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張國榮

認識張國榮,很多人是由2003年他的生命結束開始的,其實這個過程很好,只會讓人惋惜,不會讓人心碎。作為張國榮死後才成為他粉絲的周遊君時常會想,我多麼不幸,在他去世之後才知道有這麼一個完美的偶像存在,然而我又是多麼的幸運,不至於在他生前便對他深深迷戀,以至於無法在情感上承受他的猝然離世。當2003年的愚人節,新聞30分傳來張國榮離世的消息時,很多人依然沒有意識到他的偉大,因為在當時張國榮身上最重要的標籤是一位流行歌手,一位娛樂偶像,一名電影演員,一個抑鬱症患者。而這些標籤,可以讓張國榮的去世變的轟動,卻無法對張國榮的一生進行一個準確的定義。

藝術家,張國榮

張國榮是以一名歌手的身份進入娛樂圈的,在當時張國榮和譚詠麟是香港樂壇的當紅小生,而他們又是在“四大天王”之前最紅的香港歌壇巨星。在當時的香港樂壇,張國榮和譚詠麟是天王級的存在,而當時兩位的樂迷也經常為了誰才是香港樂壇的霸主而爭得面紅耳赤,甚至頭破血流。然而物極必反,最終厭倦了這種爭鬥的譚詠麟和張國榮先後告別了樂壇,而告別了樂壇之後,他們分別又在影壇開始了新的征程。如果說在唱歌時期他們的地位是難分高下,那麼在電影時期,他們的成就便是高下立判了。

藝術家,張國榮

張國榮進入影壇的前期起到的是一個流量小生的作用,當年他參與主演的《英雄本色》、《倩女幽魂》、《胭脂扣》等作品,都是當年香港影壇的代表作,但是張國榮均沒有未這三部影片打下屬於張國榮的烙印。《英雄本色》最終成就了周潤發的“小馬哥”,《倩女幽魂》成就了王祖賢的“聶小倩”,《胭脂扣》成就了梅豔芳的“如花”。這三部在當年堪稱巔峰之作的電影,用現在的話說,雖然讓張國榮混了個臉熟,卻沒有奠定張國榮的風格,這可能是因為影片中的角色並沒有太適合真正的張國榮。直到1990年的時候,張國榮參演了王家衛執導的《阿飛正傳》這部電影。

藝術家,張國榮

有人說《阿飛正傳》讓王家衛奠定了自己的風格,也改變了香港電影,同時這部影片讓張國榮從一名演員,升格為了一名真正的藝術家。和導演不同,一名演員想在影片中打下屬於自己的烙印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一方面他要深刻地理解劇本,一方面他要深刻地瞭解自己,另一方面他還要深刻的意識到導演的要求。做到這三點已經很難,而在這個過程中,更重要的是還要深入到觀眾的內心。一個娛樂明星和藝術家的區別在於,娛樂明星是迎合觀眾的需求,而一名藝術家,則是通過自己的表演,深入到觀眾的內心,輕觸到觀眾的靈魂,並通過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段情節,讓觀眾陷入對自我,對社會,對生命的深思。

藝術家,張國榮

而張國榮和王家衛的組合做到了,他們合作的《阿飛正傳》找到了人類共通的情感,那種遊離在都市繁華中的寂寞,那種人與人之間的渴望和疏離,是現代人情感的重要特質,無論是血緣的,愛情的,親情的,其實現代人都深陷在阿飛的處境中。影片中張國榮扮演的阿飛是一個精緻的生活在自我世界中的人,他不顧及周遭人的感受,因為他精明地看穿了這個世界。正如現代生活中的每個人一樣,當我們用放大鏡甚至顯微鏡審視自己生活中任何的一個點的時候,我們的情感生活比物質生活更加的不堪入目,而我們的任何關係,也便會顯得是如此的脆弱和不堪一擊。

然而即便是如此的絕望,張國榮扮演的阿飛依然飛啊飛的活在自我的追求中。他把自己比作一隻永遠不會落地的“無腳鳥”。張國榮在這部影片中的表演,讓他的真正的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表演節奏,他開始能夠在平靜的表演中,暗含了內在的戲劇張力。他這種表演就好像是一個糖衣藥丸,讓觀眾接受起來很舒服,但是細細品味之後卻很苦澀,而在苦澀之後,又能從中領悟到人生的種種況味。在情感上,靈魂上的,那種驕傲,那種不屑,那種渴求,那種無奈,是人類各個階段,每個個體的情感主題,我們無法互相理解,我們自然無法互相諒解的感覺,在張國榮的表演中,在王家衛的光影裡深入人心。

藝術家,張國榮

這就是藝術的力量,從此張國榮在大銀幕上奠定了屬於他自己的風格,在接下來張國榮又和王家衛合作了多部重要的電影。這其中包括《東邪西毒》裡的歐陽鋒,《春光乍洩》裡的何寶榮。雖然影片的主題不同了,但是其實王家衛後來的每一部電影,都在重複著《阿飛正傳》,只是稍微換了演員,換了劇情,換了年代,但是影片中的主題卻始終如一。都是張國榮所扮演的那隻“無腳鳥”,我們很難知道究竟是王家衛發掘了張國榮,還是張國榮成就了王家衛,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在大銀幕上達到了屬於藝術家的境界。

藝術家,張國榮

正因為如此,張國榮才在《霸王別姬》中演繹瞭如此經典的程蝶衣,這又何嘗不是張國榮靈魂深處的另一位自己呢。《霸王別姬》的原著小說作者是李碧華,而張國榮此前已經主演了李碧華小說改編的電影《胭脂扣》,在那部作品中,張國榮扮演的是一位為情所困的富家少爺,也是一個沒有勇氣的負心漢,在溺弱和堅強之間,在那部作品中張國榮扮演的十三少偏向於前者。那個角色並沒有發揮出張國榮的最高水準,但是李碧華卻非常看好張國榮,她認為張國榮具有其他演員所不具備的藝術特質。

我們現在看來張國榮飾演的程蝶衣渾然天成,但是在當年選角的時候卻是一波三折,最初的時候張國榮因為國際名氣不夠,且沒有京劇功底,又普通話不好,所以綜合所有因素他並不是第一人選。當年《霸王別姬》在華語影壇是一部大製作,所有的主創均希望這是一部趨於完美的作品,所以都不敢大意。特別是在主角的人選上,最初大家更傾向於在國際上已經憑藉主演《末代皇帝》成名的尊龍,但是因為多次接觸之後,有很多要求無法達成一致,最終又“退而求其次”選擇了張國榮。然而正是這次退讓,讓中國影史,乃至世界影史成就了一部絕對的經典。

藝術家,張國榮

張國榮扮演的程蝶衣如此的經典,是因為在他的內心深處有著和程蝶衣一樣共通的身份錯位,這種心靈上的相通,使得張國榮在扮演這個角色很容易能夠感受到影片中程蝶衣的情感處境。而通過這對京劇名伶半個多世紀的肆纏,導演為觀眾們還展現了世事變遷,人世無常。在個體的命運和時代的動盪相碰撞的時候,觀眾們總能從這份劇烈的化學反應中,找到一種共同的情感,並能夠通過這個獨特的視角,重新審視生命,審視時代,審視自我。

其實張國榮在大銀幕上塑造的經典角色並不多,在他眾多的經典角色中,也並無太大的差異,他很多的時候都是在演繹他自己內心中的另一個自己,而這個“自己”,又是和所有影迷內心的情感所相通的。這就是藝術家張國榮在大銀幕上所做的奉獻,他做的不多,卻非常的精緻,精緻的讓人心碎。

張國榮從一名迎合觀眾的娛樂明星,最終成為一位通過自己的表演去深入觀眾內心的藝術家,這是他自我價值的實現,也是他對自我的追求,這可能也是最終造成他用一種極端的方式離開這個世界的最終緣由,他太過於追求極致,造成了他深陷在自我的價值觀中不能自拔,就如同“無腳鳥”,就如同“程蝶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