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歸順劉備後,五虎上將中本應排第一,為何甘願屈居關羽、張飛、趙雲之後排第四?

魁哥說三國


沒有證據表明馬超就是甘願屈居關羽、張飛、趙雲之後排第四,誰能確定這不是被逼的呢?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個順序不是他們自己排的,而是後人給他們的排序馬超是“被迫”成老四的。

簡單看一下馬超的經歷,年少隨父征戰,曾隨鍾繇平定冀州叛亂,馬騰入朝為衛尉後,馬超就統率其部曲,也算是子承父業。而且這是個狠人,就是因為懷疑曹操圖謀涼州,於是不顧一大家子在鄴城,聯合韓遂起兵叛亂。而且其擅於帶兵,一度打的曹操無還手之力,兇威甚重,最終逼得曹操不得不使用離間計才擊敗馬超,但依然被其逃到涼州,捲土重來,再次被擊敗後,這才逃到漢中,最後又投奔劉備,嚇得劉璋趕緊投降。

可以說,撇開人品不提,馬超的戰績不下於關羽,陳壽在編著《三國志》時,把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五人同傳,所以後來被演繹成五虎上將。注意,這個時候馬超是排在第三的,而趙雲排在最後。

陳壽這麼排,自然有其道理。關羽、張飛一直跟隨劉備,可以說是元老,自然不是途窮來投的馬超能比的。而且劉備稱王的時候,關羽是前將軍,假節鉞,張飛是右將軍,假節,而馬超是左將軍,假節,明面上雖是同級,但實際在二人之下,而且馬超因為品行不好,一直被劉備防著,沒有擔任過實職,都是掛的虛名,排在二人之後理所當然。而始終沒有什麼戰績,最大的功績是救劉禪和護衛劉備,黃忠在斬殺夏侯淵之前,沒什麼名聲,大概也就在攻打劉璋的時候以老將先登,勇冠三軍,所以二人在馬超之後。

在《三國演義》中,五人的排列順序變了,關羽雷打不動的在前列,張飛大部分時間也保持著第二的名位,趙雲升到第三,馬超、黃忠各降一格。

實際上,早期的《三國志平話》 、《三國演義》中,五虎上將的順序依舊是關張馬黃趙,之後陸續的各種版本,馬超有壓過張飛排第二的,也有被黃忠壓過成為老四的,趙雲則是一直在第四、第五打轉,未曾進入過前三。直到清代毛綸與毛宗崗父子在《三國志通俗演義》和《三國志傳》的基礎上,修編成現在的通行版《三國演義》,趙雲才被拔高了地位,壓過馬超排在第三位,成為現今流行的“關張趙馬黃”。

那為什麼會如此呢?

《三國演義》成書於明代,而且是以蜀漢為正統,所以在創作的時候,蜀漢人物大都是正面形象,而趙雲更是被塑造成近乎完美的形象,而且個人實力高超,受到讀者的喜愛,漸漸壓過了馬超。雖然羅貫中也是極力改變馬超的形象,讓他的父親被曹操無端殺死然後起兵報仇,但這改變不了史實,馬超始終存在黑點,而且人氣沒有趙雲高,自然就降低一位,居趙雲之後。

所以,這不是馬超甘願的,而是被迫的。歷史上馬超病亡時年僅四十七歲,這和其餘人相差甚遠,連早於他戰死的關羽、張飛都將近六十了,更不用說黃忠、趙雲都是七十左右才去世,可見其在蜀漢過得並不愉快,心氣不順,自然早逝。


三國逐夢


馬超並不是排在五虎上將的第四位,而是排在五虎上將的第三位。《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把馬超排在了第三位,羅貫中版本的《三國演義》中五虎上將的排名也是關張馬黃趙,馬超排在張飛和關羽的後面。

張飛和關羽都是劉備的心腹,他們兩個人排在馬超的前面,馬超不會有任何意見。現在市面上流行的《三國演義》,是毛宗崗修改後《三國演義》。毛宗崗是趙雲的鐵桿粉絲,把趙雲的地位提升到了馬超的前面,造成了馬超成為了五虎上將的第四位。

毛宗崗把趙雲排在馬超的前面,沒有任何歷史依據,趙雲無論是官職還是地位,都無法同馬超相提並論。假如劉備真的把趙雲排在馬超的前面,馬超肯定會不滿。

在劉備稱漢中王之前,馬超一度是劉備手下地位最高的將領。劉備稱漢中王的時候,大臣們紛紛上表慶賀,在上表的名單裡面,馬超的名字排在第一位,後面才是關羽、張飛、黃忠、

平西將軍都亭侯臣馬超、左將軍領長史鎮軍將軍臣許靖、營司馬臣龐羲、議曹從事中郎將軍議中郎將臣射援、軍師將軍臣諸葛亮、蕩寇將軍漢壽亭侯臣關羽、徵虜將軍新亭侯臣張飛、徵西將軍臣黃忠、鎮遠將軍臣賴恭、揚武將軍臣法正、興業將軍臣李嚴等一百二十人上奏。

從上面的勸進表名單不難看出,馬超的名字排在第一位,諸葛亮排在關羽的前面,諸葛亮後面依次是關羽、張飛、黃忠,趙雲的名字沒有出現在表中。在群臣遞交勸進表的時候,馬超的地位不僅在五虎上將裡面排第一,在蜀漢大臣裡面也是排第一。

馬超和劉備都是諸侯,劉備需要藉助馬超的勢力奪取涼州,所以對待馬超非常的優厚,只是不給馬超實權。由於馬超的地位過高,引起了關羽的激烈不滿。關羽曾經給諸葛亮寫信,詢問馬超這個人怎麼樣。

諸葛亮回信稱:“馬超和張飛屬於一類人,比起來您美髯公差遠了!”到了劉備分封四方將軍的時候,關張馬黃都得到了分封,關羽獲得了地位最高的前將軍,馬超和張飛分別是左右將軍,黃忠是後將軍,趙雲沒有受到升遷。

在劉備稱帝的時候,關羽已經被孫權殺害,黃忠已經因病去世。(歷史上的黃忠病逝於公元220年)劉備稱帝后,冊封馬超為驃騎將軍,張飛為車騎將軍。

驃騎將軍和車騎將軍都是武將裡面的最高官職之一,馬超沒有給蜀漢立下過大功,卻能夠獲得和張飛一樣的地位,官職還要略高於張飛。劉備對待馬超的待遇優厚,又不給馬超實權,馬超也只能心甘情願的為劉備賣命。

雖然馬超的官職非常高,但是他一直沒有實權,劉備給馬超升官,只是為了藉助馬超的威望,以便於能夠奪取涼州。不管是馬超的地位排在五虎上將第一位的時候,還是馬超的地位排在五虎上將的第三位的時候,馬超的實權一直排在五虎上將的倒數第一位。


史海泛舟擺渡人


這是按照三國演義來說的,歷史上馬超的權利很大,官職也僅次於關羽。趙雲的官職沒有馬超大。馬超在劉備任漢中王的時候,做的是左將軍,這是以前劉備做過的。劉備稱皇帝,馬超更厲害,是驃騎將軍。

不過在小說裡,馬超只能排第四。

其一,關張的地位太高。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這是一個頭磕在地上的兄弟,三個人在長期的戰鬥生涯中,積累了偉大的友誼,只要劉備有什麼差事,第一個總是關羽。關羽也有本事,當時人說他是萬人敵。至於張飛,也很厲害,亞於關羽。

其二,桃園三結義,後續趙子龍。趙雲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 和劉關張情同骨肉,關羽張飛一直把趙雲當成自己兄弟,有這兩個人罩著,再加上趙雲一直對劉備忠心耿耿,因此歸降的馬超只能排在第四位,否則地位更低。畢竟此時的馬超非常認命。

其三,馬超已經沒有自己的勢力了,這個時候他自己已經沒有了自己的武裝。一個人缺乏了軍隊的支持,你想馬超還能走多遠。


李治亞文史博客


排第幾名不是他馬超說了算,只有老闆劉備讓你排第幾名,你就是第幾名,古時候也興論資排輩;就拿關羽、張飛來說,他們和劉備是結拜的把兄弟,這麼鐵的關係第一、二名非他們莫屬,況且他們一路追隨劉備東拼西殺、南征北戰,名至實歸。


趙雲也是老早就跟隨的劉備,對他也是忠心不二,想當年,劉備被曹操打得丟盔卸甲,為了逃命,連老婆孩子都不要了,只有趙雲舍死相救,把他的老婆孩子都安全的護送回來,保住了劉備的血脈,使得他的蜀漢後繼有人,這是何等的功勞,這是金錢都賣不來 的,是人家用自己的命換來的,這樣的榮譽不給他給誰?


馬超雖說幫劉備拿下了成都,功勞不小,劉備封他為驃騎將軍,還封了侯,夠可以了,但這個人幾易其主,這也是作為君王最忌諱的,劉備信不足他,自然就只能高高掛起,沒有軍權,給他個極高的榮譽供起來,讓他閒著,只要不再叛逃到其他陣營就可以了。
至於說有沒有所謂的五虎上將就不得而知,說馬超甘願屈居第四,也有失偏頗,這能由得了他嗎?他哪裡不想爭第一,但劉備的那幫鐵兄弟願意嗎?






遺產君


關羽,張飛,趙雲和劉備的關係是最好的,而且他們的武功也非常的高強,馬超也不一定能夠打得過他們。重要的是他們幾個人為蜀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而馬超這一個投降給劉備的人,能夠給一個五虎上將當就已經很不錯了,居然還想要第一,簡直就是蛤蟆想吃天鵝肉。劉備又不是一個傻子,要是讓馬超得第一的話,關羽張飛,趙雲他們能夠忍氣吞聲嗎?


在這種種的條件下,馬超也必須要放在關羽張飛和趙雲後面,其實馬超自己心裡也要清楚,他在劉備的心目中也不是那麼高,得到一個這麼好的位置,他已經心滿意足了。

馬超和劉備關係排名只能排在關羽張飛趙雲後面,這個馬超得承認

關羽和張飛是誰?那可是劉備的結拜兄弟,趙雲也曾經和劉備結拜了,他們三個人都是劉備的生死兄弟。而劉備又沒有跟馬超結拜過,在劉備的關係中,馬超頂多是劉備的下屬而已。兄弟和下屬是能夠一樣嗎?這個在馬超心裡是有自知之明的。(結拜是三國演義的事情,這裡為了突出劉備他們的關係)


關羽當初可是放棄了曹操的榮華富貴,甚至冒著自己生命的危險要找劉備,就是不能忘記他們的結拜之情。而張飛聽說關羽背叛了劉備,差點就要殺掉關羽,由此可見這兩個人是多麼對劉備忠心耿耿,劉備不把他們放在前兩位,實在是對不起這兩位兄弟。

至於趙雲,那可是曾經在長柏坡大殺曹軍,一天殺了曹操的50多員大將,終於是把劉備的兒子劉禪救了出來,不然的話劉備都沒有真正的兒子。這些人都是曾經在劉備一無所有的時候,無私的給過劉備所有的東西,不光是忠心耿耿,甚至都可以付出性命。



而馬超跟著劉備的時候,是因為迫於曹操的軍事實力,沒有辦法只能找到劉備。而那個時候劉備已經擁有了很多地盤,正在不斷的壯大,聽說馬超過來了,非常的高興,因為馬超的威名劉備還是有所耳聞,所以就對馬超特別的重視,馬超也是能夠封得上5虎將的。

馬超已經落魄了,沒有選擇的餘地

馬超在西北可是非常有名的,他在家裡在那邊可是呼風喚雨,隻手遮天。客人說在西北就是一個軍閥,那裡就是馬超真正的天下,那馬超為什麼會來到劉備身邊呢?

曹公用賈詡謀,離間超、遂,更相猜疑,軍以大敗。超走保諸戎,曹公追至安定,會北方有事,引軍東還。(三國志馬超傳)


這所有的一切責任都是在曹操,曹操本來是想要將馬超所有的勢力都收歸於自己手下,可是馬超當了一個軍閥當慣了,怎麼可能會讓曹操是收服呢。於是曹操認為馬超就是一個威脅,畢竟馬超擁有很強大的實力,如果一直放在北方的話,就讓曹操後面不得安生,又怎麼能夠統一南方呢!


所以曹操就將馬超弄的家破人亡,馬超流離失所,無家可歸,最後被迫投降於劉備。馬超前輩子可是久居人上,而現在現在要嘗試一下久居人下的滋味,他心中能夠有好受嘛!但是畢竟是在劉備手底下做事情,劉備可是和曹操一起能夠稱得上是英雄的人。雖然劉備看起來是非常和藹可親,但是下手絕對是狠的。要是馬超不夾著尾巴做人的話,或許就沒有好下場。面對當時的處境,馬超已經沒有選擇的餘地了。

馬超不喜歡爭奪排名,心中只有仇恨

這個排名根本沒有什麼實際意義,這種爭權奪利的事情已經不是馬超的習慣。馬超自古是在西北地區長大,這裡的民風比較彪悍,馬超當時在西北地區可是赫赫有名,可以說是無人可敵。在那個時候馬超還是想要爭奪第一的位置,但是現在已經不是自己的家裡了,投靠在別人底下做事,都是別人手底下的打手而已,難道還要排名第1個打手第2個打手嗎?這個在馬超心裡是不屑一顧的。



二年卒,時年四十七。臨沒上疏曰:“臣門宗二百餘口,為孟德所誅略盡,惟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深託陛下,餘無復言。”(三國志)

當年在西北的時候,馬超還是一個少年,可是現在是長大了,面對血海深仇,已經變得成熟了起來。他不喜歡去爭奪什麼排名,而是想要一直努力的輔佐劉備,希望他能夠抱自己滅門之仇,就連他臨死的時候,都沒有忘記自己全家200多人被殺的事情,可想而知這個仇恨是有多麼厲害。他希望能夠早有一天,劉備能夠統一天下,也將曹操滅門,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個就是馬超最大的願望,其他事情都可以放下。

從這種種事情上來看,馬超也是一個非常可憐的人,要不是曹操的話,他也不會落得如此下場。面對全家200多人,這麼多人的死去,馬超已經不是以前的馬超了,他的一半身都是為了報仇而活,其他的事情,他都可以放下,哪怕自己的生命都行,只要能夠報仇。馬超果然是一個頂天立地的漢子,臨死之前都不忘了報仇,有仇必報,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你們對馬超的印象如何?他該不該報仇呢?


史研三國


馬超能否位列五虎將之首並不是單純考慮某一個方面的因素,而是綜合考慮多個方面條件而來的。至於馬超是不是甘願位居第四,那也只是後人給他們排的一個座次而已,至於他本人是不是甘願,我想應該是不知道的吧。我們一起分析一下。

五虎將排名。

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中並沒有蜀漢武將排名之說,當然無從談起甘願還是不甘願的問題。如果一定要說甘願,那也是讀者是不是甘願讓馬超位列第四了。

第一,馬超官職和爵位第一。

馬超在投靠劉備之前就有一個正式的官職,而且這個官職是貨真價實,並非像張飛,諸葛亮等人那樣自封;他的官職來自朝廷的敕封,具備合法的法理性,被世人所承認。

當初曹操為了拉攏馬騰所在的關中集團,代表漢獻帝封馬騰為衛尉,槐裡侯,敕封馬超為偏將軍、都亭侯。

當然關羽的職位也不低,也被世人所公認;他在曹操那裡立過功勞,被漢獻帝敕封為為偏將軍,漢壽亭侯。關羽和馬超比起來,官職差不多,但是爵位上,關羽要比馬超要低一點,因此從理論上講,馬超位於第一應該是沒有錯的。

第二,馬超是名門世家。

馬超是伏波將軍馬援之後,出生名門,就是那種出生就帶光環的那種人,只要他振臂一呼從者眾,影響很大。所以馬超在漢中一直都是呼風喚雨,手下兵馬常常是以十萬人計數,因此無論是領導能力還是影響能力都是首屈一指的,即使關羽和張飛也是無法比的。

為何甘願屈居關羽、張飛、趙雲之後排第四?

在劉備拿下漢中王之後,開始敕封所有的官員,根據《資治通鑑》記載:

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

按照這個排名來說,馬超僅次於關羽和張飛,排列第三位,並不是所說的第四。當時的趙雲只得了一個翊軍將軍的雜號將軍稱號,趙雲和這四人不在一個檔次上,因此說馬超排在趙雲之後就有些牽強了。

在實際排名中,劉備把馬超放在關羽和張飛之後也是有考慮的。

第一,關羽和張飛的資歷比較高。

關羽和張飛自黃巾起義之後,倆人就一直跟隨劉備,三人恩若兄弟,併為蜀漢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沒有關羽和張飛,就沒有後來的蜀漢,因此資格和功勞最大是沒有異議。

第二,馬超投靠劉備時間不長。

馬超投靠劉備的時間為公元214年,距離劉備稱王不到五年的時間;相比資歷和功勞來說,還是比較淺,也比較小的,因此能夠位於關羽和張飛之後,他也是沒有怨言,而作為讀者也是認可的。

因此,馬超並不是甘願位於第四,而是甘願位於第三,也就是關羽和張飛之後,這是劉備認可的,也是千年以來的讀者認可的事實。

五虎將的由來。

人們提起蜀漢大將,就想起五虎將,其實在正史中並沒有這樣的說法。在劉備稱王之後,只封了前將軍關羽,右將軍張飛,左將軍馬超和後將軍黃忠,沒有第五個將軍的說法。趙雲只是被封為翊軍將軍,從等級上看,少了好幾個檔次,因此不能夠和他們平級。

而這五虎大將的來由最大的功勞應該是陳壽,他在撰寫《三國志》的時候,把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和趙雲同列在一起作傳,因此後人理所當然的把他們當做五虎將來看待,也就不足為怪了。

這個說法就和魏國的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和徐晃被稱為五子良將一樣,陳壽也是把這五個人放在一起列傳,從而被後人稱為五子良將。

由此可見,把馬超放在關羽和張飛的後面,也沒有辱沒了馬超的名號和功績,即使泉下有知,我想他也是心甘情願吧。


笑看三國風雲


首先要說明,五虎上將只是三國演義小說中的說法,三國志中只是將五人並傳,實際上這五人在爵位、職務上相差非常大,關羽、張飛都是方面軍司令,關羽甚至算得上一方諸侯,而趙雲不過是高級保鏢而已。所以在正史中,這個問題的提法本身是錯誤的,咱們只考慮三國演義中的情況。

在三國演義中,馬超是五虎上將中第一的說法也不成立。

從武力上說,馬超和張飛打成平手,張飛又服關羽,所以馬超絕不敢說自己是第一。

從和劉備的關係上看,劉備最不放心的就是馬超。馬超為了造反,連老爹兄弟都不管了,如此冷血絕情的人怎麼能夠信任。

在書中馬超唯一一次排第一是在眾臣聯名上表勸劉備做漢中王的時候,那是為了拍劉備的馬屁,越是不受待見的越要跑在第一個,這就和五虎上將的排名沒關係了。


波蘭財經信息


首先沒有五虎將之說,趙雲是雜號將軍,其它四人是左右前後將軍。

其次,馬超歸降劉備以後地位很高,但是沒有實權,是被提防的對象!

因為在馬騰在許都當人質的時候,馬超造反導致馬騰被殺。

和曹操作戰,後方不穩導致家人被殺,差點就被滅門!

投降漢中張魯作為援軍和劉備作戰又不戰而降,絲毫不顧張魯為他挑選的妻子還在漢中,反倒幫劉備拿下了成都,反戈一擊,這樣的人誰敢用?

況且拿下成都漢中以後,劉備地盤和羌人接壤,馬超在那裡的名聲很響,估計劉備等人也怕馬超這貨再來一次放虎歸山,所以將他掛了起來,算是變相軟禁!

不過馬超的名爵很高,也是曾經的一方諸侯,和劉備算是平起平坐,被當成吉祥物供起來還是可以的。

在勸劉備稱漢中王時的奏表裡,馬超名列第一,諸葛亮才第八,趙雲,咳咳咳,排在“等等”中,連名字都沒有!





宋光華的歷史天空


這個問題很奇怪,有問題。

馬超如果論爵位官職的話沒毛病是劉備麾下武將中的第一人。不論關羽、張飛、黃忠、趙雲都要往後排。

首先,馬超在歸順劉備之前是和劉備平級的一方諸侯。

馬超的父親馬騰之前擔任前將軍,比劉備的左將軍稍高半級。馬騰後來給自己兒子馬超安排了一個偏將軍,封都亭侯。


馬騰死後,馬超自封為徵西將軍,領涼州牧,是一方諸侯。此時的劉備也不過是荊州牧、益州牧。倆人的區別是劉備是漢室承認的,馬超是自封的區別。

其次,馬超是著名的官二代

馬超的父親馬騰可以說是幾乎已經做到了武將的頂級職位,馬超不但是著名武將,也是官二代出身。(絕不是新三國中披頭散髮的形象)

所以說《三國演義》中馬超在和張飛鬥嘴的時候,張飛大喊:識得燕人張翼德否?!

馬超只是輕蔑的回答:吾家世代公卿,焉知山野匹夫?!

只一句話就氣的張飛說不出話來,羅貫中這一齣戲雖然虛構,但是也是極為傳神的提現了馬超身份高貴,遠不是關羽、張飛這樣草根出身的將領可比的。

第三、劉備需要千金買馬骨


馬超這樣雖然沒有實際地盤,但是名氣極大的一方諸侯來投,可以說能極大的提高劉備勢力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為了保證劉備勢力的健康快速擴張,劉備必須要在形式上非常隆重的對待馬超。何況馬超一投降就給劉備獻上一份大禮:攻佔了成都。

所以等劉備佔據漢中稱漢中王的時候,劉備麾下有一百二十人按照官職高低順序聯名上表給漢獻帝要求冊封劉備為漢中王,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平西將軍馬超。在這份名單裡,諸葛亮、關羽、張飛等只排名第五、六、七……

“平西將軍都亭侯臣馬超、左將軍(領)長史[領]鎮軍將軍臣許靖、營司馬臣龐羲、議曹從事中郎軍議中郎將臣射援、軍師將軍臣諸葛亮、蕩寇將軍漢壽亭侯臣關羽、徵虜將軍新亭侯臣張飛、徵西將軍臣黃忠、鎮遠將軍臣賴恭、揚武將軍臣法正、興業將軍臣李嚴等一百二十人上言曰……--《三國志先主傳》

當然劉備成了漢中王后大肆封賞群臣,關羽就是前將軍排名第一,張飛是右將軍排名第二,馬超是左將軍排名第三。

但是要知道左將軍可是劉備擔任過的職務,是有強烈的象徵意義的,馬超能這個時候成為左將軍,只能證明他在劉備集團中的特殊地位。


等到劉備稱帝后,這時候關羽已經戰敗身亡。劉備封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鄉侯。這是劉備稱帝后武將隊列中最高的職位了。

張飛當時也不過是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在職級上還要低馬超半頭。

所以說馬超在劉備集團的武將對列中排名第一沒有毛病。

當然這只是官職高低,若是掄起實權的話,馬超這個驃騎將軍怕是連個校尉都不如吧。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有趣的歷史故事歡迎大家關注


以史為鑑


按忠誠度和資質,他應排第五,按武力值,排第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