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愛立信專利戰告一段落,兩巨頭握手言和,共享市場

在商場上,為了防止競爭對手進入當地市場,對其提出專利訴訟是非常常用的一種手段,當年愛立信為防止小米進入印度市場,就對其提出過專利侵權訴訟。這場訴訟官司一打就是五年,不過近日這起案件終於落下帷幕,2019年10月15日,愛立信發言人向IAM證實,兩家公司已經簽署了一項全球專利許可協議,雙方在印度德里高等法院友好和解,歷時5年的專利訴訟得以結束。


小米愛立信專利戰告一段落,兩巨頭握手言和,共享市場


愛立信和小米的專利訴訟案要追溯到2014年,2014年12月11日,因涉嫌侵犯愛立信所擁有的ARM、EDGE、3G等相關技術等8項專利,小米在印度被愛立信訴至印度德里高等法院。

善於“專利維權”的愛立信第一時間向印度德里高等法院提出“臨時禁令”並獲得同意,禁令內容包括“禁止小米在印度市場銷售、推廣、製造及進口涉嫌侵犯愛立信專利的相關產品,並要求小米和其印度當地的電子商務合作伙伴Flipkart,暫時停止銷售愛立信起訴的涉案專利產品。”

此外,法院還要求小米和Flipkart提交在印度境內涉案產品的銷售數量以及銷售總金額。並派遣官員去小米印度辦公室執行相關決議。同時


小米愛立信專利戰告一段落,兩巨頭握手言和,共享市場


法院已向印度消費稅和海關中央委員會發出通知,禁止小米侵權產品入境。

一時間,小米旗下全線手機產品都不得“進入”印度市場,而對於積極謀求“國際化”的小米無疑成為“當頭棒喝”。

經過斡旋,該案件提出8天之後,2014年12月16日,印度德里法院授予小米手機“臨時許可”,可繼續向印度銷售基於高通處理器的手機紅米1S,不過前提是小米每臺設備預繳100印度盧比(當時約合12.69元)於法院提存;而搭載了聯發科處理器的紅米Note仍然不得銷售。

據知情人士透露,搭載高通芯片的小米手機之所以獲得解禁,原因在於高通和愛立信之間有授權條款。

而事實也證明,小米在獲得解禁的情況下,大力進軍印度手機市場,憑藉其性價比高的優勢,獲得了印度市場霸主地位。數據研究機構Canalys調查數據顯示,小米在印度連續8個季度出貨量排名第一。

愛立信對於這個專利訴訟案件的上次回應還是2015年12月,當時愛立信重申了印度訴訟案強硬的立場,宣稱,“這場訴訟仍在進行中,愛立信的立場不變,小米和全球手機廠商一樣,需要由我們授權才能使用我們的專利。”

2018年初,雙方達成和解。同年6月15日,愛立信中國回應稱,與小米的專利訴訟仍在進行中。


小米愛立信專利戰告一段落,兩巨頭握手言和,共享市場


2019年10月15日,小米與愛立信握手,結束了為期五年的專利訴訟。

近段時間,達成專利糾紛和解的企業還真不少,2019年10月29日,臺積電與格芯(GlobalFoundries)共同宣佈將撤銷兩家公司相互之間的,以及涉及到任何客戶的全部訴訟。兩家公司均已經同意,就各自在全球範圍內的現有半導體專利以及未來十年內將要申請的專利,互相給予對方寬泛的專利有效期交叉許可。兩家公司均將持續並大量投入半導體技術的研發。

無論是小米與愛立信握手言和,還是臺積電與格芯達成和解,歸根到底還是企業有專利技術就有市場競爭的底氣,對於企業來說,專利是衡量一個企業創新研發能力和技術實力的一個重要標準,企業都應該重視專利申請和專利研發,龐大的專利數據庫是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堅實的後盾。(來源:賽貝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