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是如何完成從“有核”到“無核”歷程的?哪些細節值得注意

經過長時間的人工馴化及改良,葡萄逐步以優質果品的姿態走入千家萬戶,併成為人們夏季茶餘飯後必不可少的果品。趕上好時代的我們,當前使用的葡萄多是粒大、飽滿的無核葡萄,比如巨峰、夏黑、醉金香、白牛奶、美人指、玫瑰香、無核白雞心等,殊不知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人們使用的都是粒小、口感差的有核葡萄。那麼葡萄的

“有核——無核”是怎麼演變過來的?人們採取了哪些措施來促進這一演變過程?接下來筆者細細為您講解。

葡萄是如何完成從“有核”到“無核”歷程的?哪些細節值得注意

01

葡萄無核化的發展歷程

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雖然世界上也有大規模的葡萄種植,但是產出的果實多是有核的,吃起來不是特別方便,影響口感。自從美國科學家在1959年首次闡述了赤黴素對葡萄形成無籽果實和增大果粒的作用之後,全世界各地掀起了葡萄無核化處理研究熱潮,比如1958-1959年日本確立了玫瑰露無核、早熟栽培技術;1959-1962年我國科學家羅國光在玫瑰香葡萄上的無核化處理研究;1971年日本在蓓蕾玫瑰上做的鏈黴素無核化處理試驗等。但是從目前葡萄的無核化處理技術工藝來說,還是日本的技術相當成熟,研究比較深入,我國正在突飛猛進的超越過程中。

葡萄是如何完成從“有核”到“無核”歷程的?哪些細節值得注意

我國的葡萄無核化處理起始於1959-1962年羅國光老師的研究,但因其落花落果嚴重、大小果現象突顯,產量損失突出,最終沒能推廣。之後經歷了長達20世紀80年代此項技術在我國才逐漸成效凸顯,比如1980年魏振東老師花前5-10天噴施15ppm促生靈使葡萄無核化率達到90%以上,之後1985年上海的兩位老師在先鋒葡萄盛花末期用25ppm赤黴素浸沾花穗,10天后在進行一次,使其無核率達到了90.3%-94.2%。之後的一段時間,多數專家學者發現單獨應用赤黴素往往會因其巨大的副作用,比如穗軸脆化、扭曲等,所以之後的研究方向就集中在混合藥劑搭配處理方面,也發現了一些比較好的搭配方法,比如赤黴素與鏈黴素;赤黴素、鏈黴素與CPPU(氯吡脲)等。具體搭配比例後邊藥劑選擇會有所提及。

葡萄是如何完成從“有核”到“無核”歷程的?哪些細節值得注意

02

葡萄無核化處理的常用藥劑

(1)赤黴素

赤黴素作為重要的促生長激素,參與果樹生長的多個環節,也是研究比較深入的一種植物激素。雖然目前已發現了70多種赤黴素,但是在葡萄無核化處理方面,還是GA3和GA4+7效果最好。在無核化處理效果方面,國內學者開展了相對豐富的試驗來進行驗證,比如龔束芳老師在京亞葡萄上得到了73%的無核率;王海軍老師在龍眼葡萄上得到了97%的無核率;李世誠老師在先鋒葡萄上得到了90.3%-94.2%的無核率;等。總的來說,作為最早應用葡萄無核化處理的一種激素,赤黴素的相關研究已經成熟,生產上普及接受力大,是一種比較好的無核化處理激素,但是最好與其它物質配比使用,消除單用所帶來的弊端

葡萄是如何完成從“有核”到“無核”歷程的?哪些細節值得注意

(2)細胞分裂素

細胞分裂素的作用就是使單性結實果粒或種子敗育型果粒坐果,進而增加無籽果的數量,但是並不能增強無核化的效應,只是單純的使原應脫落的無籽果實座住果,對原有的有核果實沒有影響。所以目前多與其它促進無核化的激素配比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細胞分裂素會適當延遲果實的成熟時期。

(3)鏈黴素

鏈黴素促進葡萄無核化雖然前期研究比較多,但是發現的問題也很多,比如形成的無籽果實個頭小,色澤發黃,有水漬狀斑點,所以並不建議果農單獨使用,最好是與赤黴素配比使用,一方面可以彌補赤黴素對品種、樹勢、處理時氣候條件的敏感性,另一方面還可以減輕果梗木質化,促進弱枝、弱樹形成無籽果實。

(4)生長素

生長素類物質在葡萄生產中主要是用來促進生根繁殖和提高坐果率,而在葡萄無核化處理方面受品種限制比較大,目前只有學者在巨峰系歐美雜種葡萄或者有單性結實能力的品種取得了較好的無核化效果。所以筆者還是建議在無核化處理方面儘量不用。

葡萄是如何完成從“有核”到“無核”歷程的?哪些細節值得注意

(5)其它物質

常見的還有促生靈、PCPA等,雖說也有促進無核果形成的功效,但是單獨使用效果並不理想,所以目前也多餘赤黴素等物質配比使用。比如李朔遠老師在巨峰葡萄上用PCPA 15ppm+赤黴素20ppm,其無核率達到了82.9%-99.5%。

葡萄是如何完成從“有核”到“無核”歷程的?哪些細節值得注意

03

葡萄無核化處理技術

(1)處理時期

通常來說,葡萄無核化處理進行兩次處理,第一次主要是為了阻止種子形成,第二次主要是為了促進果實增大。在具體處理時間上,不同品種存在很大的差異,其中對於難於消籽的二倍體葡萄,第一次多在盛花前10-14天,第二次在花後10天;對於少核和軟核多的四倍體品種,第一次在初花期,第二次在花後的10-15天;對於具有一定單性結實能力的品種來說,第一次處理在盛花末期,第二次在盛花後10天。具體細分天數還要根據各地的環境情況來定。

葡萄是如何完成從“有核”到“無核”歷程的?哪些細節值得注意

(2)藥劑選擇

在藥劑選擇和使用濃度方面,目前還存在很大的爭議,有學者研究認為玫瑰露與馬奶子赤黴素的最適宜濃度為100ppm,但在巨峰和先鋒上推薦最多的赤黴素使用濃度為25-50ppm,還有人也認為是100ppm,所以很難定論。目前日本在巨峰和先鋒葡萄上推薦的使用濃度為:GA3 25ppm+吡效隆5-10ppm,其中吡效隆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第二次浸漬時增大果粒。在赤黴素混合使用方面,幾乎大部分學者都認為赤黴素與鏈黴素混合使用,無核化效果最好,但是具體添加的赤黴素濃度為多少還存在很大的爭議,不同學者在不同品種上的試驗結果也存在差異,目前沒有統一定論。

葡萄是如何完成從“有核”到“無核”歷程的?哪些細節值得注意

(3)處理方法

常用的葡萄無核化處理方法主要有浸、噴、塗、沾四種,但是採用最多的是浸這種方法,但有的果農因操作面積比較大,投入成本過多,所以在第二次處理的時候會選擇採用噴布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採用“浸”這種方法的時候,時間不要超過5秒,一般為3-5秒;採用噴布方法的時候要注意天氣情況,同時為了提高吸附力可以適當添加些黏著劑。

葡萄是如何完成從“有核”到“無核”歷程的?哪些細節值得注意

(4)後期樹體管理

葡萄無核化處理要想獲得理想中的效果,光靠藥劑處理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結合品種、栽培管理技術等方面的內容。其中用於無核化處理的葡萄品種要具有無核率高、果粒大、品質優、無核副作用少、經濟效益高的特點,否則進行無核化處理的市場意義就不大;在栽培管理技術方面,無核化處理的葡萄往往果實成熟早,產量低,所以必須通過花前花後的管理來提高果實品質,以此獲得理想收益。具體來說就是在開花期完成前疏好花序,保證合理的負載量;然後等花序確定好,對花序進行整形,防止因無核化處理所引起的採後掉粒現象大面積出現,影響產品銷售;最後就是果穗整理了,及時疏除坐果不好或者過密的果穗,對果穗大、形狀不好、小青粒外露的果穗進行摘除處理,以免影響後期的產品外觀品質。

葡萄是如何完成從“有核”到“無核”歷程的?哪些細節值得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