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中國電影何時可以超越好萊塢,成為世界頂尖的電影市場?

用戶99018819296


中國電影超越好萊塢並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但是這種超越不是說全類型的超越,而是在發展自身特色的基礎上在技術層面不落後,在故事層面上獨樹一幟。

法國的文藝片、韓國的現實主義題材、日本的家庭倫片以及印度的歌舞片等等,在某種程度上都是超越好萊塢。


在中國的電影市場,早些年的香港武俠片也算是超越好萊塢的。


好萊塢的強項在於商業大片,並且其商業大片所涵蓋的題材類型廣闊,而且影視特效技術全球領先,影視工業產業完整成熟,所以看起來像一個不可超越的龐然大物。但實際上好萊塢也有他的短板,那就是過於商業化,故事常常想商業屈服。


《公明凱恩》、《阿甘正傳》、《拯救大兵瑞恩》的年代已經過去了,近十年來好萊塢被漫威系列電影引領著潮流,雖然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故事上能成為經典的電影卻越來越少。這也正是中國電影彎道超車的機會。


中國電影正在崛起,爛片、流量電影越來越沒有市場


這幾年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影視行業的重要票倉,至少在商業市場上中國已經有了超越好來的潛力,我們可以明顯感覺的好萊塢商業大片中的中國元素越來越索,這正是中國電影崛起的映照。


另一方面,近幾年在故事層面上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優秀電影,與前些年大熒幕被爛片和流量電影充斥的時代已經完全不同了,觀眾對電影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審美也在逐漸提升。


像《我不是藥神》、《大象席地而坐》、《嘉年華》、《少年的你》等等影片都是近幾年逐漸出現的新導演、新電影,不僅口碑好,票房成績也不俗。

並且中國影視行業的類型也在慢慢擴展,《流浪地球》開啟了科幻電影元年,《大聖歸來》、《大魚海棠》、《白蛇緣起》、《哪吒之魔童降世》及《羅小黑戰記》等動畫電影也越來越受到觀眾喜愛,國產動畫電影也在崛起。

電影的崛起不僅依靠市場規模的增長,更重要的是電影人才的增長、行業鏈條的完善以及思想文化的繁榮,而當下中國正在全方面的崛起。

中國電影超越好萊塢雖然還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但是並非不可預見,也許在20年內就能實現。


觀火FireWatch


簡單直白的說,我們產出的不是電影,是視覺垃圾,再扯到藝術那是對這個詞彙的褻瀆。瞧瞧那滑稽荒誕的劇情和臺詞,還有那賣弄做作的表情和形體動作,看得人只想吐。最作嘔的就是所謂戰爭大片,一群穿著解放軍都不曾知曉的服飾,非的突出不可的國旗,講著中文,劇情套路卻完全是再熟悉不過的好萊塢式樣,唯一不同的就是豬角把自己演藝的如偉大領袖式光榮與正確。看完你真不知道這是好萊塢的四流導演通靈拍的漢語片還是香港三流武打片導演拍的言情片。難道我們真這麼可悲拍不出個好片子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應有自己的風格和特色,走自己的道路,哪怕你像阿三的電影,沒事就撩起肚皮咱跳舞,他也算是個是事。我們的報紙媒體整天吹牛皮的能力那是舉世無雙,難道我們就不能運用在電影裡排除個像樣的神話片嗎,把張維為這樣的牛皮客請去演豬八戒那一定是天子一號天蓬元帥。或者如七八十年代特色,主角死十次醒十次留十次言,不交完黨費絕不嚥氣嗝屁的大無畏革命精神。


席夢思上樹懶


中國先跑半馬吧。務實一點,選追追韓國看。還有一衣帶水的小日本。北鄰俄羅斯。要不給自己十年,追追香港電影吧。

電影,是特別能反映生活的藝術了。中國經濟剛伸出一隻腳,踏進了小康的門,身子還在門外。經濟太落後,電影不可能上去。電影是真正商業化的藝術,中國幾乎是還沒有成型,頂多說剛有那麼一個輪廓。

看偷稅的情況,足以說明問題。中國電影人都還不成熟,至今不過是照著葫蘆畫瓢。根本就沒有登堂入室。商業操作都玩不好,從何談起超誰?盲目樂觀要不得。

追趕好來塢經過漢城,東京,莫斯科。電影的距離比中國足球差的還要遠。

或許,零零後能擔當此重任。我相信再活二十年是小意思,但不敢期望活著能看見這個夢想的實現。

夢,可以有,但總得稍靠點譜才行。


秋歌988


中國電影想要超越美國好萊塢而成為世界頂級電影市場幾乎是不可能。

首先是國家制度的制約,因為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文化制度與美國不同,有些題材劇本根本不會通過審查。

其次是目前中國沒有幾個好的大導演和演員。美國的導演和演員對待演戲如生命,會全身心的投入。而在我國 ,尤其是最近幾年的影視行業屢屢爆出各種醜聞。導演看重的不是演員的演技而是他(她)們的顏值。演員為了能紅拼命的各種炒作。

再有就是院線排片和票房。如今口碑好的電影沒有好票房,好票房的電影沒有好口碑已經成了事實。再好的電影,院線不給你排片也是枉然,而那些所謂的大導演的排片永遠是排在第一。

所以說,中國電影要想超越好萊塢就是個夢想。但是有夢想也是好的,萬一實現了呢。


淺留痕


這個目標基本上是不可能實現的。原因是兩個國家的體制是截然不同的。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遵循的是社會主義制度,講的是一黨制、計劃經濟、公有制、人民當家作主。而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遵循的是資本主義制度,講的是多黨制、議會制、靠剝削得以生存的體制。


艾特老李


中國電影何時超越好萊烏?進入國際市場?這種觀念個人認為就是一個錯誤概念?

中國電影就是中國電影?而不是西方電影。現在中國電影已經是不倫不類,已經趨向西方化。也不能為了賺錢不顧中國國情?要記住你是中國電影?為什麼不能打出中國電影一片天地?

中國一些人嚮往"諾貝爾獎丶好來烏"之榮譽。他們都是西方的東西。是為西方政治服務的?能給你機會嗎?既然給也是醜化中國人的電影才能算好萊烏好片?

好萊烏電影無非是什麼幻想、上帝、神化、殺戮?所謂民主、自由、平等、人權等等。美國對外侵略,國內槍聲不斷有什麼民主、自由、平等、人權可言。無非在製片上比中國技術高超而已。

現在中國電影還是要堅持中國的根?堅定中國電影,走中國特色電影之路。創出中國電影之成就,而不是跪著讓西方承認中國電影?西方永遠是也不會承認中國電影。因為西方永遠是壓制中國?從華為5G就是顯明警示,中國過得好,西方就是受不了。你想搶佔西方電影市場?做夢去吧!





興趣領域自媒體


用金政委的話說,美國稱霸世界有四大法寶:以高科技為中心的第一生產力,以美軍為核心的第一戰鬥力,以美元為中心的第一剝削力,以好萊塢為核心的第一話語力。好萊塢,不僅僅是一個生產電影的地方,它是美國向全世界推廣美國價值美國世界觀的一個重要場所和手段。改革開放以後,我們其實並沒有馬上認識清楚好萊塢於美國政治取向的關係及其重要性。國人曾盲目地欣賞好萊塢,再有很多導演與演員崇拜好萊塢,嚮往好萊塢,模仿好萊塢,照搬好萊塢,最後均以被人洗腦而告終。為什麼?中國的思想、價值觀與美國南轅北轍,東施效顰結果只能是四不像!中國電影要想與好萊塢相抗衡,必須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宣傳中國文化,宣傳中國的世界觀價值觀。這就要有一大批優秀的著眼中國胸懷世界的編劇、導演和演員投身到這項偉大的事業中去,製作出中國精典,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宏揚中國精神,按照中國人的思維處理好以世界的關係。只有這樣中國電影才能真正與好萊塢並駕齊驅!


塵垚4


地球滅亡了中國電影都木有戲。


手機用戶86162019403


看到你的提問,我想從以下三方面分享下自己的看法:

1.好萊塢和中國電影的追求方向

可以說,好萊塢是商業片的加工廠,不同於法國電影的細膩和日本電影的深刻,好萊塢的商業片更像是一種為觀眾當下喜好而量身定做的產品。無論是特效、劇情、表演還是場景、配樂等,方方面面都在追求視聽上的爽快感。

而國產電影,其實一直是百家爭鳴的感覺,每個時期的每個導演,似乎都在追求自我印記,要拍出有自己特色的影片,所以兩者在方向上就有很大的不同。

2.港片的沒落與小成本電影的崛起

近幾年中國電影一直在用票房說話,卻很難有影片在國際上引起影響,實際上,我覺得跟港片的沒落和小成本電影的崛起有關係。港片其實是自成體系的,是我國少有的、系統化傳承發展的電影,警匪片的節奏感一直被觀眾們津津樂道。然而,也可能是收到民生話題的衝擊,現在警匪題材很難推陳出新,而演員上又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似乎只有古天樂、張家輝在扛旗。

相比較而言,低投入高回報的小成本電影,成了投資人的寵兒,再加上,爆款概念的流行,更讓很多人把精力物力財力都一股腦地聚焦在小成本電影上。可是,百花爭鳴未必是好事,沒有聚焦成一個體系,我們怎麼持續發展呢?每個人成了在班級裡踴躍發言,且都想引起老師注意的學生,那麼這節課,我們還能上好嗎?

3.一個只講究共鳴的社會,藝術容易被禁錮

這兩年,能引起社會共鳴的影片往往會大火,從《我不是藥神》到《無名之輩》再到今年的《哪吒》,社會壓力、底層掙扎、命運抗爭這樣的命題,只要讓觀眾看得深有同感,就能成為口碑票房雙豐收的贏家。

然而,一味的追求社會題材,似乎讓電影失去了很多藝術氣息,因為如果掌握不好尺度,讓一部影片單純為了諷刺而諷刺,為了揭示而揭示,就使得電影這種表現形式過於侷限化和工具化了。

也許這也是為什麼,從電影本身分析的影評,常常出現在國外電影身上,但是國內電影的影評卻全是一篇篇讀後感的原因吧。


隅安文學


於冬是這樣回答的:下個十年是中國電影超越好萊塢的最佳時機未來十年是中國電影超越好萊塢最好的一個十年,也是最接近的一次。如果說,我們這些老闆們都被資本買走之後,你要指著中國的二代們(不管是新二代,還是富二代)和銀行家、金融家去超越好萊塢、華爾街的銀行家和金融家,很難。這個差距可能又會被拉大。所以這十年是我們幸運的機遇,也是我們最大的一個責任。就是在面對競爭的同時,我們要把中國本土電影公司的實力和影響力做出來。今天的好萊塢,是職業經理人的天下。除了迪士尼之外,幾大公司基本上都沒有老闆,都是職業經理人。職業經理人有一個特點,跟創始人的公司會有一個最大的區別,他們可以拍屁股走人。所以他們領很高的薪酬,乾的活不能賠錢。這些老闆、職業經理人們做得最堅決的一件事就是不停地拍續集,不停拍科幻英雄、動漫英雄。中國的電影產業,正迎來第一代創始人的老闆還在親臨一線組織生產,所以我認為這十年是中國電影可以超越好萊塢的最佳時機,不僅僅是13億人口的票房市場人次迅猛增長。2017年中國電影年人次是16.3億,今年一個春節檔是3億人次,所以2018年中國電影觀影人次將突破20億人次。這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數字。2003年非典以前,我們都在9億票房以下,今年春節檔一天票房是12.6億,這都是中國電影這麼多年的成績和進步,是希望全球電影發展的動力和引擎。

我怎麼認為呢?中國電影超越好萊塢,這句話問的是在國內超越好萊塢還是在國外超越。

國內超越問題:

禁止進口國外影視,加大審查,選出100個樣板戲,則一年內可以實現國內人不看好萊塢電影,也看不到國外電影,我們最終就贏了。

全球超越問題:

從全球看,世界各國除了各個黨派把電影作為宣傳工具之外,其他電影實際上是創新,而創新是與人的思維有關的,在一定時間內是看不到超越好萊塢的希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