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通讀中國美術史丨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

5分鐘通讀中國美術史丨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

想必很多人,拿到厚厚的美術史,看著看著就準備“繳械投降”了;

但如果時間允許,靜靜的讀一遍中國美術史,那是再美好不過的事情。

這篇概述,花費你5分鐘的時間,穿梭數十萬年曆史時空,遍覽古今傾美佳作!

5分鐘通讀中國美術史丨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

中國繪畫的五個時期

餘自弱年鳩集遺失,鑑玩裝理,晝夜精勤,每獲一卷、遇一幅,必孜孜葺綴,竟日寶玩,可致者必貨敝衣、減糲食,妻子僮僕,切切嗤笑。或曰:“終日為無益之事,竟何補哉?”既而嘆曰:“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是以愛好愈篤,近於成癖。每清晨閒景,竹窗松軒,以千乘為輕,以一瓢為倦,身外之累,且無長物,唯書與畫猶未忘情。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這句話是在離我們現在一千多年的唐代人說出來的,振奮人心,在整個文明史上可以說是第一次,對於無用之物、對於欣賞藝術,是對我們後人非常有啟示、有教益的表達。

原始的表達

從原始社會到春秋戰國是中國最早的繪畫時期。中國最早的繪畫是象形文字,字本是畫,中國的漢字是世界上最典型的象形文字,原始社會的祖先們畫出事物的簡單形象記錄、傳播意願,這就是字的來源,稱為“書畫同源”。

隨著先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要表達的情況也日趨複雜,靠文字已經難以說明了,文字和繪畫因此分開。與文字分開後的繪畫,主要作用是裝飾,畫在當時的器皿上,題材多是動物。到了東周,農耕文明大發展,人物成了繪畫的主要題材。在戰國的青銅器上,能看到武士騎馬揮刀大戰野獸的圖像。繪畫的目的主要是記錄簡單的真實生活。

5分鐘通讀中國美術史丨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

河南安陽出土的甲骨文

  • 線條和幾何圖形

這是最簡單、古樸、壯麗的美術作品,東方文明如旭日東昇般,冉冉而起。

5分鐘通讀中國美術史丨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

仰韶文化裡的彩陶器皿

線條和幾何圖形交織,繪於陶器之上,蘊含蒼茫古樸之氣

  • 重彩的圖騰崇拜

猙獰對稱的饕餮、神奇瑰麗的龍鳳、長著翅膀的魚···那些現實中或想象中的動物以各種姿態一一刻畫出來。

5分鐘通讀中國美術史丨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

青銅鼎上的饕餮紋

5分鐘通讀中國美術史丨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

戰國 人物龍鳳帛畫

毛筆勾勒的人世百態

從東西兩漢到西晉,在這個時期,毛筆的出現,直接引發了中國繪畫史上的一次重大變革,隨著制筆技術的成熟,毛筆被確立為中國書寫和繪畫的共同工具。這種世界上最柔軟、最具有表現力的繪畫工具,攜著歷史浪潮,將中國美術史帶進了一個新的時代。

工具的確立從兩個方面影響了此後千年的中國繪畫:

  • 一是柔軟的筆體和圓錐的筆鋒,使得畫出來的線條充滿變化,此後的中國畫始終重視線條而不重視色彩;
  • 二是毛筆也是書寫工具,書法和繪畫的技術開始互相影響。這個時期的畫風延續了春秋戰國開創的寫實畫風,這個時期的畫作除了美學意義亦是瞭解當時歷史的素材。

兩漢魏晉,用毛筆勾勒出美麗圓潤的曲線線條,細膩的表現著人物的表情,描繪出世間百態。

5分鐘通讀中國美術史丨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

東晉 顧愷之《洛神賦圖》部分

  • 魏晉 磚畫
5分鐘通讀中國美術史丨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

磚畫

多為屯墾百姓所作,描繪當時人們生活

毛筆的出現直接為書畫同源的書法帶來“筆鋒”,促使書法的成熟。

一種奇妙的歷史景觀因而出現:書法經由歲月長河的滔煉,未曾被時間改變,依舊原樣流傳到現在。數千年變遷,書法成為中國人最寶貴的遺產,代代傳承。

5分鐘通讀中國美術史丨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

王羲之 《蘭亭集序》部分

  • 佛像壁畫——中國實際意義上的第一次西學東漸

佛教繪畫在中國美術史冊佔據厚厚的一部分。滿天神佛的形象和故事經由美術創作,呈現出不一般的魅力。北魏時期,敦煌壁畫在技巧、題材、內涵和形式上,都在對外來文明單純地模仿。此時的敦煌壁畫,色彩鮮豔,題材以印度佛教故事為主,看上去基本是“異域風情”。受到印度佛教畫的連續繪畫影響,中國繪畫也出現了長畫卷。

5分鐘通讀中國美術史丨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

敦煌壁畫 持花菩薩

5分鐘通讀中國美術史丨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

洛陽石窟 佛像

盛世長歌:繪畫的紛呈異彩

從南北朝到唐代,這個時期主流的創作者是宮廷畫師。宮廷畫師世代相傳,服務於皇家。他們類似今天的時政記者,記錄領導人的各種活動。同時,宮廷畫師還參與宮廷建築和用品的設計。宮廷畫師讓山水作為專門題材從繪畫的背景中獨立出來,在接下來的歷史中,山水畫成了中國繪畫的最重要主題。

隋唐,中國古代史上最繁華昌盛的時期,也是各種思想碰撞、各種文化兼容並存的時期。美術藝術在當時也得到大包容的發展,各種藝術風格精彩紛呈。

5分鐘通讀中國美術史丨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

唐 閻立本《歷代帝王圖》

5分鐘通讀中國美術史丨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

唐 吳道子 《送子天王圖》

西魏時期,敦煌壁畫有大量的中國元素融入,就連神話也不再是單純的佛教故事。最典型的是249號石窟,印度佛陀、中國雷神和《楚辭》中的人頭怪龍共同組成了一個神話故事。

隋唐時期,過於“血腥”的佛教故事替換為中國人更容易接受的慈祥菩薩。中國式的白描線條勾勒,也廣泛應用到了壁畫上。唐代開始出現了一種“淨土”題材的宗教畫,把印度人幻想中的宗教世界,變成了對中國人日常快樂幸福生活的描述。一種全新的中國式佛教藝術誕生了。

5分鐘通讀中國美術史丨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

五代 顧閎中 《韓熙載夜宴圖》

文人時代,繪畫藝術的頂峰

從五代開始,經過兩宋最終到元,中國山水畫達到了藝術的完美和成熟。五代的藝術家們發明了“皴”的技法,成為山水畫最重要的技術。宋代的畫家對於自然觀察細微,甚至對於每一種岩石的紋理、水流的波紋和樹葉的季節變化都認真研究。這種深受“格物”哲學思想影響的創作,把中國山水畫推向了高峰。

宋太祖自立國便有“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之說,文人在那個時代得到最大的尊重和地位。文人的藝術也在那個時代成就了中國數千年曆史發展的最高峰。一批批大家巨匠不斷湧現,一幅幅驚世之作相繼出世。

元代的畫家對於政治失望,隱居山林,他們渴望更加自然隨意的表達。這種精神發展到極致,讓元代繪畫呈現出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意境。

5分鐘通讀中國美術史丨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部分

5分鐘通讀中國美術史丨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

趙孟頫 《高上大洞玉經》部分

清末民初的近代之秀

明清時期,發達的商業讓城市變得繁榮、富裕,致富的商人開始購買畫作,使得這個時期的畫家生活更加自由和獨立,他們不再依附於皇家,能夠作為文人兼職作畫。經濟上的自由,使得畫家開始投入到熱鬧的市井生活,民間生活和市井人物成為了繪畫的常見主題。

揭過異族統治的清朝,民國初年,近代被廣為人知的藝術家們為這個動亂時代塗抹著異常美麗的色彩。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這個時代的畫家深受世界潮流的影響,不僅在傳統的水墨藝術上很有造詣,也汲取了西方油畫的技法優點。

5分鐘通讀中國美術史丨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

齊白石《遊蝦》

5分鐘通讀中國美術史丨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

張大千《荷》

5分鐘通讀中國美術史丨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

徐悲鴻《八駿圖》

一部美術史,記錄著時間、記錄著歷史、以色彩和筆觸描出動人的畫面。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國美術更是精彩紛呈,太多的迷,太多的事,都值得我們去推敲,去拜讀。

5分鐘通讀中國美術史丨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
5分鐘通讀中國美術史丨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

投稿、合作、建議 請私信!歡迎提供優質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