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干預3年,自閉症娃成功入幼兒園,媽媽是如何做到的?

許多調查表明,無論是從成本考慮,還是孩子的預後來說,居家干預都是改善自閉症孩子行為非常重要的一環。

大米和小米兒童成長中心總顧問鄒小兵也表示,在他所瞭解到的孩子改善良好的案例中,家庭積極參與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家庭干預的重要性很多家長已經瞭然於心,但上陣操作卻時常節節敗退,問題出在哪?

今年9月,大米和小米(北京)兒童成長中心組織的一場家長分享會上,4歲半孩子心心的媽媽,受邀分享了她的家庭干預理論與干預方法。

心心從一歲多發現端倪後去醫院就診,到2歲時,正式開始干預,上了半年多的個訓課、集體課,就成功潛伏在普通幼兒園。

3年來,媽媽說心心整體是進步的,而這一切,與他們一刻也不放鬆的家庭干預密不可分。

家庭干預3年,自閉症娃成功入幼兒園,媽媽是如何做到的?


我在家庭干預中的

“他山之石”和“一家之踐”

口述 / 心心媽媽

關於家庭干預,我想很多家長比我干預知識更豐富,更有方法。我今天分享的也僅僅是以自己孩子為範本,得出了的一些心得,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希望和方向。

現在心心的一個基本情況是,在社交方面,還不懂得與同齡人相處的方式和方法,競爭意識過強(什麼事情都想得第一名,不得第一名就會有情緒!),語言也沒有同齡人豐富。

但在認知上已超出同齡孩子,看書多,識字多,能夠完成簡單的閱讀,也有自己的思考和邏輯。

家庭干預3年,自閉症娃成功入幼兒園,媽媽是如何做到的?


01

家庭干預第一步:

你想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

首先,我想從干預理念和目標說起。

也許對一些家長來說,理念很空洞,不如實際干預方法,但在我的家庭干預中,這很重要。

人生道路上,你所做的選擇都是你的價值觀引導,干預也需要理念引導——你究竟想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

每個人想法都不一樣,我的答案是——干預之後,孩子能快樂地享受生活,能按照自己的方式,自信地活在這個世上。

每個孩子的基礎能力不一樣,但學會生活自理,懂得社會規範,擁有一技之長,是我們家長共同的培養方向。

其次,在干預方式上,我想借用一個經典的總結:

理想行為從無到有,靠輔助。

理想行為從少到多,靠強化。

(這兩項可以聯動使用)

問題行為從多到少,靠功能分析。

家庭干預3年,自閉症娃成功入幼兒園,媽媽是如何做到的?



02

家庭干預需要的理論知識

怎麼學,怎麼用?

方向和方法都確定了,最重要就是實操環節,我認為做好實操的前提是:家長要學習系統的理論知識。

密集型干預強調每週要達到40個小時,光靠機構是不夠的。家長要在家進行干預,只靠幾篇文章零散地學習,只能看到“點”的問題,也只能解決孩子“點”的問題,所以需要一套系統的理論體系,幫助孩子全面提升。

慶幸的是,現在學習渠道很多,通過線上課程、書籍(行為原理、孤獨症兒童行為管理策略及行為治療課程)、線下家長培訓等都能學習到想要的東西。

剛開始學習時,對知識的理解會比較淺,但在實踐中用過、揣摩之後,再回過來看書,會理解地更深刻。

但我們在用這些理論知識時,時常狀況百出,我個人認為以下幾點,能讓我們學到的知識更好地發揮作用:

1.學習理論,最重要的是掌握理論本身的注意事項,或是影響使用效果的因素。

比如強化的及時性,強化物的遞進,強化物撤銷的時機……

2.千人千面,一定要讓理論轉化適用於孩子,而不是孩子適用於理論。

家長一般情況下教著教著,自己就變刻板了,比如教孩子打招呼,見到任何人都讓孩子說“你好”,孩子也有自己喜歡的時候和不喜歡的時候,為什麼見到任何人都要打招呼?

3.無論是自然教學還是桌面教學,適合孩子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比如,心心喜歡寓教於樂的方式,所以我採用自然情景教學比較多。

4.語言需要過程,一定是先理解後表達,才有意義。

語言是家長們最關注的一項,語言的進步除了生理因素,還與孩子的基礎能力有一定的關係,一定是先理解後表達才有意義。

NT說話從咿咿呀呀到清楚表達,也需要一年甚至兩年以上的時間,家長干預幾個月就要求孩子說出來,實在為難孩子了。

5.不怕困難就怕不行動,不怕做錯就怕不反思。

居家干預的方法儘量要有理論支撐,不要害怕遇到困難,行動起來是關鍵,之後最重要的就是做好總結和改善。

家庭干預3年,自閉症娃成功入幼兒園,媽媽是如何做到的?


03

居家干預中

這5大問題請重視!

在孩子的居家干預中,我也走了一些彎路,通過總結與反思,我轉化成一些小建議:

親子關係決定孩子配合度,家長是最高強化物。

教孩子時,我也會生氣、想吼、想揍孩子,但每次,我都這樣控制住情緒,默唸一百遍“是我親生的……”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切忌按照自己的想法強行改變孩子。而應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理解到他的行為和當下的感受,再提供給適合孩子的選擇。

比如:前幾天晚上,心心在樓下和小朋友玩得正開心,爺爺奶奶以蚊子太多為由,非讓他回家,但拽了幾次都拽不回去。

我看不下去了,就和老人說,孩子正玩得開心,要不回家取防蚊水,要不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和他溝通。

於是我做了個示範——“心心,現在媽媽讓你做一個選擇:

A 爺爺奶奶和媽媽回家,你自己和小朋友在這裡玩

B 和爺爺奶奶還有媽媽一起回家,看你想看的視頻,下次再和小朋友玩”

其次,有質量、高效地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幼稚”,一起“瘋玩”,一起看電視,一起看書……這些都是情感培養的好方法。

最後,對孩子回應要真誠,說話要算數,建立起信任感。別以為孩子什麼都不知道,其實他們能夠分得清喜歡與厭惡。一般我能夠做到的才會給心心許諾,並且要求我的家人也這樣。

現在,我是心心的知音,是他的最高強化物,他會經常跟我說,“媽媽別上班了,別掙錢了,我不要好吃的,不要好玩的,就要媽媽陪。”

努力發現合理強化物,提升孩子配合度。

孩子的強化物可以是自發的,也可以是培養出來的;可以是吃的、玩的、看的、活動等等,儘可能多地發現和拓展孩子的強化物,孩子的興趣越多,好奇心越強,干預配合度就越高。

心心很多興趣都是培養出來的,看動畫片、玩遊戲、玩各種玩具、看書……

現在遇到兒童方面好玩的好看的,我就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動不動就想買給心心嘗試。

掌控孩子可接受的壓力水平進行干預。

干預是長久之路,壓力過大,孩子可能會對學習產生厭惡情緒,壓力過小,孩子可能進步緩慢。所以每天的學習量要固定,然後根據孩子的狀態,適當增加或減少。

各種泛化,開拓眼界,進行生活幹預。

關於眼界問題,以前我一是忙,二是怕帶孩子出去會出現各種狀況(亂跑、亂碰、會有各種情緒、不知道危險等),沒有很好地重視。

後來,我覺得是大人的想法限制了孩子可以泛化的機會,其實帶孩子出去拓展也是生活中的一種干預。比如,出門我們可以做社會規範的教學、認知的教學、安全性的教學、社交性的教學、情感的互動、環境轉化適應速度等等。

我帶心心去過很多場合,比如車展、汽車博物館、繪本節、其他城市旅遊、爸爸公司聚會等等,這確確實實影響了他小小的認知觀。

保證家庭愉快氛圍和一致態度。

我們家是有角色分工的,我是主要教育者,奶奶是後勤部,爸爸負責掙錢;對孩子的情緒問題、行為問題,還有孩子重要行為的強化,我們家會保持一致態度。

而重要干預原則和方法,我們會定期開家庭會議或挨個傳達。這樣家庭氛圍會比較和諧輕鬆,孩子也就放鬆和活潑了。

家庭干預3年,自閉症娃成功入幼兒園,媽媽是如何做到的?


04

案例分享:

步驟分解,把複雜問題簡單化

在居家干預中,我經常用到示範、旁白、視覺提示、塑造、連鎖等具體的干預方法。

在這裡給大家舉兩個例子——

如廁

如廁是生活自理訓練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自然地一步到位當然好,但是如果不能,建議將如廁訓練進行分解。

先觀察孩子尿地頻率,是否排斥去衛生間,是否排斥沖水聲等,接著可以用圖片+視頻把每個步驟做成視覺提示,每個步驟小強化,成功尿在馬桶裡大強化,如廁行為穩定後逐漸撤消強化。

去外面的廁所也是重複步驟。白天和晚上建議分開練習,心心夜裡我也是領他去衛生間上廁所。

長途旅行

我曾經給心心做過一本冊子,主題是“安全快樂回老家”。我把回老家的步驟全部進行了分解:

從家出發打車到火車站——在火車站排隊進站——取票——等候區等待——排隊上車——找座位——一共經過幾個站(每到一站做視覺提示)——在火車上不可以幹什麼(亂跑、大聲喧譁、哭鬧等),可以做什麼(看書/ipad、玩橡皮泥等玩具、下座走一走、吃東西等等)——下火車後打車回爺爺家——大大的贊並給強化物。

家庭干預3年,自閉症娃成功入幼兒園,媽媽是如何做到的?

以上就是一些我關於居家干預的思考,希望我們每個家長都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孩子,並且持之以恆地教學。

這裡要提醒家長的是,孩子學習有瓶頸期,進步不明顯,或者退回到原地時,不要懷疑你的干預步伐,也不要停下干預節奏,孩子需要量的累積度過瓶頸期。

最後,我引用鄒小兵教授“訓練成功的關鍵六句話”,與大家共勉:

一定要訓練、一定要自然、一定要耐心、一定要有愛、一定要快樂、一定有前途。

-END-

圖片|花瓣網 內容顧問 | 孫旭陽

家庭干預3年,自閉症娃成功入幼兒園,媽媽是如何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