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病兒子只有兩條路:要麼放棄回家要麼籌80萬才有希望,媽媽哭了


夜晚,深圳市兒童醫院PlCU門外,一個孤單的身影時而張望時而落淚。她叫鄭曉燕,1歲多小兒子利俊錦今年8月確診為後顱窩間變型室管膜瘤以來,兩個多月連續三次手術,鄭曉燕不分晝夜地守在PlCU大門外50多天。醫生說,現在唯一辦法就是轉院,用國際尖端腫瘤放射治療技術,也許有機會治癒,整個放療以及後續治療的費用高達80萬以上。圖為鄭曉燕進入病房探視兒子。

鄭曉燕和丈夫利文龍於2008年組織家庭,婚後夫妻倆在深圳市公明上村一家生鮮超市裡以賣魚為生。厄運在2019年的5月來到這個家庭,1歲半大的小兒子利俊錦出現了不吃不喝的現象,她以為孩子得了厭食症,買了消食口服液給孩子吃,沒想到更加嚴重了,還嘔吐不止。圖為病床上的利俊錦。

鄭曉燕和丈夫放下手中活兒,背起兒子前往社區醫院就診,醫生診斷為胃脹氣,開了一點胃藥。吃藥後孩子嘔吐好了些,也能吃上幾口粥了。鄭曉燕原以為孩子沒事了,將孩子留給11歲的大兒子和9歲的女兒在出租屋照看,重新回到魚檔。沒想到中午,大兒子在電話那頭喊:"媽媽,你快回來,弟弟出鼻血了,還嘔吐。" 鄭曉燕顧不上滿是魚腥味的雙手急忙回到出租屋,抱起兒子就往醫院趕。圖為張曉燕和孩子。


檢查後,醫生說孩子是病毒感染,建議馬上帶到上一級醫就診。接下來這三個月,鄭曉燕帶著兒子利俊錦從村裡診所到市裡婦幼保健醫院、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都看遍了還是頻繁嘔吐。直到8月11日,在深圳兒童醫院通過CT檢查,結果發現"第四室內佔位並梗阻性腦積水,考慮室管腦瘤"。醫生說孩子腦積水已很嚴重,不及時手術隨時有生命危險。聽到這個結果,鄭曉燕感覺天都塌了。圖為病房裡探視的鄭曉燕抓著孩子的小手。

2019年8月12日,利俊錦做了第一個腦積水外引流手術,8月19日又做了腦膜瘤切除手術,手術整整花了10個小時,醫生說手術很成功,但是從切除腫瘤來看情況不樂觀。術後由於孩子生命體徵不穩定,被送進了PICU,靠呼吸機維持。圖為病房裡全身插滿管子儀器的利俊錦。

8月23日,腫瘤檢驗結果出來了,利俊錦被確診為"後顱窩間變型室管膜瘤,WHO三級",等同於癌症中晚期。9月12日,孩子再一次手術,在頸部置入金屬氣管套管和硅膠套管,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難。然而利俊錦術後化療時,化療藥物已對他完全不敏感,沒有任何作用。圖為鄭曉燕走出病房後泣不成聲。


醫生最後給出兩個建議:一個不做化療放棄,把孩子帶回家直到生命終止;還有一個辦法就是轉院,用國際尖端腫瘤放射治療技術,專門針對3歲以下的兒童局部放療也許有機會治癒,但整個放療以及後續治療的費用高達80萬以上。聽到結果這一剎那,鄭曉燕整個人都懵了。80萬對於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來說是個天文數字。圖為鄭曉燕已經在病房外睡了50多天。

鄭曉燕不想放棄,然而隨之而來是每天高額的醫療費用。為了省點錢給兒子治病,鄭曉燕一天就吃一餐,一個泡麵和一個麵包,這50多天來,每次探視,兒子一看到媽媽,都發出咿咿呀呀的叫聲,目不轉睛地看著媽媽。鄭曉燕看著兒子瘦小的身體,手腳都是拿布條綁著,全身插滿管子,兩眼噙滿淚水。鄭曉燕知道孩子是在說他很痛,想讓她抱抱。圖為鄭曉燕的午餐。

目前孩子已經花了近30萬,其中醫院欠費有7萬,家裡早已經是負債累累。如果孩子需要活命,還得80萬治療費,鄭曉燕夫妻倆無計可施。圖為鄭曉燕談起兒子的病就淚流滿面。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


如果你想獻出一份愛心,直接掃描二維碼即可查看項目詳情,進行捐助。如果不能直接掃碼,可將二維碼保存至手機相冊,打開“掃一掃”,從相冊中選取二維碼進行識別。該項目由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9958兒童緊急救助中心,在民政部指定的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水滴公益”發起募捐,並負責項目的審核、執行及信息反饋。該項目最終解釋權歸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所有。監督電話:400-006-9958。

“感光計劃”為公益攝影師、慈善組織、募捐平臺搭橋,發佈困境家庭的圖片故事,助力募集善款。該計劃是由今日頭條攜手中國攝影家協會、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等具有公募資格的慈善組織聯合發起的圖片項目聯合發起的公益項目 。如有困難,可私信“感光計劃”官方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