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轉型財富管理,從此,買基金也離不開理財顧問

公募轉型財富管理,從此,買基金也離不開理財顧問

近些年,公募、券商、銀行、信託等傳統金融機構,都面臨著一定的挑戰和發展瓶頸。

而不知何時,應對這些難題的答案,不約而同地變成了財富管理。

券商大規模轉型財富管理已成為行業共識。中投證券、中信證券、銀河證券、興業證券、東方證券、中原證券均完成了經紀業務更名。

銀行轉型財富管理也在悄然推進,郵儲銀行呂家進稱財富管理業務已成為銀行業轉型發展的有力抓手,民生銀行李文也認為現在是一個財富管理的最關鍵轉型期。

信託轉型財富管理也呼聲漸起,平安信託以財富管理作為三大核心業務之一,五礦信託王濤也稱財富管理業務越來越成為信託創新轉型的新方向。

至於公募基金,則得益於近期公募投顧試點的落地,在轉型財富管理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

嘉實、華夏、易方達、南方、中歐等基金公司已經申請試點並完成備案,將正式開展投資顧問業務試點工作。

“投資者利益和基金利益一致”、“產品賺錢但投資者不賺錢的局面將改變”、“基金公司和客戶的粘性將增強”等等十分樂觀的觀點活躍於新聞報道中。

公募轉型財富管理,從此,買基金也離不開理財顧問

公募投顧對公募基金的財富管理轉型到底意味著什麼?公募基金轉型真的像理論上那麼容易?公募轉型財富管理是否會像券商轉型財富管理那樣遲遲難有大突破?

這些值得探討和深思的問題,筆者將在本文中進行初步分析、拋磚引玉,歡迎大家就自己的不同觀點與筆者展開交流和探討。

公募投顧將帶來什麼變革

從證監會機構部最新下發的《關於做好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工作的通知》來看,試點機構從事基金投顧業務,可在客戶授權的範圍內,按照協議約定為客戶作出投資基金的具體品種、數量和買賣時機的選擇,並代替客戶進行基金產品申購、贖回、轉換等交易申請。

——上海證券報,《公募投顧業務開閘 “買方代理”化解行業痛點》

筆者認為,公募投顧模式和公募全權委託模式的推出,理論上,會產生以下幾點影響

1、有助於改善基民投資體驗

普通投資者買基金,往往是追漲殺跌。牛市高點忍不住入場,熊市低點大規模贖回,能做到長期持有和堅持定投的投資者少之又少。

公募投顧業務若廣泛推行,普通投資者能夠獲得更專業的投資服務,也不用花太多時間和精力去管理基金賬戶,理論上,投資體驗會更好。

2、對投顧的要求將不僅是投資能力

投資者選擇投顧時,專業投資能力是一方面,服務體驗也是一方面。投資基金的過程中,投顧將就倉位設置及投資標的的選擇與投資者不斷溝通,溝通技巧也會影響基民的投資體驗。而投顧細緻入微的服務,將是差異化競爭的關鍵點。

若公募投顧廣泛推行,公募基金投資將成為服務與投資並重的產品,投顧的優秀投資業績和客戶關係管理能力缺一不可。

3、投顧管理費成為重要收入來源,管理費價格戰或將加劇

《關於做好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工作的通知》規定,基金投資顧問服務費年化標準不得高於客戶賬戶資產淨值的5%,以年費、會員費等方式收取費用且每年不超過1000元的除外,管理型基金投資顧問服務費可以按約定從客戶的授權賬戶收取。

5%的上限規定,為公募基金投顧管理費提供了較大的增長潛力。

如果公募投顧業務廣泛推行,未來投顧管理費或將成為公募基金重要收入來源。

公募轉型財富管理,從此,買基金也離不開理財顧問

當新的收入來源開闢後,申購、贖回費率的價格戰或將更加激烈,沒有核心競爭力和優秀投顧人才儲備的基金公司發展將面臨挑戰。

公募投顧面臨的挑戰

筆者前文提到的,基民投資體驗提升、管理費價格加劇、投顧管理費成為重要收入來源等,均是理論上的設想,實踐中,公募投顧仍面臨著不少挑戰。

▎投資者教育太難,一旦虧損,投顧成為情緒宣洩口

從前,買基金虧錢,投資者只能怪自己。

而有了公募投顧之後,買基金虧錢,基民就可以全部把鍋甩給公募投顧,投顧也會成為情緒宣洩口。

而基金收益波動在所難免。

如何讓投資者接受基金收益的正常波動,而不是稍微虧了點就要去找理財師興師問罪,是個大難題。

而要解決這個難題,僅僅參加幾次沙龍活動,聽幾期投教音頻課是不夠的,根植在中國人心中的“投資就是賺錢”觀念,很難被動搖。

因而,投資者教育至關重要。

▎收費模式如何確定

基金投資組合與資產配置組合不同,基金投資組合相對比較容易複製。

資產配置組合,涉及保單、房產、信託等各種複雜的、非標準化的資產,想完全複製一套難度是比較大的。

而至於基金投資組合,投資標的相對標準化,除封閉式基金和半封閉式基金難以隨時購入外,複製一套基金投資組合並不難。

投顧為你的基金投資組合調倉後,你也可以在較短時間內為自己的“克隆”投資組合調倉。

因而,若採用資產淨值比例來收費。

假如投顧管理費是1%,投資者完全可以投資10萬給公募投顧,交1000元管理費後,拿出90萬複製投顧的基金投資組合,輕輕鬆鬆省了9000管理費。

白嫖投顧的投資策略竟如此容易。

若採用年費、會員費等方式收費。

雖能避免薅羊毛行為,但忽略了資產淨值規模這一因素,不利於激勵投顧為客戶多賺錢。而且,通常資產規模更大的賬戶,投顧所需要付出的管理精力更多(但並非成嚴格正比例關係)。

忽視資產淨值規模而對管理費進行一刀切,也並不合理。

公募轉型財富管理,從此,買基金也離不開理財顧問

因而投顧管理費收費模式,需要做到兩種收費方式的折中。

▎賣方思維,難以擺脫

券商轉型財富管理多年,但始終沒有大突破,主要是收入結構的原因。

雖然券商佣金價格戰十分激烈,佣金一降再降,但券商從業者收入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只要牛市一來,什麼轉型財富管理全都忘了。

而公募基金轉型財富管理,也面臨著這個難題。

雖然從長期趨勢來看,公募基金管理費的價格戰也在加劇。但投顧管理費剛剛試點,短期內很難動搖申購費、贖回費在收入中佔據的重要地位。

如果再來一輪牛市,靠著申購費就能躺賺時,公募基金未必能依然沉下心來發展公募投顧服務。

此外,即使公募基金能夠抵住申購費躺賺的誘惑,潛心發展公募投顧模式。投顧的利益也與基民的利益有不可避免的衝突。

若別家基金公司的滬深300指數基金各方面費率比自己家的更低,投顧將如何選擇?

若熊市來臨,繼續持有客戶將面臨損失,但基金公司正在極力避免大規模贖回,投顧是否會建議客戶贖回?

投顧管理費模式,只能使投顧與基民的利益部分統一,只要申購費、贖回費還存在,投顧與基民的利益就沒有辦法完全一致。

除前文提到的三點外,國人一向缺乏為服務付費的理念、投顧的專業能力能否達標、投顧人才儲備未必充足等,也是公募基金投顧發展面臨的極大難題。

結語

雖然在監管趨嚴、資產難尋的背景下,中國財富管理行業正面臨較大困境。

但公募、券商、銀行、信託扎堆轉型財富管理的現象無疑意味著,財富管理將是金融行業未來的重要風口。

不僅是轉型投顧的公募基金,轉型財富管理的其他傳統金融機構,也都面臨著賣方思維轉變、人才缺乏、投資者教育等難題。

而這些難題,財富管理行業自身轉型財富管理3.0時,也正在經歷著。

而在財富管理行業,正有許多先行者為解決這些難題做著勇敢的嘗試,許多采用諮詢付費模式的精品理財工作室已經如雨後春筍般浮現。

與其共嘆時艱,不如果敢開闢。

熬過黎明前的黑暗,便將是漫天光明,共勉。

作者:Holly研究方向:宏觀經濟;二級市場;價值投資;行業分析。

作者簡介:畢業於南京大學,曾就職於江蘇某知名私募基金,目前擔任NewBanker行業分析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