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甘肅鎮原縣駐村女幹部:做村民脫貧致富的“貼心人”

點贊!甘肅鎮原縣駐村女幹部:做村民脫貧致富的“貼心人”

甘肅慶陽市鎮原縣駐村幹部申雪黎盡心竭力、無微不至地幫助村民解決實際困難,被村民稱為“貼心人”。(資料圖) 鍾欣 攝

中新網蘭州 10月30日電 (高展)“2015年剛駐村時,村裡還有四十多歲的‘光棍’要不起媳婦、有農家土炕上還只鋪著一張席睡覺的。村裡的貧困面貌和村民渴望改變的眼神深深地觸動了我。”甘肅慶陽市鎮原縣紀委派出黨群紀工委書記申雪黎近日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回憶道。

2015年6月,申雪黎來到鎮原縣臨涇鎮路壕行政村,擔任駐村工作隊副隊長。路壕村是一個純山區村,基礎薄弱,地瘠民貧,當時還有118戶440人沒有脫貧。

点赞!甘肃镇原县驻村女干部:做村民脱贫致富的“贴心人”

在駐村期間,申雪黎通過進村入戶,和村民談心來加強相互瞭解。(資料圖) 鍾欣 攝

從駐村那天開始,申雪黎先從摸底子開始。“那時天氣正熱,白天帶領駐村隊入戶登記,晚上加班填寫資料,整整兩個月時間,跑便了全村370戶人家。”申雪黎說。

通過走訪農戶,申雪黎和村“兩委”班子分析得出:發展產業和勞務輸出是路壕村村民發展的唯一出路。“既然是扶貧駐村,我想就要駐出實效。”申雪黎說。

一次,申雪黎和駐村工作隊走訪聯繫戶趙學福家時,得知他有操作農業機械的特長,便鼓勵趙學福購買國家貼補的旋耕機,農忙時打零工增加經濟收入。

幾個月後再次見到趙學福,他樂呵呵地對申雪黎說:“我今年給村民旋地加上種地、養牛等,收入能比去年翻兩倍。”

對於貧困老人和遭遇危難的貧困戶,申雪黎帶頭和駐村工作隊員自掏腰包拿出1100多元,為空巢老人購買米、面、油、鹽、菜及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

何長庚是申雪黎的幫聯戶,家住在年久破敗的幾孔土窯裡。在她的多方努力下,幫助該戶於2018年10月份建成了寬敞明亮的3間磚混結構瓦房,並在當地中盛肥料廠為何長庚謀得了一份不錯的工作。

此外,她還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隊員的人際和信息等方面優勢,先後協調投資853萬元,為路壕村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富民產業。為該村提供捐助資金17.2萬元,協調發放精準扶貧專項貸款70戶200.5萬元,成立了路壕村農業產業化專業合作社,新建村淘網店1處,實現了農副產品網絡化交易。正是這點點滴滴,雕刻出了路壕千名村民口中的“貼心親人”。

在幫扶的日子裡,申雪黎很少有時間回家。她正在上初中的兒子說:“我的‘工作狂媽媽’一心關愛村上的留守兒童,自己的孩子卻成了‘留守兒童’。”

丈夫支持、孩子懂事是申雪黎可以全心工作的支撐。“為了工作,失去了對孩子的陪伴,只能在以後的日子裡儘量彌補。”申雪黎內疚地說。

2017年3月,由於工作安排,申雪黎從路壕村調至屯字鎮太陽村進行幫扶。截至目前,她幫扶的太陽村9戶貧困戶已脫貧6戶,今年計劃脫貧剩餘的3戶。

雖然離開了路壕村,但是她並沒有忘記這裡的村民,始終堅持自己的“公益行動”。申雪黎說,自己正在聯繫一批棉衣,想要去慰問那些五保戶。“去看看心理踏實,希望他們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