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州古城在哪?怎麼修復的?

老虎583248


【黃州古城】地理位置:湖北東部;佔地面積:四百餘畝;著名景點:東坡赤壁。



黃州位於湖北省黃岡市西南部,地處長江中游北岸,北靠大別山,與團風縣相連,西南濱臨長江,與鄂州(古武昌)隔江相望,東與浠水縣相鄰,乘船從漢口順江而下,出三江口就可以看見黃州城的遠景。黃州周邊群山連綿,地勢起伏,自古為軍事戰略要地,黃州古城借山水之勢,與周邊城鎮、關隘、港口形成了獨特的地區軍事防禦體系。


新中國成立後,東坡赤壁被國家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幾年來,政府將東坡赤壁風景區列為興城發展的龍頭經濟,弘揚東坡文化,發展旅遊事業,舉全民之力,擴建了赤壁公園,公園現有面積四百餘畝。

建築物有二堂:二賦堂、雪堂;三樓:棲霞樓、涵暉樓、挹爽樓;二閣:碑閣,留仙閣;一齋:慨然齋;一像:東坡塑像;一峰:剪刀峰;九亭:放龜亭、睡仙亭、坡仙亭、酹江亭、問鶴亭、快哉亭、覽勝亭、望江亭、羽化亭。

投資十多億新建了遺愛湖公園,如今,遺愛湖公園一片藍藍的湖水,湖畔依舊綠意盎然。廣闊的湖面,明淨而通透。噴泉、浮雕、樓亭、棧道,還有綠色草坪、陽光沙灘、水幕影院、濱湖風情吧、生態走廊、竹林幽徑,一個個景點、一道道景觀,憑藉著一湖春水、十里風光,內攬自然之秀、外得人文之勝,成為了黃岡的城市名片,成為市民遊憩、娛樂和休閒的福地。她以其強大的凝聚力、牽動力和輻射力,對外充分展示了古城黃州豐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城市魅力。逐步形成了東坡旅遊文化名城。


【黃州魅力】唐宋元諸朝的黃州城雖外觀略嫌簡樸,但物華天寶,靈氣逼人。五百年間,名賢大哲、碩儒文士、風雲人物紛致沓來,且多有驚人之舉,駭俗之作。如左震、杜牧、王禹僻、趙令盥、史弼等顯官能吏;如伊慎、岳飛、孟珙等武將虎臣;如元結、孫光憲、周敦頤、蘇東坡、張文潛、丁鶴年等寓居隱逸之士;如李白、蘇轍、黃庭堅、陸游等旅人遊客;如王仙芝、黃巢、徐壽輝、彭瑩玉等農民起義領袖和將領。這些歷史人物在黃州城演出了一幕幕人生悲喜劇,給滄桑歲月刻下一道道屐痕履跡,從而點綴出黃州城歷史的亮麗,使黃州城一步步地從無名走向有名,從質樸走向輝煌,展示著黃州城的魅力與動人。對於此,陸游頗有感悟,他在《入蜀記》中說:“州最僻陋少事,杜牧之所謂‘平生睡足處,雲夢澤南州’。然自牧之、王元之出守,又東坡先生、張文潛謫居,遂為名邦。”


【歷史悠久】有跡象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此地區已有人類居住。夏商時期朝廷開始在黃州建立行政制度,秦漢時期的黃州屬於郡國,東晉以後開始形成較完整的郡州。“黃州”之名始於579年(北周大象元年),北周向南討伐陳朝,大別山南麓被杞國公宇文亮攻佔,南司州被改為黃州,並在當地設置總管府,統領黃陂一縣。隋朝時,朝廷置黃州,改承安郡,唐朝時又改齊安郡,後再改為黃州,此後黃州的建制幾經變更,最終於758年復為黃州,此後名稱沿用未變至今。古代黃州府治屬於黃岡,是承載黃州幾千年人文的聚集地,很多歷史名人都曾在這裡留下他們的足跡,如印刷術的發明者畢昇、曾在黃州寫下《赤壁賦》的宋朝大文學家蘇軾、明朝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和地質學家李四光等。

黃州多山,境內有赤壁山、南山、柯山、黃崗山、赤山等,因此有“臨深負險,屹為雄鎮”之說。眾多關隘依山而成,主要有虎頭關、雙山關、木陵關、大成關、大勝關,其中以虎頭關最為險峻,是南宋抵抗淮西南犯敵兵的一道屏障,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而且,黃州 “東望夏口,前介大江,襟帶湘、漢,地連雲夢,濱江帶山”,處於長江中游與下游的銜接地段,長江沿著山勢在此形成凹形的走向,其上游自北向南,其下游自西向東,沿長江北岸設有多個渡口。因此從周邊山水環境上看,古城黃州背靠北側的赤壁山,南側為長江環抱,故古人既將其稱之為山城,又稱其為江城。



南宋時期黃州屬於淮南西路,為兩淮地區最靠西的一州,南岸與武昌(今鄂州)相對,北與光州相通接淮河,西南與長江相通接荊湖北路,東邊為蘄州和安豐軍,是淮南兩路的西入口,因此是兩淮地區的要衝之地。南宋黃州城依託漢朝邾城之地而建,其地處山水之間的自然條件和複雜險要的地理環境在客觀上為南宋提供了天然的軍事屏障,有利於南宋政權戰略佈防,為精簡節約戰鬥兵力提供了條件。

縱觀歷史,黃州城在歷史上經歷了三次搬遷,可分為四個時期:第一個時期發生在黃州之名出現初期,州城經幾次變遷後坐落於南安城;第二個時期為唐朝州城經歷第一次搬遷後,由南安城遷至邾城舊址;第三個時期始於唐朝末年路審中新建宋城作為黃州州城,延續了唐元兩朝;第四個時期始於明朝年間黃州城經歷的第三次搬遷,此後明清兩朝的黃州州城一直坐落於新城。

579年(北周大象元年),軍隊在攻佔江北後南司州被改為黃州,州城先設立在黃城(今黃陂區境內),此為“黃州”一名之始。585年(隋開皇五年)州城遷至衡州舊址(今麻城境內)。607年(大業三年),“黃州”改名為“永安郡”,郡城第一次遷至南安城(今武漢市新洲縣城),此後的黃州經歷幾次反覆更名,如“永安郡”、“齊安郡”,但郡城始終設立在南安城。

直至779年—783年(中唐建中年間),朝廷進行了古城的第一次搬遷,將黃州州城從南安城遷至邾城(禹王城)舊址,由黃州刺史劉嗣之建造。此時的黃州管轄黃岡、麻城、和黃陂3個縣,屬於下等州,地理位置偏僻,經濟落後,百姓生活窮苦,“戶不滿二萬,稅錢才三萬貫。風俗謹樸,法令明具,久無水旱疾疫,人業不耗,謹奉貢賦,不為罪惡。雖然如時任刺史杜牧所述,黃州城破敗不堪,但當時也初步有了州城的規制,城池、城牆和城樓都已建起。

876年—878年(唐朝末年乾符年間),農民起義領袖王仙芝首先兩次攻陷黃州,隨後在黃巢起義末期,黃州前杭州刺史路審中在黃州募兵3000人,佔據黃州和鄂州之地,使得黃州城又慘遭掠奪,一度瀕臨荒廢。885年(中和五年),由於黃州城過於破敗,路審中將其向南遷至赤壁東南方的濱江地帶,即現在的黃州區青磚湖一帶,在故邾城(今禹王城)遺址之南重築新城,也就是今宋城遺址所在地,與武昌隔江相望,這就是歷史上黃州城的第二次搬遷。此次搬遷之後,因地理位置處於江淮之間,作為淮南道黃州治所的黃州城便成為了長江中游以北、大別山以南區域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


五代時期,黃州城屬於吳國,但因其地理位置與楚國相鄰,兩國曾在此交戰。後周立國後,黃州城於937年隨南唐的建立歸屬南唐,958年(後周顯德五年),南唐戰敗於後周,割讓淮南四州包括黃州給後周,黃州再次陷入荒敗之中。

960年,宋朝建立,黃州城屬宋國,為淮南西路黃州治所。北宋時期未有戰亂髮生在黃州,因此給予了黃州城發展的機會,城內新建了許多建築,其中比較著名的如赤壁、棲霞樓、安國寺、雪堂、定惠院、臨皋亭等。但城垣始終斷斷續續,防禦功能較差,城內外界限不明。同時,黃州城作為濱江州城,因其位置“前界大江,後倚高阜”,南來北往的旅客逐漸增多。1032年(明道元年),時任黃州刺史夏竦為了解決江水湍急、黃州船舶無法停泊的問題,在江邊鑿水道為港,命名為“夏澳”。新建的黃州港有效促進了當地商業貿易的發展,使得經過的商客們有地可憩,可謂“客檣朝集暮四散,夷言啁啾來湖湘”。

靖康之亂(1126—1127)後,北宋滅亡,只剩半壁江山,宋朝被迫遷於南方建都。黃州因地處國防前線,被定為軍事州。南宋時期的黃州城始終屬於抗金、抗蒙戰線的一部分,長期被戰爭氛圍籠罩,因此市容十分殘破不堪。1234年—1236年(至端平年間),孟珙為了更好地抗蒙,下令軍民修茸黃州城牆,並在城外挖出濠溝,黃州城牆初具規模,有懷化、朝宗、向日、龍鳳等東南西北4個方位的城門。南宋末年,金兵大將完伯顏率兵首先攻陷麻城,隨後繼續向黃岡縣境內攻進,不久全縣淪陷,黃州城被洗劫一空,破敗不堪。



元朝年間,黃州屬河南等處行中書省黃州路治所,因元初淮西六砦抗元時,曾踞有黃州城,故元軍以屠城報復,使黃州城殆成廢墟。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他積極採用“江西填湖廣”的移民政策,並下令“廣積糧,高築牆”。明清年間,黃州為湖廣黃州府治所。1368年(明洪武元年),朝廷命時任知府李仁及駐軍指揮黃榮率領軍民將宋元兩朝黃州府城向北移二里修建新城,此即為第三次搬遷。此次搬遷後的古城歷時17年建成,古城位於龍王山山脈之上,地勢高昂,城牆以青磚砌築,外圍環有護城河。明末,天下陷入戰亂之中,黃州府屬各地城池被李自成部將羅汝才及張獻忠所部多次攻陷,各地集鎮、書院被毀,對城池造成了極大破壞。

1664年(清康熙三年),朝廷政治通達,此後65年間,黃州社會安定,民眾生活平穩安樂,教育發達。清朝末年,太平天國五次攻戰於黃州,導致黃州城再次遭受了較大程度的破壞。1866年(清同治五年),時任黃州知府再次對黃州城進行修整,此次修整沿用了明初的府城規劃,並一直沿用到民國末。
【結語】黃州古城地處兩淮地區最西部,是淮南西路的入口,也是長江中游與下游地區的銜接點,其在選址上充分利用自然天險,依託長江黃金水道和蘄黃八屬的支撐,形成了獨具地域特色的古城形態,是研究長江中下游地區,特別是對兩淮地區西部與荊襄地區相接地段的城鎮建築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BX百寶箱


黃州,位於湖北版圖的東部,長江中游的北岸,與鄂州隔江相望,乘船從漢口順江而下,出三江口就可以看見黃州城的遠景。 

黃州自有名以來的一千五百多年間,歷經了無數次磨礪,經歷了無數次戰火的劫難,幾度風雨,幾經興衰。

  黃州誕生於朝政更迭的動盪年代,本地域人煙稀少,經濟落後。直到隋文帝楊堅滅後周,統一分裂的局面後,黃州境內才始得安定,經濟逐步恢復,人民得以安居。

黃州歷來是三國赤壁旅遊勝地,黃州赤壁旅遊開發較早,至宋時形成很大規模。赤壁之戰影響力很大,應有一定文化傳承,赤壁之戰帶動了黃州古城發展。由於歷史原因,赤壁風景區破壞嚴重,被一些村莊佔光,變成了大死角,荒廢了幾十年,到處破爛不堪,一些遊客找不到真正的赤壁風景。赤壁風景在那?黃州古城在那?黃州區委大院歷來是黃州府衙所在地,還保留了宋明古城牆遺址,我們找到了古城門,黃州古城還會很遠嗎?黃州區委,漢川門一帶應是黃州古城修復的重要功能區。城與景融,赤壁風景區與黃州古城只有一牆之隔,不應變成大死角,如果將沙街延伸至黃州區委,打通漢川門路與公園路,整個公園都能搞活,帶來轉型發展機遇,清源門,黃州府衙將得到修復重建,打造一條最美的赤壁文化走廊。


浴沂詠歸


位於湖北版圖的東部,長江中游的北岸,與鄂州隔江相望,乘船從漢口順江而下,出三江口就可以看見黃州城的遠景。


顏玉666


黃州古城

黃州,位於湖北版圖的東部,長江中游的北岸,與鄂州隔江相望,乘船從漢口順江而下,出三江口就可以看見黃州城的遠景。著名景點

東坡赤壁!

新中國成立後,東坡赤壁被國家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幾年來,政府將東坡赤壁風景區列為興城發展的龍頭經濟,弘揚東坡文化,發展旅遊事業,舉全民之力,擴建了赤壁公園,公園現有面積四百餘畝。

  建築物有二堂:二賦堂、雪堂;三樓:棲霞樓、涵暉樓、挹爽樓;二閣:碑閣,留仙閣;一齋:慨然齋;一像:東坡塑像;一峰:剪刀峰;九亭:放龜亭、睡仙亭、坡仙亭、酹江亭、問鶴亭、快哉亭、覽勝亭、望江亭、羽化亭。

  投資十多億新建了遺愛湖公園,如今,遺愛湖公園一片藍藍的湖水,湖畔依舊綠意盎然。廣闊的湖面,明淨而通透。噴泉、浮雕、樓亭、棧道,還有綠色草坪、陽光沙灘、水幕影院、濱湖風情吧、生態走廊、竹林幽徑……

  一個個景點、一道道景觀,憑藉著一湖春水、十里風光,內攬自然之秀、外得人文之勝,成為了黃岡的城市名片,成為市民遊憩、娛樂和休閒的福地。她以其強大的凝聚力、牽動力和輻射力,對外充分展示了古城黃州豐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城市魅力。逐步形成了東坡旅遊文化名城。


7080shuo


位於湖北東部,近幾年來,政府將東坡赤壁風景區列為興城發展的龍頭經濟,弘揚東坡文化,發展旅遊事業,舉全民之力,擴建了赤壁公園,公園現有面積四百餘畝。

  建築物有二堂:二賦堂、雪堂;三樓:棲霞樓、涵暉樓、挹爽樓;二閣:碑閣,留仙閣;一齋:慨然齋;一像:東坡塑像;一峰:剪刀峰;九亭:放龜亭、睡仙亭、坡仙亭、酹江亭、問鶴亭、快哉亭、覽勝亭、望江亭、羽化亭。

  投資十多億新建了遺愛湖公園,如今,遺愛湖公園一片藍藍的湖水,湖畔依舊綠意盎然。廣闊的湖面,明淨而通透。噴泉、浮雕、樓亭、棧道,還有綠色草坪、陽光沙灘、水幕影院、濱湖風情吧、生態走廊、竹林幽徑……

  一個個景點、一道道景觀,憑藉著一湖春水、十里風光,內攬自然之秀、外得人文之勝,成為了黃岡的城市名片,成為市民遊憩、娛樂和休閒的福地。她以其強大的凝聚力、牽動力和輻射力,對外充分展示了古城黃州豐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城市魅力。逐步形成了東坡旅遊文化名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