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東北哪座城市最有發展前景?

每圖


整個東北三省中經濟實力排在第一的應當是大連,2019年上半年大連以3671億元的GDP排在了全國第26位。其後是長春以3005.9億元排全國32位,瀋陽以2844.6億元排在35位。 哈爾濱以2717.7億元排位39,而東北三省老五的大慶以GDP1371.1億元排86位。這就是東北三省的現狀!


東北三省GDP佔全國比重已從1990年的11.7%降至2018年的6.5%。這些年東北三省GDP佔全國的比重一直在持續下降,而且人口流出現象也是十分嚴重,估計可以和西北地區成為難兄難弟。經濟下滑的趨勢還在繼續,即便不斷加強對振興東北三省的政策支持力度,可未來也很難得到應有的改觀,總體經濟不看好。


如果說東北三省的城市中最可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的應該會在大連和瀋陽中產生,而且這次國家新獲批的遼寧自貿區也是以瀋陽、大連和營口為三大片區。可是瀋陽和大連中的一個城市真的會異軍突起,衝破重重障礙成為東北三省中的佼佼者嗎?筆者認為很難。

這些靠皇冠加身的經濟也無法改變東北三省的現狀,更無法改變大連和瀋陽的困境。現代產業根本就無法托起大連或瀋陽,科技產業卻是寥寥無幾,私營經濟沒有活力,而且一個遼寧也無法支撐瀋陽和大連兩座城市。瀋陽雖然在核心位置,可大連卻是具有海洋經濟的優勢,兩者未來還會繼續競爭不斷,而核心資源卻是跑道了京津冀地區。

可筆者也沒有完全對東北三省失望,在整個東北三省地區是我國最北邊的地區,對面有著超過1200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亞地區的廣闊天地,而且人口數量僅3800萬,接近黑龍江省的人口數量。

在靠近西伯利亞需要支撐一個強大的城市,而這個城市應該非哈爾濱莫屬。哈爾濱人口數量接近千萬,也是最靠近西伯利亞的大城市,2019年上半年的GDP2700億,排在了全國39位,東北三省的老四。

而且一個強大的哈爾濱要遠比強大的瀋陽或大連更具戰略意義,還有距離京津冀也是更加遙遠,更具有獨立的輻射空間。這次黑龍江自貿區的獲批就是對哈爾濱崛起的最大支持。再有國際貿易、旅遊業、現代服務業等也是哈爾濱的重要競爭點,未來10年哈爾濱的發展潛力不可小視。


鞅論財經


未來十年,東北重點城市誰發展前景好?

  • 不敢正視就沒有討論,未來十年東北面對的困難大於機遇!
  • 東北大區經濟出現問題,恢復肯定不是短期就能解決的,要有耐心。
  • 人口問題,東北人口外流,主要是青年勞動力。
  • 老幼婦女佔比高的地區憑什麼和青年勞動力高的地區競爭。看誰活力強,還是看誰負擔重!


  • 看東北數據,你家青年兩口帶著一老一幼(這裡從經濟上不能算退休金)去和人家兄弟夫婦四人帶一老一幼比,有什麼潛力?不是誰發展強,而是比耐力強,能頂住繼續下滑的勢頭。
  • 不多講別的方面,就說人口紅利這一項,東北誰的風險更大!
  • 黑龍江、吉林人口首先向大連、瀋陽流動。前十年哈爾濱和長春首先滑落。
  • 溫總理時期開始的東北振興減緩了東北滑落勢頭。
  • 等到東北人口大量向南方流動時,瀋陽、大連人口開始成淨輸出地,東北全線滑落。

廣東人口大幅上漲,大批青年勞動力湧入,可維持三十年人口紅利。東北人口能回升嗎?

  • 人口自然增長率東北最低,己經打破警戒線。反映出青年流失生育率下降,老人比率高死亡率增加。
  •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民工潮,人口流動和近二十年完全不一樣。那時子女還留守,打不動工了回家,現在直接遷戶口了,根本斷絕了回遷的可能。
  • 就當前這種警戒線下的人口基礎,如何與人口紅利地區競爭,因此,未來十年主要看誰的去病灶快,誰先恢復!
  • 廣東短短十多年人口從7000多萬到上億,山東在9500停了多久,河南人口下降!

近幾年東北下落最快的就是瀋陽和大連,哈長先滑落,沈大後滑落。

  • 哈長先滑落,說明基礎不如沈大,尤其在大型國企方面。
  • 哈長先開始走出滑落的谷底,說明慣性小,沈大要走出來就困難大很多。



  • 沈大要走出國企遺留問題要很久,如果國企發展理念不變化,瀋陽因此將長陷泥潭。
  • 不僅僅是瀋陽,傳統的工業城市,唐山、太原、蘭州、西安、成都、武漢都存在這個問題。
  • 國企和私企都是國家企業,但所承擔的責任不一樣,用私企的理念經營國企本就走不通。
  • 唱衰國企是非常危險的,唱衰瀋陽、太原、蘭州等戰略性工業基地,這些地區真的倒了,問題就不是GDP數值那樣簡單。
  • 如果,從上層要改變這種結構性的問題,瀋陽將是另一個模式。
  • 當前許多國企,尤其是一些基礎類企業,這十幾年基本沒新人,全企業己經是45--55歲在頂,不用十年,也許這些企業的傳承將淹埋。
  • 十年後誰來接這類企業?

前面看了人口不是短時間能恢復的,需要有長期耐心,更要做好繼續滑落的準備,也許會將和西北持平。

  • 按當前勢頭,遼寧對陝西,黑龍江對新疆,吉林對甘青寧。東北可能和西北經濟狀況持平。
  • 西北的能源開採不能持續,以煤炭為例。




  • 東北的老工業基礎也將蕩然無存。淘汰當前模式,發展新型模式,老舊的東西越多,轉型越慢!

東北振興是長期的,短期能治病、養病就不錯了,越是塊大恢復越慢,因此,末來十年哈長髮展優於沈大。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東北有較大發展前景的城市無疑是大連、瀋陽、長春、哈爾濱,它們都是副省級城市,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大城市,GDP均在6000億元之上,穩居東北城市前四。根據恆大研究院公佈的2019年中國城市發展潛力100強顯示,大連以60.4的發展指數位居第25;哈爾濱以56.8分位列第35,瀋陽緊隨其後排名第36,得分為56.7;長春則以52.2分位列第43,差距不算很大,這也是東北地區唯一四座城市進入中國城市發展潛力100強。

至於未來10年東北哪座城市最有發展前景,說實話,小編都不怎麼看好。東北的經濟發展情況想必大家有所耳聞,它是我國的老工業基地,重工業發達,是新中國工業崛起的搖籃。但近年來東北經濟發展不景氣,是我國經濟發展最為緩慢的區域,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大連、瀋陽、長春、哈爾濱這些東北大城市,發展也是差強人意的。

東北人口現在正不斷流失,遼寧、黑龍江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已經降至負數,這間接反映出東北經濟發展不景氣現狀。國內研究一般把人口持續淨流出3年及3年以上的城市認為是收縮型城市,根據2014-2017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鑑的各城市人口數量顯示,共有26個收縮型城市,其中有22座是東北城市,可見東北城市人口流失也非常的嚴重。

其實在改革開放以來,東北經濟發展速度就跟不上全國,就拿大連、瀋陽、長春、哈爾濱四大城市來說,1978年它們都還是全國前20強的城市,其中瀋陽、大連、哈爾濱還是全國前十的城市。

而如今,它們都已經是全國25名開外的城市,由此可見,改革開放以來,它們的經濟地位不斷的衰落。

目前來看,全國已經有九大國家中心城市,分佈於全國各個區域,目前只有東北尚缺,而其中大連、瀋陽、長春、哈爾濱無疑都是有機會成為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這個份量可不低,能夠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對一座城市的發展是有相當大的幫助。可以說東北哪座城市成為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那麼未來10年就數它的發展前景最好!


錦繡中源


未來10年,東北最有發展前景的城市我認為是瀋陽!

首先,瀋陽是東北最高大上的城市,沒有之一,比大連強很多很多。一個城市強不強必須得看綜合實力,否則就是以偏概全誤導人,以現實為出發點,以公平公正的態度評價瀋陽和大連這兩個城市,毫無偏袒偏向任何一個城市,實際瀋陽比大連強很多很多。

  【首先說政治】

瀋陽是國家區域中心城市,也是大連的省會,大連需要瀋陽,瀋陽卻不依賴大連,各種政治活動大連都得往瀋陽跑。

  【經濟方面】

瀋陽是東北的經濟中心,人均收入瀋陽比大連高,GDP對本地人來講毛意義都沒有,企業和國家賺到了而已,本地老百姓一分錢也得不到,GDP是字面上的東西,是虛的,不可信,一億元可以吹成兩億元。

【軍事方面】

瀋陽是東北的軍事中心,北部戰區司令部在瀋陽,各種軍事企事業單位聚集瀋陽。

  【文化方面】

瀋陽是東北的文化中心,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清朝,民國,建國後直到現在瀋陽都是東北最重要的城市,最能代表東北文化的城市一定是瀋陽。

【商貿方面】

瀋陽是東北的商貿中心,瀋陽是東北商品的集散地,有各大批發市場,各大廠家各大品牌銷售主渠道一般都首選瀋陽。

   【金融方面】

瀋陽是東北的金融中心,東北各種金融機構的東北總部一般均在瀋陽,瀋陽是東北金融機構最多的城市,東北第一家民營銀行在瀋陽。

【醫療方面】

瀋陽是東北的醫療中心,瀋陽是東北擁有三甲醫院最多的城市,東北綜合實力最強的醫院在瀋陽。

  【旅遊方面】

瀋陽是東北的旅遊中心,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均排名東北第一。

  【交通方面】

瀋陽是東北的交通中心,瀋陽位於中國東北地區南部,地處東北亞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是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通往關東地區的綜合樞紐城市。瀋陽公路鐵路發達,運量大,瀋陽桃仙機場是國家八大樞紐機場之一。

  【對外交流方面】

瀋陽是東北地區對外交流中心,瀋陽和很多發達國家的主要城市是友好合作城市,瀋陽有美俄英法德日韓朝8個國家的駐瀋陽領事館。


【氣候環境 宜居方面】

瀋陽和美國芝加哥處在統一緯度,空氣不幹燥也不潮溼,四季分明,世界宜居城市排名,瀋陽是遼寧唯一上榜的城市,瀋陽人類發展指數極高,2016年人類發展指數瀋陽排名全國第四、東北第一。


瀋陽各個方面基本上都比大連強,其他方面,購物休閒、衣食住行等方面瀋陽也比大連強,瀋陽的房價合理、大連的房價泡沫,瀋陽是東北唯一的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和東北唯一在建的國家中心城市,城市吸引力和人氣肯定是東北最高。


布藝王的王


這是一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題目,其實很難有正確答案,就當作閒談姑且聊之吧。

如果非要投一票,我會把這票投給哈爾濱。理由如下:

1、哈爾濱市人口基數是千萬級,背靠黑龍江省約3800萬人口,是黑龍江省無可爭議的頭號城市,如果參考成都、鄭州等模式,集中全省資源做大省會,則哈爾濱市能夠吸納省內其他城市的人口,也相對延緩了本省人口向其他省份外流的“失血”程度,這方面的案例可以參考成都,由於成都這個強二線城市的存在,四川省人口的外流有所緩解。所以黑龍江省應該集中全省力量專注扶持哈爾濱這個龍頭,只要把龍頭穩住,就能有新的轉機。

2、哈爾濱市有全國一流的高校資源,哈爾濱工業大學被認定為朝向世界一流大學目標建設、哈爾濱工程大學等7所大學被認定為朝向國內一流大學目標建設。全世界都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哪個城市掌握了更多的優質高校,哪個城市就會相對佔優勢。

東北三省都有個共同隱患就是人口老齡化及人口出逃嚴重,但這是共性,東北所有城市幾乎都存在,那就大家都是劣勢,都得共同面對。

東北三省都有個共同不足就是市場化不足以及官本位思想太濃,但這也是共性,都得大家共同努力,深入改革開放,加強招商引資與創業扶持。

其實瀋陽也是有潛力的,瀋陽也是接近千萬級的人口。那我為什麼不把這票投給瀋陽呢?答案其實也很簡單:瀋陽有大連“分寵”唄!“分寵”就會稀釋掉合力。舉全省之力建一個城市和一個省得分著建兩個城市做對比,那自然是哈爾濱還是佔了點優勢。那我為什麼不投給長春,抱歉啊,長春背靠的吉林省比哈爾濱背靠的黑龍江省,整整少了近1000萬人口涅,背靠的省份實力相對就弱點了。

綜上,如果非要投一票,還是投給了哈爾濱。

最後聲明下:非東北三省人,不存在利益關係相關。


如一說道


必須要考慮政治文化中心地理位置交通樞紐資源整合能力周邊輻射能力等因素,這些綜合考量只有瀋陽,不管怎麼差也是正統的坐鎮主將,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瀋陽現在的狀況很糟糕,急需調整發展思路和整頓政治、營商環境。大連只能作為輔助性的城市,東北發展的前鋒軍,不能成為帶動性的城市,長、哈因為地理位置和氣候偏冷的因素只能作為特色發展的補充型城市,其豐富的深林礦產資源和大量的土地資源可以朝高技術類型的基礎材料、原料方面以及旅遊開發方面發展,以後發展起來gdp 都有可能超越瀋陽,但是東北發展要選一個帶動性的中心城市一定是——瀋陽。


七棲


看到這麼多評論,做為一個逃離東北的東北人,我懷念家鄉,有點恨鋼不成鋼的感覺,逃離也是沒辦法的事。

說是亂世用重典,國家要想發展重振東北,我看東北也要用猛藥。

說下我的不成熟想法:

1、放寬政策,解放思想,最好中央設2個政治委員專管

2、吉林出海口,與俄朝談判

3、加快中日韓自貿區建立

4、建立東三省自己的股票融資市場

5、加力扶持民辦中小企業

6、對人才政府應給予相應補貼

7、上馬大型項目,落實在東北(如:新能源產業基地,核電廠,搞電力南輸工程等輸血項目)

8、重新打造東北特色冬季冰雪假日旅遊節

有想法的,歡迎參與評論。。


Rock石頭哥


在東北是“得製造業者得天下”。按目前的話說就是誰在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科技核心技術上佔得先機,誰在未來的發展機遇就大。在東北原來的製造業框架保留較好、沒有在企業轉制和去產能過程中大傷元氣的首推長春;製造業基礎仍在、並有石化業鉅額投資的是大連,這兩個城市會繼續拉大與沈、哈的增速差距,並且長春在緊追大連雖然三五年內還不可能超越,但會每年都在縮小與大連的GDP差距。瀋陽、哈爾濱前些年致力於服務業第三產業的提升(受那時流行學說的影響左右,難免有些誤判),荒廢了很多原本最有競爭力的第二產業實力,雖然現在哈爾濱瀋陽的高科技產業上得也很可觀,但這類項目不可能三兩年內就形成巨無霸重拳優勢,在GDP上構成不了對大連、長春製造業的顛覆性威脅。如果五年內仍然是這種態勢,那麼未來十年領跑東北的就是大連和長春,加之兩市人口均少於沈、哈(城市核心區人口均不足四百萬),人均GDP大連、長春將會長期位居東北前兩位。


手機用戶74642207926


在過100年鞍山第一☝️鞍山的鋼鐵資源600年開採不完🌹石油資源200年開採不完🌹還有稜鎂👍玉石👍等礦物👍鞍鋼有港口











用戶8832576485292


畢業流向:

一線城市吸引力更大

東北、西部成“吸才”新星

通過京東大數據的地址變化,計算了主要城市畢業生在畢業之後留在本地的概率。從全國層面看,約有36%的畢業生留在了他上大學的城市。

在一線城市中,北京市的高校畢業生有著最高的本地居留率,高達51%;而廣州和上海的居留概率相對來說就要低一些,為40%。

在東北,瀋陽、長春的畢業生本地居留率較高,分別有49%、42%。東北地區雖然常有人才外流的說法,但在數據上看,從這兩個城市之外考入該地大學的學生,還是非常願意繼續居住生活的。

在西部,成都這座“讓人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和以“搶人”著稱的西安,都屬於高校雲集的中西部核心城市,高校畢業生本地居留率較高,成都為48%,西安為45%。

在榜單的末尾,南京、南昌、合肥、蘭州等城市的本地居留率相對較低。這些地區都有著相對不錯的高校,如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但是這兩座城市的畢業生本地居留率比起前面的城市就要低得多了,僅有26%和27%,約為第一名北京的一半。

分性別來看,男性畢業生更愛闖蕩,其畢業城市居留概率要顯著低於女性畢業生。從全國看,女性畢業生居留本地的比例約為40%,而男性畢業生僅有35%。就畢業城市居留概率差異最大的北京而言,56%的女生在畢業之後留在北京,而同時只有48%的男生留在北京。長春、西安、石家莊等城市,女生的本地居留概率低於男性。

那麼,如果選擇不留在本地,哪一些城市會最有吸引力呢?全國Top20城市的吸引力排名如下:

從大小上看,北京對畢業生的吸引力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2倍,遠高於第二名,吸引力是全國平均水平13倍的深圳。

可以看到,北京、深圳、上海、廣州和成都位列中國最吸引畢業生的城市前五名。值得注意的是,東莞、蘇州、瀋陽等相對以製造業為主的城市,吸引力要大於杭州等城市。這可能意味著對於中國整體畢業生來說,世界很大,IT和金融只是一部分,實體經濟對畢業生的吸引對大部分畢業生來說仍然屬於主流,而杭州作為一個IT業比較發達的城市,能夠吸引的畢業生仍然是比較有限的。

畢業後的新生活:

不是消費降級

只是各有側重

從學校走上社會,畢業生們的生活會出現什麼變化?通過畢業生畢業後一個月和其他幾個月的消費差異,並在去除季節品類自然變化之後,找到變動最大的主要品類。

從上表可以看到,畢業生的畢業生活,以拉桿箱開始——銷售額上升114%,再以冰箱、洗衣機、油煙機、平板電視和淨水器等大件家電構成,他們的銷售額也上升了24%到58%不等。

從畢業後下降的消費品類看,女生愛買的項鍊、包包和口紅,常用的乳液麵霜,成為了畢業之後下降最大的品類。單反相機這一在時間消費上略帶奢侈的產品,也隨著畢業的到來不再受人青睞。而跑步鞋、休閒鞋之類的休閒健康類產品下降緊隨其後。有趣的是,畢業生放棄了對身體健康更有利的牛奶(59%),轉而購買不怎麼健康的飲料(116%)。

在不同性別的畢業生中,在畢業之後對不同品類有著不同的消費傾向:

雖然大件電器的購買是畢業後消費變化的主流,但其中男生的購買要大於女生一些。在電視、洗衣機、冰箱等品類上,男生都更比女生傾向於購買。同時,男生對強化自己的電腦似乎情有獨鍾,組裝電腦、臺式機、顯卡、移動硬盤,成為男生最愛在畢業後購買的東西。

對女生來說,油煙機成為了唯一一件畢業消費傾向大於男生的大件商品。在電子產品上,耳機耳麥、顯示器、音響音箱,成為女生更愛購買的品類。休閒零食、餅乾蛋糕也是女生在畢業後的最愛。有趣的是,在單反相機上,男生的畢業消費傾向比女生高16%,而女生在微單相機上的畢業消費傾向要比男生高62%。

除了性別以外,我們還能觀察到地域的差異,即留在本地的畢業生和遠赴外地的畢業生在“畢業消費傾向”上的差異,如下表所示:

居留本地的畢業生,相對來說有著更輕鬆的生活,他們的畢業消費傾向以食品為主,休閒零食、肉乾果脯、方便食品和牛奶乳品,是居留本地的畢業生的最愛;而對於遠赴外地的畢業生來說,購買油煙機、洗衣機和電視之類的大家電,才是他們畢業首月的主流消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