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吞併錫金國後,錫金百姓生活怎麼樣?

陽光雨露137499250


相對於印度其他地方,還有附近的孟加拉國來說,錫金由於印度的大量經濟補助,其實還算是比較富裕的。然而當年錫金成為印度的一個邦以後,當地就基本進入了與世隔絕的狀態,當地人的各種生活問題非常多,整體的生存環境相當不好,跟隔壁的不丹有天壤之別。

錫金舊稱“哲孟雄”,是喜馬拉雅山南部的一個小國,上世紀被印度所吞而消失。其實印度得了錫金以後也是心中不安,感覺不太穩妥,所以對於錫金也是格外費心。印度自身的經濟發展水平本來也就不咋滴,更何況地小民貧的錫金,在印度治下就更難發展起來了。


錫金總面積僅有7000多平方公里,人口60多萬。與一旁的尼泊爾還有不丹非常相似,錫金也是北部多冰川高山,南部有縱向分佈的狹小河谷平原,整體地勢落差非常巨大,南北氣候差異明顯。錫金地處西里古裡走廊要衝,是印度恆河平原與其東北部往來的交通要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不僅面積小,錫金也沒太多的自然資源,全境三分之一被森林覆蓋,這也是當地最重要的資源。其他比如煤礦還有銅礦雖然也有一定儲量,但因為開採難度很高,所以商業利用程度很低。長久以來,錫金的經濟以農業、旅遊還有森林開發為主,不過錫金除了是世界主要小豆蔻產地之外,基本沒有什麼出彩之地。


包括其首府甘托克在內,錫金並沒有大型城鎮,大多數人口都居住在中小型村鎮之中,當地的城市化率也相當低。由於缺乏相應的工業基礎還有農業發展條件,當地只有零零星星的半機械化半手工的工廠。比如釀酒、肥皂加工、造紙、火柴、水泥、木材之類,生產工藝落後而且產能低下,能夠提供的工作機會也非常少。如今的錫金,其失業率位居印度首位,是印度整體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當地年輕人壓力巨大,人口外流嚴重。

當年得到錫金之後,印度就基本將其“束之高閣”了,錫金幾乎就中斷了除印度之外世界的聯繫。所有想要進入錫金的人,都要經過重重嚴格的審查,額外還有諸多附加條件才能進入,而中國還有巴基斯坦的訪客被除外,怎麼申請都是不可以的。長久以來,旅遊業一直都是錫金主要經濟支柱,不過幾乎所有遊客都來自於印度各地,極少有外國遊客。


除此之外,印度還在錫金到處擺放甘地像,在錫金的學校進行印度化教育。為了提升錫金人對於印度的整體認同,印度也是費盡心思,還大規模移民。如今錫金原本的土著錫金人僅剩13%,超過四分之三都是外來的尼泊爾族,還不少有印度斯坦人。隨著印度的動作不斷,加上老一輩錫金人的離世,現在的錫金年輕一代對於曾經的錫金王國已經沒有多少感覺,而對於印度的認同已經算相當高的了。

為了穩住錫金,印度每年都會給錫金一筆鉅額補貼,這也是錫金最主要收入來源。憑藉這些資金,錫金的識字率超過98%位居印度首位,而貧困率只有8%,當然這是印度的數據。如今的錫金整體經濟發展依舊非常落後,雖然有印度給的錢,但當地失業人口眾多壓力很大也是事實。錫金王國早就已經遠去,對當地的錫金民眾而言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也最符合實際的,好不好只有自己心裡明白。


澹奕


錫金原本是一個靠近印度的高原小國,面積只有7000多平方公里,人口60萬左右。1975年,在印度的“保護”下,錫金進行全民公投,最終加入印度,淪為了印度的一個邦,錫金王室出逃國外。

印度吞併錫金以後,整體上對於錫金還是不錯的,比印度吞併錫金之前好了很多。因為錫金地小人少,以整個印度的實力,扶持一個錫金是一點問題也沒有的。不過,印度對錫金的扶持,根本上還是為了給不丹等國做示範。畢竟印度的野心不僅僅只是一個錫金,不丹或者其他南亞國家,也是印度覬覦多時的對象。印度通過對錫金的“幫助”,變相“吸引”其他南亞國家也“加入”印度。

印度在正式吞併錫金之前,早已經將錫金納入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印度從英國獨立以後,就在逐步加強對錫金的控制。1950年,錫金被納入為印度的保護國。從此以後,錫金內政外交基本上已經全部處於印度的控制之下。

在印度控制錫金的時候,錫金的發展全部都需要看印度臉色。也就是說,印度正式吞併錫金以前,錫金是身不由己的,並不能隨意地進行發展。可以想象,在印度的這種控制之下,錫金根本就不可能取得像樣的發展成果。所以,在印度吞併錫金以前,錫金是一個貧弱的內陸國家,發展程度非常低。

印度吞併錫金以後,錫金成為了印度樹立南亞霸權的有利工具。只要印度對錫金有所放開,或者對錫金進行一定的扶持,錫金的發展水平就很容易超過被印度吞併以前的樣子。事實上,印度也的確是這樣做的,印度也從中贏取了一定的國際聲譽。目前,錫金對印度的認同感和忠誠程度,已經遠遠超過曾經的錫金王室了。


蘇綻


我們知道,錫金曾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1975年被印度吞併,成為印度的第22個邦。至於錫金人如今生活得如何,小甜嘟爸爸幫您作個瞭解。



一,生活封閉。如今,印度對錫金的控制非常嚴格,除了將印度人大量移民錫金之外,外國人少之又少。為什麼呢?一是印度不允許東方大國和巴基斯坦人進入錫金。二是其它外國人進入錫金要經過嚴格審批。印度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錫金徹底封閉起來。

二,文化封鎖。如今,錫金大街小巷都是張貼的印度文字標語。在學校裡,錫金學生被強制學習印度文字和印度文化,實行文化入侵,讓錫金人從娃娃時代就忘了自己的本土文化,忘記復國之念。

三,生活尚可。印度每年對錫金進行大量投資,劃撥鉅款對錫金進行援助,以促進錫金的發展。事實求是講,錫金人現在的生活水平比印度吞併之前要好許多。

如今,印度吞併錫金已經44年,已經過了兩代人,除少數人外,許多人已經樂不思蜀,早已不考慮復國的事情了!


小甜嘟爸爸


錫金曾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它的東面是不丹,西面是尼泊爾,北面是我國,南面是印度。錫金這個國家歷史上曾數次被鄰國欺辱,尼泊爾,不丹,印度都曾欺負過它。



尤其是清朝乾隆後期,錫金大片土地被尼泊爾和不丹吞併,十九世紀,英國將其置於控制之下,並迫使清政府承認英國是錫金的保護國。

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勢力退出錫金,但又遭到了印度的入侵,1975年印度強行解散錫金國王的宮廷衛隊,控制錫金議會廢黜錫金國王,錫金國王被迫流浪美國,之後印度操控錫金舉行全民公投,最終將錫金納入印度領土,從此錫金成為印度的一個邦。

錫金被吞併後,印度對錫金實行嚴格的封鎖和思想文化上的同化,以便加強對該地區的管理。



錫金平日裡除了印度人幾乎不見其他外國人,尤其是中國人和巴基斯坦人,印度明令禁止這兩個國家的人進入錫金,而其餘國家的人想要進入也要通過嚴格的審查,這一做法與清朝時期的閉關鎖國並無多少不同,印度這麼做的目的就是將錫金封閉起來。除此之外,印度還組織大規模的移民,這導致如今錫金境內的印度人呈暴增狀態,目前該地區的印度人口數量已經超過原錫金人口,而錫金大街小巷上張貼的也都是具有印度文化特色海報,標語,如印度人極其崇拜的聖雄甘地,學校裡,學生也被強制學習印度語和印度文化。

除了文化上的入侵與閹割,印度還派遣大量部隊駐紮在錫金,嚴格監視錫金境內的一草一木,一旦有反印度運動的出現就會立即遭到鎮壓。

文化上的入侵,大規模的移民以及武力上的鎮壓已經很難再讓錫金人有復國之念了,但為了徹底消除這一隱患,印度人還對當地實行收買政策,即每年向錫金提供大量援助,劃撥鉅款支援錫金的發展,所以錫金人的收入每年都在上漲,實事求是的講,錫金人目前的生活水平確實比以前要好的多。


如今,印度吞併錫金已經過去四十餘年了,近乎兩代人,而錫金境內的反印呼聲也早已不見,或許目前還有一部分人會懷念曾經的錫金王朝,但相信不久的將來,錫金人一定會徹徹底底的忘掉自己曾經的國家曾經的文化,而僅僅只會認為自己是印度的一個邦一個民族,大勢所趨,無法改變。


鹹魚閒聊


我們所謂的藩屬國的提法,基本被當事國家是強烈反對的。包括胡志明和金日成都廢除漢字,極力抹殺歷史上的從屬關係。其中越南就把趙佗視為侵略者,而非他們的一個朝代。他們把脫離中國稱為結束北屬時代。韓國與我們爭世遺,並非他們無恥,而是他們要與我們劃清歷史淵源。

說了這些廢話,說明真正能影響國與國關係的,並不是硬實力,而是軟實力。即文化的影響力有多大。我們在漢文化圈影響範圍僅在東亞和東南亞。近現代由於歷史原因,文化傳播做的不夠好,即使在這些地區,有的更願意承認他們比我們繼承漢文化做的好,如日本和韓國。有的則從支脈上進行切割,如越南和朝鮮。包括緬甸他們不僅改了漢族的名稱,一直打壓這些族群生存空間。東南亞某些國家迫害華人的暴行更是令人髮指。

那麼南亞地區其實是印度文化影響力優勢區域,無論他們對印度的侵略行為多麼不能接受,但是文化相同,思維方式一致。包括那些渾渾噩噩的民族陋習都一樣。

這就是印度吞併錫金,無人反對。錫金自願加入我國,我們也不敢接受。實際上不丹基本被印度當做兒皇帝國家,對尼泊爾也是緊緊握在手裡。而斯里蘭卡也對印度不敢疏離。

幸好印度宗教關係複雜,巴基斯坦(後孟加拉從巴基斯坦獨立)脫離印度後,印度只把巴基斯坦當做敵人,而沒有統一訴求。

說到這些,可以回答,錫金加入印度一定比獨立日子好。不然爹不親媽不愛,早被印度折磨得吃不上飯。而現在印度也會支持該地區發展和民生改善。

文化相親。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是再一次發揚中華文化的新的絲綢之路的再造。文化自信才能深入人心。


萬邦老劉


從1975年算起的話,印度吞併錫金已經整整44年了,由於有印度的給予鉅額補貼,錫金百姓如今的生活還是過得不錯的。不過這麼多年,印度都沒有對錫金進行大規模的開發,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當地民眾選擇離開了錫金。

錫金百姓生活情況好於印度其他地區

看過地圖就明白,錫金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地處尼泊爾、不丹與印度的交界之處。印度吞併錫金之後,就希望以此為支點吞併不丹和尼泊爾。


為了對不丹和尼泊爾的民眾進行心理攻勢,印度自打吞併錫金之後,每年都會給錫金提供鉅額的補貼來保障錫金民眾的生活水平。

錫金百姓現在的生活水平,是要明顯高過印度其他地區與尼泊爾、不丹兩國平均生活水平的。也是因為有補貼的關係,錫金的識字率達到了驚人的98%,錫金的貧困率才不到8%。

錫金本身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南坡,面積只有7096平方公里,地底下是沒有什麼礦產資源的。不過錫金的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給了其發展旅遊業和農業的有利條件。這兩項產業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當地民眾的收入。

錫金當地人口大量外流

錫金民眾的生活水平雖然高於印度其他地區,可是錫金這些年一直都存在著人口流失的問題,錫金有想法的人都離開了錫金邦。

這是因為錫金位置過於險要,印度一直不敢對這個地區進行大規模的開發與建設,造成了當地工作崗位稀少,錫金的失業率是印度其他地區的兩倍以上。

印度也擔心周邊周邊國家會對錫金有“非分之想”,因此對於錫金的人口進出管理非常嚴格,幾乎不會允許外國人進入錫金。這樣的做法嚴重阻礙了錫金觀光旅遊業的發展,畢竟印度遊客的消費能力還是有限的。


其實錫金高於印度其他地區的生活水平也只不過是解決了溫飽問題罷了,印度國內很多地方還在溫飽線上掙扎。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吖! 不方便的話,也謝謝您能點開看我的回答!

大澤遺珠


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可知,全印度有8.28億人日均生活費不足2美元,4.4億人生活在絕對赤貧線之下,全世界貧困人口的三分之一來自印度。另有牛津大學“國際多維貧困指數”顯示:印度8個邦的貧困人口比撒哈拉以南非洲最窮的26個國家的窮人還多。由於極度貧困,據說平均每天自殺和餓死的人有3—4個之多!

而造成印度人口貧窮如此之巨的原因在於其落後的種姓制度,導致了權力和資源的不對等,進而產生了巨大的貧富差距。

試想,印度國內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併入印度的錫金呢?

印度雖說是脫胎於大英帝國的資本主義國家,但是其落後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並沒有隨之消失,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這個誕生於奴隸社會的種姓制度至今在印度依然存在。但是印度卻繼承了大英帝國的擴張野心,一心謀求建立南亞次大陸——印度洋的霸權。

建國伊始,印度政府便著手建立“喜馬拉雅防禦體系”,於1949年6月派兵進入錫金,次年12月迫使錫金簽訂《和平條約》,對其國防、外交、經濟等進行直接控制。這樣一來,剛剛獨立不久、擁有7000多平方公里的主權國家錫金便淪為印度的附庸了。

1975年,印度廢掉錫金國王,然後控制並操縱錫金議會進行舉國加入印度的投票選舉,正式吞併了錫金。

錫金正式成為印度的一個邦後,印度便在文化、政治領域對其進行嚴格管控。

首先是進行思想、文化滲透。

最直接的就是教育手段,將印度語在錫金全面植入,將印度“聖雄”甘地同時塑造成錫金人頂禮膜拜的偶像。在錫金,甘地的塑像不計其數。時至今日,大部分年輕的錫金人已經忘卻了還有過去的錫金王朝存在。可見印度對這裡的同化度之深!

其次是移民

自1975年錫金併入印度後,印度就開始向這裡大規模移民。時至今日,土生土長的錫金人口數量已經不如移民進來的印度人,當地的民族結構發生了徹底的變化。

再次是政治經濟上監督

時至今日,錫金雖說有一定的旅遊資源,但是能夠進入錫金的外國人少之又少,這也是拜印度人所賜。無論是外國人進入錫金還是錫金人接觸外界,都要經過印度人的嚴格審查。甚至明令禁止錫金人同個別國家人接觸,比如巴基斯坦。

在印度人的統治下,錫金在印度各邦中算是比較慘的一個。前面說過整個印度因為貧困,每天自殺和餓死的人有3—4個,而放到錫金則是這個數字的兩倍!再加上種姓制度的盛行,政治層面上錫金人顯然要低印度人一等,完全處在吠舍和首陀羅的階層,自然得不到多少高等教育。因此,這裡的失業率也遠遠高於印度其他各邦。


大將軍威武K


說起錫金這個小國,大家都知道,在1975年的時候他被印度給吞併,成為了印度的一個邦。



錫金本來就是一個內陸小國,面積僅有7000多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60萬左右,也沒有多少資源,本身不靠海,也不可能發展出多麼好的經濟來。印度吞併錫金之後,可能是要能夠更方便的掌控錫金,所以多年來對錫金一直有鉅額的補貼。



因此在印度的統治下,錫金的老百姓過得還算不錯。不過由於印度吞併錫金在國際上並不怎麼光彩,所以印度對錫金限制的比較厲害,一基本上沒有什麼大開發過。多年來很多錫金人本地人都已經離開了這個地方,而印度從其他地方移民了不少印度人到這裡,想起到同化的作用。



總之,錫金老百姓生活過著還算可以,錫金的本身條件不怎麼樣,即使印度不吞併它,它也很難發展到多麼富有。


銀河國際觀察


這裡的百姓過得並不是很好,同時這個地區非常的落後,貧窮,災難,發生非常多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雖然被印度吞併,但是印度到很多地區也是發展的非常不好,和這個地區一樣,同時都是非常落後的。

雖然這個地區並不是很大,但是印度還是發起了,很強的攻勢吞併這個地區,但是對印度來說,這個地區有重要戰略地位。除此之外,印度也嚴密監守錫金,實行全面封鎖,其實看來和我國曾經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是差不多的,平日裡只有印度人可以出入錫金,外面的人要想進入錫金必須要經過多重手續。

印度近年的經濟速度非常的快,可以說是發展最快的一個國家之一,但是印度的發展還是很有很大的潛力的,經過很長時間的發展,印度也是在很多地區擺脫了貧窮落後的面貌。遞交申請之後還要通過嚴密的審查才能獲得進入錫金的資格,但是有兩個國家的人即使是遞交申請也無用,因為條例明令禁止他們進入錫金,這兩個國家就是中國和巴基斯坦。所以,錫金自封鎖以來,鮮少有外來人進入錫金。

對於印度來說,吞併了這個地區可以擴大自己的領土面積,同時在牽制其他國家有重要作用,但是對於這個地區的人民來說並沒有很大的好處。

這個地區的人民依舊活著非常的苦難依舊活在貧窮落後之中。


80後且聽風吟


錫金曾經是我國的藩屬國。面積7000多平方千米,人口約60萬。1975年被覬覦已久的印度誘導性吞併,成了印度第二十二個邦,錫金邦。從此,錫金王國消亡。

印度吞併錫金後,害怕錫金人民抗爭、爭取獨立,經濟上、生活上給予適量的援助,但整體上並不看好。自從成為錫金邦後,印度對錫金政治上封鎖加壓制,切斷對外的一切聯繫和交流,完全受印度的控制和施捨。

其次,印度對錫金進行民族同化政策,把大量的印度人遷移至錫金,現在在錫金的印度人口超過錫金人口,基本被稀釋化,錫金人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嚴密監視。

錫金雖然成了印度的一個邦,但政治上卻享受不到同等的對待,只是從屬關係。印度時刻防備錫金人民鬧獨立,在錫金駐紮10多萬部隊,錫金人稍有不慎就會遭到逮捕和殺戮。

錫金在印度嚴密管控和高壓統治下變成了聽話的小羊羔,他們忘記了祖宗,喪失了民族自尊,政治、經濟、人權以及生活並沒有提高。更沒有意識到亡國帶來的心靈傷痛!

成天還樂呵,樂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