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後IT變革的頂尖技術展望

作者:Michael Cooney 來源 企業網D1Net

Gartner公司對2020年及以後的主要IT戰略進行了預測,這些策略主要側重於技術的人性化。

預測長期的IT技術趨勢並不容易,並且有些技術的發展可能會有些出人意料。而調研機構Gartner公司分析師一直專注於對於技術未來發展的展望。Gartner公司副總裁Dart Plummer 在今年的IT研討會/ XPO會議上表示,多年來,該公司的分析預測準確率高達80%。其中一些成功的預測包括自動化、機器人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和其他正在發展的趨勢。

Gartner公司今年對2020年及以後的一系列預測主要是針對技術的人性化方面,而不是技術本身。

Plummer說,“除了提供對某些技術發展的關鍵領域的預測和分析之外,今年的預測還幫助人們超越了只對考慮技術採用的情況,而使人們更深入地瞭解了數字世界中對人類的意義所在。”

今年的預測內容是:到2023年,由於人工智能和新興技術的發展,殘疾人的就業人數將增加兩倍,從而減少了獲得工作崗位的障礙。科技將使殘疾人更容易與商業世界建立聯繫。

Plummer說,“殘疾人構成了尚未開發的關鍵技能人才庫。人工智能(AI)、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和其他新興技術使殘疾員工更容易獲得工作。例如,某些餐館開始採用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該技術可以使腿腳不便的員工能夠遠程控制機器人服務員。積極僱用殘疾人的組織不僅會為消費者帶來好感,而且保留率也會提高89%,員工生產率提高72%,利潤率提高29%。”

到2024年,人工智能識別情緒將影響超過一半的網絡廣告。允許人工智能識別和解釋物理環境的計算機視覺是用於情感識別的關鍵技術之一,並已被Gartner公司評為未來三到五年中最重要的技術之一。Plummer表示,人工智能使能技術(AEI)是人工智能開發的下一個前沿領域。根據Gartner公司的調查,28%的營銷人員將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列為將對未來的營銷產生影響的三大技術之一,而87%的營銷組織目前正在追求某種程度的個性化。Gartner公司預測,到2022年,10%的個人設備將具備情感人工智能能力。

Plummer說,“人工智能使數字和物理體驗都變得超級個性化,超越了點擊和瀏覽歷史記錄,但實際上是客戶在特定購買時刻的感受。我們承諾,將根據一度被認為是無形的東西來衡量和吸引消費者,在適當的隱私範圍內使用‘移情營銷’這一領域,對品牌和消費者都具有巨大的價值。”

到2023年,有30%的IT組織將通過“自帶增強功能”(BYOE)擴展BYOD策略,以提供勞動力中的增強型人才。

由於可穿戴技術的進步,增強型員工的概念在2019年的社交媒體對話中得到了人們的關注。可穿戴設備正在推動大多數垂直行業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其中包括汽車、石油和天然氣、零售、醫療保健行業。

可穿戴設備只是當今可用的人體增強設備的一個例子,但是人類將會採用更多的人體增強設備,以改善他們的個人生活,並幫助他們開展工作。Gartner公司將人類增強定義為創造認知和身體改善,將其作為人體的組成部分。一個示例是使用主動控制系統來創建具有可以超過人類自然性能特徵的假肢。

Plummer表示,“IT領導者當然認為這些技術具有影響力,但是消費者對於身體自我提升的願望將首先推動這些技術的採用。企業需要平衡對這些設備的控制,同時還必須使用戶能夠使用它們以使企業受益。”

到2025年,50%擁有智能手機但沒有銀行賬戶的消費者將使用可移動的加密貨幣賬戶。目前,全球還有30%的人沒有銀行賬戶,到2025年,將有71%的人訂閱移動服務。主要的網絡市場和社交媒體平臺將於明年年底開始支持加密貨幣支付。Gartner公司預測,到2022年,Facebook、Uber、Airbnb、eBay、PayPal和其他數字電子商務公司將支持超過7.5億名客戶。

Gartner公司表示,到2025年,全球至少有一半不使用銀行賬戶的公民將使用全球數字平臺提供的這些新的移動式加密貨幣賬戶服務。

到2023年,七國集團中至少有四個國家將會建立監督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設計師的監督協會。

Gartner公司表示,到2021年,可以預料會發生很多事件,涉及人工智能對數百人或數千人造成非同尋常的傷害。公眾要求保護算法不受故障後果的影響,反過來又會產生壓力,要求對算法故障的有害後果承擔法律責任。流程調整的直接影響將是增加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語言算法開發和部署的週期。企業還可以期望花費更多的費用用於從業人員的培訓和認證以及流程的記錄,以及為認證人員提供更高的薪酬。

Plummer說,“對像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算法這樣複雜的產品進行監管並非易事。在主要的社會功能中發生的大規模算法失敗的後果變得越來越明顯。例如,近幾個月來,與人工智能相關的自動駕駛汽車和飛機故障已經造成人員傷亡,並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到2023年,將有40%的專業工作者可以精心安排他們的業務應用程序體驗和功能。

人們對擁有與其個人環境相似的工作環境的渴望在不斷提高,他們可以在其中開發自己的應用程序,從而以自助方式滿足工作和個人要求。技術的消費化和新應用的引入提高了員工對他們的業務應用可能帶來的期望。Gartner公司表示,到2020年,全球十大企業應用程序供應商將通過API公開其90%以上的應用程序功能。

Plummer說,“過去應用程序定義了我們的工作。如今,人們看到企業圍繞員工設計應用程序體驗。例如,移動技術和雲計算技術正使許多員工從辦公室中解脫出來,轉而支持在任何地方工作的環境,超過了傳統的應用業務模式。類似於如何定製流媒體體驗,他們可以越來越多地定製和參與新的應用程序體驗。”

到2023年,通過區塊鏈對抗深度假冒技術,多達30%的世界新聞和視頻內容將被認證為真實。假新聞中故意發出的虛假信息,例如作為真實新聞向觀眾宣傳和展示。Plummer說,近年來假新聞快速增長可以歸因於社交媒體上的機器人控制賬戶,並吸引更多的觀眾,並且操縱了人們對信息的獲取。採用人工智能技術的虛假內容可能對組織構成生存威脅。

到2021年,至少10家主要新聞機構將使用區塊鏈向讀者和消費者跟蹤和證明其發佈內容的真實性。同樣,政府、科技巨頭和其他實體也在通過行業組織和擬議的法規進行反擊。Plummer說,“IT組織必須與內容製作團隊合作,利用區塊鏈技術建立並跟蹤企業生成內容的來源。”

平均而言,數字化轉型計劃將花費大型傳統企業兩倍的時間,而成本則是預期的兩倍。

由於技術現代化的成本和簡化運營相互依賴的意外成本,企業領導者對收入增長的期望不太可能通過數字優化策略實現。這樣的操作複雜性也阻礙了變革的步伐以及作為數字業務運營所需的創新程度和適應性。

Plummer說,“在大多數傳統企業中,其數字雄心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很大。我們預計,首席信息官在2021年之前用於IT現代化的預算分配將同比增長7%,以努力縮小這一差距。”

到2023年,個人行為將通過“行為互聯網”進行數字化跟蹤,將為全球40%的人提供服務。

通過面部識別、位置跟蹤和大數據,組織開始監視個人行為並將該行為鏈接到其他數字行動,例如購買火車票。物聯網指的是根據一組觀察到的操作參數(相對於一組期望的操作參數)指導物理事物執行某件事的方法,現已擴展到人們的身上,稱之為行為互聯網(IoB)。 Plummer說,到2020年,要關注基於使用情況和基於行為的業務模型擴展到健康保險或金融服務的示例。

Plummer說,“藉助行為互聯網(IoB),將價值判斷應用於行為事件,以創建理想的行為狀態。人們將接受哪種級別的跟蹤?如果某人的Fitbit追蹤器每天不到10,000步,那麼會很難獲得人壽保險嗎?”

Plummer說,“從長遠來看,幾乎每個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都會接觸到某種形式的行為互聯網(IoB),它們與我們現有的準數字化社會的文化和法律規範融為一體。”

到2024年,世界衛生組織將把網上購物視為一種成癮性疾病,因為很多人濫用數字商務並遇到財務壓力。

到2022年,通過數字商務平臺的消費支出將繼續保持10%以上的同比增長。此外,由人工智能預測和發起的數字商務訂單數量將會增加。

隨著網絡零售商越來越多地使用人工智能和個性化來有效地針對消費者,並促使他們超前消費,在線購物的便捷性將給很多人帶來財務壓力。由此產生的債務和個人破產將導致抑鬱和其他由壓力引起的健康問題,這正引起世界衛生組織的注意。

Plummer說,“技術促進上癮行為的副作用並非僅限於消費者。首席信息官們還必須考慮那些把工作時間用來網上購物和其他數字娛樂活動的員工降低工作效率的可能性。此外,支持負責任的網絡零售做法的法規可能會迫使企業向準備進行網絡購物的潛在客戶提供警告,類似於賭場或菸草公司給出的警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