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徐霞客的六個條件,連毛主席都想學他,你可以嗎?

沒有人能像他一樣,純粹為了旅行而旅行。

沒有人能像他一樣,可以放下一切去旅行。

沒有人能像他一樣,把整個人生甚至生命都獻給旅行。

他,就是千古奇人——徐霞客。

成為徐霞客的六個條件,連毛主席都想學他,你可以嗎?

徐霞客畫像

有多少人喊著,要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可喊完了,還是得老老實實幹活兒。

就連毛主席當年也曾經說過,“……我很想學徐霞客。……他就是走路,一輩子就是這麼走遍了……”,可是,即便是偉大如毛主席,也並未完成類似徐霞客這樣的宏願,當時出遊的馬隊和警衛隊都準備好了,但是時局突變,計劃擱淺,終究未能成行。

要做徐霞客真的很難嗎?答案是:

真的真的真的真的很難!

因為,徐霞客擁有的,你可能沒有,或者說,你可能不完全擁有。然而,缺了哪一項,都不會成為徐霞客。

其一,徐霞客的奇特原生家庭,你有沒有?

江陰徐氏是世家望族, 又是聞名遐邇的書香門第。徐霞客的先人, 從十一世徐頤 (1422—1483) 開始, 在文壇聲名漸起。徐霞客的父親徐有勉也是當地一位知名的隱居學者。徐家“祖傳寶貝”

《晴山堂石刻》保存了大量文壇名流給徐家的題贈、序記、墓誌銘等,比如倪瓚、宋濂、李東陽、米萬鍾、文徵明、唐寅、祝允明等,可見徐家的影響力。

成為徐霞客的六個條件,連毛主席都想學他,你可以嗎?

但就是這樣一個書香門第,卻最終放棄科舉,最終培養出徐霞客這樣的一位奇人。原因要從徐霞客的太祖說起。

  • 徐霞客的太祖徐元獻,二十歲中了舉人,參加京城會試的時候落榜。回家後, 發奮勤讀, 終因用功過度, 一病夭亡, 年僅29歲。其父痛失愛子, 幾個月後也離世了。一場科舉夢造成了父子兩代人同年夭亡的悲劇。
  • 徐霞客的高祖徐經,年青時中舉,弘治已未 (1499) 年, 和唐伯虎一起進京會試。由於唐伯虎在眾考生前抖聰明,把可能會考的題目都分析了一遍,結果不幸壓中考題。於是,京城盛傳江陰富人徐經夥同唐伯虎, 出錢買得試題,徐、唐二人均遭削除仕籍處分。後來,明孝宗死了, 新天子登位, 徐經盼望大赦, 到京成探聽消息, 卻一病不起, 客死於永福禪寺, 年僅35歲。
  • 徐霞客的曾祖徐洽,仍然奮發科場。可是累戰累敗,年過半百,七試不中。
  • 徐霞客的祖父徐衍芳,
    命運也和他老爸一樣, 累試累敗, 六試不中。在接連不斷的科場失利的打擊下, 徐衍芳於嘉靖甲子 (1564) 年鬱郁而亡,終年未及50歲。徐洽痛子之死, 也於是年病故, 重演了在科場失意後父子二代人同年慘死的悲劇。徐家在近百年的科場角逐中,五代人相繼折損。
  • 徐霞客的父親徐有勉,鑑於父祖科場悲劇的慘痛教訓和明末社會政治腐敗, 放棄了求取功名, 沒有再接“科舉”的接力棒,而是做些自己想做的事兒,自娛自樂,遊山玩水,儼然一位超凡脫俗的隱士。
成為徐霞客的六個條件,連毛主席都想學他,你可以嗎?

終於說到徐霞客了。徐霞客天資聰慧, 五歲就讀塾師。背詩文,過目成誦,寫文章,落筆成文。老爸不做“科考夢”,對徐霞客也完全是“放養”了,給了他一個十分寬鬆的讀書環境。徐霞客除了八股文章,什麼都看。涉獵的範圍非常廣泛, 文學、歷史、山海圖經、地方誌等等。特別是對山河地理之類尤為感興趣,並因此萌發了漫遊四方的宏願。

此時不得不說說一個奇女子,徐霞客的母親。因為,最終成就徐霞客的,是他的母親——王孺人。

成為徐霞客的六個條件,連毛主席都想學他,你可以嗎?

徐母教子像

徐霞客的父親病故時,徐霞客剛17歲,母親挑起了全家事務和撫育子孫的重擔。早先徐霞客對遠遊是有顧慮的,母親鼓勵他說,男子漢就應該志在四方,《論語》上雖然說“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不過是讓人根據遠遊的距離,往返時間,合理安排而已。怎麼能讓你跟籠中的雞、駕轅的馬一樣,被困在這裡呢?

成為徐霞客的六個條件,連毛主席都想學他,你可以嗎?

萬曆三十五年 (1607) , 徐霞客開始出遊,母親特地為他縫了一頂遠遊冠, 以壯行色。徐霞客在外牽掛母親, 她寫信安慰說,我現在身體健康,吃嘛嘛香。你遠遊可以得異書, 見異人, 多好的事兒啊。不要掛念我!

母親八十歲時, 徐霞客準備停止遠遊計劃,在家陪老母親。母親為表示自己身體棒棒噠, 和徐霞客一起遊茅山 、宜興。一路上,還搶著走在前面。

成為徐霞客的六個條件,連毛主席都想學他,你可以嗎?

每次出遊前,母親總是叮囑要他把看到的奇景,遇到的奇人奇事記下來,回來講給她聽。徐霞客牢記在心,一邊遠遊一邊寫遊記,偉大的《徐霞客遊記》因此誕生。時人感嘆說,別人孝敬父母都是用錦衣玉食,徐霞客用的是奇山麗水。

成為徐霞客的六個條件,連毛主席都想學他,你可以嗎?

其次,徐霞客強大的經濟後盾,你有沒有?

徐家祖上就是小康之家,明朝初期就開墾了大量荒地, 家資日益雄厚,終至萬貫家財。

災年時,他們家出得起八千斛米賑災。有邊患時,他們家給朝廷捐鞍馬,被皇上表彰為“義民”。徐霞客父親弟兄三人分家析產時,還分得土地13000畝,經濟實力可見一斑。

而且,明朝中後期,商品經濟開始發展,江南一帶手工業興盛起來。徐霞客的母親就是以織布業為主,開闢了新的收入渠道。由於徐霞客母親心靈手巧, “織布精好, 軟弱如蟬翼” , 而且能和絲織品競爭, 號稱“徐家布”

成為徐霞客的六個條件,連毛主席都想學他,你可以嗎?

織布圖

“徐家布”不僅暢銷本鄉, 還遠銷蘇州等地, 博得了“素絲見名門”之譽。土地加“徐家布”的收益,是徐霞客敢於放下一切、能夠放下一切,專心遊歷的根本保障和強大後盾。

其三,徐霞客的超強體能和膽略,你有沒有?

有人專門對徐霞客的行程做了統計,有記載的行程一共二萬五千九百多里,其中,步行一萬六千六百七十里,佔總里程的64%;坐船七千二百里,佔27%;騎馬一千二百多里,佔5%;坐轎九百五十里,佔4%。我國有名的旅遊勝地幾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成為徐霞客的六個條件,連毛主席都想學他,你可以嗎?

我們可以看到,步行佔了六成多,一萬六千多里,一步步走來,沒有過人的體能,難以想象。而且,他走的可不是什麼“溜光大道”,而是走山路,攀爬危巖怪石,曲藤蔓枝。要麼腳踩刀背一樣的石脊,要麼趟過齊胸深的水潭,要麼鑽進深邃曲折、黑咕隆咚的涵洞……每一步都是磨礪,是探索,甚至是危機。

其上甚削,半里之後,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堅,踐之則隕,攀之亦隕,間得一少粘者,繃足掛指,如平貼於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無援,欲下既無地,生平所履險境,無以逾此……久之,先試得其兩手兩足四處不摧之石,然後懸空移一手,又懸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後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墜。又手足無力欲自墜,久之,幸攀而上。——《徐霞客遊記》

這段描寫並不難懂,可以看到當時徐霞客用手抓著草根,腳踩著石頭,繃足掛指,懸空移動,真是驚心動魄。而這樣的生死攀巖,在他而言卻是家常便飯。

成為徐霞客的六個條件,連毛主席都想學他,你可以嗎?

比如,在考察雁蕩山時,他和隨從把裹腳布連成繩索,懸垂而下,不料布繩被尖銳的石刃磨斷,幸虧徐霞客兩手攀住了巨石邊緣,身下就是萬丈深淵。徐霞客沉著冷靜,看到隨從夠得著布條,就讓隨從抓緊重新結繩,自己權且硬撐著。隨從哆哆嗦嗦接好了繩索,徐霞客一把揪住,一個翻身躍上巨石,算是又撿了一命。

體能和膽略是相互聯繫的,所謂“藝高人膽大”。我們看他能靠手指和手臂撐著,屢屢化險為夷,說明徐霞客對自己的體能有絕對的自信,並不是盲目莽撞。看他的表現,放到今天絕對是攀巖高手。

他的膽大還表現在對神秘洞穴的痴迷。徐霞客一共探查了三百多個洞穴,有名的二百二十多個。這些洞穴位置隱秘,常人難以到達。還有不少洞穴在當地人看來,要麼有深潭暗河,要麼有瘴氣,要麼有蛇有妖,總之十分兇險。但徐霞客毫不在乎,逢洞必探,一定要探到不能再進的地步,方才罷休。

成為徐霞客的六個條件,連毛主席都想學他,你可以嗎?

有一次,徐霞客請了嚮導和他一起探查一個據說是有蟒妖的洞穴。到了洞口,嚮導才知道徐霞客只是一個書生,並沒有驅妖闢魔的法術,嚇得扭頭就跑了。徐霞客乾脆自己打著火把進洞,果然見一條大蟒橫在洞裡,看不見頭尾。徐霞客直接從蟒身上跨過去,探穴完畢回來,又從蟒身上跨過來,毫不畏懼。出來後和村民講述經過,大家都佩服之極,以為神人。

其四、徐霞客的超強觀察和記憶力,你有沒有?

讀《徐霞客遊記》有一個感覺,就是他對山脈的走向、水流的來龍去脈觀察細緻,判斷相當準確。徐霞客公認的地理成就之一就是判定了金沙江是長江的源頭,修正了《禹貢》記載的“岷山導江”的誤判。

另一個成就是對喀斯特地貌的考察領先地球人,比洋人早了一百多年。他對岩溶的類型、名稱、變化以及成因都進行了精細的觀察和科學的分析,許多靠眼看、靠手量腳量的數據和現代測量數據十分接近,令人驚歎!

為什麼還要說記憶力呢

現存的《徐霞客遊記》有六十多萬字,據歷史記載,徐霞客的全部記錄應該有二百四十多萬字,可惜大部分都散失了。即便是傳世的四分之一,讀起來就可以感覺到,他對山川、水流、溶洞、岩石等物的描寫細緻入微,形狀、大小、位置、方向等準確而不含糊,讀者如身臨其境,彷彿進了三D全息場景,一切歷歷在目。

成為徐霞客的六個條件,連毛主席都想學他,你可以嗎?

但是,我們要知道,這些精準的記錄,都是徐霞客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一天或者幾天遊歷下來,抽空補錄的。一天或幾天的所見,要精準記錄可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兒。

時尚未午,駝騎方放牧在後,餘乃入後殿,就淨幾,以所攜紙墨,記連日所遊。——《徐霞客遊記》

再看看下面這段筆記中這些個方位詞和數量詞,徐霞客要是沒有超強的記憶力,根本無法把看到的細節完美復原。不信,你可以出去爬個什麼陌生的山,回來寫寫遊記試試。

十九日 ……由攸縣西門轉北,遂西北登陟陂陀。十里,水澗橋,有小水自北而南。越橋而西,連上嶺,其西嶺名黃山。嶺共

裡,為黃山橋,有水亦自北而南……西行平疇三里……又山上行二里……橋東赤崖如回翅,澗從北來……橋西開洋……又裡,西入山峽……入山,沿小溪西上,路分兩歧西北乃入山向衡小路,西南乃往太平等附舟路。於是遵西南五里為荷葉塘。越盼兒嶺,五里至龍王橋。橋下水北自小源嶺來,南向而去……北望二十
裡外,小源嶺之上,有高山屏列,乃北通湘潭道。過橋,西面行三里,上長嶺。又西下一塢,三里,上葉公坳。又四里,下太平寺嶺,則大江在其下矣。隔江即為芒洲,其地自攸縣東四十五里

其五、徐霞客的超強抗挫折能力,你有沒有?

徐霞客五十五歲辭世,先後二十二年遊歷,足跡遍佈十九個省(含京、津、滬),一路上,風餐露宿,又有斷糧、失竊、遇劫、傷病、背叛、刁難、冷落等等,真如唐僧取經一般,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書中這些狀況十分頻繁,堪稱一部電影《人在囧途》,更準確的說是《人在險途》。

成為徐霞客的六個條件,連毛主席都想學他,你可以嗎?

他和同伴靜聞和尚以及隨從在湘水乘船時,遇到江上劫匪,徐霞客裸身投河,險些窒息,靜聞和尚為了保護徐霞客的行李,被賊人捅了好幾刀。脫險後,隨從勸他別往前走了,趕緊回去吧。徐霞客不聽,說,我隨身扛著一把鐵鍬,死到哪裡,就埋到哪裡,有什麼可怕的呢?

成為徐霞客的六個條件,連毛主席都想學他,你可以嗎?

貴州黃果樹瀑布徐霞客像

徐霞客又一次遇劫後,錢物盡失,但仍然不耽誤遊賞,在一個叫桂花園的地方,看到花開萬朵,翠綠殷紅,不免沉醉其中,早忘了身受的劫難。

寶珠盛開,花大如盤,殷紅密瓣,萬朵浮團翠之上,真一大觀,徜徉之久,不復知身在患難中也。

儘管徐霞客家境殷實,但是,當時的社會環境,旅行不可能攜帶大量的金銀細軟,那時候又沒有信用卡、支付寶之類的東西。路上有個特殊情況,就會導致資金緊張,甚至身無分文。這個時候,他就想方設法搞點糧食或者搞點錢來。也虧他的名聲在外,各路朋友都在儘可能的幫他,給錢、給物。

成為徐霞客的六個條件,連毛主席都想學他,你可以嗎?

徐霞客走過的湖北十堰

在粵西遊歷時,遇到參府中軍唐玉屏,專門給了徐霞客一副馬牌。憑著馬牌,徐霞客就可以徵用當地的農夫為他挑擔、抬轎,替他節省大量的體力和精力。即便是馬牌在手,從當地村民募集挑夫、輿夫也很不容易。有時候,挑夫、輿夫嫌路遠或者和即將交接的村落有仇等原因,常常在路上一鬨而散,把徐霞客扔在半路。有時候,為了招人來,徐霞客不得不捆上一個人做人質。每每讀到這些章節,看到徐霞客為了找挑夫而經受的困頓無奈,真是又好氣又好笑。

——及飯畢,而夫鬨然散,無一人矣。蓋餘呼其去,乃促其起程,而彼誤以為姑散去也。飯後,令顧僕往催其家,俱已入山採薪,更訂期明早焉。

——二十一日,濃雲密佈而無霧。候夫未至。

——得一村倚東山下,眾夫遂鬨然去。

——其夫鬨然去,餘執一人縶之,蓋其夫復欲委之村人也。……其逃者亦走山巔遍呼村人。久之,一人至,邀餘登架,以雞黍餉而聚夫,餘乃釋所縶者。日午乃得夫,遂東上。

成為徐霞客的六個條件,連毛主席都想學他,你可以嗎?

如果遇到朋友不太想幫忙的情況,他也不在乎,厚著臉皮在朋友家蹭吃蹭喝,忍著朋友的冷眼、推脫,只到錢借到手。

如果朋友也蹭不到,就只好變賣身邊的物品甚至衣物了。

至是手無一文,乃以褶、襪、裙三事懸於寓外,冀售其一,以為行資。久之,一人以二百文買袖裙去。餘欣然,沽酒市肉,令顧僕烹於寓。餘亟索飯,乘晚探尖峰之洞。

你看看他,手裡沒有一分錢了,就把衣服脫了掛在外面賣了二百文,馬上高高興興買酒買肉,著急忙慌地吃了飯,連夜去探尖峰之洞。只要能探幽訪勝,其他的都不是事兒。

後來,跟隨他三年的隨從終於經受不住路途的艱苦,席捲了他的行李跑了。別人讓他追拿,他也搖頭作罷,只是哀傷地說,“離鄉三載,一主一僕,形影相依,一旦棄餘於萬里之外,何其忍也!”然後依然旅行不輟,矢志不渝。

徐霞客“不避風雨,不憚虎狼”、“聞奇必探,見險必截”,旅途中“雖食無鹽,臥無草,甚樂焉!”。一切艱難困苦都不能阻止徐霞客向前的腳步。徐霞客以驚人的毅力,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難以想象的困難,堅持走完自己的旅程,九死而不悔。

成為徐霞客的六個條件,連毛主席都想學他,你可以嗎?

雁蕩山徐霞客像

這種抗挫折能力,這樣百折不撓的精氣神,真是令人叫絕!

其六、徐霞客直抒胸臆、毫不矯飾的文筆,你有沒有?

徐霞客是一個爽爽利利的奇男子,愛憎分明,不作假,不矯飾。一路上的喜怒哀樂,所思所想,真真切切地在《徐霞客遊記》中坦露著,沒有任何修飾、美化、藏著掖著。不像某些筆記體、遊記體文章,言不由衷,矯揉造作。

遊記裡除了大量描寫壯麗山川、神奇溶洞的優美篇章,更有山川探險之外的官場事故、風土人情、社會百態等等,是徐霞客一生的真實體驗。這部遊記甚至可以看成徐霞客的自傳,他對當時明朝政府的腐敗、基層百姓的艱難、社會環境的混亂等都有真實的描寫。而他本身因病痛的呼號,因危險的顫抖,因世態炎涼的嘆息……透過一頁紙,我們都能聽的到,感受的到,我們能看到一個活生生的徐霞客。

成為徐霞客的六個條件,連毛主席都想學他,你可以嗎?

廣西上林,徐霞客在此56天

怪不得明朝大咖錢謙益要專門為他做傳,稱讚他的遊記是“真文字、大文字、好文字”。

徐霞客在福建時遇到一場大雪,當地人捧著手爐曬太陽,他卻高興得發狂似的,光著腳在雪地裡奔跑起來,感到很大的快樂。

閩中以雪為奇,得之春末為尤奇。村氓市媼,俱曝日提爐,而餘赤足飛騰,良大快也!

在一個除夕夜,徐霞客一個人在山頭一座閣樓就寢,周圍萬峰簇擁,夜空月光皎潔,星光熠熠,山底火把遙相呼應,寂靜安然。徐霞客說,在這裡的一個夜晚,勝似人間千百個夜晚。

樓前以桫松連皮為欄,制樸而雅,樓窗疏欞明淨。度除夕於萬峰深處,此一宵勝人間千百宵。

遊記中像這樣把山裡歲月和人間歲月區分開來的,比比皆是。徐霞客真實把縱情山水當做修仙,當做人生中莫大的幸福,“大喜”、“大樂”、“真仙境也”之詞,隨處可見。

但是,遊記也會有少有的幾處,寫到路遇美女,讀來有趣。遙想當時徐公心情,應該和除夕夜在山頂照月沐風時的歡欣是一樣的。

成為徐霞客的六個條件,連毛主席都想學他,你可以嗎?

有一次,在杭州靈隱寺,他先是看見一個老和尚一動不動地曬太陽,眼睛也不眨一下,以為奇特。不久,又有美麗的女子三三兩兩地來到寺裡上香。頓時,寺廟裡流香轉豔,賞心悅目。為了欣賞美女,徐霞客在寺裡徘徊了很長時間。雖說是“同一奇遇”,但徐公看美女恐怕要多過老和尚。

有一老僧,擁衲默坐中臺,仰受日精,久不一瞬。…… 是日,獨此寺中麗婦兩三群接踵而至,流香轉豔,與老僧之坐日望空,同一奇遇矣。為徘徊久之。

再有一次,在雲南遊歷時,路遇兩個美女出門祭掃,徐霞客從背後看到姑娘們長髮成辮,垂在肩上,款款而行。走上前再看,姑娘們手中捏著團扇,美膚纖足,面容姣好,嬉笑嫣然。徐霞客估計是被迷住了,一路跟著,大飽眼福。

成為徐霞客的六個條件,連毛主席都想學他,你可以嗎?

六里,入北城門。見有二女郎,辮髮雙垂肩後,手執紈扇,嫣然在前,後有一老婦隨之,攜牲盒紙錠,將掃墓郊外。南中所見婦女,纖足姣好,無逾此者。

還有一次,在雲南筇竹寺,路上遇到一名歌姬,與人一同騎行,恰巧和徐霞客一路。估計也是個美女,應該是引起了徐公的注意,專門在遊記裡留下了不少篇幅。一大段文字,美女四次出場,真是念茲在茲。路上看到歌姬騎行是第一次謀面,應該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隨後在筇竹寺住下,此歌姬竟然先他到了寺裡,第二次謀面,驚喜地看到她“原來你也在這裡”。晚上了,有人慕其大名,邀請徐霞客參加宴席,第三次看到歌姬也在座,而且是她張羅著請大家飲酒歡歌。酒席散了之後,未盡興的朋友拉著他換地方再喝,歌姬又飄然而至,第四次見面。那一夜,徐霞客盡興而歡,酩酊大醉。

成為徐霞客的六個條件,連毛主席都想學他,你可以嗎?

有峽東向,循之西上,是為筇竹;……先有一婦騎而前,一男子隨而行者,雲亦欲往筇竹。……入寺,見殿左庖膾喧雜,腥羶交陳,前騎來婦亦在其間。……讀罷還寺,公趾又與友兩三輩至,相見甚歡。窺其意,即前騎來婦備酒邀眾客,……餘見公趾輩同前騎婦坐正殿東廂,始知其婦為伎歌伎而稱觴者敬酒之人。……遂就燕飲。其婦所備餚饌甚腆。公趾與諸坐客,各歌而稱觴,然後此婦歌,歌不及公趾也。……迨暮,公趾與客復攜酒盒就飲軒中,此婦亦至,復歌,二鼓乃別去。

這三段記載,讓人覺得徐霞客的真實可愛,看到他普普通通的一面,看到他坦坦蕩蕩的胸懷。

讀完後,撫掌一笑!

這幾條,是徐霞客之所以成為徐霞客的主要原因。不管哪一條不具備,都不會造就徐霞客。

缺了某一條,你可能是個優哉遊哉的遊客,可能是個憂心忡忡的旅客,可能是個走親訪友的賓客,但就是成不了徐霞客!

徐霞客,千古奇人!千古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