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刷屏背後,是殘酷的現實

這個週末最火的話題,我想莫過於——《少年的你》。

《少年的你》刷屏背後,是殘酷的現實

從二月因為柏林電影節制作原因取消展映,再到暑假因“涉及現實校園暴力題材”撤檔,以至於在前些天才定檔在了10月25日。這部犀利現實題材配合紀錄片般寫實風格的青春電影備受人們的關注。

播出後,又陷入了“融梗”和“抄襲”的風波。

《少年的你》可謂是一路顛簸。

但《少年的你》,還是在首映當天,便突破了兩億票房,不僅迎來了豆瓣8.5的高評分,還被李銀河老師發博點名表揚。

《少年的你》刷屏背後,是殘酷的現實

《少年的你》是一部專注校園暴力,講述發生在高考前夕一個好學生和一個小混混之間發生的故事,它聚焦社會三大熱點:高考、家庭教育、校園霸凌,是大陸院線鮮見的真正在討論社會議題的青春電影。

VOL.1

對於“高考”我們唯有拼盡全力

電影中的陳念(周冬雨)與小北(易烊千璽)和他們角色的成長之路也如同電影的上映之路一般,充滿了崎嶇。他們要面對千軍萬馬的獨木橋、生活裡的陰暗面。承擔應當承擔的責任,迎接未知的未來。

《少年的你》刷屏背後,是殘酷的現實

這些本不該是他們的年齡應該經歷的,只因他們失去了他人的庇護。

過早的踏入成年人世界,而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兩字。電影的故事背景設置在高考前夕至高考結束這一個時間段,在整個劇情當中,“高考”一詞總是一次又一次的出現。

因為是“高考”,人們在面對胡小蝶被欺負時選擇了沉默。

因為是“高考”,陳念媽媽總是一次又一次的安慰著陳念:“等高考結束一切都好了。”

因為是“高考”,陳念被欺負後依舊選擇了忍讓。

因為是“高考”,就算是嫌疑人,警官依舊讓陳念回去參加了考試。

《少年的你》刷屏背後,是殘酷的現實

有人可能會問,“高考”真的那麼重要嗎?

如果你是能問出這個問題的人,我想你應該過得很幸福。也許在你的身後有可以依靠的人,才會覺得“高考”不那麼重要。

但對於陳念來說,高考真的太重要了,重要到被當成嫌疑人時鄭警官前來調查時,依舊問道:“可不可以等高考結束了以後再說?”

在她看來,“高考”揹負了她的人生,她家庭的希望。

她沒有再來一次的機會。

她早已孤身一身,無人能依。在法律上她雖未成年,但她早已走進成人的世界。

《少年的你》刷屏背後,是殘酷的現實

現實生活中,也有著很多這樣的人。

“高考”是他們唯一能夠改變命運的機會。儘管這座獨木橋上擁擠著千軍萬馬。他們也必須拼盡全力,向前奔跑。

其實在成人的世界裡,也存在著“高考”。

它可能代表的是一份工作,一份合同。

成年人們為了這份“高考答卷”,也在拼盡全力。

有的人坐上了凌晨五點的汽車,有的人站在午間兩點的烈陽下,有的人醉倒在凌晨三點的酒桌上……

就像那位半夜在馬路上騎自行車逆行被交警攔下後失聲痛哭的男子。

就像那個獨腿卻仍舊要扛起一個家的90後搬運工。

《少年的你》刷屏背後,是殘酷的現實

日子過的很艱難,但他們依舊要向前奔跑。

因為他們已經是成年人了。是的,他們已經是成年人了。

沒有人能夠保護自己了。也沒有再來一次的機會了。

VOL.2

“校園霸凌”,現實,或許遠遠比電影更殘酷

關於青春,不都是我們想象中的樣子。

美好的一直都以美好的方式存在,可那些美好背後的殘酷呢?自己不說,別人不碰,那便是傷疤,永遠結不了痂。

《少年的你》,揭開的便是這樣一種傷疤,傷疤的名字叫“校園暴力”!

我曾經以為,“校園霸凌”離我們很遠。

這幾天,話題 #中國擬修改未成年人保護法# 一直停留在各大熱搜榜裡。在最新提請審議的未成年人保護法草案裡,把監護不力、校園安全等問題都納入了其中。

《少年的你》刷屏背後,是殘酷的現實

那些曾經不被許多人認為是“問題”的問題,總算是再一次被重視。

《少年的你》刷屏背後,是殘酷的現實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少年的你》中的這些故事,就是曾經並且正發生在許多少年身上的現實。

校園霸凌在生活中一直寄存在黑暗裡,藏匿在雲層中,沐浴在陽光下的人們時常會忽略它的存在,被表面現象所矇蔽而忽視了它所產生的威力。

《少年的你》刷屏背後,是殘酷的現實

10月20日,大連市公安局發佈警情通報,稱一名10歲女童被害身亡。

據媒體調查,附近至少三名女性稱,此前曾遭遇過蔡某某不同程度的騷擾和尾隨。

《少年的你》刷屏背後,是殘酷的現實

當琪琪媽媽找到孩子時,只剩一具冰冷的屍體。而施暴的蔡某由於未滿14週歲,將依法不被追究刑事責任。

就在今年4月份,甘肅隴西縣渭河中學一名初二學生張凱(化名),只因被懷疑拿走一隻耳機,被同校五名學生圍毆,之後送醫搶救無效身亡。

《少年的你》刷屏背後,是殘酷的現實

想起2016年發生過的一起案件。廣州11歲的小女孩在上學途中被殺害,警察抓捕了犯罪嫌疑人——19歲的韋某。韋某在路上看見小女孩一個人去上學,將女孩拖到橋下偏僻處,先奸後殺。

《少年的你》刷屏背後,是殘酷的現實

更令人不寒而慄的是,韋某曾於2010年在其家鄉掐死一名男孩。因作案時年齡未滿14週歲,依法不負刑事責任。2011年,韋某在家鄉又因持刀傷害小女孩被判刑6年。

和現實中不一樣的是,陳念有小北保護。電影中最讓人刻骨銘心的就是那句:

“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

《少年的你》刷屏背後,是殘酷的現實

而生活中而大多數人遇不到像小北一樣的人,我們能做的就是相信大人相信法律,受到欺凌之後一定要及時告訴家長,老師,學校。

要知道這個世界很美好,總有人能幫助到我們。總有人會吹去我們心上所有的陰霾。

校園欺凌,不應該在最好的年紀裡出現。

VOL.3

父母心裡扭曲,養不出健康的孩子

作為本劇最大的反派,也是最令人匪夷所思的角色——魏萊。

魏萊的父母都是高材生,家境優渥、學習成績優異的她,本應該是一個溫柔得體的大家閨秀。

可實際上,她卻是一個在老師父母面前表現的乖巧懂事,私下拿欺負同學,來取樂的校園暴力的施暴者。

甚至當因為涉及到同學的自殺案,被警察審問時,那副天使般的面孔竟漏出了惡魔般冷漠無情的嘴臉。

《少年的你》刷屏背後,是殘酷的現實

本來很想不通,為什麼一個條件如此優秀的女孩會做出這樣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直到警察為了“胡小蝶自殺案”而去到魏萊的家中調查時,她母親和警察的對話,揭露出了真相:

我們家孩子不會暴力對待別人的,別人可能會,但魏萊不會,她和別的孩子不一樣。

我和他爸爸給她的都是最好的教育。 那個自殺的孩子或許是因為家庭教育不行、玻璃心,同學和她開幾句玩笑,就受不了跳樓自殺了。

擁有如此極端心態、且遇事先責怪別人的母親,也難怪魏萊在傷害別人時,會感到毫無愧疚,甚至還有點理直氣壯。

《少年的你》刷屏背後,是殘酷的現實

而魏萊的父親,更是喜歡對她採用冷暴力。之前魏萊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不得不留級,父親則一年都沒有和她說過話。

這讓我想起很多父母喜歡用洗腦式的期待,去給孩子施壓:

你和別人不一樣,別人都不如你,你才是最棒的;爸媽給你的教育永遠是對的,別人說的話都是錯的;你不能放棄,不能失敗,否則爸媽會對你失望的。

在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會為了達成父母的期望,而拼命努力,甚至為了結果而不擇手段。

像魏萊父母這樣“滿足了物質需要,殘缺了人格發展”,這樣的家庭教育,又如何讓孩子健康成長?

作為父母,應該給到孩子的是努力過後的誇讚和支持,失敗過後的理解和鼓勵。

而不是作為一個大人用成年世界的標準去要求他,甚至批判他。

你或許不知道,你對孩子的評判,就是孩子對這個世界的判斷。


餘華說:

“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喊叫,也不是來自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我們每個人終其一生的努力,到了最後都是在與自己對抗。

《少年的你》刷屏背後,是殘酷的現實

我們學習著如何去戰勝一個一個軟弱的自己,從而成為一個堅強的勇士。

電影《少年的你》中有段話:“長大就像跳水,閉上眼睛什麼都不要想,就往河裡跳,河裡會有沙子石頭,還有蚌殼,但我們都是這麼長大的。”

《少年的你》刷屏背後,是殘酷的現實

在稚嫩的年紀滋生著成長的無處安放,又該如何去詰問呢?我們希望每一個青少年遠離校園霸凌,真正享受生活的樂趣。

牆角的雛菊吐芳,天空的陰雲散退;

陽光在臉頰跳躍,正如少年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