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家長,既參加輔導班又在家輔導,結果數學考了30分,誣陷老師沒教好,您怎麼看?

阿海65274093999


看到這個問題,我眼前馬上就聯想到培訓機構的週末,真是熱鬧,家長不辭辛苦接送孩子去補課。有些家長還發著牢騷,但是極少有家長會認真思考一個問題,我的孩子為什麼要補課?如果不補課怎樣才能把學習搞好?

也恰是因為家長不懂教育,更不懂學習輔導,才會出現盲目相互效仿的現象。就如題主所講的這個例子,其實就是最典型的一個。有些家長花在孩子補課上的錢真不少,自己也在家輔導孩子,但是孩子就是成績很糟糕,原因在哪呢?

要說怪數學老師,那純粹是胡謅八扯,老師教一個班學生,為什麼有的孩子能考出滿分成績,你的孩子就只能考30多分?如果家長把責任歸因到老師頭上,其實你就真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僅拿孩子的數學學習來說吧,下面我就給你講講如何學好。

一、數學基本計算能力,是靠平時在日常生活中訓練的。

舉一個例子,菜市場的商販,如果把上一二年級的孩子帶在身邊,讓孩子跟著賣菜,學著算帳,保證一年下來,孩子數學基本計算特別熟練。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孩子把數學基本計算應用到生活中了,練多了,自然就算的快,算的準了。可是有多少家長重視對孩子進行數學知識的生活化訓練呢。有心的家長還可以和孩子平時做數學遊戲活動,如大富翁遊戲,玩多了,孩子的數學計算能力會越來越棒。

二、數學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關係到語文學習能力。

很多數學學不好的同學,如果你去觀察孩子的語文學習,發現大多數口語表達能力不好,書面語表達也一般。而作為數學來講,數學基礎知識是需要靠聽老師課上講,用心去領悟,認真去思考,才能掌握的。如果孩子平時數學學習一般,我建議家長平時多陪孩子練課外朗讀,增加課外閱讀互動環節,多與孩子聊天,讓孩子突破說這一關。孩子理解和表達能力提升了,對數學基礎知識的學習才會很輕鬆。

三、數學邏輯思維訓練必須要重視,否則,孩子無法建立起邏輯判斷與推理思維。

不管是從小學的數學知識,還是到了初中階段,其實數學學習大都是在對一個孩子進行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而很多數學老師不會告訴學生,好,同學們,我們這節課進行數學邏輯思維訓練啊。為什麼?學生聽不懂這些專業術語。但是每節課卻都在做這些相關的訓練,既通過理解、分析、判斷、推理、比較、計算等方式,讓孩子學會邏輯判斷與推理,從而建立起用數學邏輯思維解決現實生活問題。

結束語:如果一個孩子數學總是學不好,我建議最好找有經驗的數學老師,給孩子進行數學思維能力的評估和診斷,看看孩子數學能力的發展到底怎樣。如有的孩子雖然已經五年級了,但是數學思維能力才僅達到三年級水平,你讓一個三年級孩子學五年級數學,能有好成績才怪哩。做出實際評估和診斷後,再進行分梯次的數學知識的基礎補課,以及解題思維步驟化訓練,才能讓孩子慢慢提高成績。


寒石冷月


雙面輔導依然考不到及格的分數,只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

第一學生本身基礎太差了怎麼學都學不會,特別是初三的學生,小學初一初二的都沒怎麼學,什麼知識點都沒掌握,你講什麼他都一問三不知,想要考及格真的太難了。上學期我也是接了一個初三的女生,想數學衝刺一下考上高中,但是他的基礎是在太差,連基本的勾股定理,平方公式都不會,甚至連負數減法都算不對,所以我只能一點一點的教基礎,把最簡單的基礎但又是考試題目教給她,中考才勉強的考個50分,結果還是沒考上高中,因為她物理和化學更差。

第二是學生根本聽不進去,不願意學,你教他什麼都不做,自己也沒花時間去學習,他能考30分就應該感謝上天了。因為數學不像語文,你認字就能做題得分,你沒掌握到知識點,沒學到方法,你可能連1+1等於幾都算不出來,因此學生自身一定要聽教聽講,老師才能把方法教給他,再加上自身努力才能學的好。學習不是靠老師,自己學習才是重點。

有些家長對待孩子的教育只會一味地依賴老師的教育,自己卻不管不顧,孩子沒學好就責怪老師沒教好這是不可取的。如果遇到這樣的家長,我是不會教他們的孩子的。因為他們對孩子的學習不上心,你花再大的力氣也是白費的。


木棉花回溫


我遇到一個學生,看著一點也不差,在幼兒班就會開三輪車,他開車,他父母裝玉米。可是,學習一竅不通。寫一個字,一天寫10篇,連寫一週,還是不會,小學六年,自己的名字寫不上,在學校解手可以,能分清男女廁所,出去就不行,分不清男女。智力,看著一點不差,說話辦事,都挺利索,幹活,遠遠超過同齡人。人如果有十竅,他只有一竅不通,其他九竅都不成問題。遇到這樣的,神仙也沒招。有的孩子,老師無能為力,家長也不可強求,不是學習那塊料,也許在別的方面會有出息,也不能一棵樹上吊死。孩子往往遺傳家長的基因,作為家長,你自己做學生時啥樣,應該很清楚,你就屬於朽木不可雕,不要太難為孩子了,也別太難為老師,基因問題,誰也改變不了。俗話說的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播下的種子是高粱,硬要收穫水稻,老師幫不了你。當然了,所有老師都會無私的,想盡辦法叫自己的學生學好,學會。絕不像其他行業,師傅都留一手。遇到不開竅的學生,老師也很痛苦,但無能為力。


005222000995


老師沒教好也不是沒有可能,但我想學生過多的參加課外輔導往往更多的原因是自身,而不是外在的輔導和老師。

我上大學的時候也給中學生做過輔導,我是到他家給他做1對1的家教,每個星期三節課每次一個半小時,我就給他講解本週所上的課本內容,外加一些作業。自我感覺每次將重難點和作業都講得很透,學生當時聽的也非常明白。但是到了期末考試,學生家長卻告訴我孩子只考了70分,說我給孩子的英語教得太差了,3500塊錢的學費只能給2000,我那時候還是在校大學生也搞不過人家,只能收了2000塊錢走人,自認倒黴,後來人家才告訴我,這個孩子不僅僅讓我給他1對1輔導,週末的時候還在外面上英語輔導班。



我當時心裡就有個想法,這孩子成績要能搞得好才怪,所有的課後時間都是在被動的學習,而不是主動的思考。這是學習的大忌,不管是語文,數學,還是英語,學習都要有一定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如果家長將孩子所有的課餘時間都安排的滿滿的,全部都在上輔導課,都是在不停的進行知識灌輸,那麼孩子的消化能力就會變得很差,沒有融入思考的學習是沒有靈魂的,更不能做到舉一反三靈活應對考試。

所以我認為題主說到的數學成績問題也應該屬於這種情況,數學強調的更是思維,而數學思維來自於哪裡,最多的應該還是自己對過往知識和練習的總結與思考,尤其是對學習成績不佳的學生,在不停的灌輸數學知識會讓孩子變得更迷糊,考30分的結果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當然,也還有一種可能:輔導班的老師和家教的老師都在糊弄這個孩子,我們也不能排除這種情況存在,現在的文化課培訓市場實在是太亂了,師資根本就不能保證。對於這種情況,家長應該可以現在看一看,看看其他的同學考試成績怎麼樣,如果其他的同學考試成績也很糟糕,那說明培訓班和家教的老師都有問題,但我仍然認為這種概率非常小。

所以,我認為家長開始以此為鑑,還是要適度的依據孩子成績狀況安排課外輔導,不要讓孩子在滿負荷的運轉下去學習,一個不善於思考的孩子輔導的太多也沒有用,畢竟未來面臨的是高考,死記硬背已經成為歷史,只有不斷的提高孩子的核心素養才能從容應對。



大家覺得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美蛙英語


孩子的學習不好與注意力有特別大的關係,如果他人在這,心不在也白扯,我家閨女我從小學2年級開始培養注意力,都有點晚了,但是堅持了1年多,效果很好,8歲的孩子的注意力比大人還要好,上課老師講的要點和知識點基本掌握,所有的家庭作業在學校課間就能完成,做作業不得勁。我還教她記憶的方法,背課文都非常的快,所以要想學習好,就培養注意力和記憶力就可以。


愛她就相信她


這樣的學生在現實中真的有,我們班有一個學生,數學考30多分,於是他母親就把他送到了輔導班,結果竟然考到了20多,於是他母親又給他請了個家教,在家裡一對一的輔導,孩子的數學成績沒有任何起色,最低的時候達到14分。這樣的學生數學學不好,更多的原因在自身。

學好數學確實需要一點天賦,沒有入門的孩子學起來特別慢

數學這門學科和英語語文都不同,想通過死記硬背或者多刷題提高成績,並不現實。前提是你聽懂了,並且還有舉一反三的能力。而現實中有些孩子貌似非常用功,英語成績能達到100分以上,而數學成績卻在三四十分徘徊。這就說明孩子數學沒有入門,這三四十分還有一部分是蒙的。

正是因為孩子學習數學很費勁,就會導致孩子對數學自信心不足,產生畏難情緒,甚至會產生一種消極逃避的心理,這也是孩子為什麼找家教,找課後輔導依然不能提高成績的原因。有時這種心理特別強烈的時候,還會導致孩子的厭學情緒。



班級授課制不適合這樣的孩子,誣陷老師沒教好,是典型的主觀不入門客觀找原因

如果班裡的孩子數學都很差,那一定是數學老師沒教好。如果班裡的孩子有一大部分成績都不錯,只有自家的孩子數學成績不好,再怪數學老師沒教好就明顯有些強詞奪理了。

這樣的孩子適合課下的一對一輔導,而且一對一輔導應該從頭補起,把所有的知識點和題型地毯式的梳理一遍。這和家教老師的教學方法以及家長的期望值都有很大的關係。

如果是一個專業的數學老師進行輔導,會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給孩子從頭到尾慢慢梳理,重在夯實基礎,效果可能很慢,但是卻會循序漸進提高。但是很多家長的心理影響了孩子的補課進程。



家長需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給孩子循序漸進的時間

很多家長給孩子進行課後輔導,就像挖水的人一樣,這裡挖一下那裡挖一下,沒等出水就放棄啦。很多家長給孩子補習,覺得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有時僅僅給孩子補幾天或者幾周的時間,看到孩子不能有明顯的進步,就認為輔導老師不行輔導沒有效果,馬上給孩子換輔導班或者乾脆不補了。數學的補習,效果是緩慢的,不是顯而易見的。

如果孩子的基礎非常薄弱,對數學的抗拒心理比較嚴重。家長就應該多一些耐心,一邊鼓勵孩子,一邊和輔導老師探討孩子的學習情況,給孩子一些實際性的督促和幫助。而不是每天的都在抱怨孩子補習沒有效果,或者孩子不好好學習導致成績太差。樹立孩子的信心和學數學的興趣,幫孩子一點點夯實基礎,這樣孩子對課堂教學和課後輔導都會感興趣,然後才能跟得上。



總結:學習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作為家長,我們不能把目光只盯住學習和補習的結果,也應該關注孩子學習的過程。操之過急只會導致拔苗助長,遷怒於人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所以與其抱怨老師不如踏踏實實地尋找孩子成績提高的方法,做一些切實的工作。


軒老師談教育


筆者在當大學生的時候,做過“一對一”專門輔導老師,參加工作後,早年也在輔導班裡當過專業輔導老師,於此同時更是在城鄉公辦中小學幹了20多年的一線教師,對於補課中存在的某些“貓膩”可謂知之甚詳!下面筆者就“學生家長,既參加輔導班又在家輔導,結果數學考了30分,誣陷老師沒教好”,談幾點個人看法,與大家商榷。

校外“一對一”專門輔導,或者輔導班集中統一專業輔導,老師做的都是課業上的“補短板”具體教學活動。當然了,“一對一”專門輔導更具有針對性,在接受老師專門輔導之前,學生和家長務必要搞清楚,想讓老師輔導具體哪一個或哪幾個模塊的具體知識和能力提升;清楚明白地告訴老師這些,輔導老師才會有的放矢地進行因材施教,輔導效果才會更加明顯,否則的話,所有地方都是你的短板,那就不是輔導了,而是重新學習。例如找老師輔導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你如果讓老師全冊輔導,效果肯定不咋樣,因為校外輔導老師遠沒有校內老師更專業,課堂上都學不會的,讓校外輔導老師再來一遍,基本上也沒啥效果;而如果是針對某一個或某幾個知識模塊,比如孩子最容易出錯的長方形面積計算問題,輔導老師就可能比校內老師更在行,因為他會有針對性的去做專題研究,把所有題型總結歸納的更精緻化,孩子經過輔導,突破短板,成績就更容易突飛猛進!


學校老師講課,需要針對全體學生,而不是專門為了你的孩子一個人,學好學壞全在學生個人的學習能力和認真程度。在校內班級的課堂上,聽老師講課,也是有許多技巧的;例如提前預習,把老師課上即將要講的知識80%以上都通過預習自學搞通弄懂,那麼在聽課時就會專門針對那不到20%的重難點部分用功,學生也極易集中注意力攻堅克難,課堂學習效果就會非常好;尤其是課後再及時複習鞏固,認真完成相關作業,要是再能刷幾道相關綜合應用的題型練習,那效果絕對是槓槓的!能夠堅持這麼學習的孩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學習成績比較優異的孩子、或者叫學霸,差不多都懂這一點,更重要的是,他們都能夠做到持之以恆的堅持這一點,這樣學習的孩子,壓根就不需要什麼課外輔導。因而,筆者覺得,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主要地取決於孩子的素質,更主要的是,有著良好的情商素質,能夠有效地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堅韌不拔、堅持不懈!


孩子良好的情商素質來基本上全部自於優秀的家庭教育,家長與其花費很多的錢到處給孩子補課,還不如好好地去反思家庭教育和努力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孩子的情商素質又稱為情緒智商水平,在現代家庭教育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直接關係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穩健成才;提高情商的最大意義就在於提升孩子的自我控制情緒的能力,讓孩子變得更加穩重、更加認真、更加集中注意力,因而學習效率也會更高、學習效果更好!最新的研究顯示,一個人的成功,只有20%歸諸於智商,80%則取決於情商。美國哈佛大學的丹尼爾·戈爾曼教授堅持認為:“情商是決定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情緒智商如此重要,那麼家庭教育中該如何提升孩子的情商呢?筆者覺得,有三個關鍵詞很重要,及規則、自律、鍛鍊,也就是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懂規矩、善剋制、並且在日常生活中積極鍛鍊,努力讓自己孩子變得更加沉穩、更有有氣度、更加有經驗!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學生家長,既參加輔導班又在家輔導,結果數學考了30分,誣陷老師沒教好”,這顯然是存在著認識上的重大誤區,表現在行動上當然是徒勞無功、甚至還會適得其反;家長給孩子花了很多錢、費了好大勁、補了許多課,結果孩子不進反退,數學竟然只考了30分,攤在哪個家長身上,也都會憤憤不平,心情鬱悶是可以理解的;問題的關鍵在於要想明白,自己究竟存在哪裡了!


自在人生wub


初中學生的數學成績不及格了。

初中女生,經診斷,該女生不喜歡數學老師,上課大多時候應該處於一種神遊狀態。又,該女生回家遇到難題有高學歷高智商的父親做數學後盾。判斷該女生,各方面基礎還很不錯,在第一次接觸時,發現有咬指甲現象,再後來發現,還有一分鐘遊離狀態,以及遇到難題畏難情緒。幾次輔導後,交流,觀察發現:1,該女生手指甲不用剪,基本靠咬;2,分次大量喝水,轉移或掩飾畏難情緒以及逃避思考;3,嬌氣任性;4,在數學學習中,頻繁受到父親羞辱話語或者咆哮,比如這麼簡單都不會等等。

輔導中,阻隔了 父親輔導,學生考試成績在八十左右徘徊。

省略一千字。

父親忍不住,又介入輔導,成績及格線上了。

再後來,學生父親忍不住又參與輔導,因為解鈴還需繫鈴人,順水推舟被動同意父親嘗試輔導,只有傻瓜老師才會拍胸脯說自己行,因為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啊。然而,再後來詢問女生在家狀況怎樣,女生說父親會兇她,但是她忍如何。

再次單元測試,成績六十出頭,家庭大亂,否定了輔導作用,放棄輔導。現在不知怎樣了。

想說,學生如果還有弱弱的上進心,父母也有相對合適的收入,那麼就請人輔導,孩子只有一個嘛!

顯然,孩子學習無法跟進,變成家長想要的學習成績好的孩子,一定是受過一些“摧殘”,可能是無意的,可是真的是父母或身邊老師等人給的。那麼同步解決孩子心理問題,這需要時間和功力。父母沒有一定的辨識能力和忍耐力,當然會讓補課打水漂咯。

只是舉個例子,不要偏聽偏信哦!


祥順中小學生學習力


又在家輔導又參加輔導班,結果數學考了30多分,還誣陷老師沒教好。我認為不是老師沒教好的原因,是你自家孩子不會學的事實。

一、為什麼數學只考30多分?

無論在哪?數學30多分,幾乎都是沒學的水平。說句不好聽的,就是我啥都沒學,也能蒙個幾十分啊。家長分析原因沒?我猜測有幾種原因?

1、不專心致志學習

可能是你家孩子從小在家逍遙慣了,上課走神走的太多,開小差,不認真聽講,隨意糊弄老師。說直接點,就是不專心致志,三心二意。數學30多分?說句打擊人的,天天在學校學啥呢?難道在學校看著數學書發呆嗎?

2、數學學習意識欠缺

如此重要的基礎學科,考了30多分。可見,學習意識很差,意志力都沒有,如何能夠學好?我見過很多學生稍微學學,就可以考出很高的分數。那是他們有著很強大的學習意識。一旦意識下水,怎能撈得回來。而學習意識,需要家長細心教育,從小鍛鍊孩子,培養數學思維,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提高。



3、慢熱型

如果以上都不是,那自家孩子估摸著就是發育稍晚。這本身就很正常,因為我就是這樣的慢熱型孩子。大腦發育尚不完善,思維並不完整。試想:你去給小學同學講微積分,他能聽得懂嗎?或許智力超常的孩子可以,但大部分都不行。因為沒有好的邏輯能力,想不通原理,如何解決數學問題?若真的是這樣,或許只能慢慢引導孩子,急不得,培養數學方法,建立數學模型。或許哪一天孩子突然開竅了,數學就會逐步提高了。

二、誣陷老師沒教好合不合適?

去看看同班級孩子,數學都是30多分嗎?或者都是不及格的水平嗎?如果這樣,合適。那的確是老師授課水平不行,可能因為老師都不清楚,也有可能老師水平太高,在他“認為太簡單的問題”根本就不用講”或者“一筆帶過”。但他忽視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導致學生普遍聽不懂,那確認就是老師問題無疑了。

不合適!只有自家孩子數學考的不行,就說老師沒教好,不覺得太牽強了嗎?難道其它的學生都是天才嗎?能作為老師,或許授課方式不當,但自身知識水平真不用懷疑(至少受過17年教育的我,還真沒見過哪個老師自身知識不會的)。針對一個大班,老師會從全局出發、查漏補缺、循循善誘,引導孩子去學數學,喜歡上數學這一基礎學科。或許連家長都心知肚明,90%都是問題都在孩子身上,責怪老師,不覺得自己都很沒理嗎?


其次,大部分知識都是在學校習得的,是因為學校有完整的教學體系,老師有多年教學經驗,可以很系統性教授知識。脫離了學校,參加了輔導班,想要提高成績可謂“難上加難”。

我高中一同學,總是自認天才,上課做題,週末補習,可成績也只能在班上混箇中等,遠遠不如那些上課認真聽講、課後及時補弱的尖子生。少了課堂這一環節,依靠課外輔導機構和在家輔導,很難。沒有了學校那種學習氛圍,學習效率大打折扣。

我更傾向於後者,也就是家長誣陷老師是不合適的。不過既然誣陷老師沒教好,又自家補習、又參加輔導機構,那成績也沒上去?咋不“誣陷自己、誣陷輔導機構”呢?輔導機構僅僅輔導,不可能說將數學知識從頭到尾跟你講一遍吧。那就不是輔導了,那是從頭再學,從新上學。

三、今後該怎麼做?

01

跟隨孩子一起上課

鑑於“數學只考30多分”的情況,在條件許可下,有必要時時監督孩子學習狀況,可萬萬馬虎不得。孩子無小事,家長需留心。到孩子課堂去“蹭課”,多隨著孩子去上課,孩子看看自家父母在後面,還能不認真聽講嗎?

晚上輔導孩子,詢問孩子今天學了啥?課堂上有啥問題不懂的,還沒解決的,迅速和孩子一起解決。不要讓孩子學會拖延,患上了拖延症。

02

和老師溝通

家長精力有限,學習問題需依靠老師,詢問自家小孩近日學習狀況。據老師所說:“那些對孩子關心的父母,和老師溝通的家長,老師也對這樣的孩子更加上心,隨時瞭解其學習動態,因為老師覺得這樣的父母是一位負責任的家長,更願意對孩子上心”。多用電話、微信等社交軟件瞭解孩子最新信息。長此以往,孩子定會有進步的哦。

綜上所述,數學只考了30多分,估計這不僅僅是數學的問題,其它科目也必不會太好,可以此為契機,將孩子所在漏洞填充,為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意識。以後的你定會感激今天為孩子的付出!


教育公子哥


我是一名小學數學老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家長把孩子送到輔導班,目的是想提高孩子的成績。沒想到沒有幫孩子提高數學成績,還導致了數學成績的下降。家長肯定不能接受,又找不出別的原因,只能誣陷老師。

我們先來看一看,家長為什麼要把孩子送到輔導班。原因有三:

一是家長跟風,看別的家長把孩子送到輔導班,自己也要把孩子送到輔導班,不然家長自己心理也不踏實。至於孩子在輔導班的學習情況,家長也不勝瞭解;也不想了解。只要孩子每天在輔導班把作業做了就可以了。

二是家長焦慮,孩子成績差,一時又找不到提高孩子學習成績的辦法,只能把孩子送到輔導班,把提高孩子成績的希望寄託在輔導班老師的身上。

三是家長不會講,隨著孩子年級的身高,數學題越來越難了,家長又不會給孩子講解,只能送到輔導班,讓輔導班的老師給孩子講題。

但問題是,孩子參加了輔導班的輔導,孩子的成績並沒有提高,有些學生還有下降,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的成績沒有提高反而兒下降了呢?

我的學生中也有一部分學生每天在輔導班寫家庭作業。我也發現,這些孩子的數學思考能力在逐漸減弱。孩子練習冊上題做對了,但讓孩子給我講的時候,孩子卻不會講。考試的時候,在輔導班寫作業的多數孩子的成績,在原地踏步,還有個別學生的學習成績不但沒有提高,反而也在下降。

針對這這一問題,我和在輔導班寫作業的幾個孩子進行溝通交流。

結果發現,幾個孩子參加的輔導班,班裡的人數都比較多。最多的達到21人,最少的8人。21人的班裡有2個老師輔導,8人的班裡有1個老師輔導。

家長輔導一個孩子的作業,都感覺力不從心。2個老師輔導21個孩子的作業,21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年級,不同的班級,每個孩子的家庭作業都不一樣。2個老師要把這21個孩子的作業挨個批改完,這個工作量是相當大的。

這麼大工作量,輔導班的老師是怎麼完程的?我對此產生了疑惑?

在我的再三追問下,孩子們告訴我,自己先做,碰上不會做的題就讓老師給講,老師講了半天自己還是不會做的時候,老師只能把算式告訴孩子,讓孩子把答案寫上。老師一批閱就OK了。因為人太多了,輔導班的老師沒有更多的時間給他講解。


多數孩子拿到一道題一讀,把題目的信息都沒有搞明白,就認為自己不會做,就請輔導老師講。時間長了,孩子就產生了依賴性,就越來越不會思考問題了,也不想思考問題了。


孩子在輔導班做的題都是對勾,但有多少題是孩子自己想出來的就不得而知了。


這麼多的人,老師不能在時間和精力上保證每一個孩子學習的時效性。只能走馬觀花,粗枝大葉地對孩子進行輔導。

這樣的輔導班,只是以賺錢為目的,他不會為孩子的思維發展而引導孩子進行獨立思考。不上也罷!


這就是孩子參加了輔導班,家長在家也輔導,但孩子的數學成績還是上不去的原因吧!

結束語:家長要想讓孩子通過參加輔導班,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最好是參加1對1的老師輔導。老師才能從時間上和精力上保證孩子的學習過程落實到實處,才有可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