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發現的機會,往往都是坑?

首發: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前段時間,一位老朋友來找我。

他是一名培訓師,以前很有名,主要講銷售。

現在企業培訓生意不好做,他想轉向個人市場,因此前來徵求我的建議。

我說這個思路是對的。

現在個人線下培訓市場需求很旺盛,如果有好的產品,再加上有效的營銷推廣,完全是可以搞的。

於是我問他,準備講什麼課程?

他說,肯定講銷售了,這是他拿手的。

而且,他觀察了市面上針對個人的銷售課程幾乎沒有,這算是一個空白地帶。

我想了想說,你有沒有過考慮一個問題?

銷售是個老調重彈的主題,沒什麼新穎之說。

而且中國從事銷售工作的人員非常多,這個主題應該會有很多人想到,可是為什麼這個空白地帶遲遲沒人填補?

有可能是大家都評估過,覺得“銷售課程”不適合線下個人培訓。

我沒分析過這個市場,但是我的感覺是,個人培訓市場更適合那些“有確定感”的課程。

比如,演講、寫作、個人商業模式、時間管理......

這些課程,講師只要把方法講透了,再給幾個工具模板,學員就會明顯感覺得到了提高,雖然僅僅是感覺。

但是,銷售課程呢?

學員評估效果只有一個維度,那就是能不能幫他成交。

顯然,銷售是一個複雜的系統,一次課程對學員是否有幫助,更需要的是長久的實踐和積累。

不可能上完一次課後,銷售額馬上翻幾番。

這很可能是制約這門課往個人市場普及的原因。

當然,這只是我的一方猜想。

不過這個市場沒有人去做,就是一個顯性結果,而這恰恰也意味著這個市場並不被看好。

而不被大家看好的市場,往往真的就不怎麼好。

為什麼你發現的機會,往往都是坑?

我知道,這個觀點拋出後,會引起一些人的不適。有人會質疑,難道跟風就對嗎?難道人云亦云就好嗎?不是說要走差異化嗎?

好,我先問你一個問題:

你坐在一個人來人往的街頭咖啡館,看到路邊顯眼處有張100元大鈔,熙熙攘攘,並沒人去撿。

請問你要不要去撿?

如果讓一個經濟學家回答,他一定不會去撿。

因為那麼多路人,已經驗證過了,大家不撿必定有其道理,大家的眼神不可能都那麼不好。

如果這張鈔票沒問題,一定會被人撿走,不可能留給你。

當然,現實中,去撿這張錢,沒有什麼成本。

你真去撿,發現是假的,再丟掉,並沒什麼損失。

然而,如果是創業,就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物力和金錢,“大家都沒撿,你也別撿”這個理念就會對你有很大的幫助。

這說明了一個經濟學的常識:

當你發現一個別人沒發現的機會時,其實你是在質疑市場的有效性。

就好比,你在股市中,發現一支股票,業績不錯,價格也出奇的低。

你竊喜自己發現了別人沒發現的好股票,於是大量買入。

你信不信,多數情況下, 這支股票表現非常一般,放上幾年也不會有太大的漲幅。

因為中國股市那麼多玩家,不可能有漏網之魚讓你撿。

倘若這支股票有潛力,一定不會是現在你看到的這麼低的價格。

為什麼你發現的機會,往往都是坑?

我們難道真的沒有辦法去洞察機會嗎?

我的回答是,在充分競爭市場中,確實很難。

什麼叫充分競爭市場?

進入門檻不高,供給和需求達成一種常規平衡,就是充分競爭市場。

例如,針對個人的線下培訓,只要有料的人,又敢於表達,再加上點傳播手段,誰都可以開課;

例如,股票市場,誰都可以去買賣,低買高賣一定會賺錢;

例如,你現在去做抖音,想到一個主題,是別人沒想到的,那麼多半這個主題紅不起來。

或者其實是有人嘗試過,但是失敗了,於是變成了沉默的螺旋......

這都是充分競爭市場。

這些市場中幾乎所有的機會,都已經被驗證過了,並且都以某種方式表現了出來。

這其實就叫做

博弈均衡

在這種情形下,你只能比別人做得更好才能有收益;你的演講課程,要比市面上的多數講師都要更有新意;

你手裡的股票,要能不受市場波動,持久握著;你做抖音,也做家庭場景劇,女主角就要比祝曉晗更漂亮,情節也比她更出彩......

是的,這些不是靠洞察機會,而是靠實力死磕的。

為什麼你發現的機會,往往都是坑?

那什麼情況下靠洞察機會呢?

就是那些還不成熟的市場

你越早介入,越能獲得紅利。

早年做公眾號的人,沒人想過這玩意還能賺錢,多數是一種單純的表達抒發,或者為增加自己的名氣;

剛剛抖音起步時,來玩的人也都是喜歡“表現”的人,是以獲得某種心理滿足感為目的。

那時,這些領域的商業模式很不清晰,投入產出比很不確定。

市場能不能發展起來,也是個未知數,這些就是不成熟的市場。

當然,在不成熟市場下的投入,是冒很大風險的。正因為這些人成功了,才被你看到,這只是一種倖存者偏差。

為什麼你發現的機會,往往都是坑?

綜合一下觀點:

1. 在完全競爭市場,你發現的機會往往是無效的;

2. 完全競爭市場,想要成功,只有死拼功力;

3. 在不成熟的市場,機會才能稱為機會,但也有很大的風險成本;

4. 多去關注一下失敗者,他們比成功者的經驗更有效。

好了,關於這個話題,你有什麼想表達的?歡迎留言。

良叔小隨天天見,再堅持39天。

-END-

為什麼你發現的機會,往往都是坑?

這個電話亭怎麼了? ——攝於2019年10月27日

本文作者簡介:徐大維,暢銷書《超級個體:打造你的多維競爭力》作者,公眾號良大師主筆,原平安集團渠道總監,香港理工大學管理碩士,知名培訓顧問,簡書籤約作者。歡迎關注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