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稅務雲平臺秒查異地虛開

利用稅務雲平臺秒查異地虛開

最近,國家稅務總局大連市稅務局第一稽查局打了一個漂亮仗:在根據協查函對大連X公司檢查的過程中,除了確定協查函涉及的涉嫌接受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問題外,還利用稅務總局雲平臺系統挖掘出另一起涉嫌接受虛開發票行為,查補稅款27.8萬元。該案雖然案值不大,但其查辦思路有啟發意義。

協查不就事論事,發現新情況

幾個月前,大連市稅務局第一稽查局收到廣西、福建等地稽查部門發來的協查確認虛開函、已證實虛開通知單。函中表明,大連X公司涉嫌接受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

該局迅速立案檢查,並在查前通過金稅三期系統及發票風險防控子系統,蒐集了X公司的主要財務數據。梳理有關信息後,檢查人員到企業實地檢查詢問,瞭解協查函涉及發票對應的交易情況。經查確定,X公司的主營業務是寵物食品銷售,通過廣西、福建等地的代理商購買,利用電商平臺Q公司進行零售,進貨時上游代理商向其開具發票。一系列證據表明,X公司涉嫌從協查函提及企業處取得了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

協查有了結果,但檢查人員沒有就此止步。“該公司是否還存在接受其他企業虛開發票的問題?”順此思路,檢查人員對X公司上游企業的開票情況展開深入核查。

利用發票風險防控子系統,檢查人員導出X公司的抵扣發票物品明細信息,發現其中有幾家公司的名稱與檢查組收到的協查函涉案企業的名稱重合率極高。然而,當檢查人員查詢協查函外的幾家開票額度較高的上游企業時,發現它們均在外地,核心徵管系統無法滿足進一步的查詢需求。

目前稅務稽查辦案使用的主流軟件為金稅三期系統和發票風險防控子系統,通過這些系統不能查詢到涉案企業的基本情況和銷售信息。向企業所在地稽查部門發函會得到所需信息,但因上游企業分屬不同地方,需要給多地發函,時效性較差,效率較低。

上雲平臺,快查異地可疑企業信息

怎麼辦?打破慣性思維,檢查人員想到了具有分析發票流向和查詢納稅人信息功能的稅務總局雲平臺。

這是一個對企業全面涉稅信息整合、共享的數據應用系統。登錄該系統搜索,檢查人員很快就查到了目標企業的存續時間、商品銷售、開具發票等信息。經過查詢,檢查人員發現,在開票額較大的幾家企業中,部分已被主管稅務機關認定為失控發票,已要求企業自行轉出處理。最終,檢查人員鎖定了G公司。查詢信息顯示,曾大額向X公司開票的G公司成立於2017年11月,2018年1月即被認定為非正常戶,存續時間極短,未認證抵扣進項,且其開具額度前五的發票上,貨物名分別為煤、圓鋼、花崗岩平石、軸承、花崗岩側石,敏感貨物銷項佔比較高,頂額開票比例佔99.5%。這些情況符合虛開企業的普遍特徵。據此該局向G公司所屬地S稽查局發出了疑問函,申請對G公司開展檢查。

回函信息顯示,G公司註冊地址為虛假地址,基本賬戶為虛假賬戶,已被主管稅務機關認定為非正常戶。根據S稽查局開具的已證實虛開通知單及檢查人員後續核實,大連市稅務局第一稽查局證實X公司從G公司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為虛開發票,造成X公司多抵扣進項稅額10.17萬元,多列支主營業務成本59.83萬元。

根據核查情況,大連市稅務局第一稽查局最終對X公司查補稅款27.8萬元。

“本案不復雜,案值也不大,但檢查人員另闢蹊徑利用稅務總局雲平臺的查辦方式值得關注。”大連市稅務局第一稽查局有關負責人說。據分析,這個平臺全面整合了企業的涉稅信息,包含發票流向分析、關聯關係分析等模塊,具有畫像功能以及異地企業基本信息和購銷信息查詢功能,能夠直觀勾勒出企業上下游的購銷關係,並可以在關係圖譜中進行在線分析。通過該平臺,檢查人員能夠查詢納稅人取得和開具全國發票明細信息、全國發票抵扣鏈條,全面掌握納稅人的發票鏈條,提高辦案效率。本案中,檢查人員正是通過該平臺,實現了對異地納稅人基本信息的穿透查詢。他建議稽查人員用好該平臺,同時各市級層面能通過該平臺,及時將非正常戶信息及異常開票情況,傳遞到上下游企業主管稅務機關的風險防控系統中,以提高走逃失聯企業認定效率,縮短失控票認定時間。

喜歡明稅的朋友請記得關注我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