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通興農的金融“灌渠”——黃岡市農業擔保貸觀察

記者 楊輝 汪歡

近日,蘄春縣養魚大戶葉友林向省農業信貸擔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省農擔”)黃岡市分公司申請提前還貸,為明年再次獲得貸款打下良好信用基礎。

今年3月份,葉友林為了購買魚苗,向一家商業銀行提出了3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申請未果。今年8月,省農擔黃岡市分公司與蘄春縣政府共同啟動政府推薦、農擔增信、銀行放款的“政銀擔”農業擔保貸款業務,葉友林當月就獲得了50萬元的貸款,讓他順利渡過了擴大養殖規模的資金週轉難關。

金融是經濟的“血脈”,發展現代農業離不開現代金融的支撐。但以往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由於缺少可抵押的資產等原因,其貸款一直被金融機構視作高風險產品,不僅貸款利率要遠高於市場基準利貸,而且還很難獲得批准。一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獲得發展資金,不得不求助於民間借貸,年利率通常在15%-20%之間。這樣的資金成本,對於週期長、風險大、利潤薄的農業來說,是不可承受之重。

為引導推動金融資本投入農業,解決農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2015年7月,財政部、農業部、銀監會聯合印發了《關於調整完善農業三項補貼政策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創新財政支農機制,建立財政支持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2016年3月,經省委、省政府批准,省財政廳出資16億元,成立省農業信貸擔保有限公司,將財政支農資金通過市場化方式變成槓桿,撬動金融資本支持農業實體經濟發展。具體來說,就是財政出資建立風險補償基金,省農擔提供擔保金,與金融機構合作,為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組織和小微農業企業提供免抵押的融資服務;融資風險按4:4:2的比例,由政府、省農擔、銀行分擔。

在黃岡,省農擔2016年就開展了業務,2018年12月成立了省農擔黃岡市分公司。目前,我市已有8個縣(市、區)建立了總金額為4330萬元風險補償基金,與省農擔進行合作。截至9月29日,已累計為我市501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了4.22億元融資擔保服務;目前在保筆數394筆,在保金額28176萬元,業務規模位居全省第二。省農擔黃岡市分公司成立時間不足一年,黃岡在保金額就淨增了2億元。

省農擔的幫助,為新型農業組織和小微農業企業提供了金融“活水”。黃梅縣誌民糧油貿易有限公司在每年糧食收購季節,都要向銀行申請流動資金貸款,年利率都在10%左右。2017年,經農業農村部門推薦,省農擔公司黃岡市分公司每年為他擔保放貸300萬元,貸款利率降至6%。3年來,公司利用貸款完成了設備升級與產品提質,年產值從2016年的不到6000萬元增加到如今的近億元。

“一邊是焦渴的農田,一邊是豐沛的水源,但在兩者之間流淌的只有‘涓涓細流’。”10月22日,省農擔公司黃岡市分公司經理盧夢龍在接受採訪時說,“目前,金融助農的‘灌渠’只能說是打通,遠遠未達到暢通。”

目前“政銀擔”流程是:農業經營市場主體申請——農業部門推薦——金融機構調查——省農擔複審——金融機構放貸。從受理申請到放貸,中間的審核時間通常在1至2個月左右;而農業的生產週期季節性很強,往往貸款下來時,已經錯過了農業生產的節令。

減少審批環節、加快審批流程、擴大融資規模,是當前農業擔保貸款的主攻方向。盧夢龍介紹,目前,他們在招聘員工、加快推進“政銀擔”黃岡縣域全覆蓋的同時,正與黃岡市農商行合作,在全省率先實施“楚銀貸”業務試點,將金融機構審查、省農擔複審兩個環節合併為金融機構審核一個環節。農擔公司只做合規審查,以減少審批時間,讓興農的金融“灌渠”更加寬廣通暢,爭取在年內培育出黃岡“政銀擔”首個億元縣,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提供更優質、更高效、更精準的金融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