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為什麼出了這麼多工商鉅子?

江南大學黨委書記朱慶葆教授說,工商文明是江南文化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不同於其他區域文明的特色,非常值得總結,在當前的新時代有必要發揚光大。

江南为什么出了这么多工商巨子?

撰文 | 澎湃新聞記者 陳珂

歷史上的商聖范蠡,到現在的蘇南模式、浙商精神,“江南”,這一塊自古富庶的地方歷來就是工商鉅子的搖籃、工商文明的發源地。

江南何以與工商有這樣密不可分的關係?江南文化與工商文明又是如何相互作用?新時代江南工商文明又具備怎樣的價值?……10月29日,第二屆江南文脈論壇上,來自滬蘇浙皖四地的專家相聚工商業重鎮無錫,圍繞“江南文化與工商文明”的話題展開討論。

為什麼江南能夠“日新又新”?

“江南是一個經濟上的富庶繁盛、文化上的精緻優雅交織出來的、有魔力的區域共同體。”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周武說。

據他觀察,江南之所以千百年來保持持續繁盛、日新又新,有幾點原因。

一是它與生俱來的開放意識,

勾通南北有大運河,東西有長江貫通,東面有大海聯接國外,在地理上具備高度開放的格局,這使得江南人一直以來就比較能接受新的變化和新的事物。

在開放的基礎上,江南超強的融匯主義也至關重要。周武說,江南融匯了東西南北,是徽文化、吳文化、越文化的匯聚之地,江南的文化史就是不斷融匯的歷史

舉例而言,當前上海的海派文化就是江南文化與歐美文化融合的產物,“有容乃大,不斷吸收不同區域不同國家優秀文化資源,江南文化才能成其大成”。

此外,是市場化的助推。周武認為,江南是商品經濟很發達的區域,這是江南繁盛的動力之源。

對此,浙江工商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浙商研究會執行會長、浙商博物館館長楊軼清也有認同。

他表示,江南可以說是中國政商關係最健康的地區。

歷史上,江南既不像雲貴川那樣“山高皇帝遠”,又不似天津河北般“位於天子腳下”,江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其既能有主流政治意識,又具備市場思維,既尊重政府又依靠市場,因此長期以來,江南工商文明繁盛興旺。

江南工商文明對長三角一體化的啟示

通俗意義上的“江南”,就是蘇浙兩地的大部,上海的全部,安徽和江西的一部分,這恰巧與今天所說的長三角區域相重合。

因此,在當下,重新梳理江南文化,在某種程度上也能為當前的長三角一體化工程提供文化共識與借鑑啟示。

江南大學黨委書記朱慶葆教授說道,工商文明是江南文化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不同於其他區域文明的特色,非常值得總結,在當前的新時代有必要發揚光大。

無錫靈山文化旅遊集團董事長吳國平以自己所創辦的企業為例,他表示,靈山文旅集團從成立之初就受到江南工商文明的薰陶,繼承了其中的一些特質。

比如,以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為己任、經世的家國情懷和敢為人先的敢闖敢創精神,以及精益求精、帶動一方老百姓致富的向善精神。

“靈山大佛、拈花灣等項目都是‘無中生有’,我們項目發展後,當地一方老百姓每家開起客棧,前來旅遊的客人非常多,甚至當地楊梅都比以前貴好幾倍。”吳國平說,這當中的工商精神放在當前仍不過時。

楊軼清則表示,江南各地域整體上有一個基本文化脈絡,但具體到每個地域又有其多樣性,比如浙商跟蘇商群體就有很多不同。“浙商很多學歷比較低,但創業能力突出,比如義烏人天生會做生意,永康人天生會打鐵,江蘇的就不一樣,大家都會寫文章。”

但江南工商文明還有一個詞,“和合”,楊軼清說,江南內部的差異性豐富了江南文化的內涵,

而“和合”文化使得這種差異性與多樣性變成江南工商文明生生不息的動力。

“聯合、合作、和諧、和平,這既是江南文化的底蘊,也是長三角一體化需要的方向路徑。”楊軼清說。

而在周武看來,“最根本是開放,開放力度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身處長三角龍頭城市上海尤其如此。這也是他基於多年對上海及江南開放基因的觀察,得出的結論。

延伸閱讀

江南文化的啟示:為何“開放與包容”被與會專家屢屢提及

撰文 | 澎湃新聞記者 陳卓

在科技迅猛發展的當下,世界日益成為雞犬相聞、生態脆弱的“地球村”,而人類也不可避免地將成為命運共同體,那麼在這其中,追溯

歷史和文化能給我們什麼樣的前瞻性啟示?

10月28日,在江蘇無錫舉行的第二屆江南文脈論壇上,多位與會專家認為,從江南文化出發,或可給出的答案是:開放與包容。

“江南的文化史就是一部不斷融匯的歷史,從融匯中國的東西部,融匯徽文化、吳文化、越文化到近代以後融匯東西文化。”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世界中國學研究所副所長周武說,現在上海很多人在研究海派文化,其實海派文化就是江南文化跟歐美文化融匯的產物,它的精神也是融匯,“有容乃大,可以跨越吸收不同區域、不同國家的這樣一種優質的文化資源”。

周武介紹說,這種文化的開放屬性,有其地理因素。江南,從地理空間上講,就是高度開放的。這裡有龐大的太湖水系,把安徽、江蘇、浙江乃至上海聯繫成一個區域共同體,大運河是溝通南北的黃金水道,長江把西部的文化和東部的文化融合,同時勾連大海,跟外部世界緊密勾連在一起。

作為生長於斯的地道江南人,著名經濟學家、東南大學資深教授華生也認為,

江南文脈綿延千年不衰的秘訣正是在於“開放與包容”。“江南文脈來自中原,在名山秀水中不斷髮展,在歷史中不斷汲取中華文化的體系和風範,而近代以來,江南文化開放胸襟,從近現代文明中吸收營養兼收幷蓄,才有今天的繁榮和絢麗。”

浙江工商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浙商研究會執行會長、浙商博物館館長楊軼清表示,“和合”二字可以體現江南文化的底蘊,這也是如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需要堅持的。“典型的小江南,最多的人才是文人和商人,為什麼?就是因為他是講和氣能生財,也能靜下心做學問。”

“所以我們現在一直說要怎麼樣保存和發展江南的特色,我覺得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體現一種開放性,保存和發展正是在對外開放中跟其他文脈進行交融的結果,這個結果就是自然地保存,自然地發展。”香港中文大學教授講座教授黃勇表示。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六朝博物館館長鬍阿祥向

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江南從原本的地理概念逐漸擴展成具有象徵意義的江南,正說明江南文化的價值在於其範本作用,“要尊重這一片土地,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哲學系政治和社會哲學講座教授Hans Bernhard Schmid認為,瞭解其他文化,最重要的是尊重人性,尊重人性的不同面。

“最通用層面上,人性是連接我們所有文化共同的部分,它是一個最核心的內容,它需要一個最開放的方式去發展,不管是有新的概念還是去發展新的思想的時候,我們的人性都是一個共同的基石。”他說。

江南为什么出了这么多工商巨子?

現已入駐

今日頭條、騰訊企鵝號、搜狐號、新浪看點、一點資訊、界面、網易、虎嗅網、鈦媒體等平臺,

覆蓋商業財經核心受眾群。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