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甘做美國棋子?臺媒:隨時可能被忽略或犧牲

原標題:臺當局甘做美國棋子?臺媒提醒:隨時可能被忽略,更有可能被犧牲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環球時報記者 高穎]29日,美國參議院通過旨在支持臺灣維繫“邦交”、強化“對外關係”的所謂“臺北法案”。法案的一項突出內容是,要求美國政府考慮降低與“採取重大行動傷害臺灣的國家”的關係,反之進行獎勵。自上月所羅門群島、基里巴斯接連與臺“斷交”後,美國會這一立法進程明顯加速,當地時間30日,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也通過眾議院版本的“臺北法案”。面對美方“撐臺”之舉,多次遭遇“斷交”打擊的民進黨當局一面連聲道謝,一面炫耀“臺美關係緊密”。不過島內分析人士對“臺北法案”能起多大作用深表懷疑。這兩年,美國政客們搗鼓出多個所謂“友臺”法案,結果多是雷聲大、雨點小。這個“臺北法案”的內容比起最初版本也已縮水不少。不管怎樣,美政客插手臺灣問題、干涉中國內政的性質都很惡劣。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30日表示,美國打“臺灣牌”,民進黨當局甘當棋子,最終損害的是臺海地區的和平,損害的是兩岸同胞特別是臺灣同胞的利益。

去年以來,美國已通過一系列所謂“挺臺”法案,像2018年3月通過的“臺灣旅行法”鼓勵美臺雙方高層官員互訪,“2018年國防授權法案”鼓勵美臺強化軍事交流,並考慮美臺海軍艦艇互訪等。在島內媒體看來,目前為止,這些動作都是雷聲大、雨點小,並未帶來民進黨當局所期待的突破。

事實上,在所羅門群島等國與臺“斷交”前,美國也進行過施壓干涉,卻沒有阻擋這些國家與中國大陸建交的決心。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信強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就算美國藉助“臺北法案”舉起大棒,也阻擋不住大的趨勢。中國在政治、經濟、外交上的影響力會持續上升,這是一個大勢。這些臺灣的所謂“邦交國”和大陸建交、發展關係,更有利於他們的國家利益,這也是一個大勢。未來,會有更多臺灣的所謂“邦交國”轉向大陸。

《聯合報》日前在文章中提醒臺當局親美政策的致命傷——除了言語上的支持,美國從來難以給予臺灣實質的協助。臺灣所扮演的角色,即是美國對華的調節器,一旦情勢升溫,臺灣便成馬前卒,一旦降溫,則可對臺棄之敝屣。蔡政府甘願做美國印太戰略的馬前卒,換取美國華而不實的承諾,但作為美中博弈的棋子,不但隨時可能被忽略,更有可能被犧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