集團擴張過快,漢能的市值開始大幅度的下滑。而緊接著到來的,便是李河君的身價縮水,失去了中國首富的寶座!

隨著李河君身家的縮水,漢能集團也陷入了困境


那麼,李河君是如何坐上首富寶座的呢?

從早期的報道中,我們可以得知,李河君從小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因此,李河君從小便非常努力地學習,想要出人頭地。最終,李河君考上了北京的交通大學。

在李河君畢業後,他不甘平庸,但是又身無分文。因此,李河君向其導師借了5萬元進行創業,建立了漢能集團。1993年,我國政策開始向水電行業傾斜。因此,李河君迅速地進軍了清潔能源,還拿下了自己第一個水電項目。此外,由於資金不足,李河君還進行貸款。

在李河君的帶領下,這個水電的項目順利的被李河君完成,自此,漢能集團開始慢慢地接一些大的項目,並慢慢地打出了名氣。

在之後十幾年的時間裡,相比較李河君創造的“傳奇”,首富的名號已經不值得一提了。

建立金安橋發電站

在建設金安橋發電站的時候,李河君帶著上萬的工人,在海拔2000多米的金沙江上,耗費了8年的時間,修建了截止到現在,依舊是全球最大的私營水電站。據悉,漢能集團在金安橋水電站上花費了近200多億。

隨著李河君身家的縮水,漢能集團也陷入了困境


收購薄膜太陽能企業

在漢能集團最後的光輝裡,李河君收購了四家薄膜太陽能企業。值得一提的是,這四家企業並不是瀕臨倒閉,反而都是國際的知名品牌。可想而知,李河君是溢價了多少倍才可以完成收購。

如今,漢能的風光已經不再,而李河君還能否逆襲也是一個未知數!

隨著李河君身家的縮水,漢能集團也陷入了困境


眾所周知,中國企業家是世界上公認的最勤奮且富有創業精神的群體。新的市場環境,不僅僅需要企業家們的勤奮和付出,更需要持續得學習,以拓寬視野增長智慧。

資本賦能 / 領袖對接峰會

模式問題:幫助企業家梳理商業槙式,更清晰明確自己現有模式的不足與需要改進的地方模式問題,幫助企業更好地渡過難關。

資金問題:找到適合自己的融資方案,並瞭解好項目的標準和定義!

項目完善:瞭解融資進程中企業需面臨的一系列戰略選擇,以及如何理性做出判斷;

掌握現代企業運作規律,加深企業家對多元化融資理念認知;帶領企業由實體轉向金融!

現場授課與對接資本大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