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產品的概念和分類

其實現在已經有很多個版本的B產品的概念和分類,但是總感覺從裡邊get不到什麼點。畢竟概念也好,分類也好,更加希望能夠有助於實際的產品設計。不能光為了分類而分類。沿著這個思路,嘗試的思考整理了一下B端產品的本質,從這個維度給出概念和分類。

主要分三個部分:

一、為什麼B端成為熱點?

二、B端產品的概念

三、B端產品的分類

一、為什麼B端成為熱點

根據某機構報告顯示,企業服務的就業崗位佔比在不斷增加。為什麼之前一直被冷落的B端會火起來呢?主要是由行業發展新的特徵造成的,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利潤率降低

經過多年的發展,利潤率較高的市場,混戰時期基本已經結束,各個領域也都有了自己的頭部企業。新的創業公司和其他巨頭很難再去切入。那麼創業公司需要尋找切入點,大型上市公司由於財報的壓力也要不斷的擴張。大家業務開拓方向逐漸向”利潤率相對較低“之前大家都看不上的方向拓展。

沒有高利潤率的支撐,為了實現企業盈利,必然需要提升企業自身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所以需要更多的關注企業自身工作改進的工具--B端產品。

2.垂直細分

互聯網的流量紅利殆盡,大平臺的思維做產品很難成功。更多的公司選擇垂直細分領域進行切入,挖掘本領域的市場機會。既然是垂直細分領域,那麼整體市場規模必然會降低(或者說單個企業可覆蓋的市場規模會降低)。在市場體量一定的情況下,同樣需要提高企業效率,降低成本,來獲得更多的盈利。

3.線上線下融合,業務複雜

純線上的模式,大家經過多年的探索,創新越來越乏力。所以近些年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逐漸興起,例如辦公區無人超市、外賣、美甲。這種模式因為涉及到線下交付,與純線上相比,業務邏輯複雜,涉及到的角色更多。整個產品服務的交付需要統一的管理工具輔助協作,也就是B端產品。

4.巨頭出現,內部資源整合

各大互聯網巨頭經過多年擴展之後,各自版圖內涵蓋的企業越來越多。從整個集團的角度,各個企業間業務協作。IT系統建設過程中資源複用,內部系統、數據,資源產生整合需求。例如下圖的阿里動物園:

B端產品的概念和分類

在蝦米音樂聽搖滾的用戶,是不是可以在淘寶上給他推薦搖滾的T恤?

各個公司也都紛紛推出”中臺“戰略,成了專門的部門。將集合整個集團的運營數據能力、產品技術能力,對各前臺業務形成強力支撐。這也促使出現大量的B端產品。

基於以上四個方面,各個企業逐漸的在B端產品加大投入,造成了B端就業市場的升溫。

二、B端產品的概念

B端產品的定義隨便搜索一下,很容易得到好幾種。

但是放眼望去,B端產品種類繁多,各個B端產品貌似也千差萬別。選取幾個維度進行歸類:雲部署VS本地化部署?客戶數量多VS客戶數量少?企業內部使用VS企業間提供服務?貌似都不是很合適。

釘釘這種產品,企業組織用戶突破1000萬,用戶超過2億,那他還是B端產品嗎?貌似已經具備了所有C端產品的特質。

那些定義總是感覺沒有表達出B端產品的本質特徵!

那麼,到底應該怎麼去理解B端產品呢?

請注意,不能單純的以給出一個定義為目的。而是要思考、挖掘,B端產品真正的本質特徵。這樣在我們進行B端產品設計的時候,才能根據產品特徵進行差異化設計和功能取捨。

我選取的角度,是從一般產品的價值去思考:

產品的本質或者說存在的價值是能夠解決“目標用戶”的“問題”。

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先以C端產品為例。C端產品比較熱點的微信、美團外賣、滴滴出行、抖音,基本圍繞衣食住行來為C端客戶創造價值。來看下面這副圖:


B端產品的概念和分類

(C端產品解決的痛點)

右側列出的七個詞語,對應的是”七宗罪“

C端產品是利用人的各種慾望,來挖掘生活中的各種痛點。

例如:

各種搖獎、打折---》“貪婪”;

美圖、直播---》“虛榮”

滴滴、單車---》懶惰

在此強調的是:C端產品,解決痛點是針對“自然人”自身的需求。是自然人直接的需求!需求即“人”欲!

下面來看看B端產品解決的是什麼痛點?

首先自然人會在組織(公司)中工作,擔任一定的角色,負責在公司的工作流程中承擔某些職責。公司的工作流程又是根據公司所處行業特徵、業務類型總結制定的。並且公司還為工作流的執行,制定了相“符合”的組織架構。

以上這些可以總結為“組織特徵”,跟C端相比,自然人已經被組織賦予了特定的角色和職責,自身的慾望在這個過程不在展現(至少從公司角度,希望完全不展現!)

這個時候由多個自然人組合而成的集合”公司“,又成了一個需要解決問題的基本單位。

根據組織(公司)的特徵,結合當前行業發展階段,總結B端產品對應的組織需求共三類:

1.提高工作效率:通過提高團隊的工作效率,更快的完成任務,適應當前快節奏的市場。例如釘釘、HRM、ERP、CRM;

2.節省成本:通過減少重複建設、統一管理,來減少建設、管理成本投入。例如統一認證中心、各種中臺;

3.資源整合發揮價值:公司規模較大之後,各個子公司之間往往可以進行互相利用。例如各大公司的中臺戰略;

如下圖:


B端產品的概念和分類

(B端產品解決的痛點)

在此強調的是:B端產品,解決痛點是針對“組織”需求。是自然人間接的需求!需求即“組織”欲!

雖然B端產品的使用者仍然是自然人,但是針對的並不是自然人的屬性,而是自然人組成的”組織(公司)“的屬性。

很多B端產品設計,其實是違反自然人訴求的,例如釘釘消息已讀\\未讀狀態,淘寶、美團外賣的IM也有這個狀態。微信這種C端產品就沒有加。B端產品有已讀狀態是因為公司需要更好的管控員工,C端沒有是為了保護用戶的隱私。很明顯能夠感受到他們在解決誰的問題:B端---組織;C端---個人。

明確B端產品這個特徵之後,我們在進行B端產品設計過程中,就可以以此為設計出發點和依據!說的高大上(不切實際)一點,這就是幫我們認清B端產品的”靈魂“。

另外,商業行為總是要以盈利為目的的,B端產品當然也一樣。但是B端產品的購買決策與真正使用者,往往是不同的角色,這就需要B端產品經理在設計產品的時候,兼顧更多的干係人意願。

綜上,這裡給出B端產品的概念:

解決“組織痛點”,實現“商業價值”!

三、B端產品的分類

給出兩個維度的分類:

1.產品提供和使用方組織關係;

2.產品服務特徵;

進行分類,也是希望更進一步的區分產品特徵:首先是可以作為產品設計依據,其次也可以為想轉行做B端產品經理的朋友做個參考。

1.產品提供和使用方組織關係


(1)產品提供方和使用方為不同企業


B端產品的概念和分類

(產品提供方和使用方為不同企業)

  • 交易過程涉及到商務條款;
  • 獲客需要銷售推進;
  • 與傳統軟件模式接近;
  • 團隊中產品經理話語權較少;

(2)產品提供方和使用方為同一企業


B端產品的概念和分類

(產品提供方和使用方為相同企業)

  • 一般無直接商務條款;(也有例外,騰訊提倡內部結算)
  • 產生目的多為提高內部工作效率;
  • 面對真正外部市場機會較少;
  • 產品+技術,兩個因素驅動;

2.產品服務特徵;

(1)企業內部工作協同(定製化功能較多)

這類接近傳統軟件產品,例如ERP、WMS。

B端產品的概念和分類

(企業內部工作協同(定製化功能較多))

特徵如下:

  • 專業性:依賴行業、專業知識。與企業業務流程結合緊密。
  • 通用性:個性化定製功能較多,每次部署邊際成本較高;(企業間業務流程、規章制度、組織架構差別較大,很大一部分功能需要針對企業現狀進行定製化改造或新增)
  • 產品用戶:產品直接使用者往往是特定崗位的少部分專業工作角色使用;(財務、法務、物流)
  • 學習成本:功能複雜度高,操作學習成本較高;遷移成本高;
  • 市場策略:產品購買者往往是較有一定規模的企業,獲客成本較高。開拓市場偏向傳統軟件,以銷售為主;
  • 部署訪問方式:本地化部署、PC端訪問為主;

(2)對外標準產品(定製化功能極少)

這類更接近C端互聯產品模式,擴張邊際成本低,例如釘釘、阿里雲。

B端產品的概念和分類

(對外標準產品(定製化功能極少))

特徵如下:

  • 專業性:具有一定專業性,但專業性沒有那麼強。更多切入普遍適用的工作流程。(有些是模式創新倒推原有各異的工作模式改變,形成統一的模式,例如阿里雲、百度統計)
  • 通用性:最大限度的抽取了通用功能,減少定製化功能;(產品“接近”標準化,使得這種B端產品,與C端產品最為相似
  • 產品用戶:產品直接使用者為企業大多數員工。同一企業,使用者較前一種分類,比例高很多。
  • 學習成本:學習成本較低,一般通過對工作常識性的理解即可上手。(因為是標準化產品,更加重視用戶體驗,也使得學習成本降低)
  • 市場策略
    :產品購買者可以更加輕量級,付出成本較低。市場推廣方式採用“B類銷售+C類線上”結合方式。
  • 部署訪問方式:SAAS為主;PC端為主,但在迅速的向移動端轉移;

(3)中後臺產品(定置比例很高)

這類主要是企業內部開發的一些支持功能模塊,例如各個公司的中臺。


B端產品的概念和分類

(中後臺產品(定置比例很高))

特徵如下:

  • 專業性:具備一定業務專業性,但更多的是基於技術解決方案考慮。減少重複建設、整合資源等目的。
  • 通用性:通用性很低。根據每個公司的業務特徵,發展階段。系統建設歷史不同。解決方案都會不同。
  • 產品用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使用者。更多傾向於技術功能模塊。為其他IT系統提供支持,通過接口互通。
  • 學習成本需要“公司業務知識”+“技術知識”+“公司IT系統現狀”+“公司發展規劃”都瞭解,才能勝任設計和使用工作。
  • 市場策略:絕大多數是公司內部各個部門之間協同使用,不涉及商務內容。少部分標準產品,可能會對外開放,例如統一認證中心對外開放第三方登錄功能。
  • 部署訪問方式:本地部署;技術同事後臺訪問操作;

以上分類希望可以幫助產品經理,在工作中:

  • 識別干係人;
  • 根據用戶特徵進行設計;
  • 根據所需能力進行自身能力完善;
  • 根據商業模式,決策產品規劃和功能取捨;

當然分類不是絕對的,只是根據當前B端產品現狀的總結。各個類型之間會互相轉化,例如阿里雲最初為內部解決方案,慢慢的開始對外提供服。

個人預測,未來B端會朝著“SaaS、移動端、重用戶體驗”方向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