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譜牒---王姓最早的家譜

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滋養了一個偉大的中華民族,培育了一個勤勞勇敢、仁愛智慧的王氏家族。王氏家族是當今中華民族中的第一大族,數千年來探天人之道,窮古今之變,暢時事之運,勵志自強,建功立業,英豪遍神州,美名揚天下。

王氏譜牒---王姓最早的家譜


王姓很早就有自己的家譜。從最早的那部王姓家說開始,歷代都有人補寫和續修自己的家史,形成了自己的修譜家風,也留下了無數部令人稱頌的譜學著作。

王氏譜牒---王姓最早的家譜


家譜是以記載父系家族世系、人物為中心的歷史圖籍,是由記載古代帝王諸侯世系、事蹟而逐漸演變而來的。先秦時,有《周官》、《世本》等譜學通書;秦漢以後,又出現了《帝王年譜》、《潛無論志氏姓》、《風谷俗通姓氏篇》等譜牒著作。至魏晉南北朝時,門閥制度盛行,譜學於是大興。隋唐五代以後,私家修譜也盛行起來,以至遍及各家各族,往往是一修再修以至多次重修和續修,修譜也成為各宗族活動中最重要的大事。

王氏譜牒---王姓最早的家譜


王姓的最早一部家譜修撰於何時?是官修還是私修?因為歷史上缺乏記載,今天已經不得而知了。但東晉太元中(176-396年),員外侍郎賈弼之曾為天下十八州七百多個著名家族作譜傳,名曰《姓氏簿狀》,其中也必然包括在此以前名揚天下的王姓琅邪王氏、太原晉陽王氏、太原祁王氏、東海王氏、北海王氏、元城王氏等等。至劉宋人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時,又三次引用《王氏譜》(分別為《琅邪王氏譜》和《太原王氏譜》)。

王氏譜牒---王姓最早的家譜


說明至少在南朝初年,王姓已有自己的家譜。其後梁朝人劉孝標註釋《世說新語》,又十五次引用《琅邪臨沂王氏譜》,八次引用《太原晉陽王氏譜》,一次引用《引用家譜》,一次引用《王氏世家》,說明王氏家譜在當時已經廣泛流傳開來。

王氏譜牒---王姓最早的家譜


同時,王姓人又多是天下公認的譜學行學,如王弘對《姓氏簿狀》素有研究,他當朝理事,可以"日對千客,不犯一人之諱";僧綽任吏部郎,"究識流品,諳悉人物",譜學上世代的《百家譜》修改校訂編成《百家集譜》十卷,在譜學上的修養更超過先人;又有王僧孺,梁武帝時任天下家譜總算篡官,奉詔改定《百家譜》,相繼編成《十八州譜》七百一十卷、《百家譜集》十五卷。《東南譜集抄》十卷,成為以前各代家族的集大成者。當時社會公認的有兩個以研究譜學而聞名的姓族,一曰賈氏,一曰王氏,稱“賈王之學”。後人也把譜學稱為“賈王之學”。

王氏譜牒---王姓最早的家譜


因為王姓是研究譜學的世家,編修自己的家譜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到隋唐五代時,王儉和王僧孺的譜學著作還都在流傳,王姓自己的家譜也通行於社會,被奉為天下修譜者的藍本。此外,北周人王褒所撰的《王氏江左世家》二十卷,佚名氏的《太原王氏家傳》二十三卷,南齊人王逡之所《續百家譜》四卷、《百家譜拾遺》一卷、《南族譜》二卷、唐朝人王玄感的《姓氏實論》十卷,王方慶的《王氏家牒》十五卷、《家譜》二十卷、《王氏著錄》十卷,等等,也都是唐宋時最為通行的譜籍。至於宋元以後,私家修譜之風大盛,散居全國甚至海外各地的王姓人都有自己的家譜。王姓家譜究竟有多少?誰也難以統計清楚。但據最保守的估計,總數至少在兩千部以上。

王氏譜牒---王姓最早的家譜


另據最新消息說,目前全世界各大圖書館收藏的中國家譜,總數有三萬四千多種。這一統計數字,還沒有把散佈於民間的各種家譜包括在內。就王姓家譜而言,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收藏有王姓家譜一百一十二部,北京圖書館收藏王姓家譜一百一十九種,是山西太原市的中國家譜資料中心,收藏有全國近二十個省二百五十一個姓氏的三千多部家譜縮微資料,其中王姓家譜資料最多,達二百五十四部,佔收藏總數的近十二分之一,大有後來居上之勢。這些王姓家譜,絕大部分來自福建沿海一帶,其餘各省雖兼有收錄,但因來源有限,顯得極不全面。等有朝一日,王姓家譜的絕大部分被收集起來的時候,必將成為中華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觀。

王氏譜牒---王姓最早的家譜


王姓很早就有自己的家譜。從最早的那部王姓家說開始,歷代都有人補寫和續修自己的家史,形成了自己的修譜家風,也留下了無數部令人稱頌的譜學著作。

先秦時,有《周官》、《世本》等譜學通書;秦漢以後,又出現了《帝王年譜》、《潛無論志氏姓》、《風谷俗通姓氏篇》等譜牒著作。譜學於是大興。私家修譜也盛行起來,以至遍及各家各族,往往是一修再修以至多次重修和續修,修譜也成為各宗族活動中最重要的大事。

存世最久的《琅邪臨沂王氏譜》

集大成的《開閩忠懿王氏族譜》

影響重大的《太原晉陽王氏譜》·最具影響和家族特色的名家譜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